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忠实问题,说到底是党性问题
1940年,陈云基于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写了《党员对党要忠实》的文章。这是一篇论述如何保持党的纯洁、划定党员忠诚底线的重要文献。陈云对这个问题的系统论断,今天读来依然倍感精辟。
在陈云看来,党员对党忠实,就是向党组织讲老实话,特别是政治性的问题,对组织不应该有任何保留。陈云认为,党员对党忠实与否,说到底是阶级立场的问题。各种不忠实行为“都是非无产阶级思想的表现”。严格地说,对党不忠实的人,“做一个光明磊落的共产党员,还是不够格的”。至于那些为了骗取党的信任,以爬上领导岗位,则属于投机分子。对于这种不忠实的人,“必须提高警惕,防止他们利用任何机会破坏党的事业”。因此,忠实问题,说到底是党性问题,关系着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
陈云认为,党员的忠实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事业,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如果“党员可以说假话,鬼话连篇”,“如果我们的党员也染上了这种恶习,那么,我们党内的互相信任就不可能建立,党的意志的统一和铁的纪律也就不能建立,共产党将不成其为无产阶级有组织的队伍,也决不能被人民信任而成为人民的领袖”。也就是说,党员的忠实既是党同心同德的保证,也是赢得人民群众认可的重要条件。
陈云还提出,“我们共产党是言行一致的政党,而且只有共产党才能言行一致”。这里的言行一致首先是在党内的言行一致,就是对党要胸怀坦荡,对党组织不隐瞒任何个人的问题。所以,“忠实于党”应该是党性修养的核心内容,也是选用干部的第一标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党组织的纯洁,这种纯洁主要是指“在复杂动荡的环境中忠心为共产主义坚持奋斗”,这也是陈云眼中党员对党忠实的更高境界。
党员对党的忠实问题,不仅仅是为人处事的问题,它下接思想底线,上关理想信念,是党的建设中的最基础性的问题。
党员的忠诚,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
延安时期,时任中组部部长的陈云,面临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党中央“大量的发展党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陈云还在百忙之中亲自撰文,专题论述党员对党的忠诚问题。这表明陈云已把忠诚看成了党的建设的基础性问题。到了改革开放时期,陈云更把对党忠诚与否问题上升到党性的高度。他认为,党的建设“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共产党员的党性教育和自觉遵守党的纪律的教育。提高共产党员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是党的建设上的一个根本问题”。
从全面从严治党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看,党员的忠诚就是关键点。当前,全面从严治党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主要是“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在这三个基本目标之间,忠诚是处在决定性地位的。忠诚是“干净”的思想基础。只有对党忠诚的党员领导干部,才会事事处处想到党的纪律和自己所作所为对党的影响,才能够自觉保持自身的干净。忠诚是担当的动力来源。党的领导干部都应该具有担当的情怀,不能平平庸庸混日子。
党员对党忠诚与否,既体现着政党的品格,也展示着党员个人的品质。所以,陈云明确指出,如果“党员可以说假话”,可以欺骗自己的组织,又怎能不让群众怀疑这个政党会欺骗自己从而不信任这样的党组织?正如陈云所言,这样的政党“决不能被人民信任而成为人民的领袖”。结论是,党员对党忠诚,不一定都会提高对群众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但如果自己的党员对党就不忠诚,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虚伪对党,这样的政党在群众眼中,必然形象不佳,不会有多少吸引力和影响力。
对违反纪律的党员,必须严办
对那些对党不忠实的党员,陈云态度非常明确:一定要严格处理,决不姑息迁就。“共产党员必须言行一致,这是党规定的”。违反了这一条,就是违犯党的纪律,那就必须接受党的纪律的制裁。对因各种原因对党隐瞒的党员,主要应由对党隐瞒的人自己负责。提倡主动自纠,如果党员隐瞒后来被发现,就要经过更详细更严格的考察。特别是“有些人对党一次两次假话,经过教育不加改正,反而假话越说越多,越说越大。这样的人,不管你口里讲得如何革命,不管你过去有多大的功劳,应该立即开除出党,没有价钱可还”。
要确保党员对党忠诚,首先需要正视各种复杂状况,态度要务实、坚决。所以,改革开放初期,针对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背离党的宗旨的行为,陈云明确表示,“该办的不要讲情面”,“必须严办”,“阻力再大也必须办”。这里的“严办”,既包括治理态度的严肃,也包括治理思路的严密。陈云的这些观点,应该是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思想的典范,对我们今天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要求也极具启迪价值。
在党长期执政背景下,党员的“假忠诚”问题开始突出,识别真假忠诚成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一些党员干部对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他们是思想上拥护,但行动中不维护。从本质上说,这是一种假忠诚。这种党员干部对党的危害更深。因此,陈云在1971年就指出,党员对党不忠,“有公开的,有搞两面派阴谋的,但是更危险的是后一种”。目前,我们党的党员队伍参差不齐,有大量的先进分子,他们忠诚于党。同时也有不少党员的政治觉悟比较淡薄,对党的忠诚度不高。陈云对此早有认识,他强调,只有“忠心为共产主义坚持奋斗”者,才是真忠诚。
区别对待,实行不同党员不同要求,是陈云处理这类问题的原则。对党员干部要通过经常性的党性教育,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不断强化道德意识,形成强大的心理导向,让那些对党讲了假话、言不由衷的党员感到“心亏”,从而使他们能够自觉改正自己的错误,然后,觉得“对党没有一点亏心的事了,痛快了”。对那些假话越说越多,越说越大,作假成性的党员,就应该毫不犹豫地清除出党。对那些党性缺乏的党员,也要按照党章有关规定办理,不能迁就变通。
延安时期,解决党员对党忠诚的问题,主是要靠组织、靠教育。陈云早在1939年就指出,“充分发动群众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关键”。 这个工作方法对于我们现今开展党的教育活动仍有指导意义。从理论上讲,因为处于执政地位,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已经不再只是党内的事情,它关系到广大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乃至国家的生死存亡。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党员中存在的意识淡薄的问题。
(摘自《党的文献》 刘彦昌 / 文)
1940年,陈云基于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写了《党员对党要忠实》的文章。这是一篇论述如何保持党的纯洁、划定党员忠诚底线的重要文献。陈云对这个问题的系统论断,今天读来依然倍感精辟。
在陈云看来,党员对党忠实,就是向党组织讲老实话,特别是政治性的问题,对组织不应该有任何保留。陈云认为,党员对党忠实与否,说到底是阶级立场的问题。各种不忠实行为“都是非无产阶级思想的表现”。严格地说,对党不忠实的人,“做一个光明磊落的共产党员,还是不够格的”。至于那些为了骗取党的信任,以爬上领导岗位,则属于投机分子。对于这种不忠实的人,“必须提高警惕,防止他们利用任何机会破坏党的事业”。因此,忠实问题,说到底是党性问题,关系着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
陈云认为,党员的忠实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事业,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如果“党员可以说假话,鬼话连篇”,“如果我们的党员也染上了这种恶习,那么,我们党内的互相信任就不可能建立,党的意志的统一和铁的纪律也就不能建立,共产党将不成其为无产阶级有组织的队伍,也决不能被人民信任而成为人民的领袖”。也就是说,党员的忠实既是党同心同德的保证,也是赢得人民群众认可的重要条件。
陈云还提出,“我们共产党是言行一致的政党,而且只有共产党才能言行一致”。这里的言行一致首先是在党内的言行一致,就是对党要胸怀坦荡,对党组织不隐瞒任何个人的问题。所以,“忠实于党”应该是党性修养的核心内容,也是选用干部的第一标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党组织的纯洁,这种纯洁主要是指“在复杂动荡的环境中忠心为共产主义坚持奋斗”,这也是陈云眼中党员对党忠实的更高境界。
党员对党的忠实问题,不仅仅是为人处事的问题,它下接思想底线,上关理想信念,是党的建设中的最基础性的问题。
党员的忠诚,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
延安时期,时任中组部部长的陈云,面临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党中央“大量的发展党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陈云还在百忙之中亲自撰文,专题论述党员对党的忠诚问题。这表明陈云已把忠诚看成了党的建设的基础性问题。到了改革开放时期,陈云更把对党忠诚与否问题上升到党性的高度。他认为,党的建设“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共产党员的党性教育和自觉遵守党的纪律的教育。提高共产党员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是党的建设上的一个根本问题”。
从全面从严治党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看,党员的忠诚就是关键点。当前,全面从严治党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主要是“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在这三个基本目标之间,忠诚是处在决定性地位的。忠诚是“干净”的思想基础。只有对党忠诚的党员领导干部,才会事事处处想到党的纪律和自己所作所为对党的影响,才能够自觉保持自身的干净。忠诚是担当的动力来源。党的领导干部都应该具有担当的情怀,不能平平庸庸混日子。
党员对党忠诚与否,既体现着政党的品格,也展示着党员个人的品质。所以,陈云明确指出,如果“党员可以说假话”,可以欺骗自己的组织,又怎能不让群众怀疑这个政党会欺骗自己从而不信任这样的党组织?正如陈云所言,这样的政党“决不能被人民信任而成为人民的领袖”。结论是,党员对党忠诚,不一定都会提高对群众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但如果自己的党员对党就不忠诚,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虚伪对党,这样的政党在群众眼中,必然形象不佳,不会有多少吸引力和影响力。
对违反纪律的党员,必须严办
对那些对党不忠实的党员,陈云态度非常明确:一定要严格处理,决不姑息迁就。“共产党员必须言行一致,这是党规定的”。违反了这一条,就是违犯党的纪律,那就必须接受党的纪律的制裁。对因各种原因对党隐瞒的党员,主要应由对党隐瞒的人自己负责。提倡主动自纠,如果党员隐瞒后来被发现,就要经过更详细更严格的考察。特别是“有些人对党一次两次假话,经过教育不加改正,反而假话越说越多,越说越大。这样的人,不管你口里讲得如何革命,不管你过去有多大的功劳,应该立即开除出党,没有价钱可还”。
要确保党员对党忠诚,首先需要正视各种复杂状况,态度要务实、坚决。所以,改革开放初期,针对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背离党的宗旨的行为,陈云明确表示,“该办的不要讲情面”,“必须严办”,“阻力再大也必须办”。这里的“严办”,既包括治理态度的严肃,也包括治理思路的严密。陈云的这些观点,应该是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思想的典范,对我们今天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要求也极具启迪价值。
在党长期执政背景下,党员的“假忠诚”问题开始突出,识别真假忠诚成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一些党员干部对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他们是思想上拥护,但行动中不维护。从本质上说,这是一种假忠诚。这种党员干部对党的危害更深。因此,陈云在1971年就指出,党员对党不忠,“有公开的,有搞两面派阴谋的,但是更危险的是后一种”。目前,我们党的党员队伍参差不齐,有大量的先进分子,他们忠诚于党。同时也有不少党员的政治觉悟比较淡薄,对党的忠诚度不高。陈云对此早有认识,他强调,只有“忠心为共产主义坚持奋斗”者,才是真忠诚。
区别对待,实行不同党员不同要求,是陈云处理这类问题的原则。对党员干部要通过经常性的党性教育,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不断强化道德意识,形成强大的心理导向,让那些对党讲了假话、言不由衷的党员感到“心亏”,从而使他们能够自觉改正自己的错误,然后,觉得“对党没有一点亏心的事了,痛快了”。对那些假话越说越多,越说越大,作假成性的党员,就应该毫不犹豫地清除出党。对那些党性缺乏的党员,也要按照党章有关规定办理,不能迁就变通。
延安时期,解决党员对党忠诚的问题,主是要靠组织、靠教育。陈云早在1939年就指出,“充分发动群众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关键”。 这个工作方法对于我们现今开展党的教育活动仍有指导意义。从理论上讲,因为处于执政地位,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已经不再只是党内的事情,它关系到广大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乃至国家的生死存亡。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党员中存在的意识淡薄的问题。
(摘自《党的文献》 刘彦昌 /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