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需要立足校本,开发符合自身实际的专业课教材,以适应新形式下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需要,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专业课 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开发
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课程是为课程学习者构建通向就业的桥梁。无论是课程设置、专业教学计划制定、教材选择和改编,还是教学方案的设计,都要围绕课程学习者将来就业所必需的职业能力形成这一核心目标,从宏观到微观逐级强化。专业课教材在早期也有部分科目有国家统一制定的教材,但是由于这些教材内容过时陈旧,更新速度慢,实训内容少,配套教学软件、教学参考资料缺乏,致使学生将大量的时间用在了学习课本知识上,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将来就业也与社会脱节,很难适应现代中职教育的需要。所以校本教材应运而生,编写相配套的校本教材是进行一体化教学的根本,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发适合当代中职生需求的教材迫在眉睫。
一、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校本教材开发的立足点是校本
“校本”包括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意指为了解决学校所面临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在学校中”意指学校自身所存在的问题要在自己的学校中由校长、教师共同研究、探讨、分析来解决。“基于学校”意指解决学校实际所存在的问题和促进学校的发展必须从自身学校的实际出发。那么,校本教材就可以理解为学校根据自身软硬件的条件,为了满足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而由本校教师从实际出发编写的供本校教育教学使用的教材。
二、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校本教材的生命力在于服务教育教学
开发专业课校本教材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本校专业课教学工作的困难,校本教材能不能体现它的价值,在于有没有把它用到实际的专业课教学工作中去。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校本教材的开发是整个中等职业学校教科研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校提高专业课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抓手,所以专业课校本教材开发的主导者应当是各个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应当从中积极组织、多方协调,发动学校教科研工作的一线教师组成一个工作团队,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开发出高质量的专业课校本教材服务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三、校本教材开发的方向
1.需用为准。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依据是专业课校本教材开发的原则。作为职业教育的一门专业课——计算机应用,是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的培养实用型人才的课程,离开了社会职业的需求,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它是高新技术的集合产物,更新换代极快,因此,更应注重社会的需求。学生毕业后就会被推入市场,而劳动力市场是动态变化的,教学工作必须主动适应这种变化,否则,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成了过时的“废品”。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更新,使得劳动力就业市场的职业岗位类型在不断变化,从而对不同类型的人才产生了新的需求。因此,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要培养什么的学生。为此,市场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应成为职业学校专业课程教材开发的重要依据。
2.实用为先。职业学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加强基本技能与核心技能的训练,把学生培养成实用型人才,才能不被社会淘汰。这意味着学生要把学校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用到社会上,要求学生要掌握与市场相适应的技能,因此,编写的教材也要与市场相适应。职业学校必须面向市场,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不考虑市场、社会的人才需求。这就需要教师深入地了解社会,了解人们的需求,了解市场的需要,才能科学地设置计算机课程,实用的知识才能培养实用型人才。
3.够用为度。传统教材通常是根据学科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来编写,没有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年龄结构特征。现在的中职生大多数是十四五岁初中毕业的孩子,而且还有些在初中受了挫折或厌学的学生,基础知识非常差。所以校本教材的编写应遵从中职生的认知规律,够用为度,力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探讨学习,通过任务式教学,用生动的案例和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使学生学得轻松、容易接受。
4.理实一体。传统教材通常是分为理论教材与实训教材,这种课程设置已很难适应现代中职教育的需要,必须改革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教学模式,避免高分低能的产生。要培养高技能人才,就要改革传统教材,开发理实一体化教材就势在必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在选择和处理教材时,应设置理论、实习、产品一体化的系统教学模块,按每一教学模块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来选编教材。
总之,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所有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学生未来就业这一核心目标。教材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基础,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开发校本教材对于端正职业学校办学方向、提高师资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我们要逐步渗透校本教材的使用,更好的为培养新一代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廖任连 谈谈中职学校“理实一体化”教学[N].清远日报,2010。
[2]吴学栋 浅议中职学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施[J].百度文库,2011,(10)。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专业课 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开发
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课程是为课程学习者构建通向就业的桥梁。无论是课程设置、专业教学计划制定、教材选择和改编,还是教学方案的设计,都要围绕课程学习者将来就业所必需的职业能力形成这一核心目标,从宏观到微观逐级强化。专业课教材在早期也有部分科目有国家统一制定的教材,但是由于这些教材内容过时陈旧,更新速度慢,实训内容少,配套教学软件、教学参考资料缺乏,致使学生将大量的时间用在了学习课本知识上,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将来就业也与社会脱节,很难适应现代中职教育的需要。所以校本教材应运而生,编写相配套的校本教材是进行一体化教学的根本,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发适合当代中职生需求的教材迫在眉睫。
一、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校本教材开发的立足点是校本
“校本”包括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意指为了解决学校所面临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在学校中”意指学校自身所存在的问题要在自己的学校中由校长、教师共同研究、探讨、分析来解决。“基于学校”意指解决学校实际所存在的问题和促进学校的发展必须从自身学校的实际出发。那么,校本教材就可以理解为学校根据自身软硬件的条件,为了满足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而由本校教师从实际出发编写的供本校教育教学使用的教材。
二、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校本教材的生命力在于服务教育教学
开发专业课校本教材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本校专业课教学工作的困难,校本教材能不能体现它的价值,在于有没有把它用到实际的专业课教学工作中去。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校本教材的开发是整个中等职业学校教科研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校提高专业课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抓手,所以专业课校本教材开发的主导者应当是各个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应当从中积极组织、多方协调,发动学校教科研工作的一线教师组成一个工作团队,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开发出高质量的专业课校本教材服务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三、校本教材开发的方向
1.需用为准。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依据是专业课校本教材开发的原则。作为职业教育的一门专业课——计算机应用,是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的培养实用型人才的课程,离开了社会职业的需求,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它是高新技术的集合产物,更新换代极快,因此,更应注重社会的需求。学生毕业后就会被推入市场,而劳动力市场是动态变化的,教学工作必须主动适应这种变化,否则,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成了过时的“废品”。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更新,使得劳动力就业市场的职业岗位类型在不断变化,从而对不同类型的人才产生了新的需求。因此,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要培养什么的学生。为此,市场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应成为职业学校专业课程教材开发的重要依据。
2.实用为先。职业学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加强基本技能与核心技能的训练,把学生培养成实用型人才,才能不被社会淘汰。这意味着学生要把学校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用到社会上,要求学生要掌握与市场相适应的技能,因此,编写的教材也要与市场相适应。职业学校必须面向市场,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不考虑市场、社会的人才需求。这就需要教师深入地了解社会,了解人们的需求,了解市场的需要,才能科学地设置计算机课程,实用的知识才能培养实用型人才。
3.够用为度。传统教材通常是根据学科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来编写,没有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年龄结构特征。现在的中职生大多数是十四五岁初中毕业的孩子,而且还有些在初中受了挫折或厌学的学生,基础知识非常差。所以校本教材的编写应遵从中职生的认知规律,够用为度,力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探讨学习,通过任务式教学,用生动的案例和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使学生学得轻松、容易接受。
4.理实一体。传统教材通常是分为理论教材与实训教材,这种课程设置已很难适应现代中职教育的需要,必须改革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教学模式,避免高分低能的产生。要培养高技能人才,就要改革传统教材,开发理实一体化教材就势在必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在选择和处理教材时,应设置理论、实习、产品一体化的系统教学模块,按每一教学模块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来选编教材。
总之,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所有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学生未来就业这一核心目标。教材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基础,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开发校本教材对于端正职业学校办学方向、提高师资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我们要逐步渗透校本教材的使用,更好的为培养新一代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廖任连 谈谈中职学校“理实一体化”教学[N].清远日报,2010。
[2]吴学栋 浅议中职学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施[J].百度文库,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