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几多趣 当中有秘密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ming82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诵诗文,可以帮助孩子丰富语言、陶冶情趣、锻炼思维,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大有裨益。古往今来,许多名人名家的成功就是受益于幼年时期对诗文的背诵。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时期是记忆的黄金时期。所以,家长应该抓住这一时期,让孩子尽可能多地背诵一些诗文。那么,如何引导孩子轻松背诵,实现“量”的积累呢?
  
  1、听读法
  所谓听读法,就是在背诵的过程中,将“家长读”与“孩子背”结合起来,反复进行,从而达到背诵的目的。这种方法主要适合于背诵简单易记、琅琅上口的儿歌、诗歌。需要说明的是,理解是记忆的前提,要记住一首诗,先要弄懂诗的含意。所以,家长在让孩子背诵前,要帮孩子了解诗文的大意。
  例如,教孩子背诵北朝民歌《刺勒歌》时,先要告诉孩子“敕勒”是一个种族名,“穹庐”是用毡布搭成的帐篷,“苍苍”是青色……这是一首刺勒人唱的民歌,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有了这个基础,家长念一句,孩子跟着念,循环几次,孩子的印象就加深了。
  
  2、辅助法
  形象生动和意境优美是一首好诗的标志。如果家长在帮孩子理解诗意的过程中,让孩子将一首诗所反映的画面画出来,孩子的记忆会更加牢靠,背诵时就会流畅自如。
  例如,《一去二三里》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呈现的是一幅郊外的美境: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小山村里种着不少的树,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嵌入其中,让孩子配上图画来记忆,也就背得快、记得牢。
  同时,家长还可以设计相应的活动来帮孩子背诵。如观画猜诗,让孩子根据一幅简笔画来猜想是哪首诗,并说出诗的内容;又如诗句接龙,在卡片上只写出诗文的其中一句,让孩子猜说诗题,并背完余句;有条件的家庭,还可以借助音乐为孩子的背诵创设恰当的氛围,引导孩子入情入境,从而促进孩子背诵。
  
  3、表演法
  诗文不是无情物。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背诵时,加上适当的动作,边背诵边表演,会增进对诗文的理解,从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更易背诵。
  例如,孩子背诵《望庐山瀑布》,当背到“生紫烟”、“挂前川”、“三千尺”、“落九天”这些词语时,家长除了指导他们背诵的语气外,还应引导孩子用动作表现出瀑布的美丽壮观和从高空落下的动态。得当的语气和体态,可以有效地帮助孩子记忆与理解。
  
  4、即兴法
  即兴法是根据古诗文所反映的时令、内容、对象等,因时、因地进行背诵的一种形式。它要求孩子把生活中观察到的、体验到的东西,及时运用诗文进行表达。如见人吟诗、见景吟诗、见物吟诗、表情吟诗、叙事吟诗等。它不仅能促使孩子学以致用,还可达到深入理解、长久记忆。
  例如,春夜遇细雨,可以背诵杜甫的《春夜喜雨》;夏赏绿荷池,可以背诵杨万里的《小池》;秋饮黄花酒,可以背诵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冬吟白雪诗,可以背诵柳宗元的《江雪》;遇见柳树,可以背诵贺知章的《咏柳》;遇见重阳节,可以背诵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遇见梅花,可以背诵王安石的《梅》……
  当然,还有许多技巧,可以帮助孩子轻松背诵,家长们可以自行总结。不过,要提醒的是:不要让孩子把背诗当作任务,而要让孩子当作乐趣;不要硬性规定数量,孩子喜欢背就多背,不喜欢背就少背;不要急于求成,而要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孩子也就“腹有诗书气自华”了。
其他文献
从小对孩子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十分有益。幼儿期,孩子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正确的科学启蒙教育,不仅可以开启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像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但在家中如何进行呢?    ◆给孩子讲一些科学知识  日常生活中,孩子经常会提出一些问题,如:“星星为什么不会从天上掉下来?”“飞机为什么能在天上飞?”“鱼为什么能在水中游?”“长颈鹿的脖子为什么特别长?”“为什么有的东西
由于家境贫困,林肯很小就辍学去做了一名伐木工人。每次,他都会在伐倒的木材上写上以自己名字开头的“A”字。有一次,他发现自己砍伐的木头上被人写上了“H”。林肯生气地对母亲说:“一定是那个叫亨得尔的家伙干的,我要找他论理去!”母亲看着林肯,温和地说:“孩子,你先别急,听我给你讲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叫斑卜的猎人,一天,他去收捕兽套,发现套子上只有动物脱落的毛,动物已经被别人取走了。斑卜很生气,他在
菲菲的故事颇有些传奇色彩,在网上曾引发无数家长网友展开关于是否需要从小对孩子进行生存教育的大讨论。菲菲爸妈都是旅行爱好者,于是从女儿很小的时候起,妈妈就开始背着菲菲一起上路,让她从小用自己的眼睛感受世界、体验生活、学会生存。所以别看菲菲今年才6岁,作为一名从几个月大就开始随着父母出门旅游、曾爬过雪山游过大海的小小驴友,菲菲俨然已是走南闯北、经验丰富的旅行老手了!    2岁时的海南之行  ——学会
步入小学,孩子所处的客观环境、学习内容、作息时间、自理要求、师生关系等都会发生变化,家长应事先认识到这些变化会出现,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使孩子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哪些变化是幼升小孩子必须面对的问题呢?来自德国的幼教专家哈克教授指出,幼小衔接中存在六个断层:  关系人的断层——幼儿园里,老师在很大程度上充当了“第二母亲”的角色。进入小学后,老师的角色由照顾者转为教导者,若孩子不适应这种角色转换,心理便
去朋友家做客,碰巧朋友的孩子在画一幅名为《大树》的画。孩子兴致勃勃地拿着刚画好的作品给朋友看,朋友指着孩子的画对我说:“卞老师,你帮看看这画。”我拿过画,还没仔细看,朋友就开始喋喋不休地说起来:“画面乱糟糟的,大树东倒西歪,颜色也不对,居然用了灰色!哪有这样的树?画面上还画了这么多又黑又粗的短曲线,这些黑曲线太丑了。你太不认真了,还不赶紧重新画!”  孩子想说什么,看了看我,欲言又止。我赶紧制止朋
案例1 :  褚勇2岁以后变得越来越调皮,脾气也特别大。早上穿好的衣服,中午哪怕再热也不肯脱;你让他吃蛋黄,他偏偏只吃蛋清,拿蛋黄去喂猫;到外面玩时想让他练练走路,他非叫大人抱着走,不抱就躺在地上耍赖。    案例2 :  自从聪聪上幼儿园后,妈妈的烦心事就来了:这个平日里聪明能干、乖巧听话好孩子,每次当妈妈送他到幼儿园时,总是一反常态地缠着妈妈不放,不管恐吓还是哄骗都没用。妈妈越是态度强硬,他就
女儿从学校回来,兴冲冲地说:“妈妈,今天我们学了一句歇后语:瞎子点灯—白费油。”这句歇后语,很多人都听过说过,但我却从女儿兴奋的眼神中看到了一丝不妥—老师是把这句歇后语当作贬义来诠释的,一个小小的孩子心里怀有对残疾人的偏见,是我所不愿意看到的。我告诉孩子,瞎子点灯并不见得是浪费,因为他照亮了自己,别人就不会撞到他。他自己固然看不见灯,但方便了别人,也保护了自己,是一种美好的品质。  点一盏方便别人
一个做了母亲的朋友这样对我说:“自从生了女儿以后,我真是没有试过如此地去关爱一个人。她真是我的小心肝宝贝,一听到他的哭声我就心疼得不得了……”我面无表情地向她无奈地摇摇头:“别太爱得过头了,一旦孩子变得娇气,那才是一发不可收拾呢!”  太爱你的孩子,会把他当成掌上明珠,爱不释手。从此,你就让他渐渐养成了总是依赖你的习惯,而你也没有了任何自由。你越把他当成宝贝,他就越爱在你怀里撒娇。  太爱你的孩子
儿子小炜从小长得虎头虎脑,很讨人喜欢,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家的开心果。小炜在幼儿园里的表现也很优秀,再加上他嘴甜,老师都很喜欢他。可以说,他是在大家的赞美声中长大,在无忧无虑的生活中度过。  可自从升入小学后,小炜却不似从前那么活泼开朗了,有时候还会将郁闷的表情挂在脸上。我和先生同他沟通后,他告诉我们说班上谁谁得了第一名,谁谁又得了小红花,而他却没有份。看着儿子不服气的样子,我们却觉得很欣慰,因为无论
提起程菲,人们怎么也不会忘记北京奥运会上令人心酸的一幕:当身为中国女子体操队队长的她率领队员们获得女子团体体操冠军后,在表演自己的拿手绝技“程菲跳”时,身体重心发生倾斜,竟一下跪在了垫子上……在此后的日子里,是爸爸程立高的关爱和循循善诱的启发,才使她重新走上体坛,不断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绩……    北京奥运,跌倒在“程菲跳”上  2008年8月17日,北京国家体育馆内,人声鼎沸,气氛热烈。连续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