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学者对故事教学法作出了具体的阐释: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故事集中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思考,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目标,是一种深入浅出寓教于乐的教学手段。故事教学法特别适合低年段的课堂教学。
一、故事教学法增进师生感情
1.帮助学生消除畏惧心理
低年段的小学生,尤其是刚进入小学的一年级学生,他们对学校对老师还怀有畏惧心理,不适应小学的课堂,还留恋幼儿园生活。很多学生开学头几天闷闷不乐,甚至会借口是老师太凶而不愿意上学,这时候急需“故事”登场。笔者近些年一直担任低年段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开学初,每天早读午读时间给学生读一个好故事,课堂上再适时穿插故事,及时消除了学生对老师的畏惧心理,并且获得了学生赠送的“故事大王老师”的美名。
2.让学生喜欢上学
故事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门户,它对孩子的魅力是无穷的,从幼儿园到中学生,无一不喜欢故事。在一年级开学初,语文老师坚持做到每天读故事、讲故事,强烈的满足了学生对故事的好奇心,同时打开了学生另外一扇好奇的大门——老师肚子里到底有多少好听的故事呀?吸引学生每天都想上语文课。有家长就向笔者反馈,孩子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复述老师今天又讲了什么故事、老师太厉害了、好喜欢老师、喜欢上学。故事帮助老师成了学生的偶像,也帮助刚入学的学生快速喜欢上学、适应课堂。
3.促进师生间交流
教师读故事、讲故事,把故事作为师生间交流的方式,让师生通过故事交流传递双方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认知也包括情感方面。由于低年段学生特点限制,该学段学生的认知有限,因此选择故事需要教师的用心,这就需要教师提前了解学生的爱好,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选对了方向,才能给学生推荐适合他们的重要资源。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了解和信任悄悄增强。
二、故事教学法提高教学效率
1.帮助组织课堂教学
小学低年段学生由于年龄小,活泼好动,自主控制能力差,在注意力方面不稳定、不持久。语文课堂经常纪律糟糕,经验不足的教师甚至会让课堂失控而措手无措,因此,低年段的课堂需要教师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组织教学。另外,语文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了很多教师,仍然采用落后的教学方法,再加上语文学习内容多且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时,故事教学法的运用,有效的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法的不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课堂教学得以正常进行。
2.帮助加深理解
故事教学模式需要把故事与情境融合在一起,在故事情境中激发学生的热情,让他们通过故事,自由想象、主动探究,加深理解,从而实现教学目标。适合一年级学生的故事需要短小、浅显易懂,讲述故事时则要注重“仪式感”:教师讲述时发音标准、饱含情感;学生听故事时更要端正坐姿、认真倾听,故事讲完后可以引导学生发表感受,这样才能达到故事效果。如小学一年级刚开始写字时,写到“一、二、三”,笔者只范写完“一”,教室里就有学生嚷嚷“我都会写了”,这时,笔者放下粉笔说:“故事大王老师有故事要送给大家了”,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笔者讲述了小时候看过的一则故事,讲的是一位小朋友在学完“一二三”后就以为掌握了全部汉字。他在给一位姓“万”的叔叔写请帖的时候,写了满屋子的“一”,居然以为“万”就是要写一万横。学生笑得前仰后合,笑完了就明白故事的道理,又重新认真听笔者讲“二、三”的写法。
3.帮助养成阅读习惯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阅读影响学生语文水平,也将提升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热爱阅读,让学生终生受益。低年段语文课中故事所占比例较大,如,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社会生活经验小故事、英雄人物故事、科学家故事、益智故事等有教育教学价值的故事。让学生通过阅读语文课本中的故事逐渐激起对阅读的强烈热情。教师也要树立在学生心中的阅读榜样,带动学生阅读,同时需要加强家校合作,一起为学生培养阅读习惯创造条件。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在给学生选择读物前,家校要针对学生的兴趣作出选择,引导学生读后交流,以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
三、故事教学法促进学生发展
1.帮助提升学生言语表达能力
言语素养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而语言文字运用的主体是学生,低年级学生富有童真、想象力,天生就是故事家,生动、有趣的故事最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以故事为载体,为学生言语素养的发展与提升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从而使教师获得成功的体验感,也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教学故事类文本时,在解决掉字词句语言障碍后,要引导学生反复品读,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好词好句变成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帮助掌握讲故事的技巧和方法。故事教学也是一种写作教学,学生通过阅读故事学习作者的表达手法,了解更多的写作技巧。
2.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
故事教学法是为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并通过故事教学达到启发和教育学生的目的。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需要明确故事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独特价值,要把培养创新能力作为故事教学的一个目标。如,《乌鸦喝水》教学时,通过乌鸦衔石子喝水的办法,让学生明白积极思考和创造性思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与故事相呼应的情境,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方面能够让学生在生动化形象化的情境中感受,加深理解,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在学习生字“园”和“圆”学生分不清,经过讨论和思考,学生创编了这个故事情境来区分:园=元 口,“元”是几元钱,“口”是围墙,我们去花园(公园)需要花几元钱买票,因此是花园公园的“园”。圆=员 口,“员”是足球队员,“口”是足球场,足球队员在足球场踢圆球,“圆”是表示形状的。学生一下子就记住并区分了这两个同音字。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故事创编,让学生发挥创造性编出新故事。在学习《小猴子下山》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小猴子最后为什么会“空着手”、怎样才会不“空着手”,学生想办法、思考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创编故事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能力都会被激发,实际上也是學生创新的过程。
3.帮助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指做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态度,包括一个人应该如何按照社会的要求正确处理自己和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课程改革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重要的内容提出来,故事教学法可以很好的帮助这一内容的实现。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人文素质的培养不能生硬地灌输给学生,而应当在一种情境中让学生用自己的认知结构去吸收,去感化,去吸引,阅读故事文本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当然,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帮助。首先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故事;第二学生听故事或读故事时,教师要指导思考,故事中人物为什么这样做?你会怎样想怎么做?因为故事中的角色都具有象征意义,他们被赋予了真、善、美、丑等特质,要引导学生有思辨能力。第三讨论故事,围绕中心尽量人人发言;最后编写故事,在听、讲之后,让学生把自己的认识与曾有过的行为联系起来,编写出(说出)自己的故事,表达自身情感,以此为依据评判身边的人及世界,形成自己的素质。
故事教学法作为一种适合低年段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有效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故事情境中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能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一、故事教学法增进师生感情
1.帮助学生消除畏惧心理
低年段的小学生,尤其是刚进入小学的一年级学生,他们对学校对老师还怀有畏惧心理,不适应小学的课堂,还留恋幼儿园生活。很多学生开学头几天闷闷不乐,甚至会借口是老师太凶而不愿意上学,这时候急需“故事”登场。笔者近些年一直担任低年段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开学初,每天早读午读时间给学生读一个好故事,课堂上再适时穿插故事,及时消除了学生对老师的畏惧心理,并且获得了学生赠送的“故事大王老师”的美名。
2.让学生喜欢上学
故事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门户,它对孩子的魅力是无穷的,从幼儿园到中学生,无一不喜欢故事。在一年级开学初,语文老师坚持做到每天读故事、讲故事,强烈的满足了学生对故事的好奇心,同时打开了学生另外一扇好奇的大门——老师肚子里到底有多少好听的故事呀?吸引学生每天都想上语文课。有家长就向笔者反馈,孩子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复述老师今天又讲了什么故事、老师太厉害了、好喜欢老师、喜欢上学。故事帮助老师成了学生的偶像,也帮助刚入学的学生快速喜欢上学、适应课堂。
3.促进师生间交流
教师读故事、讲故事,把故事作为师生间交流的方式,让师生通过故事交流传递双方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认知也包括情感方面。由于低年段学生特点限制,该学段学生的认知有限,因此选择故事需要教师的用心,这就需要教师提前了解学生的爱好,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选对了方向,才能给学生推荐适合他们的重要资源。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了解和信任悄悄增强。
二、故事教学法提高教学效率
1.帮助组织课堂教学
小学低年段学生由于年龄小,活泼好动,自主控制能力差,在注意力方面不稳定、不持久。语文课堂经常纪律糟糕,经验不足的教师甚至会让课堂失控而措手无措,因此,低年段的课堂需要教师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组织教学。另外,语文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了很多教师,仍然采用落后的教学方法,再加上语文学习内容多且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时,故事教学法的运用,有效的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法的不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课堂教学得以正常进行。
2.帮助加深理解
故事教学模式需要把故事与情境融合在一起,在故事情境中激发学生的热情,让他们通过故事,自由想象、主动探究,加深理解,从而实现教学目标。适合一年级学生的故事需要短小、浅显易懂,讲述故事时则要注重“仪式感”:教师讲述时发音标准、饱含情感;学生听故事时更要端正坐姿、认真倾听,故事讲完后可以引导学生发表感受,这样才能达到故事效果。如小学一年级刚开始写字时,写到“一、二、三”,笔者只范写完“一”,教室里就有学生嚷嚷“我都会写了”,这时,笔者放下粉笔说:“故事大王老师有故事要送给大家了”,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笔者讲述了小时候看过的一则故事,讲的是一位小朋友在学完“一二三”后就以为掌握了全部汉字。他在给一位姓“万”的叔叔写请帖的时候,写了满屋子的“一”,居然以为“万”就是要写一万横。学生笑得前仰后合,笑完了就明白故事的道理,又重新认真听笔者讲“二、三”的写法。
3.帮助养成阅读习惯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阅读影响学生语文水平,也将提升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热爱阅读,让学生终生受益。低年段语文课中故事所占比例较大,如,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社会生活经验小故事、英雄人物故事、科学家故事、益智故事等有教育教学价值的故事。让学生通过阅读语文课本中的故事逐渐激起对阅读的强烈热情。教师也要树立在学生心中的阅读榜样,带动学生阅读,同时需要加强家校合作,一起为学生培养阅读习惯创造条件。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在给学生选择读物前,家校要针对学生的兴趣作出选择,引导学生读后交流,以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
三、故事教学法促进学生发展
1.帮助提升学生言语表达能力
言语素养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而语言文字运用的主体是学生,低年级学生富有童真、想象力,天生就是故事家,生动、有趣的故事最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以故事为载体,为学生言语素养的发展与提升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从而使教师获得成功的体验感,也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教学故事类文本时,在解决掉字词句语言障碍后,要引导学生反复品读,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好词好句变成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帮助掌握讲故事的技巧和方法。故事教学也是一种写作教学,学生通过阅读故事学习作者的表达手法,了解更多的写作技巧。
2.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
故事教学法是为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并通过故事教学达到启发和教育学生的目的。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需要明确故事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独特价值,要把培养创新能力作为故事教学的一个目标。如,《乌鸦喝水》教学时,通过乌鸦衔石子喝水的办法,让学生明白积极思考和创造性思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与故事相呼应的情境,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方面能够让学生在生动化形象化的情境中感受,加深理解,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在学习生字“园”和“圆”学生分不清,经过讨论和思考,学生创编了这个故事情境来区分:园=元 口,“元”是几元钱,“口”是围墙,我们去花园(公园)需要花几元钱买票,因此是花园公园的“园”。圆=员 口,“员”是足球队员,“口”是足球场,足球队员在足球场踢圆球,“圆”是表示形状的。学生一下子就记住并区分了这两个同音字。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故事创编,让学生发挥创造性编出新故事。在学习《小猴子下山》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小猴子最后为什么会“空着手”、怎样才会不“空着手”,学生想办法、思考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创编故事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能力都会被激发,实际上也是學生创新的过程。
3.帮助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指做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态度,包括一个人应该如何按照社会的要求正确处理自己和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课程改革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重要的内容提出来,故事教学法可以很好的帮助这一内容的实现。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人文素质的培养不能生硬地灌输给学生,而应当在一种情境中让学生用自己的认知结构去吸收,去感化,去吸引,阅读故事文本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当然,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帮助。首先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故事;第二学生听故事或读故事时,教师要指导思考,故事中人物为什么这样做?你会怎样想怎么做?因为故事中的角色都具有象征意义,他们被赋予了真、善、美、丑等特质,要引导学生有思辨能力。第三讨论故事,围绕中心尽量人人发言;最后编写故事,在听、讲之后,让学生把自己的认识与曾有过的行为联系起来,编写出(说出)自己的故事,表达自身情感,以此为依据评判身边的人及世界,形成自己的素质。
故事教学法作为一种适合低年段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有效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故事情境中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能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