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健身强体“健康第一”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随着体育作为学生中考的一门考试科目,中考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千万家庭、学校和学生的重视。
【关键词】新形式 推进 体育 中考
一、体育中考的地位
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体育的教学一起处于被动的局面。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消除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学校体育能更健康地发展,促进中学体育课程的改革。中考体育,给学生带来的发展是无限的, 仍然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但我们应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中考体育给学生带来的发展。一旦没有了中考体育,谁又能保证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不被文化课所替代。我们要使体育中考向着更加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的方向发展,而不是让体育中考停下来致使学校体育教育倒退。我们保留学校体育教育的根,并以体育考试为杠杆,为学生撬开通向体育健康之门,凭借体育考试这支箭,为学生射通体育健康之路,为国人的后代奠定终身体育的良好基础。
二、新形势下体育中考的意义认识及目前体育教学的不足
(1)实施体育中考不仅推动了学校素质教育的进程,也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一项措施。学校因此重视体育教学,体育教学时间也由此得到了充分的保证,同时激发起广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也调动了我们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但是我们体育教师面对升学率以及参照学生体育中考成绩来评价体育教师工作实绩时,有些教师就在体育教学中为了体育中考而体育中考,考试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练什么,压制学生死练、硬练,一味追求体育中考满分率,甚至有些教师把课外活动课及两操时间也用来搞体育集训,以此提高学生成绩。
(2)我们教师要协调好体育教学和体育中考课余训练的时间调配,要把体育中考课余时间训练的内容溶进课堂教学中,作为“大纲”的内容升华,借以促进课堂教学的改进和提高。例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利用短绳摆设成各种各样荷叶形状,让学生模仿“蛙跳”的动作进行练习,迎合学生的心理爱好,让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完成练习,在乐趣中掌握运动技能和锻炼身体,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3)体育中考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通过考试,引起社会、学校、家庭对学校体育的重视,最终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体育教育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不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习兴趣,强迫学生重复机械性练习内容,学生是不可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的,更谈不上学生主动学习。以问题带动兴趣,以兴趣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展现自我的过程中认识自我、规范自我、评价自我、发展自我。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样可以使学生在体育课中常置于“高期望——高表现——高期望”的良性循环中,达到培养兴趣、培养能力、发展个性和开拓创造力的目的。
三、适应新形势下体育中考的教育推进体育教学的理念与策略
(1)抓好初一初二阶段的教学为初三体育中考奠定基础。在初一、初二教学阶段,要根据新课标的精神,结合本校场地设备情况以及学生的身体素质基础,将体育中考的必考、选考项目按循环式或螺旋式的顺序,科学地安排到每一个学期中。
(2)要指导学生处理好文化课与体育训练的关系。抓好中考备考要主动与科任老师协调,合理安排训练与文化课学习,不占用文化课学习的时间和学生必要的休息时间。与任科老师一起经常督促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主动与班主任配合,保证学生体育和文化课成绩同时提高。
(3)要科学地安排初三阶段的体育教学与训练。抓好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对初三教学进行分层教学,为了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运动成绩,初三阶段教学一般应采用分层教学,将学生根据运动项目、身体素质、运动兴趣、学习基础、性别等分成培优组、平行组、补差组(肥胖、瘦弱、特异体质的)、男女生组以及各个项目组等,根据各组的实际运动水平和技能,制定每阶段的教学和训练计划、目标,逐步提高成绩。
四、注重课堂的有效管理努力提高运动成绩
(1)层次化管理。笔者认为,可按项目、学生的水平进行分组。如,可针对每个项目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为满分组,成员可择项练习;B为临近组,即有潜力达到满分的一组;C为提高组,该组为仍需努力提高成绩的一组。在考核结束之后,对于各项都达到A的学生,他们可在保持自身运动水平的前提下帮助C组学生;未达到全A的学生在课上则以弱项练习为主,学习方式多为自主练习;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B、C两组,以促使这两组的成员更快地向上一层次发展。通过这种分层的教学管理方式,可以较好地了解学情,使学生的学练更有针对性。
(2)周期化管理。笔者认为,在将学生按水平划定好层次之后,教师应组织好周期性训练。这里的周期性有两层含义:一是练习项目要有周期性,即在一个周期内,针对一个项目,应间隔几个课时练习一次;二是一个项目的练习量和强度要有周期性,如,为量化周期性的练习效果,可将大周期划分成几个小周期,并针对每个小周期确定一个量比标准,当达到相应标准后再进人下一个周期的练习,当一个大周期完成之后进行考核,并决定学生是否可以升级和练习项目的取舍。
(3)个案化管理。对于毕业班中有弃学意愿的学生、肥胖学生、身有残疾的学生等,教师要坚持区别对待、逐步提高的原则,应采用“案化”的形式,加以管理,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对于有弃学意愿者,要做好思想工作,防止不良情绪的扩散;对于学困生,应做到不放弃、不歧视、勤鼓励,并帮助他们找出问题的症结及相应的解决对策,督促他们勤加练习,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此外,教师还应实行跟“踪”策略,以获得及时的反馈并做出调整。
(4)精细化管理。体育中考就像是—场比赛,要想让学生在“比赛”中有完美的表现,课堂管理就要做到“精细化”。一是动作技术要细化,正确的动作是获得好成绩的前提,如在立定跳远的落地缓冲环节中,切忌忽视对膝关节的要求等细节问题。二是精确解读规则。规则即尺度,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规则和相应的技巧,也要防止过犹不及而造成体力上的浪费。
五、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素质培训,强化考前的心理辅导和场地适应
(1)抓好平日的心理辅导。要经常和学生谈心,帮助其提高自信心,增强求胜的欲望和不服输的精神;要多安排学生参加一些运动会,增加比赛经验;要增强学生临场兴奋性,消除心理的紧张情绪;在摸拟考试中虚拟考试的场景、气氛,如邀请父母、同学到场观看,播放观众噪音进行心理干扰,由陌生的体育老师做裁判等,培养良好的迎考状态和心理素质。
(2)抓好考前的心理疏导。教师要把考试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提前想到,要有应急预案,要教会学生应对困难,对那些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要鼓励他们。临场考试前,教师应向考生进行心理战术布置,使其采用自我暗示的方式进行有效的心理调控。
(3)抓好考前的模拟考试和实地练习。体育模拟考试要与初三年级的文化模拟考试同步,认真组织好每次模拟考试。因为以往很多考生只习惯于在本学校熟悉的场地上进行训练或比赛,外出机会很少,一旦在身处新的环境,就对空间、场地、器械等感到极度不适,导致竞技状态下降,考试时不能正常发挥水平。因此,老师要想方设法带考生到不同的场地,最好是比赛场地进行模拟测验,从检录、入场、测验到成绩的当场公布等整个过程严格按中考要求来设计,使考生在拟似的真实环境中进行测验,提高考生的适应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竞技状态,并发挥正常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中国学校体育.
[2] 体育教学.
[3] 中国学校体育.
【关键词】新形式 推进 体育 中考
一、体育中考的地位
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体育的教学一起处于被动的局面。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消除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学校体育能更健康地发展,促进中学体育课程的改革。中考体育,给学生带来的发展是无限的, 仍然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但我们应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中考体育给学生带来的发展。一旦没有了中考体育,谁又能保证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不被文化课所替代。我们要使体育中考向着更加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的方向发展,而不是让体育中考停下来致使学校体育教育倒退。我们保留学校体育教育的根,并以体育考试为杠杆,为学生撬开通向体育健康之门,凭借体育考试这支箭,为学生射通体育健康之路,为国人的后代奠定终身体育的良好基础。
二、新形势下体育中考的意义认识及目前体育教学的不足
(1)实施体育中考不仅推动了学校素质教育的进程,也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一项措施。学校因此重视体育教学,体育教学时间也由此得到了充分的保证,同时激发起广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也调动了我们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但是我们体育教师面对升学率以及参照学生体育中考成绩来评价体育教师工作实绩时,有些教师就在体育教学中为了体育中考而体育中考,考试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练什么,压制学生死练、硬练,一味追求体育中考满分率,甚至有些教师把课外活动课及两操时间也用来搞体育集训,以此提高学生成绩。
(2)我们教师要协调好体育教学和体育中考课余训练的时间调配,要把体育中考课余时间训练的内容溶进课堂教学中,作为“大纲”的内容升华,借以促进课堂教学的改进和提高。例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利用短绳摆设成各种各样荷叶形状,让学生模仿“蛙跳”的动作进行练习,迎合学生的心理爱好,让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完成练习,在乐趣中掌握运动技能和锻炼身体,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3)体育中考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通过考试,引起社会、学校、家庭对学校体育的重视,最终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体育教育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不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习兴趣,强迫学生重复机械性练习内容,学生是不可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的,更谈不上学生主动学习。以问题带动兴趣,以兴趣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展现自我的过程中认识自我、规范自我、评价自我、发展自我。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样可以使学生在体育课中常置于“高期望——高表现——高期望”的良性循环中,达到培养兴趣、培养能力、发展个性和开拓创造力的目的。
三、适应新形势下体育中考的教育推进体育教学的理念与策略
(1)抓好初一初二阶段的教学为初三体育中考奠定基础。在初一、初二教学阶段,要根据新课标的精神,结合本校场地设备情况以及学生的身体素质基础,将体育中考的必考、选考项目按循环式或螺旋式的顺序,科学地安排到每一个学期中。
(2)要指导学生处理好文化课与体育训练的关系。抓好中考备考要主动与科任老师协调,合理安排训练与文化课学习,不占用文化课学习的时间和学生必要的休息时间。与任科老师一起经常督促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主动与班主任配合,保证学生体育和文化课成绩同时提高。
(3)要科学地安排初三阶段的体育教学与训练。抓好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对初三教学进行分层教学,为了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运动成绩,初三阶段教学一般应采用分层教学,将学生根据运动项目、身体素质、运动兴趣、学习基础、性别等分成培优组、平行组、补差组(肥胖、瘦弱、特异体质的)、男女生组以及各个项目组等,根据各组的实际运动水平和技能,制定每阶段的教学和训练计划、目标,逐步提高成绩。
四、注重课堂的有效管理努力提高运动成绩
(1)层次化管理。笔者认为,可按项目、学生的水平进行分组。如,可针对每个项目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为满分组,成员可择项练习;B为临近组,即有潜力达到满分的一组;C为提高组,该组为仍需努力提高成绩的一组。在考核结束之后,对于各项都达到A的学生,他们可在保持自身运动水平的前提下帮助C组学生;未达到全A的学生在课上则以弱项练习为主,学习方式多为自主练习;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B、C两组,以促使这两组的成员更快地向上一层次发展。通过这种分层的教学管理方式,可以较好地了解学情,使学生的学练更有针对性。
(2)周期化管理。笔者认为,在将学生按水平划定好层次之后,教师应组织好周期性训练。这里的周期性有两层含义:一是练习项目要有周期性,即在一个周期内,针对一个项目,应间隔几个课时练习一次;二是一个项目的练习量和强度要有周期性,如,为量化周期性的练习效果,可将大周期划分成几个小周期,并针对每个小周期确定一个量比标准,当达到相应标准后再进人下一个周期的练习,当一个大周期完成之后进行考核,并决定学生是否可以升级和练习项目的取舍。
(3)个案化管理。对于毕业班中有弃学意愿的学生、肥胖学生、身有残疾的学生等,教师要坚持区别对待、逐步提高的原则,应采用“案化”的形式,加以管理,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对于有弃学意愿者,要做好思想工作,防止不良情绪的扩散;对于学困生,应做到不放弃、不歧视、勤鼓励,并帮助他们找出问题的症结及相应的解决对策,督促他们勤加练习,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此外,教师还应实行跟“踪”策略,以获得及时的反馈并做出调整。
(4)精细化管理。体育中考就像是—场比赛,要想让学生在“比赛”中有完美的表现,课堂管理就要做到“精细化”。一是动作技术要细化,正确的动作是获得好成绩的前提,如在立定跳远的落地缓冲环节中,切忌忽视对膝关节的要求等细节问题。二是精确解读规则。规则即尺度,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规则和相应的技巧,也要防止过犹不及而造成体力上的浪费。
五、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素质培训,强化考前的心理辅导和场地适应
(1)抓好平日的心理辅导。要经常和学生谈心,帮助其提高自信心,增强求胜的欲望和不服输的精神;要多安排学生参加一些运动会,增加比赛经验;要增强学生临场兴奋性,消除心理的紧张情绪;在摸拟考试中虚拟考试的场景、气氛,如邀请父母、同学到场观看,播放观众噪音进行心理干扰,由陌生的体育老师做裁判等,培养良好的迎考状态和心理素质。
(2)抓好考前的心理疏导。教师要把考试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提前想到,要有应急预案,要教会学生应对困难,对那些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要鼓励他们。临场考试前,教师应向考生进行心理战术布置,使其采用自我暗示的方式进行有效的心理调控。
(3)抓好考前的模拟考试和实地练习。体育模拟考试要与初三年级的文化模拟考试同步,认真组织好每次模拟考试。因为以往很多考生只习惯于在本学校熟悉的场地上进行训练或比赛,外出机会很少,一旦在身处新的环境,就对空间、场地、器械等感到极度不适,导致竞技状态下降,考试时不能正常发挥水平。因此,老师要想方设法带考生到不同的场地,最好是比赛场地进行模拟测验,从检录、入场、测验到成绩的当场公布等整个过程严格按中考要求来设计,使考生在拟似的真实环境中进行测验,提高考生的适应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竞技状态,并发挥正常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中国学校体育.
[2] 体育教学.
[3] 中国学校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