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节目元素看新派电视交友节目的性质及功能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dekechengshe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回顾了我国电视相亲交友节目的大致发展历程,并着重对现阶段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栏目为代表的新派电视交友节目的元素进行了分析和解构,即娱乐元素、“真人秀”元素、话题性元素、情感元素、服务元素以及表演元素,以此为基础,文章对这类节目的性质与功能进行了初步界定。
  关键词:《非诚勿扰》;节目元素;性质;功能
  中图分类号:G22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24-0118-03
  
  电视交友节目,又称电视婚恋节目,是指当人们的思想观念开放到一定程度,并产生了相应的需求时,电视这一传统的视听媒介承担起“红娘”这一婚恋中间人的职责,为寻求伴侣的人打开电视之门,使之通过电视这一大众传播媒介来表现、推销自己,从而达到成功找到人生伴侣的目的。
  我国电视交友节目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它的最初形态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电视红娘》,其节目形式单一,征婚者面对镜头背诵自己的征婚启事[1],性质接近于征婚广告。其后,受台湾《非常男女》的影响,电视相亲风潮很快席卷大陆。最先开始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是湖南卫视于1998年开办的《玫瑰之约》,它开办时间长达八年之久,前后有5 000多位嘉宾参与节目,并有超过15%的人最终步入婚姻殿堂。在这一时期的电视相亲风潮中,前后曾出现过30多档类似节目,除《玫瑰之约》外,上海的《相约星期六》也是这一时期的另一代表,它于2000年开办并坚持至今,每年都有很多成功配对的嘉宾带着孩子出来感谢节目。
  第三阶段的电视交友节目以江苏卫视2009年下半年开办的《非诚勿扰》为代表,一时间电视交友风潮再次席卷荧屏。《我们约会吧》(湖南卫视)、《为爱向前冲》(浙江卫视)、《百里挑一》(东方卫视)、《缘来是你》(安徽卫视)等迅速上马,抢夺电视交友节目的受众市场。本文所称的“新派电视交友节目”即是指这一时期新兴的电视交友节目。之所以称之为“新派”,是因为这一时期的电视交友节目与以《玫瑰之约》为代表的传统电视交友节目不同,它不再以“红娘”为自身定位,不再以促成嘉宾走进婚姻殿堂为最终目的,它只是提供一个邂逅的平台,但不包办爱情和婚姻。
  基于这类新派电视交友节目的新特点,本文选取《非诚勿扰》为研究对象,对这一新派电视交友节目进行解构,分析其节目性质与功能。
  一、从《非诚勿扰》的节目元素看新派电视交友节目的性质
  在网络直播工具PPS的分类排行中,《非诚勿扰》的收视率长期处于“综艺节目”的第一位。一档以婚恋交友为主题的节目何以如此吸引受众,取得如此之高的收视率?要回答这个问题,本文认为应该对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这类新派电视交友节目的性质进行分析,而定性的基础则是对节目元素的完整把握。
  (一)娱乐元素
  所谓娱乐性,就是能够使受众身心放松并产生愉悦情绪的功能特性,但凡能起到娱乐之功效或有助于强化娱乐效果的节目元素,均可称之为娱乐性元素。在《非诚勿扰》节目中,娱乐性元素的运用主要表现在舞台设计与节目规则设计两方面。首先,在舞台设计上,宏大的舞台布局,色彩斑斓的灯光,以及极富煽动性的背景音乐,共同营造了一种夸张的、令人兴奋的戏剧场景,在这一场景中,24位盛装打扮的女嘉宾伴随动感强劲的音乐鱼贯而出,与选美节目颇为类似的出场方式使节目在开场阶段形成一个小高潮,吸引节目受众的注意力与好奇心;随后,在现场与观众的共同期待中,男嘉宾“从天而降”,这一独特的出场方式制造了短暂的期待与悬念,以及悬念揭晓后的心理落差或惊喜。总的来说,在舞台设计(包括男女嘉宾的出场方式)上,《非诚勿扰》制造了视、听与心理感受的多重刺激体验,使节目受众感官得到愉悦与放松。其次,在规则设计上,悬念与冲突性贯穿节目始终:男嘉宾出场后秘密选择的第一眼“心动女生”,是否也会选择他?在男嘉宾的现场陈述以及视频短片展示中,现场女嘉宾会在什么时候突然选择灭灯?走到最后环节的男嘉宾会作何选择等等。现场亮灯数量的变化是悬念与冲突最直观的展现,此外,男女嘉宾间唇枪舌剑般的热烈争论也是冲突性的另一重要表现。这种充满戏剧性的冲突与悬念的节目规则,是吸引受众的第二大娱乐元素。
  (二)“真人秀”元素
  有学者指出,中国的综艺节目发展至今,经历了四个时期,即表演类综艺晚会时期、游戏娱乐时期、益智博彩时期以及真人秀时期[2]。由于“真人秀”的节目形态多样,至今没有统一的定义,为此尹鸿对其作了如下概括:“真人秀作为一种电视节目,是对自愿参与者在规定情境中,为了预先给定的目的,按照特定的规则所进行的竞争行为的记录和加工。自愿参与、规定情境、给定的目的、特定的规则、竞争行为、记录和加工七个基本元素构成了真人秀节目的共同点。”[3]
  参照真人秀节目的基本特征,可以发现在《非诚勿扰》栏目中,基本包含了“自愿參与、规定情景、给定目的、特定规则以及记录和加工”几个元素。嘉宾以寻找人生伴侣为主要目的,自愿来到《非诚勿扰》的舞台上,根据栏目组制定的规则,选定自己的“心动女生”并面对现场24位女嘉宾的提问甚至质疑,在这个过程中男女嘉宾可能产生各种对抗性的语言冲突,而这个过程则被拍摄下来,经过剪辑加工后在电视上播出。本文认为,“真人秀”的核心内质包括两点:“真”与“秀”,即将真实“秀”(show)出来。在《非诚勿扰》栏目中,真实性主要体现在参与节目的嘉宾都是普通人,既有公务员,也有教师、公司员工、司机甚至空乘人员,既有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小伙子,也有事业有成尚未成家的大龄青年,这些人与受众有天然的接近感,受众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可以将自己代入到某个嘉宾的身份中进行情感的体验;“秀”元素在节目中的主要表现是嘉宾的自我展示,这种展示既包括有意的,也包括无意的。有意的展示是指嘉宾为了博得异性的认可,在事先录制的视频短片中陈述自己的工作、收入、婚恋观等基本情况;而无意的展示则主要表现在节目录制现场中,面对众多女嘉宾的各色提问甚至刁难,男嘉宾在应对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格、修养等深层特质,而女嘉宾在提问以及选择等过程中,也会将自己的价值取向、性格特点直观地传递给男嘉宾以及节目受众。基于以上分析,可以认为《非诚勿扰》在某种程度上是一场以婚恋观为主题的情感真人秀,它与源自西方的传统真人秀节目最大的区别在于:它并不以通过巨额的奖金等激励手段促使嘉宾在竞争中展现出人性的阴暗面为目的。
  (三)话题性元素
  《非诚勿扰》与传统的电视婚恋交友节目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不再以“电视红娘”为自身定位,也不再以促成嘉宾的成功配对为宗旨,其实质是通过这样一档以电视速配为主题的栏目来展示现代人的婚恋观,观点的交锋才是其最大看点所在。“它要的是鲜明的话题性、凶狠的两性搏杀,以容纳那些困扰着人们的现实问题:金钱、房价、家庭关系、剩男剩女,它是撕破脸的、夸张的社会漫画[4]。”
  为了使话题性在节目中表现得更加鲜明与尖锐,《非诚勿扰》在遴选嘉宾的过程中进行了有意识的类型化。在参与节目的女嘉宾中,每一期都既有古典含蓄型的,也有个性张扬型的,既有知性型的,也有可爱型的,她们的知识背景、家庭背景、工作环境各异,形成了不同的“类”,与此同时,这些女嘉宾都各有鲜明的情感观与价值观,而且善于表达;在男嘉宾中,既有工作稳定的公务员,也有收入不菲的创业者;既有出身贫寒的有志青年,也有家境富裕的“富二代”,“海归”派、外籍人士也相继在节目中登场,他们虽然作为独立的个体参与节目,但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社会中某一类型的人。于是,个性风格、价值观念各异的一群人相互挑剔的过程,就是对社会热点话题的讨论过程。除此之外,一些语言犀利的嘉宾所表达出来的婚恋观通过电视媒介的传播,在受众中形成热烈的反响与争议,如曾在节目中宣称非月薪超过二十万的成功男士不嫁的朱真芳,面对帅气男嘉宾骑自行车逛街的邀约而回答“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的马诺,这些都使《非诚勿扰》栏目充满了话题性与争议性,其结果是使受众因关注话题而更加关注《非诚勿扰》,这也是节目成功的重要原因。
  (四)情感元素
  作为一档以婚恋交友为主题的电视栏目,情感是《非诚勿扰》最基本的节目元素——感情是婚恋的基础。在《非诚勿扰》栏目中,对情感的追寻是嘉宾参与节目的原始动力。在节目录制过程中,男女嘉宾在进行双向选择时,在自我表达与以一对多的交流过程中,嘉宾的真实情感也会随之迸发出来。而作为旁观者的节目受众,则会对嘉宾们在争论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婚恋观进行评判,并产生情感的共鸣或反感等情绪。这些,都可称为情感元素在《非诚勿扰》栏目中的表现。
  (五)服务元素
  虽然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新派”电视交友节目相比传统的电视交友节目有了更多的娱乐性、话题性等色彩,这些元素的运用使其打破了传统电视交友节目的沉闷,变得热闹非凡,其宗旨也不再是促成现场嘉宾的成功配对,但是无可否认,其婚恋题材本身的严肃性,使其不可能完全抹杀先天的服务性。但《非诚勿扰》的服务性功能的表现又与传统电视交友节目有所不同:传统电视交友节目的服务性主要体现在成功促成现场嘉宾的配对,而《非诚勿扰》的服务性则超越了现场配对的这一局限。总体而言,《非诚勿扰》节目是一个提供邂逅的舞台,参与节目的嘉宾既有在节目现场邂逅自己人生伴侣的可能性,也可以借助这个舞台展示自己,被场外的观众所认识和了解,最终在节目受众群中找到欣赏自己的另一半。所以,《非诚勿扰》的服务性主要表现在其作为平台的宣传、介绍功能。
  (六)表演元素
  《非诚勿扰》开播至今,在赢得居高不下的收视率与关注度的同时,也饱受社会与学界的诟病。其中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对嘉宾身份的质疑引发的对节目真实性的质疑。网络上一度盛传某些男女嘉宾身份造假的帖子,并指责《非诚勿扰》栏目组直接参与了嘉宾身份造假和对节目中某些热门话题的策划。虽然随着广电总局对电视交友节目的整顿,曾频频爆出的嘉宾丑闻鲜有再现,但无可否认的是,《非诚勿扰》虽然是一档“真人秀”性质很浓的节目,但是“秀”的本身就是一种表演,在节目中,主持人扮演着调和矛盾的中间人角色,男女嘉宾则在这种特定的场合中“表演”“真实的自己”,通过犀利的语言,他们创造了一种看似真实的自我,但这种表达本身,也可看作是一种“反表演的表演”。
  综上所述,作为新派电视交友节目代表的《非诚勿扰》节目集娱乐、真人秀、话题性、情感性、服务性与表演性等众多元素于一身,这一包罗万象的特质使如何对其定性成为一个难题。在当前对《非诚勿扰》进行研究的学术文章中,既有将其归结为娱乐节目的,也有将其归结为“电视真人秀节目”的,还有学者直接将婚恋节目纳入到电视情感类节目的范畴。应该说,以上几种定性都有其合理性,但是就《非诚勿扰》所包含的节目元素看来,似乎将其归结为其中的任何一类都有失偏颇。因此,我们从中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电视一方面总在走向类型化,另一方面则是在不断地突破类型[5]。“一方面,要使用惯用手法留住观众,压缩成本;另一方面,又要打破、跨越类型的界限吸收新观众,在竞争中保持领先的地位”[6]。所以,各种节目突破自己原有的类型特征,不断加入新的节目元素,使节目元素越来越多样化,是电视节目发展的大势所趋。在这种趋势下,对电视节目进行类型的细分变得困难,划分标准有可能变得更为宽泛,如将节目类型分为信息型与综合型,而《非诚勿扰》这类的电视交友节目则可纳入到后者的范畴。
  二、从《非诚勿扰》看电视交友节目的功能转变
  如前文所述,无论是最早期的《电视红娘》,还是中期的《玫瑰之约》、《相约星期六》,传统电视交友节目的节目元素与节目形式都较为单一,节目风格温和,主要围绕促成现场男女嘉宾的成功配对而展开,因此,传统的电视交友节目与传统的婚姻介绍所的功能基本一致,其最大的收视卖点就在于将“相亲”这一私密性的个人活动全程公诸于众,使节目在为嘉宾寻找人生伴侣的同时也使观众享受到了窥伺他人隐私所获得的隐秘快感。
  通过分析《非诚勿扰》的节目元素可以看出,相比传统的电视交友节目,新派电视交友节目除了延续了电视速配这一婚恋主题,在节目形式与节目风格上都有了截然不同的变化。节目元素的多元化使电视交友节目跳出了原有相对狭小的受众群,其娱乐性、话题性等特点大大扩充了节目的收视群体,在节目戏剧性的冲突与悬念中,最终的结果已不再重要,观众的注意力被跌宕起伏的过程所吸引。在男嘉宾出场与女嘉宾选择直至男嘉宾反选的过程中,观众享受着多元的观念冲突所带来的激辩与各种出乎意料的结局。因此,与传统的交友节目相比,新派电视交友节目已经有了质的转变——在自身定位上,新派电视交友节目不再是具有社会实体意义的“婚姻介绍所”,它以婚恋为名,吸引形形色色的男女參与节目,在节目中展开一场场意识观念的搏斗,在这些两性观念的搏斗中,对幸福的定义,对两性关系的理解,对现代家庭结构的重新解释等,都吸引着受众。可以说,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新派电视交友节目,是披着电视婚恋的外衣,为受众搭起一个观察社会的平台,在婚恋与家庭这个严肃的话题下,考察当代人的婚恋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它打开受众的视野,为使受众了解社会的客观真实而建构起由一群具有代表性特质的青年男女所表现出来的“拟态真实”。《非诚勿扰》所代表的新派电视交友节目不再局限于为一小部分人找到适合的人生伴侣、满足观众的窥私欲,它打开了一扇观察社会的窗口,让受众在娱乐过后有所反思,这便是其最大的意义所在。可以说,新派电视交友节目热闹的背后,承担起了更多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张美宏.电视相亲把无耻进行到底[Z].记者观察,2010,(07).
  [2]耘耕,陈虹.中国真人秀节目发展报告[Z].新闻界,2006,(02).
  [3]尹鸿.解读电视真人秀[Z].今传媒,2005,(07).
  [4]程刚,熊忠辉.《非诚勿扰》的话题营销[Z].视听界,2010,(03).
  [5]刘国强.电视情感类节目的类型解析[J].新闻知识,2008,(1).
  [6][英]尼古拉斯·阿伯克龙比.电视与社会[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Seeing the Property and the Function of the New Type Television Making Friend Program from the Program Element
  —— Taking 《you are the one》 as an example
  
  CHEN Qing-mei
  
  Abstract: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blind-dating television program in China , and focus on the column “you are the one” of Jiangsu TV, analyze its elements ,what's including : entertainment, "reality show" ,topics ,emotion ,service and performance .Take this as the foundation ,this article defined the nature and function of these programs.
  Key words: “You Are the One”; Elements; Nature; Function
其他文献
摘要:在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中,正义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亚里士多德在对这一问题的解答上,主要侧重于法律方面。而在马克思的哲学中,对正义问题的解答则体现在最后的“自由王国”中。在这两种不同正义观的解释中,亚里士多德主要侧重于“衡平”的思想方法和城邦的至善生活上,而马克思则侧重于自由人的全面发展上。尽管这两种不同正义观,在手段和方法上有很大的区别,但是从认识正义和实现正义的角度上来看,他们共同的特点都是
期刊
摘要:社会救助体系是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公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锡山区社会救助体系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其客观存在的缺陷与问题,试图对新形势下政府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作出初步勾画。  关键词:贫困群体;社会救助;民生  中图分类号:C916.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24-0052-0
期刊
摘要:荷兰经济学家伯纳德·曼得维尔1720年出版的《蜜蜂的寓言》,成为现在某些群体高消费、炫富的理论依据。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探讨了我国现阶段应如何重视和调整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两极分化问题,既要建设和谐、节约型社会,也要看到需求不足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萨伊法则;DPI;基尼系数;收入分配  中图分类号:F0-08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24-0089-0
期刊
摘 要:本篇文章主要是针对方玉润的观点,从《诗经》的意象本身、远古时代的婚恋观及“会男女”古俗三个方面进行反驳,阐释出《召南·摽有梅》纯真朴实的爱情主题。  关键词:《召南·摽有梅》;婚恋观;爱情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36-0161-02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爱情主题是中国文学中最古老的主题之一。当西方文学
期刊
摘 要:如今大学数学教育分科教学和脱离实际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是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低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较差的原因。本文受陈建功先生的教育思想的启迪,分析了高等院校数学教育的原则和目的,我们认为现在的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数学教育的原则,削弱了数学的工具作用。虽然综合数学的教学模式相对分科教学具有很大的优势,然而由于现在对综合数学教育模式缺乏系统的教育体系和切实可行的教育手段
期刊
摘要:学生的情感教育长期得不到家庭、学校和社会应有的重视,从而造成大学生在思想道德上出现偏颇,进而发展为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本文就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与情感教育的关系,以及情感教育的内涵、作用、和如何细化情感教育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  关键词:情感教育;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细化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24-0147-02    一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建设,大学生对图书馆勤工助学的热情高涨。文章结合我校图书馆开展勤工助学活动的作用,分析了勤工助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思考,以进一步提高勤工助学工作的效益。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图书馆管理;勤工助学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24-0143-02    勤工助学是指高校组织学
期刊
现代化的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健全高尚的人格,渊博的学识,而且要具备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论,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具有较高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教师是一个特殊的专门职业,从事教师这项职业,也像律师和医生一样,并不是谁想干就能干得了的。教师也需要特殊的资格和条件。”[1]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教师教育发展的方向。2004年12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期刊
摘 要: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真实展现了当今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现实状况,并结合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实际需求,对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剖析,从而提出从建立评价体系及与就业的结合两方面来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新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就业  中图分类号:G424.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36-0259-02 
期刊
摘 要:现代企业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的环境活动,对环境保护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企业必须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以煤炭行业为例探讨了建立环境会计的必要性及其在发展环境会计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关键词:环境会计;可持续性发展;煤炭行业;会计处理  中图分类号:F81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36-0068-02    一、环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