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三产科技服务探索与实践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long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高职院校三产科技服务的内涵与意义为基点,论述了在这一过程中应该需要遵循的原则,以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的具体实践案例进行佐证,系统阐述了学校在三产科技服务过程中所采取的的一些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三产;科技服务;实践
  作者简介:朱仁良,男,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副校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20-0013-03
  近年来,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获得了迅猛发展,科技服务作为其重要组成要素,从不同程度在各层次的高校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就高职院校来说,也同样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但因其具有较强的地域性或者行业性,使得“依托地方经济、行业产业经济发展”来提供相应的技术、人力服务支持,成为高职办学的重要出发点和立足点。
  一、高职院校三产科技服务的意义
  做好学校的三产科技服务,对促进高职院校这一特殊高校群体的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高职院校的三产科技服务与产学研的融合之间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一方面,它可以最大限度地集聚学校的优秀师资、硬件设备等资源投入到相应的科技服务中去,是保证每一项科技服务顺利开展的基础;另一方面,它可凭借其与相关行业企业联系紧密的天然优势,既可充分利用行业企业中先进的人力、物力、技术、设备等资源,又可及时关注与把控行业企业发展的前沿动态,不断更新与调整,是顺利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投入市场检验并以一定优势占据市场份额最为便捷、有效的途径。
  (二)有利于彰显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
  通过三产科技服务既可以充分利用其本身所具有的科技资源,集中力量形成相关优势专业领域、研究场所和人才队伍,发挥高职院校中这部分力量对增强区域经济发展以及行业发展的支撑力度,提升学校在区域内或相关行业内的影响力,形成竞争优势;又可以有效地融入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并在教学中实施,这可提升学校特色专业、精品课程的实用性、可操作性,更好地服务社会的需要,同时也增强了师资队伍的力量,这又可提升学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
  (三)有利于拓宽高职院校的社会资本
  一般来说,“社会资本”与“社会资源”、“关系网络”等存在相互交叉的地方。[1]高职院校本身就是一个集聚广泛社会关系的网络,而三产又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其自身业务的特殊性,必须又得有自己的交际圈。因此,充分发挥三产科技服务的桥梁作用,借助其便捷的市场通道、信息交流优势,不断增强学校与企业、同行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拓宽学校的社会资本。
  二、高职院校三产科技服务的基本原则
  高职院校提升科技服务能力,不仅成为区域发展、行业发展,甚至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科技服务行业、高职院校自身的必然选择。
  (一)适应性原则
  高职院校的三产集多种角色于一身,既可能是产品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又可能成为学校品牌特色的设计者与代言者。要承担好这些角色,必须要遵循适应性原则。[2]
  1.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高职院校最主要的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合的技术技能人才,开办的三产自然也是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即其所开展的服务、生产的产品等都必须与地方经济发展结构相适应。如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一直以自身的城乡规划为特色,以建设专业为发展重点,致力于本地的城乡建设事业发展,为企业输送了众多城镇规划、建筑设计、设备专业等各类人才。
  2.适应行业发展需求。依托行业发展,开设相关的三产,也是有效发挥其科技服务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3]三产中涉及到的人员、设备、信息等都应与相应的行业发展需求相适应。学院在开展科技服务的过程中,紧密依托建设行业,每年为本市甚至是本省在这些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咨询与服务作用。
  3.适应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高职院校三产的运行既是依托学校又是服务学校的载体。因此,在开展三产科技服务过程中,要与学校的人才培养相适应,尽可能地将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开发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为社会培养“用得着、上手快、留得住”的人才。
  (二)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亦即可行、实用、便于执行。于高职院校的三产而言,不管是承担的高科技产品的研发、创造,还是提供有针对性的、特色化的服务工作,最终都要流向市场进行检验,学院三产积极秉承这一原则,充分利用现有的城镇规划优势,积极参与全省各地区的村镇建设,编制的各项规划在城乡、村镇的建设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三)适度超前原则
  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根据产业行业转型升级的需要,高职院校的三产科技服务要树立适度超前的意识,包括产品的开发、设计、运用等。[4]例如,建设行业中一系列新兴技术的出现,使得直接面向消费群体的三产必须要及时、合理地加以运用,以较快的速度、较好的成效尽早占据市场的一席之地。学院率先引入绿色理念,全面运用于到新校区的建设,目前学院已成为江苏省首家绿色建筑节能示范基地;同时,学校设计院与江苏河海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也达成了合作意向,在设计院联合成立了绿色新能源工程所,双方人才、资源共享,在山东、安徽等地联合设计项目,就供热、通风设计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达到了节能新高度,收到了广泛的好评。
  三、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三产科技服务的实践探索
  一般而言,科技服务的核心是科技创新,但是从创新到生产力的转变,其间既有意识层面(服务意识),又有技术层面(成果转化、技术培训等),针对多种层面,高职院校可结合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可以发挥的作用。[5]学院结合自身的行业特色以及发展实力,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在三产科技服务这一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一)三产的发展概况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目前的三产包括以下三类:江苏省城建校建筑规划设计院、常州诚建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常州市城建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其中设计院为学校下属国有全资设计单位,目前已升级成为国家建筑行业(建筑工程)甲级资质设计院,主要经营城乡规划编制、工业建筑、民用建筑等工程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以及相应的项目管理和技术与管理服务等业务。
  规划院主要经营城市及村镇规划、景观设计等业务;咨询公司主要经营工程咨询、工程造价、招投标代理等业务。
  (二)具体的服务路径
  1.专业产业紧密对接,产教学融合。通过专业教师的技术指导、设计人员参与教学以及轮岗挂职锻炼等渠道,广泛开展学习交流,保证所设专业水平位于行业领先。在镇村建设方面,学院抓住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的机遇,在学院教师、学生和设计院的共同参与下,完成了多个省市级优秀项目。在开展与企业联合办学之际也惠及了下属三产,三产企业先后与江苏金梓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河海新能源有限公司在生产、科研、教学方面展开全面深度合作,实现合作共赢的目标。由技术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全面参与合作企业的科研、生产和调研项目中,合作企业就研发的技术与产品以实物、模型展示等多种方式,在校园内展出,充分发挥其教育、引领作用。同时,合作企业的技术专家定期到学校、三产进行专题讲座,对学生和三产设计人员进行专业引领。详情见表1所示。
  2.以“项目”为载体,开展城乡建设服务。学校以“面向小城镇建设领域、健全完善设计门类、服务江苏省广大农村”为发展方向,以“项目”为纽带,积极开展科技开发和技术服务。在建筑设计、城镇规划、工程造价咨询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发挥专业技术与人才的优势,为城市、村镇建设提供设计服务,并由此形成学院“真题真做”的规划实践教学模式,对产教结合做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如“阜宁县东益经济区城乡统筹发展规划”规划设计中,规划院邀请了学校建筑艺术系主任亲自参与规划设计,把握城乡统筹的技术要点,结合当地实地情况,对项目进行全程指导,很好的服务了当地城乡统筹发展。该项目获得2011年度常州市城乡建设系统优秀勘察设计三等奖。
  3.以“校企”为平台,攻关专业难题。学校通过规划院与专业类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开展交流与学习,为一些专业难题进行重点解决。针对太湖蓝藻事件,学校环境系、设计院和金梓环境科技在污水生态处理方便展开深度合作,成立农村污水处理课题组,对各种情形进行现状调研、理论研究和科学试验,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景观水体治理和畜禽养殖废水处理等方面取得相当大的成就,研究产品广泛应用于广大农村地区,部分项目作为国家及地区环保示范项目进行推广。另外,在新技术、新能源方面,通过学校设计院与江苏河海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也达成了合作意向,成立了绿色新能源工程所,双方人才、资源共享。在山东、安徽等地联合设计项目,就供热、通风设计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达到了节能新高度,得到了甲方的一致好评。
  4.依托学科优势,助推镇村规划建设。自省建校创建城镇规划专业以来,在村镇领域不断研究前行,参与全省各地区的村镇建设,目前已涉及城乡统筹发展规划、乡镇总体规划、镇村布局规划、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镇绿地系统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和村庄整治规划等镇村类各方面规划,全面指导城市、乡镇各方面建设。目前,学院与两省八市形成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尤其是规划项目曾多次荣获省、市镇村类奖项,仅规划院设计项目的产值就高达1000多万元。
  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的国际化步伐加快的时代背景下,正确定位高职院校三产科技服务的角色,提高三产的科技服务水平,增添科技服务特色既是高职院校发展面临的一大机遇,同时,也是要应对的一大挑战。
  参考文献:
  [1]霍刚.地方高校科技服务能力的评价研究[D].太原:太原科技大学,2010(7):30-33.
  [2]方美君.高职院校科技服务平台构建策略与实践反思[J].中国高教研究,2010(6):11-13.
  [3]齐正学,云娜.着“研”服务,提升高职院校科技服务能力[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59-61.
  [4]祝木伟.高职院校科技园对中小企业开展科技服务的策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9):40-42.
  [5]赵延东,洪岩璧.社会资本与教育获得——网络资源与社会闭合的视角[J].社会学研究,2012(5):63-65.
  [责任编辑 李 漪]
其他文献
摘 要:一直以来,高职院校非常重视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建设质量的成效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更关系到社会对学生认可度的高低。而专业的生命力最终也是通过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否符合企业人才质量标准,以及学生能力的发展能否满足社会需求来衡量的。因此,从专业建设质量监控的角度思考高职教育在教学模式改革、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以及校企合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
期刊
摘 要:我国职业教育中长期存在的重劳动技术训练、轻基础知识传授现象,已严重限制了职教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习得,也将给我国制造业技术革新和产业更新换代带来隐患。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教育在我国职业教育教学中已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要。世界职业教育典范——德国职业教育,在20世纪50、60年代也曾遇到过类似问题。为此,德国职教界提出关键能力理论,并进行了相配套的课程和教学改革,以提升学生的文化基
期刊
摘 要:以南通五所高职院校大学生课堂礼仪的现状为调查背景,阐述高职院校大学生在课堂上存在的不文明现象,探讨提升高职生礼仪素质的具体措施,以期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礼仪素质的培养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高职生;课堂礼仪;素质教育  基金项目:江苏省2014年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高职生礼仪素质调研与对策——以南通市部分高职院校为例”(项目编号:201412684008Y)  作者简介:石建梅,女,
期刊
主持人按语: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是一部不断向国外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的历史。但是,我国职业教育目前的发展水平表明,学习与借鉴的有效性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大课题。为此,本期组织三篇文章,分别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对我国职业教育如何结合自身实际、提高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有效性的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索。  摘 要:任何一个成功的外来经验都是特定条件与环境的产物,简单的、形式上的模仿与移植很难达到预期
期刊
不论是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还是改革实践,其最终的指向都是使职业教育功能得到更好地发挥。在这个意义上来讲,职业教育功能并不仅仅是职业教育的作用问题,而是涉及全部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的问题。但在这个话题上,除了重复《职业教育学》教科书的观点,似乎很难再说出点什么。  寒假中的一天,闲来无事,随手拿起桌上的一张药品说明书。说明书上罗列的项目不仅包括“药品名称”、“性状”和“规格”等,还有“功能主治
期刊
职业教育到底为了什么?职业教育承载着何等使命?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是什么?其最终归宿又是什么?这是回答职业教育功能与价值的基本追问。如果说职业教育的主要功能在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那么也未免高估了职业教育的能力。有人也会说,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职业教育区分于普通教育的特色所在,那么我要问,难道普通(高等)教育就没有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功能这一项吗?  凡学过教育学专业或接触过教育学教材的小伙伴们都知
期刊
摘 要:通过对“作业超市”的管理策略、营销策略和分享策略的探索,改革作业内容,创新作业形式,让学生变“要我做”作业为“我要做”作业。从而,加强中职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中职学生;作业超市;自主学习  作者简介:傅卫莉,女,绍兴中等专业学校高级讲师,教育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
期刊
摘要:近年来,由于招生考试体制中存在着招生计划缺乏科学性、招考手段缺少“成人性”、录取过程欠缺公平性等问题,山东省成人高等教育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和山东省发展规划、经济社会发展及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状况都对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考试体制的改革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为此,可以采取扩大成人高校招生的自主化、加强成人高校招生的特殊化、促使成人高校招生的公平化等对策。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招生体制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特殊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育部门和学校对职业能力的内涵和构成没有深刻的认识。从职业能力的内涵解读出发,结合职业岗位分析,由此得出专业能力、教学能力和关键能力构成了特殊教育专业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基本能力要素。  关键词:特殊教育;职业能力;专业能力;教学能力;关键能力;高职院校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
期刊
摘 要:今天的大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则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师德为师魂,高校师德建设与中国梦有着密切联系。可通过他律和自律两方面加强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助力中国梦的实现。  关键词:高校师德;中国梦;自律;他律  作者简介:蔡小葵,女,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