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介绍了行动学习的含义和理论支持,分析了行动学习方式对高职院校学生实习期教育的优势,并介绍了行动学习的实施过程和管理约束机制,并得出行动学习能够真正提高高职学生实习期学习效果的结论。
[关键词]行动学习 实习期 学习模式
[作者简介]张京毅(1977- ),女,陕西渭南人,廊坊卫生职业学院,高级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学;张震(1976- ),男,河北涿州人,廊坊卫生职业学院,高级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临床医学;吴树华(1967- ),男,河北香河人,河北工业大学廊坊分校,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学。(河北 廊坊 0650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1-0174-01
高职院校学生到用人单位或企业实习是学校课堂学习之后接触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实习脱离校园,实习期间的学习还存在很多问题,如相对独立的学生个体在实习时候遇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与同学、老师交流的机会减少,学习效率低;书本知识很难快速与实践相联系,不能学以致用等。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源于学生实习教育需求的新方法和新模式来辅助学生完成实习教育期间的学习,以期达到应有的目标和效率。本文提出的行动学习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一、行动学习的内涵及理论基石
1.行动学习的内涵。行动学习是英国管理学研究者雷格瑞文斯于1971年在《发展高效管理者》一书中提出的。后来引入教育领域,被很多学校或培训机构所用,收到不错的效果。目前, 国内研究者比较认同的定义是顾小清在《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行动学习的实践视角》一书中提出的“行动学习是一个持续的、高度集中的小组学习过程,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依靠相互帮助解决当前面临的实际问题,同时从中获得学习”。通过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行动学习包含的要素有:学习小组,学习者不是单打独斗完成学习,而是要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学习;问题,学习者参与行动学习的目的就是要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这是学习动机;行动,小组成员通过自己的学习经验以及与其他成员相互协商、探讨,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再将方案付诸行动,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是行动学习的核心;反思,实施解决方案后,我们还应探讨实施方案是否正确或者是否为最优,学习之后的反思尤为重要;持续性,行动学习是一种学习方法,同时也是一种学习过程和学习状态,它强调的不是解决一个问题,而是伴随学习活动始终存在的状态。
2.行动学习的理论基石。人本主义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探究自己的情感,学会与教师及班级成员交往,阐明自己的价值观和态度,实现自己的潜能,达到最佳境界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资源是建构学习环境中的基本要素。上述两种理论为行动学习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第一,人本主义认为学生天生具有潜在的探究动机,教师不能强制学生学习,学习活动应由学生自由选择,自行决定。行动学习恰恰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淡化教师的主导地位,尊重每个学习成员的学习活动。第二,人本主义认为学习要采取积极接受的态度。学生在学习时既要全身心投入,也要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和意见。行动学习就强调了小组成员之间交流、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学习者以接纳的方式与别人相处时,才能更好地扩展学习的广度、加深学习的深度,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第三,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发展以人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中自行建构的。而行动学习非常重视学习者自身的经验,注重学习活动与真实环境的交互,重视学习者对已有知识的改组和重构,依托环境完成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
二、高职学生实习期间采用行动学习的优势
1.适合高职学生已具备学习基础的特征。实习期教育的主要特点是学习者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论学习基础,而行动学习法正是非常重视学习者自身的学习经历和经验。行动学习可以更好地发挥每个学习者对自身潜能的最大挖掘,充分调动自我学习的能力和与他人共学的合作能力。
2.适合高职学生多元化的特征。高职学生都具备了十几年的学习经历,每个人都已经形成了不同于他人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风格,这些各具特色、多元化的学习特征可以在共同学习中相互补充、取长补短。通过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可以最大化地发挥每个学习者自身的优势。真正做到每个学习者能从不同人、不同角度获取不同的知识和体验,使自己所学知识最大化。
3.适合实习期间学习形式自主化的特征。实习教育与课堂教育的最大区别之一就是实习教育的学习形式和学习过程较为自由和自主。而行动学习中的学习共同体是小团体,可以利用零碎的时间一起讨论问题、一起学习。这样的学习还可以借助电子邮件、QQ、论坛、博客等方式完成,简便灵活、沟通及时。
三、行动学习的过程及管理约束机制
1.行动学习过程。第一,构建学习小组。构建5~7人的学习共同体,小组成员可自由选择产生。但最好的学习小组应该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即小组内部人员差异较大,形成多角度思维,不同小组间的水平基本保持一致,保证学习进度基本持平。向学生介绍行动学习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制定必要的规则。此外,学校老师也应作为指导者参与到不同学习小组中,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第二,共同学习。学习共同体中每个成员提出自己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其他成员共同探讨解决,若不能完全解决还可以请教指导老师。共同学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面对面,也可基于网络。其中网络更适合于实习期间的学习,小组成员借助电子邮件、QQ等通信工具及时发布自己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或实习收获,其他成员可以积极为他人遇到的困难提出建议,也可以分享他人的实习收获。另外,学校的老师也可以借助这个平台定期发布一些问题,敦促学生学习或解答学生的疑惑。 第三,反思。反思是行动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行动之后的整理、归纳、总结、提升。学习小组成员经过一段实践的实习后会对整个实习期间的学习内容有新的认识或新的问题,学生应该对其进行再思考和再分析。反思的途径多样,既可以来源于学习者自我的思考,也可以借助他人的分析和帮助,比如向老师、带教医生或其他专业人士请教,还可以与小组成员交流,通过网络或面对面的方式与学习伙伴进行互动讨论。
第四,再行动。行动学习是“行动—反思—再行动”循环递进的过程。反思之后的再行动可积极弥补前期行动中存在的缺陷或不足,进一步完善学习成果。再行动是对反思的最好诠释,体现了反思的意义,反思内容是否让学习更加有效等都体现在再行动中。同时,再行动环节使得整个行动学习的结构更趋完整,学习结果更具价值。
2.管理约束机制。为了让实习学生能自觉建立学习小组,并在小团体内开展学习,积极投入到共同学习中,提高实习效率和实习效果,必须形成相应的管理约束机制。例如,实习初期就向学生说明以行动学习模式开展学习,要求学生在实习结束时提交行动学习报告。对报告内容提出细致的要求,如报告中应该包含个人的学习记录和学习心得,学习小组互相交流讨论、反思的记录等。这些内容可以佐证学习小组共同学习的经历和内容,同时也可作为评价学生实习效果的依据。管理约束机制可避免行动学习流于形式,能更好地促进行动学习产生更高的价值。
四、结论
行动学习是一种持续性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状态,学生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结合了知识学习、交流互助、解决问题、质疑反思等多个环节,除问题得以解决外,学生的合作能力、协调能力、团队意识也大大加强。行动学习克服了学生在实习期远离学校、老师的困难,学习小组增强了学生自学的效果,将无人管理的自学变为有合作、有交流的共学,行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优秀思路和办法还可以直接应用到工作实际中,增加实习期间学习的收获。
[参考文献]
[1]顾小清.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行动学习的实践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王栋.基于行动学习的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探析[J].集美大学学报,2011(7).
[3]余少英.我国成人教育管理理念创新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1(9).
[4]张京毅,张震.以行动学习引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升的例证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
[关键词]行动学习 实习期 学习模式
[作者简介]张京毅(1977- ),女,陕西渭南人,廊坊卫生职业学院,高级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学;张震(1976- ),男,河北涿州人,廊坊卫生职业学院,高级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临床医学;吴树华(1967- ),男,河北香河人,河北工业大学廊坊分校,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学。(河北 廊坊 0650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1-0174-01
高职院校学生到用人单位或企业实习是学校课堂学习之后接触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实习脱离校园,实习期间的学习还存在很多问题,如相对独立的学生个体在实习时候遇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与同学、老师交流的机会减少,学习效率低;书本知识很难快速与实践相联系,不能学以致用等。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源于学生实习教育需求的新方法和新模式来辅助学生完成实习教育期间的学习,以期达到应有的目标和效率。本文提出的行动学习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一、行动学习的内涵及理论基石
1.行动学习的内涵。行动学习是英国管理学研究者雷格瑞文斯于1971年在《发展高效管理者》一书中提出的。后来引入教育领域,被很多学校或培训机构所用,收到不错的效果。目前, 国内研究者比较认同的定义是顾小清在《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行动学习的实践视角》一书中提出的“行动学习是一个持续的、高度集中的小组学习过程,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依靠相互帮助解决当前面临的实际问题,同时从中获得学习”。通过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行动学习包含的要素有:学习小组,学习者不是单打独斗完成学习,而是要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学习;问题,学习者参与行动学习的目的就是要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这是学习动机;行动,小组成员通过自己的学习经验以及与其他成员相互协商、探讨,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再将方案付诸行动,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是行动学习的核心;反思,实施解决方案后,我们还应探讨实施方案是否正确或者是否为最优,学习之后的反思尤为重要;持续性,行动学习是一种学习方法,同时也是一种学习过程和学习状态,它强调的不是解决一个问题,而是伴随学习活动始终存在的状态。
2.行动学习的理论基石。人本主义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探究自己的情感,学会与教师及班级成员交往,阐明自己的价值观和态度,实现自己的潜能,达到最佳境界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资源是建构学习环境中的基本要素。上述两种理论为行动学习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第一,人本主义认为学生天生具有潜在的探究动机,教师不能强制学生学习,学习活动应由学生自由选择,自行决定。行动学习恰恰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淡化教师的主导地位,尊重每个学习成员的学习活动。第二,人本主义认为学习要采取积极接受的态度。学生在学习时既要全身心投入,也要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和意见。行动学习就强调了小组成员之间交流、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学习者以接纳的方式与别人相处时,才能更好地扩展学习的广度、加深学习的深度,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第三,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发展以人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中自行建构的。而行动学习非常重视学习者自身的经验,注重学习活动与真实环境的交互,重视学习者对已有知识的改组和重构,依托环境完成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
二、高职学生实习期间采用行动学习的优势
1.适合高职学生已具备学习基础的特征。实习期教育的主要特点是学习者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论学习基础,而行动学习法正是非常重视学习者自身的学习经历和经验。行动学习可以更好地发挥每个学习者对自身潜能的最大挖掘,充分调动自我学习的能力和与他人共学的合作能力。
2.适合高职学生多元化的特征。高职学生都具备了十几年的学习经历,每个人都已经形成了不同于他人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风格,这些各具特色、多元化的学习特征可以在共同学习中相互补充、取长补短。通过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可以最大化地发挥每个学习者自身的优势。真正做到每个学习者能从不同人、不同角度获取不同的知识和体验,使自己所学知识最大化。
3.适合实习期间学习形式自主化的特征。实习教育与课堂教育的最大区别之一就是实习教育的学习形式和学习过程较为自由和自主。而行动学习中的学习共同体是小团体,可以利用零碎的时间一起讨论问题、一起学习。这样的学习还可以借助电子邮件、QQ、论坛、博客等方式完成,简便灵活、沟通及时。
三、行动学习的过程及管理约束机制
1.行动学习过程。第一,构建学习小组。构建5~7人的学习共同体,小组成员可自由选择产生。但最好的学习小组应该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即小组内部人员差异较大,形成多角度思维,不同小组间的水平基本保持一致,保证学习进度基本持平。向学生介绍行动学习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制定必要的规则。此外,学校老师也应作为指导者参与到不同学习小组中,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第二,共同学习。学习共同体中每个成员提出自己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其他成员共同探讨解决,若不能完全解决还可以请教指导老师。共同学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面对面,也可基于网络。其中网络更适合于实习期间的学习,小组成员借助电子邮件、QQ等通信工具及时发布自己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或实习收获,其他成员可以积极为他人遇到的困难提出建议,也可以分享他人的实习收获。另外,学校的老师也可以借助这个平台定期发布一些问题,敦促学生学习或解答学生的疑惑。 第三,反思。反思是行动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行动之后的整理、归纳、总结、提升。学习小组成员经过一段实践的实习后会对整个实习期间的学习内容有新的认识或新的问题,学生应该对其进行再思考和再分析。反思的途径多样,既可以来源于学习者自我的思考,也可以借助他人的分析和帮助,比如向老师、带教医生或其他专业人士请教,还可以与小组成员交流,通过网络或面对面的方式与学习伙伴进行互动讨论。
第四,再行动。行动学习是“行动—反思—再行动”循环递进的过程。反思之后的再行动可积极弥补前期行动中存在的缺陷或不足,进一步完善学习成果。再行动是对反思的最好诠释,体现了反思的意义,反思内容是否让学习更加有效等都体现在再行动中。同时,再行动环节使得整个行动学习的结构更趋完整,学习结果更具价值。
2.管理约束机制。为了让实习学生能自觉建立学习小组,并在小团体内开展学习,积极投入到共同学习中,提高实习效率和实习效果,必须形成相应的管理约束机制。例如,实习初期就向学生说明以行动学习模式开展学习,要求学生在实习结束时提交行动学习报告。对报告内容提出细致的要求,如报告中应该包含个人的学习记录和学习心得,学习小组互相交流讨论、反思的记录等。这些内容可以佐证学习小组共同学习的经历和内容,同时也可作为评价学生实习效果的依据。管理约束机制可避免行动学习流于形式,能更好地促进行动学习产生更高的价值。
四、结论
行动学习是一种持续性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状态,学生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结合了知识学习、交流互助、解决问题、质疑反思等多个环节,除问题得以解决外,学生的合作能力、协调能力、团队意识也大大加强。行动学习克服了学生在实习期远离学校、老师的困难,学习小组增强了学生自学的效果,将无人管理的自学变为有合作、有交流的共学,行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优秀思路和办法还可以直接应用到工作实际中,增加实习期间学习的收获。
[参考文献]
[1]顾小清.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行动学习的实践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王栋.基于行动学习的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探析[J].集美大学学报,2011(7).
[3]余少英.我国成人教育管理理念创新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1(9).
[4]张京毅,张震.以行动学习引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升的例证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