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如何渗透审美教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er720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等崭新的教育理念。进一步明确了在音乐教育教学的目标——审美为核心,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审美意识的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寓教于乐中,提高精神水平、道德情操的目的。
  关键词: 音乐教育 审美教育 音乐欣赏 情感体验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教育是以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艺术等美的认识、理解、鉴赏和表现、创造能力的教育活动,也是培养全面发展一代新人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音乐教育中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审美性,它是通过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辨别、品味而进行的一种审美教育,使学生从音乐教育中形成审美意识。走进新课程中《音乐课程标准》,仍然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美的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以审美为核心,深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观。
  长期以来,在中学音乐教育都存在重视德育化、智育化问题,而忽视了音乐课程的内在本质价值——审美价值;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训练,而忽视联想、想象、创造、情感等审美体验;淡化了音乐教育在培养创造力、开发潜能、完善人格等诸多方面的独特作用;忽视音乐的审美育人目标和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等,导致音乐教育审美性、艺术性的丧失。因此,新的音乐教育理念首先确立起音乐教学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思想,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以音乐教育实践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种异化现象,即审美体验为中心。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审美的情感体验呢?
  一、从音乐作品的鉴赏中感受
  《音乐课程标准》把感受与鉴赏的内容摆在了首位,因为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最富有感染力、音乐知识面最广的一种形式;音乐欣赏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音乐教育的最佳方式;它不但可以充分发挥教师个性化的创造潜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赏析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丰富审美情感,提高感受与鉴赏能力;从音乐教育的审美体验中获得真善美。例如,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一课时,音乐以故事情节为线索,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当欣赏到“长亭昔别”、“楼台会”两段时,学生会被大提琴与小提琴动人的旋律所倾倒,被主人公真挚的情感所感动;在欣赏“呈示部主部主题”及“副部主题”时,仍然会从旋律中感受到柔美、深情,清新、活跃,体会一种纯朴、善良;会从“化蝶”的旋律中感受到浪漫与幻想,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通过对音乐形象感受、理解和评判的过程中,对音乐作品进行着审美再创造,从中获得音乐审美愉悦,进行审美再创造,学生在审美活动中不断肯定自我、实现自我。这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课程观。
  二、利用多种手段
  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通过歌唱、器乐表演等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情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产生人与人、人与音乐情感上的共鸣效应。例如,通过创设愉快的音乐氛围,利用形式各异的新课导入,通过教师的演唱演奏,通过教师准确生动的教学语言等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得学生情绪受到感染。
  三、开展课外活动
  如:开展民族民间音乐进校园活动,组织学生合唱队、器乐兴趣小组等形式,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意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只有团结协作,个人的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个人的能力才会增强,个人的心智才会更加完美。
  除上述几种形式外,新课程对音乐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是美的引导者,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熟练的专业技能,而且要具有良好的气质和风度,以谦逊的态度与善解人意的品格,稳重与端庄、活力与高雅、风趣与幽默、热情与潇洒,教师本身的言行举止,都能给学生以艺术的享受与美的启迪。
  总之,通过音乐审美意识的教育,可以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发展认识世界的能力,努力做到心灵美、行为美、环境美,推动他们讲文明、树新风,从而有益于社会风气的净化,鼓励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好准备,将来为社会多作贡献。
  
  参考文献:
  [1]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
  [2]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3]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室编.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本)音乐.
其他文献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过程由机械性、单一的认知性和接受性向互动性、多维性和综合性转变。教师应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参与能力,以提升学生的素质能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性,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地发展。只有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上,“教”与“学”的活动才能发挥作用。  目前,高中体育选修课已经逐渐成为普通高中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成为提高高中体育教学质量,完成高中体育教学任务的重要课程。
摘 要: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对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意识、动机、支出等方面问题抽样调查,认为: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观趋于理性,从实物消费逐步向劳务消费转化;经济因素、场地因素、学习任务、体育兴趣等仍然是制约大学生合理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大学生 体育消费动机 消费支出 影响因素    1.引言  随着我国人民经济生活的进一步改善和国民健身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体育的需求日益增多
摘 要: 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几个基本问题是:立足于现代人格培育;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性功能;心理健康教育要拥有专业的教师队伍。  关键词: 教育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 课程改革理念    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进程中,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尤其是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这为我国更多的地区和学校在更深层次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指导性意见。我结合对《
摘 要: 思想品德课本身就是明理说教课,学生听起来比较枯燥、乏味,相应地增加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难度,使教学无法取得良好效果。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的电教手段的运用,能实现美感教育,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丰富教学内容,进而提高教育质量,达到教育目的,为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还应明确教学目的,挖掘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合理的
摘 要: “研究性学习”是转变传统接受性学习方式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改变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差的现状的良方。在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结合本学科教学特点,通过引入研究性学习方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一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作用,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新课题。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 引入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历史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一、在教学上,应以实
炎症(Inflammation)为机体受到有害刺激时所产生的一种抗损伤的防御性病理反应,其临床特征为局部的红(Redness)、肿(Swelling)、热(Heat)、痛(Pain)和机体功能障碍(Loss of f
先进的教学理念要通过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体现出来,而教学理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学方式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理念不转变,方式、方法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方法不转变,理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改革高中教学方式、方法。下面我就高中政治教学谈谈看法。  传统的高中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
六、小麦1、内麦6号。系内江市农科所于1988年以肯贵阿1号 V·P·M 及绵阳19号为主要亲本聚合杂交选育而成。1991、1992两年度参加内江市小麦区试,平均亩产327.34公斤,比对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首要任务。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增强德育实效,既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措施,又是社会对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如何抓好学校的德育工作?实践告诉我们,加强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极为重要。  一、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和人格道德的塑造者。要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他们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必须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