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吐鲁番牛痘局的设立与运转

来源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jia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清代新疆档案选辑》等资料,就晚清吐鲁番牛痘局的设立及运转情况展开讨论。光绪七年(1881年)九月十六日在托克逊设立第一个牛痘局,内设痘医、徒弟、跟役、通事、伙夫等。牛痘局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各营局捐资、吐鲁番厅垫付、胜金工租粮变卖、善后款项,以上各部分所占比重不同而且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其支出主要是所有人员的薪资、油烛纸张银、生徒谢资、药钱等。在牛痘法的传播及牛痘局的设立过程中官府起主导作用,地方头目等社会力量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晚清;吐鲁番;牛痘局;《清代新疆档案选辑》
  中图分类号:C95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1X(2019)01-0129-06
  
  牛痘局,是晚清为防治天花而种牛痘建立起来的卫生管理机关,最早设立于广州,至同治、光绪年间,河南、山东等地均相继设局点种[1]。但内地牛痘局在1870年之前发展态势不佳,直至1872年痘疫来袭,内地牛痘局才真正發展起来[2]。关于牛痘局,目前学术界研究较少,只能根据地方志零星地知道各地设立牛痘局的时间、地点等,但也有少数文章在探讨牛痘术的传播时,涉及到了牛痘局的设立与运转,例如,梁其姿的《面对疾病—传统中国社会的医疗观念与组织》第四章《十九世纪广州的牛痘接种业》详细讨论了在广州牛痘法的引入过程中本土痘师起了关键作用,他们的宣传努力以及苦心与高层经营关系为种痘的普及化铺平了道路,这使种痘成为了一种有利可图的行业;中外商人以及传教医生也付出了努力,而官僚却没有参与[3]95。余新忠的《清代江南种痘事业探论》讨论了牛痘传入江南后,官府很快介入,积极加以推广,很多牛痘局都是在地方官员的直接介入下设立的,但创设的主要动力,似乎还是来自某些医生、善人及慈善机构为主的地方社会力量[4]28。由此可知,在不同区域,牛痘术传播以及在牛痘局设立与运转的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力量群体是不同的,这也可以体现出不同区域的特征。
  关于新疆牛痘局,由于资料的局限性,研究者较少,只是在善后政策中提及且为寥寥数语,由前人研究可知,至光绪十年(1884年)新疆先后设立了13处牛痘局,从内地招募痘医,一面分段点种牛痘,一面选派维吾尔儿童入局学医,而且效果很好[5]。截至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全疆已设立14处牛痘局[6]447。
  综观已有的研究成果,我们并不知道新疆牛痘局的设立及运转状况,更无法知晓与广州和江南相比,西北边陲的牛痘局有何独特性。自2012年《清代新疆档案选辑》刊布后,经笔者检索抄录档案可知,里面有很多关于吐鲁番牛痘局设立及运转的记录。本文除将利用新近影印出版的 《清代新疆档案选辑》外,还结合其他文献资料,就晚清吐鲁番牛痘局的设立、运转等内容进行复原,并在此基础之上窥视晚清西北边疆社会的运转。
  一、晚清吐鲁番牛痘局的设立
  同治年间西北地区发生了规模巨大的社会动乱,中亚浩罕国军官阿古柏趁机侵入新疆,对新疆的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光绪三年(1877年),清军逐渐克复天山南北两路,并实行了一些恢复与发展经济的重要措施,牛痘局的设立即为其一。
  关于吐鲁番牛痘局的设立时间,在目前的文献中有两种记载,一是《吐鲁番地区志》中载:“清光绪十年(1884年),在吐鲁番设立牛痘局,负责接种牛痘,预防天花工作。”[7]二是《吐鲁番市志》中载:“清光绪八年(1882年)九月,吐鲁番县设立牛痘局,设正副医三人,正医相成德、湛先培和副医吴显林负责内外科。”[8]但经检索发现,有一条名为吐鲁番厅造报光绪七年(1881年)九月设局点种牛痘及收发银两数目清册的档案,内称:“委吐鲁番同知谨将卑厅光绪七年(1881年)九月十六日设局点种牛痘起截至八年八月底止收发银粮数目分册缮具清折,呈请鉴核,须正折者, 计开。”[9]由此说明吐鲁番牛痘局应设立于光绪七年(1881年)九月十六日。
  吐鲁番牛痘局的设立过程可从光绪七年(1881年)九月十四日吐鲁番厅已遵扎正痘师的禀文中略知一二,内称:
  敬禀者,窃卑职前奉爵司堂刘 札饬据喀库善后局黄直牧等捐资设局,延请东南痘师试行牛痘案,由内开牛痘一法,济人□□,该直牧会同各营捐资试办,著有成效,为回民开创义举,将来生齿可期日繁,应饬各善后局一体查业办理可也等因。按此并须发《引痘新书》一本,遵即协商绥定营营官刘提督见荣共觅东南痘师,设局试办,通该营有欧阳医生深明点缠之法,及令其在托克逊城依法点种并由卑职选择识字通话缠民回民各二人入局旁习,识定局章[10]224。
  这是检索到的有时间记载的吐鲁番牛痘局最早的文献,因而可以推断吐鲁番的第一个牛痘局为托克逊牛痘局,是吐鲁番同知在刘锦棠的指令下,协商绥定营营官刘见荣提督共同寻觅东南痘师而设立的。由光绪八年(1882年)八月二十八日监督府杨向刘锦棠关于试行牛痘及收发银两数的呈文中亦可知“先由托克逊设局施行,至今春加觅痘师,分设本城暨鲁克沁、辟展一带,此次安设。”[10]5另外,由于各乡距城较远,一般都是痘师下乡点种[11]344。
  二、晚清吐鲁番牛痘局的人员设置
  牛痘局是晚清为种牛痘而新设立的卫生管理机关。据《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清末新疆档案》所载:“吐鲁番牛痘局:痘医二名,喻锦泉、王成全,……跟役四名,每名日支口食银一钱,通事二名,每名日支口食银一钱,伙夫一名,日支口食银一钱……” [6]447这与《刘勤襄公奏稿 》中提及的新疆牛痘局:“每处设痘医二名,每名给跟役二名,和给伙夫一名,通事二名。” [12]是一致的,即吐鲁番牛痘局设有痘医、跟役、伙夫、通事且其数量是额定的。但查阅档案可知吐鲁番牛痘局还有委员、司事职位。
  由表1可知,委员皆由痘医担任,任职时间不定。委员的职责主要是办理牛痘局事务,这从光绪十四年(1888年)十月二十四日吐鲁番厅给官痘局委员潘清和让其接办官痘局事务的札文中可知,内称:“为札委事,照得官痘局从九李定荣现据请假回籍,所遗该局事务急应委员接办 ,以专责成,查该员熟悉痘科,堪以接办……”[13]此外,委员除了点种牛痘,还要向吐鲁番厅造报点种牛痘清册[14]162。以“司事”为关键词检索档案可知,这一词在档案中最早出现的时间为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正月,司事为諶先培,他是一名痘师,司事的职责和委员一样,主要是向吐鲁番厅造报点种牛痘清册[15]。   由表2可知,从名字来看,痘师全为汉人,基本都是从关内觅得,最初设局的欧阳医生便是从东南觅得,李定荣从湘而来。那么这些痘师来到新疆这个多民族区域,有没有对牛痘术加以改造以适应民情呢,我们无从得知,但从档案可知,在新疆点种牛痘所用的痘刀、痘苗主要是从俄国所购,因“喀什噶尔、伊犁两处毗连俄境,应由该道每年转托俄人购取精细痘刀、玻璃管内痘浆各若干”[16],“该道俟购到时即以一半解送省城,以便分拨北路各属布种,其余一半仍分拨南路两道属可也”[17]。这一点与广州有很大的不同,由于广州气候炎热,痘苗很难保存,在广州的慈善接种点,私人痘师疫苗的主要来源是将已接种过牛痘的的孩子(穷人家)的痘胞戳破,从中取出痘浆。而新疆牛痘局从俄国购买,有可能是因为此地气候干燥炎热,较好保存,但更为重要的是新疆牛痘局为官办,痘浆是免费的,且民众本来就不是很接受牛痘术,更不用说将孩子痘胞戳破取痘浆了。
  综上可知,收复新疆后,新疆天花肆虐,牛痘术传到关外,刘锦棠拨取部分经费,派人先行试办牛痘局,点种效果很好,所以在光绪七年(1881年)九月十四日在吐鲁番设立牛痘局。吐鲁番厅的第一个牛痘局设在托克逊,痘师是绥定营的欧阳医生,并计划在吐鲁番厅、鲁克沁、辟展一带依次设立牛痘局。吐鲁番牛痘局是官办的卫生管理机关,又称官痘局、发痘局,内设痘医、跟役、通事、伙夫,且其数量是额定的,痘医是从关内觅得,痘苗痘刀是从俄国购买。此外,还有委员、司事,这两个职位一般由痘医担任,其职责是处理牛痘局事务,如定期向吐鲁番厅造报点种牛痘清册。
  三、晚清吐鲁番牛痘局的资金运转
  (一)吐鲁番厅牛痘局资金来源
  吐鲁番厅牛痘局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各营局捐资、吐鲁番厅垫付、胜金工租粮变卖、善后款项,以上各部分所占比重不同而且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
  由光绪七年(1881年)九月十四日吐鲁番厅向刘锦棠禀告已雇痘师的文中可知:“所有一切经费生徒谢资暂由卑职会同附近各营局捐资发给矣”[9]436,吐鲁番厅命令乡约开导各户民点种牛痘的喻文中亦载:“会同绥完营刘军门、绥远营谭军门、精骑左旗夏军门、吐城税厘总局刘各捐银两延请□边痘师等於托克逊设立点痘局依法点种,并择缠民回民各二人入局学习,以便相教授流传久远。一切费用均查捐项支给,不取民间分厘。”[18]349可见吐鲁番牛痘局设局时的经费是由吐鲁番厅和附近各营局捐的。
  光绪八年(1882年)时,由八月二十八日监督府杨就吐鲁番厅试行点种牛痘及收发银两数目呈刘锦棠文可知:“所有支发各痘局薪工仓粮药料油烛纸笔并生徒谢金 除接准前办善后雷道移交禀请□□痘料之官地绝地亩七年分所出粮石折合湘平银二百四十一两四钱一分,及前带精骑马队右旗夏镇奉朝捐过湘平银六十两外,其余不敷银两业经卑职捐赀塾付讫。”[11]6这表明光绪此时牛痘局的一切经费来源于官地绝地亩所出粮石,军队捐资、吐鲁番厅垫付,且官地绝地亩所产出的粮石占最大比例。
  再由光绪九年(1883年)十一月二十四日起至十年(1884年)十二月底止牛痘局银粮报销清折可知:“除将收获胜金工租粮变卖抵清外,尚不敷银一百九十九两两,暫由卑厅垫发,容俟秋后征获租粮再行变卖弥补以清款目。”[19]说明此时吐鲁番厅牛痘局经费来源于胜金工租粮变卖,不敷银暂由吐鲁番厅垫发,且等到秋后收到租粮后再变卖弥补给吐鲁番厅。所以也可以说此时的经费都来源于胜金工租粮变卖。
  光绪十二年(1886)七月十三日新疆布政使为吐鲁番厅牛痘局收支各项银两清册事札该局文中载:“据申牛痘局经费截至本年五月底止不敷银七百五十八两七钱九分七厘八豪,究应由何款划拨,候抄行藩司粮台核办等因。奉此查该厅原申前项不敷银两系卑厅垫付,现在奉檄交卸,可否于变价租粮地价内划扣,抑或于台车变价内划扣清款等情,此项变价粗粮系何年之款,并台车变价均系善后军需款项,司中无案可稽,即牛痘局经费亦系善后项下支款,究应如何准其动支开报,应由新疆粮台查核办理。”[20]可知光绪十二年(1886年)时牛痘局经费入不敷出且不敷银两较多,在这之前不敷银两一般由吐鲁番厅垫付,现在吐鲁番同知黄丞卸职,牛痘局经费是否可从变价租粮地价或台车变价内划扣,因牛痘局经费也是从善后款项下支出,那么如何让其从善后款下开报,此事应由新疆粮台查核办理。光绪十三年(1887)四月初七日吐鲁番厅申请暂缓裁撤痘送及魏光焘的批文中载:“查本司前此奉饬核减全疆善后款目案内,因粮台将该厅牛痘一项漏未列入,以致未曾议及。”[14]80由此可知,魏光焘奉命核减全疆善后款目,因粮台将吐鲁番厅牛痘局经费漏掉了,导致从未曾议及,至此之后牛痘局经费部分由善后款项下支出。
  综上可知,光绪七年(1881年)九月十六日设牛痘局之时其经费是由各营捐资的,后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入不敷出,资金的主要来源为变卖胜金工租粮,其余不敷银由吐鲁番厅垫付。直至光绪十二年(1886年)七月十三日新疆布政使为吐鲁番厅牛痘局收支各项银两清册事札该局文中提到牛痘局经费亦系善后项下支款,究应如何准其动支开报,应由新疆粮台查核办理。光绪十三年(1887年)四月初七日魏光焘上奏“查本司前此奉饬核减全疆善后款目案内,因粮台将该厅牛痘一项漏未列入,以致未曾议及”[14]80,后在吐鲁番厅造赍光绪十八年(1892年)支发牛痘局薪工银两数目的清册中可知牛痘局不敷银列入军需善后项下报销款,同时,由该清册可知关于牛痘局的来源依然是胜金工租粮变卖费占绝大多数(二百七十两九钱八分九厘),而军需善后款占小部分(五十二两二钱一分一毫)。
  (二)吐鲁番厅牛痘局支出费用
  该局费用支出主要是所有人员的薪资、油烛纸张银、生徒谢资、药钱等。在这些支出中,痘医的薪资所占比重最大且其薪资在不断变化着。
  由表3可知,痘医的薪水基本在逐年下降,而学徒的薪资不变且相较于痘医非常低。在牛痘局的运行过程中,往往是入不敷出,面对这种情况,有两种办法,其一是减薪,这由上表即可知;其二是裁员。   四、晚清吐鲁番牛痘局设立的目的及成效
  由前文可知,新疆牛痘局设立的目的有两个,一是点种牛痘,二是传播牛痘法。
  (一)吐鲁番牛痘局点种效果
  吐鲁番牛痘局 “光绪十年(1884年)分共点种男女一千七百六十二名 ,业经按季造报在案”[14] 13,光绪十年吐鲁番的人数由于资料所限,无法得知。但《新疆图志》载:“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设吐鲁番直隶厅,辖现在的鄯善、托克逊两县,户一万四千一百一十六,口七万一千八百五十。”[21]虽无明确资料记载光绪十二年(1886年)吐鲁番牛痘局的点种人数,但就从光绪十年(1884年)的点种情况来推算即可知光绪十二年(1886年)牛痘的接种率较低。
  (二)吐鲁番牛痘局传播方式及效果
  牛痘术在新疆的传播,基本有两种方式。一是痘师培养学徒,学徒人数不定,一般选择回、缠聪颖者,并多“就义学各生童择文义稍通者数名”[22]166,即多从义学堂里选择略通汉文的回、缠生童教牛痘术。
  由表4可知,晚清吐鲁番厅牛痘局培养了多名学徒,且学徒的的培养是很快的,如回民马自俊,半年的时间即可脱手,能单独点种。同时,对于痘师培养学徒的方式,在档案中亦可管窥,如被裁的刘定荣委员在关于牛痘局种痘情形的申覆中载:
  惟学徒由子八海计自本年正月入局课读药书,业已读过《痘科指南》一篇,《节制赋》一篇、《权宜赋》一篇、《金镜赋》一篇、《痘原赋》一篇,又读过《删改医方合编》,药性四十味均皆熟悉,颇知讲解 ,至于点痘一节,计自鲁克沁一带点至三堡止,前后共经该徒点过种生一百八十余名,均能如法点种,尚或平顺,惟按痘主方一事,现在维难,幸该缠童资质聪敏,颇通汉语,堪为造就之阶。[10]439
  这表明痘师从三个方面培养学徒,其一,必须精读医书,经查阅可知,《痘科指南》是明代吴宗洙撰写的。《节制赋》要求药随病更,进退合度,并以痘疹为例,介绍了整个病程中的用药原则。《权宜赋》指同一疾病,有轻重缓急之差异,因此,治疗时要通权达变,灵活加减,这不仅适用于痘疹,可适用于一切杂症。《金镜赋》从天花初热以至痂后的整个过程,提示了治疗的原则。《痘原赋》和《删改医方合编》查不到,但顾名思义前者也是与种痘相关的书。所以学徒读的基本是与种痘相关的书籍。其二,对四十余味药性必须熟悉,而且能讲解出来。其三,要学会点痘之术且已经点种过过而且点种效果要很好。
  二是官府让各地方头目宣传牛痘术,使之家喻户晓,并免费点种牛痘。为了宣传牛痘术,一方面官府给地方头目下命令,让其开导乡民,使其婴孩点种牛痘[18]349。另一方面,派痘师下乡点种。
  牛痘术在吐鲁番厅的传播过程中,官府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上文可知,官府会采取各种办法积极宣传牛痘术,使之家喻户晓,民众争相点种[22]54。二是在吐鲁番牛痘局的设立运行过程中,财政紧缺之时,政府人员会出资垫付。此外,各地地方头目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从光绪十二年(1886年)七月吐鲁番厅要求各头目妥善安置牛痘师公馆并备好柴草马匹的告示中可略知一二,内稱:
  为出示晓谕事,照得设立牛痘原为保持婴孩,爱育斯民起见,尔民等观望不信点种牛痘,停釀天花,宜如何感荷皇上暨各大宪思德,务使家喻户晓,踊跃照料办理,近闻该民竟有置之不理者,且头目不能照拂,殊堪痛恨。除札饬各头目俟该痘师到境务须先行安置公馆,并照料应用柴草马匹等项,如违重责外,至痘师学徒乃尔等盖面永远子孙起死回生之人,即铁木耳学术尤堪嘉奖,各头目等务宜格外优待,毋得轻慢,致干严究,其各懔遵毋违特示[23]。由此可知,新疆很多民众不信牛痘之术,都持观望态度,为此,吐鲁番厅要求各地方头目向民众宣传牛痘之术,使之家喻户晓,争相点种牛痘。此外,各痘师下乡点种牛痘,到其境内时,各地方头目还要厚待痘医,要提前安排好住宿公馆,还要照料马匹等,而且铁木尔种痘之术尤其被嘉奖,所以要格外优待他。除此之外,各地方头目还要在其境内选派聪明的会汉语的缠、回儿童进入牛痘局学习点痘之术[18]349。
  综上可知,吐鲁番厅通过培养学徒、积极宣传牛痘术并免费点种来加速牛痘术的传播,且在其传播过程中,官府起主导力量,地方头目配合官府,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与广州和江南不太一样。在广州,在牛痘术的传播和牛痘局的建立运行过程中,官僚都没有参与其中[3]95。在江南,官府积极推广牛痘术,但主要动力还是某些医生、善人及慈善力量为主体的地方社会力量[4]28。
  五、结语
  本文通过梳理《清代新疆档案选辑》中有关牛痘局的记录,探讨了晚清吐鲁番牛痘局的设立与运转情况,从微观层面展示了晚清边疆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通过梳理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1)光绪七年(1881年)九月十六日在托克逊设立第一个牛痘局,痘医是绥定营的欧阳医生,之后打算再加觅痘师,在本城暨鲁克沁、辟展一带依次安设牛痘局。
  (2)牛痘局是官办的卫生管理机关,内设痘医、跟役、通事、伙夫且其数量是额定的,吐鲁番牛痘局有痘医两名、跟役四名、通事两名、伙夫一名此外,还有委员,司事,这两个职位一般由痘医担任,其职责是处理牛痘局事务。
  (3)吐鲁番牛痘局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各营局捐资、吐鲁番厅垫付、胜金工租粮变卖、善后款项且胜金工租粮占最大比重。其支出主要是所有人员的薪资、油烛纸张银、生徒谢资、药钱等。其经费一般情况是入不敷出的,在此情况下,会裁减痘师的薪水也会裁撤痘师。
  (4)新疆设立牛痘局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保育婴孩,但牛痘的接种率低。另一方面是为了传播牛痘术,为此吐鲁番厅通过培养学徒,积极宣传牛痘术并免费点种来加速其传播。在传播的过程中官府起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官府通过各种方式宣传牛痘术,二是在设立及运转的过程中垫付金钱,地方头目配合官府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与广州与江南完全不一样。   参考文献:
  [1] 廖育群.牛痘法在近代中国的传播[J].中国科技史料,1988(2):36-37.
  [2] Angela Ki Leung: THE BUSSINESS OF VACCINATION IN NINETEENTH-CENTURY CANTON Late Imperial China,Volume29,Number 1 Supplement,June 2008:7-39.
  [3] 梁其姿.面对疾病—传统中国社会的医疗观念与组织[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4] 余新忠.清代江南种痘事业探论[J].清史研究,2003(2).
  [5] 纪大椿.论晚清新疆以建省为中心的改革[J].西北民族研究,1990(1):151.
  [6] 苗普生,赵海林.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清末新疆档案(1册)[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
  [7] 吐鲁番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吐鲁番地区志[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994.
  [8] 吐鲁番市志编纂委员会.吐鲁番市志[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881.
  [9] 新疆档案局.清代新疆档案选辑90[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36.
  [10]新疆档案局.清代新疆档案选辑28[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1]新疆档案局.清代新疆档案选辑78[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2](清)刘锦棠.刘勤襄公奏稿(卷六)[M].臺北:文海出版社,1965:804.
  [13]新疆档案局.清代新疆档案选辑80[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36.
  [14]新疆档案局.清代新疆档案选辑29[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5]新疆档案局.清代新疆档案选辑89[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01.
  [16]新疆档案局.清代新疆档案选辑3[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02.
  [17]新疆档案局.清代新疆档案选辑83[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69.
  [18]新疆档案局.清代新疆档案选辑8[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9]新疆档案局.清代新疆档案选辑10[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77.
  [20]新疆档案局.清代新疆档案选辑2[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6.
  [21]袁大化修,王树枏等撰:新疆图志[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15:796.
  [22]新疆档案局.清代新疆档案选辑8[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3]新疆档案局.清代新疆档案选辑79[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74.
  [责任编辑:王健]
其他文献
摘 要:过去的20年里,一种独特的乡村旅游形式在中国蓬勃发展起来。这一中国式的乡村旅游形式有一个时兴的称呼,叫作“农家乐”。它是指农民在自己的农家院里招待都市客人,为他们提供具有典型的乡土、家庭、真实、环保、健康和传统等象征意义的乡野食物和居住环境。农家乐农家院的空间为城乡之间的遭遇、社会边界的制造和农民主人与都市客人之间的身份认同政治提供了鲜明可观的场域。通过关注农家乐农家院的空间,探讨了都市客
期刊
摘要:具身化(embodiment)是近年来人类学的一个新兴主题,而感官人类学则是一个前沿领域,让学界关注身体感官与文化具身化的过程。“感官、记忆与认同”学术研讨会是国内感官人类学的一次学术探索,从学科层面上探索具身化在人类学研究中的意义,展望感官人类学的研究前景与价值,同时以“味觉与认同”“嗅觉、视觉与认同”“听觉与认同”等分主题民族志报告展现了感官人类学研究的可能性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感官
期刊
1927年南昌起义后,主力部队在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等率领下,向广东进发。从三河坝分兵后,南昌起义军主力进入潮汕地区并建立红色革命政权,前后共7天,被称为“潮汕七日红”。  中央苏区创建后,中共中央建立了从上海—香港—汕头—大埔—永定—瑞金的秘密交通线。从1930年到长征前,经潮汕进入中央苏区的主要领导干部就有200多人,他们当中有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陈云、杨尚昆、刘伯承、聂荣臻、叶剑英、
期刊
摘要:主题为“人类学与都市文明”的第十七届人类学高级论坛于2018年11月3日—4日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议题涉及都市人类学的发展脉络、时空与社区、新移民与城镇化、都市音乐与艺术等,与会学者讨论了在现今世界都市人类学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通过自己的研究展现了都市人类学研究的一些着力点。伴随着中国的城镇化,人类学家不仅要关注边缘地区的文化与社会,也应该关注人类学意义上的都市文明。  关键词:都市文明
期刊
汕头是一片有着光辉革命历史的红色热土,这里刻写了许许多多的红色经典。“潮汕七日红”、大南山革命根据地、中央红色交通线、潮侨抗日斗争……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见证了当年革命先驱在这里浴血奋战的艰苦历程。它们背后一个个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成为这座城市鲜亮的红色记忆。  “潮汕七日红”  国民革命军第一次东征期间,周恩来派共产党员杨石魂等人以特派员身份到东江地区各县,发展工农运动。中国共产党在潮汕地区
期刊
在中国革命的漫长岁月中,印刷、手写的革命标语何止千千万,而大规模的革命石刻标语群只有粤东大南山一处,独一无二。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原潮阳苏区地处大南山,地跨潮阳、普宁、惠来,总面积约1500平方公里。1927年境内有自然村100多个,人口5万多。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这里的党组织和工农运动有相当基础。  1928年,海陆丰农民运动转入低潮,由于敌众我寡,东江特委机关被迫于1928年3月27日,在东
期刊
摘要:我国民族地区乡村很多,位于贵州省雷山县的西江苗寨是其中之一。因受益于天然的地理资源和多元的民族文化,西江千户苗寨已然发展为国内外有名的民族旅游胜地,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元素的共同作用下形塑了独具特色的“西江模式”。通过阐释该模式下隐含的法制逻辑,分析其运行过程中凸显的法制问题,提出在民族法制文化语境下的路径建构。研究方法上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方法力求论证旅游产业开发中只能在法制的框架内
期刊
摘要:社区营造视角下的乡村社会建设就是使乡村社会自组织、自治理和自发展,主要是建立乡民对乡村事务的参与意识。在侗寨占里,“寨老”通过处理乡村事务来确立权威,在不断叠加声望的过程中运营权威,在乡民与政府的磨合过程中蜕变权威,完成乡村社区的自组织、自治理和自发展。新时期的乡村建设借鉴社区营造的经验,提升乡民对乡村事务的参与度,让乡村内部发展起来,关键还要借助像乡村权威“寨老”这样的内部力量。  关键词
期刊
位于巍巍大尖山下的汕头市潮阳区金灶镇徐寮村,地处潮阳、普宁、揭阳三市(以前称三县)交界处,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小北山革命根据地所在地。  1927年6月,普宁县农会领导人杨振世在平原斗争失利之后,带着部分农会骨干转移到小北山区的徐寮、官母坑村一带坚持武装斗争。1928年5月,敌人包围了徐寮村,围剿追捕杨振世等革命同志,在这次战斗中,徐寮村人民为掩护杨振世等同志转移,与敌人展开血战,表现了崇高的革命精
期刊
摘 要:传统民居文化是建立在传统建筑技术基础之上的,当建筑技术发生变化时,建立在其基础之上的文化也必然发生变化。在苗族民居变迁过程中,传统建筑仪式有的逐渐消失,有的发生变异,有的不断简化;传统建筑布局、修缮装饰也发生了变化,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观念也随之改变。  关键词:传统民居;苗族;技术;巴拉河村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1X(2018)03-01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