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ker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不仅是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发展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地探索研究,而其中,主要在于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品质训练呢?
  1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能力
  所谓思维灵活能力是指:一是思维起点灵活,即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不同方向,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二是思维过程灵活,全面灵活地分析;三是概括迁移能力,运用规律的自觉性提高;四是善于组合分析。在教学实践中,对优等生和差等生的解决问题过程作一个跟踪,经过观察分析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优等生对一道题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应用各种方式进行分析遐想,然后就每一种可能进行合理的思维推理,一旦思维受阻,能马上改变思维方式。差生则不然,不但想法单一、缓慢,而且思维一旦受阻,就会停止思维。
  通过观察研究表明,上述学生的数学思维遵循这一规律。因此,要求教师要在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上下功夫,在教学中合理地设计发散性问题。例如在学习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时,可这样设计问题情境:三月份我校三、四年级参加学雷锋活动。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你能提出三步计算的数学问题并解答出来吗?这时学生就会自主灵活地发现问题、提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参加?”“三年级参加活动的比四年级多多少人?”等问题。这样一来,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易在学生的心里产生情感共鸣,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思维活动得到强化。通过反复大量地实践,做到一题多解,让学生寻求不同解法的共同本质,最终上升为多解归一,使学生逐步养成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数学教材中这样的问题很多,我们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能力。
  2 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能力
  2.1 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适时、经常地组织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有利于将教学过程的重点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研究,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和发展其创造性思维能力。而这些创造思维的产生,都不同程度来源于教师设计的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如果设计的问题不具有挑战性,就不能使学生产生创造性的欲望。例如教学“通分”时,为了让学生比较3/4与5/6的大小,一般情况下,教师预先设计如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①3/4与5/6的分母一样吗?能否直接比较大小呢?②能将3/4与5/6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吗?应以什么数作为公分母?这样提前引导、指令,使学生亦步亦趋,毫无自主探索的权利可言,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而教师事先不作暗示,放手先让学生自主思考、探索,那么学生的思考策略就趋于多样化而富有个性:①化成小数比较。②用折纸比较。③化成同分母的分数比较。④化成同分子的分数比较。⑤借助1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交流、比较、小结,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形成的个性经验就能在交流中上升为智慧经验,进而学会创造,促进自身个性的发展。这样,在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能力上,有了一次探索的成功。
  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多设计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就会使学生逐渐养成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注意观察分析,努力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
  2.2 培养学生的思维批判能力。没有批判就没有创新。因此,批判性思维也是思维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思维活动中善于严格地估计思维材料和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的思维品质,设计些陷阱式的思维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一个问题正面学习完以后,仅有大约百分之六十的学生基本掌握,有的学生因用错了概念、法则、公式、定理而把题做错。因此,应加强从反面培养学生的思维批判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当讲完某一数学知识后,我故意设陷阱给学生,创设下列情境:一是使学生欲言而不能,心欲求而不得;二是诱使学生“上当”、“中计”。经过分析批判后才恍然大悟。这种对事物的认识正确程度是正面培养所不能达到的。
  2.3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数学思维的概括能力,是指能够从大量而复杂的数学材料中,抽象概括出事物的基本特征。数学思维概括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者仔细地研究探索,设计多方位的变式训练问题。例如:甲乙两地相距360千米,一辆货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60千米,几小时可以到达?当学生解完此题后,就变换角度提出下面的问题,让学生观察分析它们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变式1:要加工360个零件,每小时加工60个,求多少小时可以完成任务。变式2:有360元钱,鞋子60元一双,求一共可以买多少双。从表面看,它们分别是行程、工程和买卖问题,学生通过分析比较,能较好地概括三者之间的共同关系,能由此及彼的解决问题。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要循序渐进,踏踏实实地训练,做到全方位平衡发展,数学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探究法、讨论法,创设一种自由思考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思维提供漫游的空间,进而产生创造的欲望,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创新能力就提高了。
其他文献
中学历史教学最重要的应该是培养学生理性的独立思考能力,只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历史教学才能叫做有效的历史教学。实施有效的历史教学要注重几个方面:让学生明白历史表述、历史解释和历史事实本身的区别,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拓展历史知识,补充不同的观点和史料,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教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并进行适当的激励和评价。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  1 调动历史课堂教学中
期刊
【摘 要】 长期以来,初中语文教学效率低,学生能力提高缓慢,特别是写作能力提高迟缓的现象屡见不鲜,学生“横眉冷对作文题,俯首咬破铅笔头”的现象仍然存在。作文教学是困扰广大师生的难点。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教师应做大量的工作。  【关键词】 写作兴趣 课堂教学  长期以来,初中语文教学效率低,学生能力提高缓慢,特别是写作能力提高迟缓的现象屡见不鲜,学生“横眉冷对作文题,俯首咬破铅笔头
期刊
提到德育渗透,它实际上是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每时每刻都在践行的工作,不分学科,不分学年。中学课程的许多课程都具有德育功能,只是有的德育功能更直接更易于操作,比如历史学科。这一学科天生就具有德育渗透的功能,其教化作用,又不同于政治学科的板起面孔来归纳总结,其丰富的史实本身就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下面我就这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1 以历史《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德育渗透  1.1 爱国主义情感的渗
期刊
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投入的进一步加大,很多学校的教学硬件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最典型的就是班班通技术和设备的普及。班班通是指学校每个班级里具备与外界进行不同层次的信息沟通、信息化资源获取与利用、终端信息显示的软硬件环境,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日常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如何运用新设备新技术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很多老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笔者认为实施
期刊
【摘 要】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数字化的社会。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可以用来表达和交流,可以人们认识身边的事物,还可以帮人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在人们的数学学习中更是贯穿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影响着学生的各科学习,也为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 数学 数感 培养  那么,什么是数感呢?简单地说,数感就是人对数及数的
期刊
【摘 要】 在初中计算机教学中如何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使学生具有社会生存能力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关键词】 计算机教学 学生能力  1 更新教育理念、淡化教师主导意识,强化学生主体意识,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长期以来,教师对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主导”变成了“主宰”。因此,教师要淡化主导意识。首先,要转变重教轻学思
期刊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关键词】 语文 多媒体 教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感知,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有着明显效果。那么,如何应用多媒体进行初中语文的教学呢?  1 初中语文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必要性  1.1 初中语文教学的单一性必须
期刊
【摘 要】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的历史教学要紧扣《历史课程标准》开展工作,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这就无形中给历史教师增加了压力。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应该怎样上才能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优势,才能在45分钟内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只要让学生喜欢上历史课,提高历史课的学习兴趣,我们历史教学工作就能做到事半功倍。下面是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关键词】 历史 兴趣 培养 
期刊
【摘 要】 阅读伴随着人的终身,在阅读中能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有这样的阐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改变原有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期刊
英语作为我们的第二语言,由于其发音、语法等与汉语相距甚远,加上生活中运用英语的机会很少,导致很多同学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产生畏难情绪,逐渐掉队。而学习离不开记忆,如何让学生们发挥出自身的记忆潜能,并将其运用到英语学习当中呢?我尝试着在英语课堂上充分利用形象记忆来帮助同学们轻松地学习课文内容。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意思是直观形象的事物给人的印象较为深刻。识记过程也是如此,直观形象的材料比枯燥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