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调细研,为新产品切入市场导航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ord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若要研发一个新的产品进入市场,事先就要对相关市场进行调研,确定其可行性。无论是开发哪一类产品,都要对市场、对消费者进行调研,最后提供可行性报告。那么研发新产品时应该怎样做好市场调研呢?
  走访终端:一看,二问,三打听。
  比如要开发一个减肥类保健品,那么首先就应该调查有减肥类产品销售的终端,如国营或私营连锁大药房、私营药店、商场保健品专柜、私人保健品专卖店等。
  
  一看,看什么?
  主要要看终端销售的产品有几种,摆放位置如何,有那几种强势品牌在销售,外包装都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是礼品装,还是普通装),强势品牌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终端POP如何……
  可能很多人会认为这样的调研有什么?走走看看不就什么都知道了?话虽这么说,但走终端看似简单,可还是因此而闹出过的大笑话却不少。前几日与一个老朋友聊天,说起了这样一件事,这位老兄以前供职的是国内某知名集团公司,拥有三家上市公司,生物制药是其中的一个板块,后来公司研发了一个新保健品准备进入礼品市场,而市场调研则是老板拍个板就了事了。产品都上市了才发现,其半米高的礼品包装根本就放不进超市的货架,后来没办法,只好横着塞在货架里,结果到了卖场一看,不知里面放的是什么,上市半年,投了一千万的广告,只卖了五十万的货,可笑!可悲!
  
  二问,问什么?
  问营业员哪个减肥产品卖得好,为什么好,哪类人群买得多,都有什么类型的产品在销售(是胶囊,还是口服液,亦或口服液加胶囊,还是茶剂或者器械等等),哪个销售得好。其实我们真正进行市场调研的时候,并不是很容易就能问出来的,一些精明的营业员一眼就能看出来你是来做调查而不是来买产品的,可是对于一些大终端、重点终端,这方面的信息你还非要清楚不可,那么在做这方面市场调研的时候就需要一些技巧了。
  三打听,打听什么?
  打听是要使所获取的信息更加完善,所谓“兼听则明,旁听则暗”,不能听一家之言,有的营业员工作日集中在产品打广告的阶段,而有的营业员恰巧此时休息,那么针对同一产品所询问的结果肯定是不同的。还有的上白班,有的上晚班,也是如此。因此,获取的信息必须是发散性的,要考虑到诸多因素对产品营销的影响,只有这样得出的结论才能公正客观。因此在终端仅仅询问营业员还是不够的,如果能与药店的负责人或其他部门负责人交流,拿到减肥类产品的月或季度销售报表就会一目了然,有了详实的数据,最后的结论才有说服力。
  
   调研消费者,才能让“上帝”更满意
  调研消费者是市场调研的主要部分,产品要卖给谁那么就应该去调研谁。这里所指的消费者是指可能购买此类产品的人,即目标消费者。现代营销,你的产品再好,消费者不接受同样卖不出,其实有很多厂家自认为自己产品的定位很准,销量也不错,可是卖了很多年才发现原来自己所定位的那部分目标人群根本就没有买自己的产品,而目标外的人群却在买。东阿阿胶之所以将原来的“打造亚洲第一补血品牌”向“打造中国第一滋补品牌”转变,就是因为东阿与美国某知名策划公司合作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市场调研,结果发现六成以上的消费者是冲着滋补来的,并不是自认为的补血,原来“补血”只是自己一厢情愿。
  以我们成功运作的肝保健产品肝复春为例,在产品研发阶段就开始调研消费者,为了能够锁定目标人群,我们的市调人员每天蹲守在上海的各大药店门口,看到有购买肝保健类产品的顾客从卖场出来后立即上前询问其为何购买了该产品,如何看待此产品;服用何种剂型方便,多长时间一个周期容易接受,对产品的外包装、价格有何看法等,最后得出结论:大多数消费者更习惯服用胶囊,普遍感觉市面销售的价格偏高、比较喜欢光膜而不是压膜的包装等等。紧接着我们的生产部门、营销部门、设计部门也就按此进行生产、定价、包装设计。应该说这都是产品研发中的细节问题,很多厂家并不在意,但现代营销注重的就是细节的问题,某一个细节上的失误都会对整体的营销造成影响,既然大家都承认顾客是上帝,那么生产出来的产品就要尽量让上帝满意,只有这样才会得
  到上帝的垂青。
  
   注意信息,调研高端科技成果或权威机构
  其实这一点已在业界得到共识,高端科技成果的运用,不仅可以提高产品本身的质量,同时也为产品罩上了一层光彩夺目的光环。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利用复合树脂吸附技术制成的开泰胶囊、还有引起“核酸风波”的珍奥核酸,标榜中国营养学会研究的配方并强力推荐的黄金搭档,打中华医学会旗号的中华灵芝宝无不如此。
  应该说,在科学界,每年都有一些新技术、新研究成果诞生,并经媒体报道,最后几乎达到“地球人都知道”的地步。而伴随着这么多最新技术、最新成果诞生最多的就是最新的产品,近年来基因技术、纳米技术在科技界获得了重大突破,利用纳米技术研制的治疗癌症药物和利用基因技术制取的解决人类遗传类疾病的药物、生物制品也随之诞生,因为高新技术已被人们所认识并接受,而由此转化形成的生产力生产出的产品就更容易被人接受。所谓造势不如借势,借势不如顺势,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由此可以看出,无论以上哪种情况,基本上都是对高新科技成果或权威机构的一种有效利用,虽然其最后的结果有好有坏,但都在产品上市初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即使是现在,依然被一些医药保健品企业所追逐。
其他文献
虚拟的未必不是好的,虚拟可以创造更新的东西,而“新”对于新产品是至关重要的。    如今,在广告领域中,最流行的话题就是形象代言人。在企业与媒体的合力打造下,名人、明星纷纷登场,出任各类品牌的形象大使,成为众多品牌或产品的行销利器。而与此同时,随着全球卡通漫画的产生和兴起,以及CG(Computer Graphic电脑图形图像)事业的蓬勃发展,“虚拟角色”在各类媒体中频频出现,成为人们所熟知和喜爱
期刊
新产品广告的成功。在新产品营销中具有十分重要得意义,而新产品广告成功是有许多因素组成的,关键是要有准确的广告定位。TCL进军手机领域时,与国内其他手机商的产品定位不同,一开始,TCL根据自己对市场的分析和判断决定从高档手机做起,也就是从洋品牌手机利润最丰厚的领域切入市场。定位确立之后,TCL找了韩国美女金喜善作形象代言人,决心打造中国手机新形象,从此在手机市场上刮起了TCL手机旋风,没有用太多的时
期刊
笔者曾为某日化品牌进行整合营销策划,在渠道建设方面,提出了一条简易可行的创新渠道结构策略,在市场运作中表现出了“简洁、高效、灵活”的特点,使得该企业的渠道运作到现在,还没有出现经销商跳槽的情况,非常稳定。   我们知道,日化品的渠道成本非常高,对于一个新品牌来说,如果贸然迈进分销,寻找代理商与批发商的话,很有可能被拖入进场费、促销费、终端建设费等等没完没了的纠缠当中,甚至产品还没到消费者手里,企业
期刊
联邦减肥朵朵粑(以下简称:朵朵粑)是美国联邦安康公司授权在中国珠海进行生产的减肥品。朵朵粑有野莓、摩卡、西塔科和桂士四种巧克力口味,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保健食品证书,并获得美国减肥协会推荐亚洲人使用证书。朵朵粑的剂型与大块德芙巧克力相仿,打开包装便可直接食用,随时随地可以减肥。  杭州普华公司是蜥蜴团队旗下的营销公司。当我们接触到朵朵粑在中国的代理商后,经过几次协商,取得了朵朵粑在浙江的销售代理
期刊
新产品要入“主”市场,借助通畅的渠道是必然的,你的渠道通畅了吗?    笔者在2003年春季糖酒会上,发现有不少好产品,无论是产品新颖性的卖点、独特的诉求点、还是产品的包装、质量、广告、价格都很不错,但是时隔大半年,在市场上这些好产品你是再也无法寻觅到它的踪影了。之所以不少企业新产品上市难以获得成功,大都是在渠道策略上的失误所致。    优良的渠道是新产品入市的保证  强势的分销渠道是新产品成功进
期刊
中国很多企业对“新营销”仍是一知半解,他们仍习惯于自己的定性习惯思维去做市场,“摸着石头过河”的经营思路让许多曾经辉煌一时的知名企业一夜之间崩溃,企业的生存及变通能力显得那么脆弱,新营销无疑提高了企业的变通及作战能力,它和中国政界的精髓理念——“得民心者得天下”是相通的。一个产品,一个品牌,一个企业,它要想胜出市场,就必须受到大众的拥戴,而大众拥护你的根据就是你有没有从“民心”的需求出发,并且使这
期刊
人们常说:一失足成千古恨!其实是要人们小心接受人生岔路的考验,慎做选择!在商战之中,也是一样,错误的选择会让企业丢掉一门生意!    企业在推出新产品时,在渠道策略上往往会遇到两个问题:第一,是建设新的渠道,还是利用原有的渠道?第二、如果是建设新的渠道,如何化解不同渠道之间的冲突?怎么走“活”新产品渠道这步棋呢?     建设新的渠道还是利用原有的渠道  不同的产品策略、市场策略,决定着不同的
期刊
严世华教授,运用自己的CS(顾客满意)经营新方法已先后成功地为90多家企业导入了CS策划咨询。他针对一些服务问题,拿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经历来和大家一起探讨。    某些企业和行业的当务之急的是要确立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健全以顾客为导向的管理体制,并要尽快开展“帮助顾客消费”的服务营销,强化让顾客满意“十全十美”的优质服务。    千方百计刁难你,银行“登记”好厉害  记得我在给一家银行做CS咨询
期刊
“鱼和熊掌”的矛盾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产品的铺货率和坏账率,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是如此的一种矛盾,这在新产品上市时尤为突出。一般新入市的企业(产品),为了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脱颖而出,往往特别强调其产品的市场铺货率。在公司销售人员闻风而动以后,一时间以到处能看到自己的产品为荣。由于在新产品导入期,不可能像成熟产品那样能及时回笼货款,零售商们往往会以种种合理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市场格局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法回避的现实是,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微利时代。过去的一年,企业和经销商都切身感受到市场的压力:竞争越来越激烈,钱越来越难赚。  究其原因,是因为暴利时代已经过去,微利时代业已来临。  微利时代的到来是市场经济发展,市场竞争加剧的必然结果。按照发达国家的惯例,一个产业发展成熟的标志是进入微利时代,其产品价格为大多数处于社会底层的消费者接受。  2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