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责任教育?践行立德树人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c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代学生责任意识普遍淡薄,学校作为学生成长的摇篮,针对这一社会现象,必须思考:如何在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两大主阵地中,遵循教育规律,加强学生的责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起责任意识,让学生“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关键词:小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策略;主动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再加上家庭结构的变化,父辈、祖辈都围着孩子转,小孩子生活上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愁吃、不愁穿。父母过多包办导致很多学生缺乏责任感,遇到问题不懂自己想办法处理,或者等待别人来处理等。进入学校,学生自然而然在学习上被动地听从安排,缺乏学习主动性,学习习惯差,表现出来的状态是“老师要我学”而不是“我自己要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往往不能达成一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我们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学生”这个角色,履行学生的责任。那么,责任是什么?就是分内应做的事。负责任的人就算不喜欢某些分内事,也毫无怨言地承担,并认认真真地做好。我们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就是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明确自己该做什么,应该承担什么?结合广东省广州市珠海区赤岗东小学的经验做法,本文将围绕“如何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进行说明和分析。

一、集体责任意识:我是学校小主人,爱校爱班爱人人


  小学是学生学习和生活六年的启蒙之地,如果能让学生热爱自己的学校,热爱自己的班级,喜欢上学,对学校产生归属感和责任感,那么对他的生活和学习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1.诗意美丽的校园,我们一起共建
  一直以来,学校重视校园环境对学生教育的潜移默化和启迪的作用,在校园楼梯、走廊、课室等地方张贴了很多醒目的标语和装饰。一开始,学生三三两两地聚集在“新景点”前参观讨论。但是一段时间后,新鲜感消失殆尽,学生开始习以为常、漠不关心了。询问后方知,学生认为墙上“高配”与“我”无关,产生不了共鸣。
  为了改变现状,学校抓住创办“礼信文化、君子教育”特色学校这个契机,在特色文化物像化的过程中,把校园小景点命名的权利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命名,参与投票;学校围墙的宣传栏展示的是学生作品及各类活动精彩瞬间;学校大队部组织的每一次大型活动都由学生主持,活动内容及形式则在大队辅导员的指导下,与大队干部和大队辅导组的教师商定;大队部组织的活动形式多样、贴近学生的生活,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们爱学校,爱老师。学生参与学校的一切活动,并成为学校的小主人,充分激发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强烈的责任意识,把责任意识外化于行,爱校的教育自然水到渠成。
  2.和谐向上的班级,我们齐心构建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中,学生都是被动地接受班主任的管理,学生缺乏主人翁意识。现代管理理论认为,只有唤起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促进学生独立自主地发展。陶行知在《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中也谈到自治的四点好处:学生自治可以为修身伦理的实验,能适应学生之需要,能辅助风纪之进步,能促进学生经验发展。因此,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班集体的重要地位,体验到作为班级主人的责任,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也就事半功倍。
  作为班主任,我每接触一个新的班级,都要跟学生建立亲密的家人般的关系,让学生有归属感。如组织孩子们一起为这个大家庭取一个大家认可的名字,让每个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这个可爱的大家庭里的一员。引导学生思考:你希望这个大家庭是怎样的?你准备为这个家做些什么?当有人做了影响这个大家庭的事,你会怎样做等。同时结合班里的实际情况,教师和学生一起制定班规、班级目标等。
  班级设置了值日班长、小组长、四人小组长、体育委员、领操员、卫生保洁员、卫生员、爱心小分队等岗位,明确其所在岗位的职责,细化做法和要求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在班级里,人人有岗位,人人有事做,人人有责任。树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观念,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牢记“我是班里的一名成员”,树立“我为班级添光彩”的责任意识。
  在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每个学生在班级里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消除了部分学生自卑的心理,班级主人的意识逐步加强。当然,小学生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可能达成了共识就能很好地完成自己岗位上的工作,因此需要教师定期和不定期地通过表扬、总结、提醒、评比等活动来激励学生,强化学生岗位意识、责任意识。
  3.为班级添光彩,人人争先恐后
  小学生本身具有热爱群众集体生活的性格特点,他们乐于参加集体活动。刚入学的学生,没有集体观念和集体精神,更没有集体荣誉感。因此,学校要帮助学生樹立集体荣誉感,通过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到大队部进行每周工作小结、文明班评比、运动会比赛、学校合唱节等集体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唯有人人参与,群策群力,共同努力,才能取得优异成绩。在一次次集体的活动中,让学生的集体观念、集体荣誉感得到强化。
  以学校运动会为例,运动会不仅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了平台,而且也是展示集体力量和智慧的平台,更是孩子们为班集体增添光彩的大好时机。跳绳、跑步、跳远、跳高、拔河、接力赛……有能力的学生就到竞技场上为班级争取荣誉,运动能力不强的做啦啦队呐喊助威,人人参与,不分彼此。一群人,一条心,这样的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让其认识到自己在班级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肩负着为班级取得荣誉的责任,进而挖掘学生的潜能,在表现欲得到满足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为班级添光彩”的愿望进一步加强。

二、自我责任意识:我是自己的小主人,我的学习我做主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责任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思考,让他们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   1.激发学习动机,把“要我学”转化成“我要学”
  人的一切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正确的学习动机可以成为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学生有强烈责任意识和学习动机,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把“要我学”转化成“我要学”。
  第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角色认知。不同的角色,都有着不同的职责使命。教师教书育人,医生救死扶伤,父母这个角色决定了他们除了要履行他们的社会责任、承担他们的工作,还要履行在家庭的责任,赚钱养家,养育孩子。而学生的责任就是要学做人、学知识,不断提升自我。
  第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内部学习动机最核心的成分。小学生对事物都有好奇心,都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根据孩子的这一心理特点,教师认真备课,设计各种生动有趣的情景和环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学得轻松愉悦,自然爱上学习、主动学习。
  2.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自主学习营造良好的环境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符合学生求知的心理特点。新课程提出教师应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积极倡导构建一种体现民主和谐、平等对话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要面向全体,尊重学生差异、信任学生、欣赏学生,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课堂上没有批评和挖苦,只有善意的帮助、成功的肯定,学生可以自信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教师、学生平等对话。“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感受到了教师对他的关爱和信任,才会亲近教师,主动学习该教师所教的学科了。
  3.让学生感受成功的欢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动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树立“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赏识学生,对学生采取鼓励、引导的教育方法,帮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关心爱护学生,让所有的孩子都得到大家的认可和鼓励。进步了及時肯定,帮助他们找回自信,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体验成功的快乐。因此,我们的班级会定期举行一些学习活动:评选进步之星、阅读量大的“阅读之星”、背诵古诗词多的“背诵大王”、书写认真的“书写之星”、会讲故事的“故事大王”、正确率高的“计算小能手”、作文写得好的“小作家”等,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展示了自我,增强了自信心,感受成功的欢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动力。
  4.授人以渔,为学生“我要学”提供保障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在责任的驱动下通过查字典、查资料、问教师来解决;也有部分学生责任意识不强,遇到困难采取逃避的态度。因此,除了让学生树立“我要学”的责任意识,还要提升学生“我会学”的技能,让其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教师们除了“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参与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例如,布置中年级学生预习语文时,大部分教师都会提出要求:①把课文读通顺,遇到不会的词语多读几次;②圈出新词,不懂的字词查字典;③提出问题。每篇文章学习前都如此预习,而且都做好跟踪检查。学习课文时,要求学生在旁边做批注,课外阅读亦是如此。长期训练,学生掌握了学习课文的方法。习惯成自然,学生会利用现有的方法去积极主动地学习。
  遵守承诺、珍爱生命、自尊自信、认真学习等都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责任意识淡薄会导致学生对生活消极被动、意志消沉、逃避问题等,阻碍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在班级管理、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渗透责任教育,让责任的种子从小在孩子心里生根发芽。培养学生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对家庭的幸福负责,对集体的兴衰负责,对国家的发展负责。 让“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激励我们为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家洋.当代教育[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2]刘庆华.课堂组织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摘 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是智能发展的基础。它是作文的先导,同时也是学生养成表达习惯的动力。作文教学中,重视激发学生作文兴趣,作文教学质量才能提高。所谓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产生的感觉和体验,也是人们在对事物的认知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感触。总而言之,情感需要是作文教学活动的驱力,是学生感知能力、联想能力和思维能力赖以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作文教学;兴趣激发;情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期刊
摘 要:小学是学生学习基础知识以及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对学生未来成长成才以及健全性格的形成具有深远影响。因而,小学教师要加快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速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以及学习效果。文章通过介绍小学数学教学特点,总结数字游戏对提升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水平的积极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小学数学教学与数学游戏的结合,推动小学数学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数学游戏;小学
期刊
摘 要: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因为对某些事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才会去认真地观察思考事情的本质。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怎样才能针对学生的情况来激发他们对音乐知识的兴趣呢?这就是音乐教师应该理性思考的一个问题,教师可以站在学生角度在音乐实践中创造更多的带有情景融合的故事情节,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创新情景模式等更好地服务学生对音乐知识的乐趣追求。  关键词:小学音乐;创设情景;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 要:体验式音乐欣赏教学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并结合音乐学科的特点,而提出的符合音乐学习规律的一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它是一种开放的、动态的、双向的教学模式。它是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让学生去亲身感知,并在实践中得到证实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音乐欣赏;情感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一、体验式音乐欣赏教学的涵义及特点  1.体验式音乐欣赏教学的含义  所谓体验式音乐教学
期刊
摘 要:农村的学生因为受环境的影响,普遍存在阅读和写作能力低下的问题,初中语文教师要让这些孩子对阅读产生兴趣,提高阅读能力,提升写作水平,这是教学上必须注重的环节。教师在教学上可以从阅读选材、方法指导、阅读氛围的营造等方面加以指导,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懂、有所悟、有所获,在阅读中感到身心愉快,那么,学生就能自然而然地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关键词:培养;阅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33
期刊
摘 要:文章作者以观摩东莞市第六届小学音乐优质课展示活动中感悟到的音乐教学有效性追求的“简”一词作为论述对象,从教学目标、教学提问、教学活动、教学媒体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就如何实现有效的音乐教学进行一系列的思考和阐述。  关键词:简;音乐;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一、教学目标制定——“简”明扼要  如何制定教学目标,这是我们经常关注的一个重要内容,比如匡芝兰执教的《顽
期刊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可传统的教育注重语言培养多,而思辨能力培养少。鉴于低年段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自我展现的特点,采用主题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将有效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养成。  关键词:我的教室我做主;思辨能力;主题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我的教室我做主”
期刊
摘 要:文章作者针对学生阅读时出现的“偏食”“厌食”“吃不透”“吃不饱”等问题,实施了以下策略:每日三读,营造阅读氛围,培养阅读兴趣;专题阅读,教会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假期阅读,巧用阅读存折,强化阅读习惯;读写结合,鼓励自由表达,提高语文素养。这些班级阅读活动,让学生爱上了阅读,培养了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提高了语文能力。  关键词:阅读;兴趣培养;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
期刊
摘 要: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六个主要方面,即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运算能力、直观想象和数据分析。通过一节课的直观教学、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参与、勇于探索、合作交流”的探索式学法为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直观想象能力、拓展思维能力,培养建模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核心素养;学生主体;课堂教学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根据权威机构调查显示,农村小学“问题学生”的数量不断上升。这些顽劣难管的“问题学生”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严重影响班级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站在班级管理的角度,文章作者分析了农村“问题学生”心理形成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确保“问题学生”彻底转化,让“问题学生”感受到爱,使他们有一个健全的人格,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班主任;“问题学生”;心理;成因;转化  中图分类号:G62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