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千年来被喻为“怀袖雅物”的扇子,特别是江南的苏扇,其背后深藏的东方式风雅,依然能够让当代人感受到清雅之风徐徐来。团扇是苏作工艺的集大成者,其本身汇聚着无限的可能与变化的空间。在苏城制扇圈里,有一位低调却用作品实力说话的团扇艺人,他叫尹康。从他的那头花白头发隐约地能够感受他潜心创作的匠心可见一斑。
一柄团扇妙手成
采访尹康这天,他正巧来市里办事,索性和他约在吴门桥街道福星社区里的旧宅,这里曾是他制扇的工作地。今年55岁的尹康,从小在平江路长大,他出生在书画世家。他的外公曾在上海开过法律事务所,新中国成立后回到苏州从事裱画工作。“外公从小让我学书法,他与书法名家祝嘉先生认识,祝嘉是海南文昌人,有段时间待在苏州。他俩是在一次选碑帖时相识。每周祝嘉都会来外公家玩,来了之后看到我在一旁写字,就对我进行一番指导。从那时起,我的脑海里对书画艺术慢慢有了一定的审美基础。”尹康回忆。
他做团扇,是机缘巧合,亦是命里注定。尹康曾是苏州肥皂厂的一名工人,2008年工厂倒闭,他就此下岗。后来,朋友推荐尹康去了苏州丝绸博物馆,管理其中的文创商店,就此他的“丝绸之路”也打开了。2011年,一位来自澳大利亚的女士走进丝博商店,她在一件件精美的丝绸工艺品前驻足停留,一脸好奇且欣赏的表情。前前后后她来了丝博四次,第三次来的时候遇见了尹康,经过一番精挑细选,那位女士选中了总价超过两万元的一幅《牡丹蝴蝶图》缂丝织片和一座缂丝台屏。由于身上现金不够,她和尹康约定半年后赚够钱就来买。没想到,她真的信守承诺,如约来买下这件作品。尹康被打动了,思来想去,决定做一把绢面团扇作为礼物送给她。而那也是他第一次试着做团扇,竟然成功了。
尹康从小动手能力很强,当他发现自己有制扇的潜能,于是在市面上走了一圈看到团扇大多做得不够精致,存在一定的瑕疵和问题。他心想:“自己要么不做,一旦做绝对力求完美。”2013年他离开丝博,与妻子朱云兰一同创业。他开始对团扇进行深入研究,尝试性地开始创意开发团扇。
团扇又名宫扇和纨扇,是一种圆形有柄的扇子。苏州传统团扇制作工序复杂,从扇形构思、画稿制图,到扇骨的选材、烤框、打磨、抛光、绷面、包边等,多达几十个工序。尹康介绍,要做好一把团扇,选材很重要。为此,他不止一次前往福建、江西、浙江等地寻觅上等竹子。他说,竹子要选老竹子,要把它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看待。每次买回来的竹子只有百分之二三十能用于做扇。不能用的竹料,他会暂且搁在一边,看看今后能不能派上用场。竹子选好了,开始裁切、烘烤。由于竹条的韧性难以控制,所以在用微火烘烤造型时距离、火候都要到位,一般等到其中的竹纤维软化了,可流动了,便开始“凹造型”。接着对竹子打磨抛光,千万不能将竹表皮损坏,不能将花斑磨掉。有朋友曾问尹康:“你可以工厂化地制作团扇。”尹康一口否定,他说这样做出来的扇子没有生命气息。“制扇是一气呵成的工艺,融合了手艺人的各种智慧。我只追求纯粹的手工制作,力求让每一件经我手的苏作团扇得到大家喜欢、认可。”
巧思创意,静心执念
尹康独立创作设计的团扇,形致简约,没有繁琐的装饰。但在扇面与扇柄的连接点或扇柄底端,往往有一些别致的设计,有画龙点睛之妙。近几年他研制的团扇在圈内也慢慢被人知晓,而他个人依然坚持“闭门造车”,他喜欢独立去思考、构画。
他原创的茶炉扇,扇面用朱砂绘制,纹饰乃汉朝砖头上的几何纹;听琴扇,参照宋徽宗《听琴图》里的一把扇子的形狀;一把红色的缂丝扇形状如同高脚酒杯,扇柄用的湘妃竹,卷草纹画在湘妃的“泪痕”上,再一点点雕刻,这是他依照梦里的扇子而制;这把扇子是我在三星堆博物馆看到铜人所产生的联想而打造的。在他看来,制扇可以不拘泥古法,他早已走出一条自己的“新路”。何为“新”,他的定义是新面料、新材料、新构思、新形式。他说,手工艺通过新的再创意、创新,和新的技术、年轻人的喜好结合起来,将焕发新的生命力。
为了把扇子做好,尹康从未停止思考,在制扇方面,他坚持两点:一是形状美,二是结构合理、美观实用。为了彰显品质,自成一派,他制扇,妻子朱云兰提供植物染织物扇面。他的工作室搬到东山镇有两年多了,在东山优越的自然条件下,朱云兰的草木染空间很大,效果意想不到的好。“我利用东山当地的荷叶、枇杷叶、碧螺春、桑葚、杨梅叶、莲蓬头、栗子以及一些中草药等进行植物染色。一般先采集植物,将叶子切小,放入清水中煮,熬两次汁,再过滤混合,进而染色。如何染呢?把白胚浸湿,放入染液,不停搅拌。为了保证洗了之后不掉色,我会在染液里加入食用明矾,起到固色作用,不过有的植物加了明矾也无用,我便会根据植物的特性来决定。比如苏木,加入明矾依然会掉色,必须放入茜草,以此提高色牢度。很多配方配比都是经过反复尝试得出的结论。”和植物接触多了,似乎就产生了一种天然的交流。
尹康的生活里,早已离不开扇子,有时见他一整天就拿着竹子发呆,他称自己在和竹子对话,这是“相竹”。那天他还爬到屋顶,本是为了拍飞机,却留意到了屋顶上的青瓦,立刻联想到了扇子。也许不久,他会做出一把与众不同的青瓦扇。齐白石老先生说过:“有的东西都是雕虫小技。”尽管雕虫小技,却暗藏了深厚的功底与思想。
执一款轻罗小扇,江南,摇曳着,梦里再见。
一柄团扇妙手成
采访尹康这天,他正巧来市里办事,索性和他约在吴门桥街道福星社区里的旧宅,这里曾是他制扇的工作地。今年55岁的尹康,从小在平江路长大,他出生在书画世家。他的外公曾在上海开过法律事务所,新中国成立后回到苏州从事裱画工作。“外公从小让我学书法,他与书法名家祝嘉先生认识,祝嘉是海南文昌人,有段时间待在苏州。他俩是在一次选碑帖时相识。每周祝嘉都会来外公家玩,来了之后看到我在一旁写字,就对我进行一番指导。从那时起,我的脑海里对书画艺术慢慢有了一定的审美基础。”尹康回忆。
他做团扇,是机缘巧合,亦是命里注定。尹康曾是苏州肥皂厂的一名工人,2008年工厂倒闭,他就此下岗。后来,朋友推荐尹康去了苏州丝绸博物馆,管理其中的文创商店,就此他的“丝绸之路”也打开了。2011年,一位来自澳大利亚的女士走进丝博商店,她在一件件精美的丝绸工艺品前驻足停留,一脸好奇且欣赏的表情。前前后后她来了丝博四次,第三次来的时候遇见了尹康,经过一番精挑细选,那位女士选中了总价超过两万元的一幅《牡丹蝴蝶图》缂丝织片和一座缂丝台屏。由于身上现金不够,她和尹康约定半年后赚够钱就来买。没想到,她真的信守承诺,如约来买下这件作品。尹康被打动了,思来想去,决定做一把绢面团扇作为礼物送给她。而那也是他第一次试着做团扇,竟然成功了。
尹康从小动手能力很强,当他发现自己有制扇的潜能,于是在市面上走了一圈看到团扇大多做得不够精致,存在一定的瑕疵和问题。他心想:“自己要么不做,一旦做绝对力求完美。”2013年他离开丝博,与妻子朱云兰一同创业。他开始对团扇进行深入研究,尝试性地开始创意开发团扇。
团扇又名宫扇和纨扇,是一种圆形有柄的扇子。苏州传统团扇制作工序复杂,从扇形构思、画稿制图,到扇骨的选材、烤框、打磨、抛光、绷面、包边等,多达几十个工序。尹康介绍,要做好一把团扇,选材很重要。为此,他不止一次前往福建、江西、浙江等地寻觅上等竹子。他说,竹子要选老竹子,要把它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看待。每次买回来的竹子只有百分之二三十能用于做扇。不能用的竹料,他会暂且搁在一边,看看今后能不能派上用场。竹子选好了,开始裁切、烘烤。由于竹条的韧性难以控制,所以在用微火烘烤造型时距离、火候都要到位,一般等到其中的竹纤维软化了,可流动了,便开始“凹造型”。接着对竹子打磨抛光,千万不能将竹表皮损坏,不能将花斑磨掉。有朋友曾问尹康:“你可以工厂化地制作团扇。”尹康一口否定,他说这样做出来的扇子没有生命气息。“制扇是一气呵成的工艺,融合了手艺人的各种智慧。我只追求纯粹的手工制作,力求让每一件经我手的苏作团扇得到大家喜欢、认可。”
巧思创意,静心执念
尹康独立创作设计的团扇,形致简约,没有繁琐的装饰。但在扇面与扇柄的连接点或扇柄底端,往往有一些别致的设计,有画龙点睛之妙。近几年他研制的团扇在圈内也慢慢被人知晓,而他个人依然坚持“闭门造车”,他喜欢独立去思考、构画。
他原创的茶炉扇,扇面用朱砂绘制,纹饰乃汉朝砖头上的几何纹;听琴扇,参照宋徽宗《听琴图》里的一把扇子的形狀;一把红色的缂丝扇形状如同高脚酒杯,扇柄用的湘妃竹,卷草纹画在湘妃的“泪痕”上,再一点点雕刻,这是他依照梦里的扇子而制;这把扇子是我在三星堆博物馆看到铜人所产生的联想而打造的。在他看来,制扇可以不拘泥古法,他早已走出一条自己的“新路”。何为“新”,他的定义是新面料、新材料、新构思、新形式。他说,手工艺通过新的再创意、创新,和新的技术、年轻人的喜好结合起来,将焕发新的生命力。
为了把扇子做好,尹康从未停止思考,在制扇方面,他坚持两点:一是形状美,二是结构合理、美观实用。为了彰显品质,自成一派,他制扇,妻子朱云兰提供植物染织物扇面。他的工作室搬到东山镇有两年多了,在东山优越的自然条件下,朱云兰的草木染空间很大,效果意想不到的好。“我利用东山当地的荷叶、枇杷叶、碧螺春、桑葚、杨梅叶、莲蓬头、栗子以及一些中草药等进行植物染色。一般先采集植物,将叶子切小,放入清水中煮,熬两次汁,再过滤混合,进而染色。如何染呢?把白胚浸湿,放入染液,不停搅拌。为了保证洗了之后不掉色,我会在染液里加入食用明矾,起到固色作用,不过有的植物加了明矾也无用,我便会根据植物的特性来决定。比如苏木,加入明矾依然会掉色,必须放入茜草,以此提高色牢度。很多配方配比都是经过反复尝试得出的结论。”和植物接触多了,似乎就产生了一种天然的交流。
尹康的生活里,早已离不开扇子,有时见他一整天就拿着竹子发呆,他称自己在和竹子对话,这是“相竹”。那天他还爬到屋顶,本是为了拍飞机,却留意到了屋顶上的青瓦,立刻联想到了扇子。也许不久,他会做出一把与众不同的青瓦扇。齐白石老先生说过:“有的东西都是雕虫小技。”尽管雕虫小技,却暗藏了深厚的功底与思想。
执一款轻罗小扇,江南,摇曳着,梦里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