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中药加减汤剂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与药理,总结临床经验。方法:选择2013年10-2014年10月我院62例急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应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应用中药汤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和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3.13±1.25)d、(3.58±1.71)d、96.77%;对照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和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4.75±1.91)d、(5.21±2.02)d、70.9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加减汤剂治疗急性乳腺炎临床上效果良好,应用时要针对患者病情辩证加减调整组方成份和剂量,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中药加减汤剂;急性乳腺炎;临床疗效;药理分析
急性胰腺炎是指患者乳腺管内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出现急性化脓性感染,乳房局部皮肤发红、局部肿胀、肤温升高和发热等为其主要临床表现[1],给患者健康和正常生活带来一定威胁。临床上西医主要为抗生素,但其对婴儿哺乳质量带来严重影响,为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展开研究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0-2014年10月我院62例急性乳腺炎患者,均符合1994年国家中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关于急性胰腺炎相关诊断标准,患者主要症状为乳房内出现疼痛性肿块、排乳不畅、皮肤不红或是微红,多数出现寒战发热和头痛等症状[2]。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其中,观察组31例,患者年龄为21—36岁(28.56±5.14)岁;患者病程为2—9d(5.51±3.02)d;26例为初产妇,5例为经产妇;对照组31例,患者年龄为22—37岁(29.62±6.01)岁;患者病程为3—9d(6.02±3.11)d;25例为初产妇,6例为经产妇。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展开对比统计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性研究。
1.2方法
1.2.1对照组:青霉素钠盐,患者每日静脉滴注2次400万U青霉素钠盐(广州白云山天心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2448)+100mL0.9%氯化钠注射液。
1.2.2观察组:中药加减汤剂,患者每日口服2次中药,水煎服,200mg/次。该方剂的主要成分为:金银花30g、生甘草30g、夏枯草15g、连翘15g、野菊花15g、当归15g、紫花地丁15g、蒲公英30g、冬葵子10g、穿山甲6g。辩证加减:对于发热恶寒患者,应加牛蒡子15g;对于便秘患者,应加全瓜蒌15g;对于热甚口干患者,应加生石膏30g;对于红肿硬较重患者,应加皂角刺10g;对于体质虚弱患者,应加黄芪60g。连续治疗一周。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和疼痛消失时间。
1.4判定标准[3]
痊愈:患者治疗一周后,肿块全部消失、体温恢复正常、皮肤红肿症状消退,且触摸时没有压痛感,乳汁排出顺畅;好转:患者治疗一周后,肿块基本消失或是显著缩小,体温下降或是基本恢复正常,红肿症状消失或是基本消退,且按压时触摸痛感同治疗前相比减轻,乳汁排出较为通畅;无效: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后没有达到上述标准的均记录为无效。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痊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00%。
1.5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本组研究数据资料,用“X±s”表示正态计量资料,实效t检验。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计算百分比,实施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和疼痛消失时间的对比分析
观察组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后,其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疼痛消失时间都较对照组患者更优,且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和疼痛消失时间对比
2.2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治疗一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77%、70.97%,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4.036,P=0.045<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下表2:
表2: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展开对比分析[n(%)]
3.讨论
急性乳腺炎是哺乳期女性出现的常见疾病,其在乳腺感染性疾病中占75%以上,主要发生在产后1—2个月[4],给患者健康和正常生活带来很大影响。急性乳腺炎主要因乳汁於积性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菌感染产生的[5],若不能及时治疗,会导致患者乳房化脓炎症。急性乳腺炎常以乳房局部肿块形成、胀痛和压痛等为其主要临床表现,临床上,排空乳汁和促乳房局部肿块消失为治疗该病的关键,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在中医学上,急性乳腺炎属于“乳痈”范畴,并认为其病机为肝气淤滞、外邪内侵、脉络淤阻、气血失调和乳汁蕴郁化热产生的,散热解毒、止痛消肿和活血祛瘀等为其临床治疗原则,控制患者临床症状。
本研究中选用的中药汤剂对患者临床症状具有良好改善作用,其中,金银花专攻清热解毒,富含挥发油、三萜类、黄花酮类、有机酸和人类必须的微量元素,被誉为疮家之圣药[6],抑菌、抗病毒、解热、消炎功效好;生甘草清热解毒、补中益气,属于清热解毒之要药;夏枯草具有清热解毒和消肿散结等作用;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显著改善乳痈肿痛疾病症状;穿山甲通经下乳,同时具有活血消肿散瘀排脓作用[7];冬葵子具有下乳消胀作用,诸药成分联合使用,具有通、补和清的作用,共奏清热解毒和通络祛瘀之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蒲公英具有广谱抑菌、抗肿瘤等作用,可显著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妇科有广泛的应用[8][9];连翘有效抑制多种致病菌;夏枯草具有抗菌、消炎和增加免疫等作用;当归不但抗菌作用,同时具有良好消炎和镇痛作用[10];冬葵子具有催乳通便的作用;这些中药成份联合使用可有效改善急性乳腺炎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婴儿生活质量。因此,在治疗急性乳腺炎临床上中药加减汤剂可获得良好临床效果, 本组研究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中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疼痛消失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中药加减汤剂方可显著改善急性胰腺炎患者炎症和和疼痛等症状;观察组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中药辩证加减汤剂可显著提高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中药汤剂无不良反应,且一般认为对产妇哺乳也基本不会产生不良影响;而应用青霉素治疗需要严格防止发生不良反应,不少产妇还会出于考虑药物对孩子的影响,拒绝使用青霉素等西药治疗或者只能停止哺乳。
综上所述,中药加减汤剂治疗急性乳腺炎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效果,应予广泛开展。
参考文献:
[1]杨晓红.云南白药外敷加红外线照射配合护理干预治疗急性乳腺炎的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8):1959-1960.
[2]楚云杰,安蕊.推拿治疗急性乳腺炎早期6O例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35):5812-5813.
[3]张彩芬,许兰芬,王伟明.大黄加芒硝外敷治疗急性乳腺炎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8):1952-1953.
[4]王婷,吕钢,甘霖,等.中西药联合治疗急性乳腺炎的Meta分析[J].重庆医学,2014,43(14):1781-1784.
[5]闫智清,马祥君,王青,等.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致病菌分布及其药敏特点[J].中国综合临床.2014,30(7):732-734.
[6]余玲,吴永庆,陈玉萍.清热化瘀消结方结合西药治疗急性乳腺炎30例.陕西中医,2010.31(11):1449-1451.
[7]周宗元,王建,马骁.穿山甲的研究进展[J].中药与临床.2014.5(1):54-56,62.
[8]于立恒.蒲公英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7):617-619.
[9]陈军霞,卞凌.蒲公英药对在妇科疾病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中医药.2012.41(6):61-63.
[10]任鹏飞,邓毅.当归及其有效成分药效学研究进展[J].西部中医药.2012.25(9):125-128.
关键词:中药加减汤剂;急性乳腺炎;临床疗效;药理分析
急性胰腺炎是指患者乳腺管内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出现急性化脓性感染,乳房局部皮肤发红、局部肿胀、肤温升高和发热等为其主要临床表现[1],给患者健康和正常生活带来一定威胁。临床上西医主要为抗生素,但其对婴儿哺乳质量带来严重影响,为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展开研究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0-2014年10月我院62例急性乳腺炎患者,均符合1994年国家中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关于急性胰腺炎相关诊断标准,患者主要症状为乳房内出现疼痛性肿块、排乳不畅、皮肤不红或是微红,多数出现寒战发热和头痛等症状[2]。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其中,观察组31例,患者年龄为21—36岁(28.56±5.14)岁;患者病程为2—9d(5.51±3.02)d;26例为初产妇,5例为经产妇;对照组31例,患者年龄为22—37岁(29.62±6.01)岁;患者病程为3—9d(6.02±3.11)d;25例为初产妇,6例为经产妇。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展开对比统计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性研究。
1.2方法
1.2.1对照组:青霉素钠盐,患者每日静脉滴注2次400万U青霉素钠盐(广州白云山天心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2448)+100mL0.9%氯化钠注射液。
1.2.2观察组:中药加减汤剂,患者每日口服2次中药,水煎服,200mg/次。该方剂的主要成分为:金银花30g、生甘草30g、夏枯草15g、连翘15g、野菊花15g、当归15g、紫花地丁15g、蒲公英30g、冬葵子10g、穿山甲6g。辩证加减:对于发热恶寒患者,应加牛蒡子15g;对于便秘患者,应加全瓜蒌15g;对于热甚口干患者,应加生石膏30g;对于红肿硬较重患者,应加皂角刺10g;对于体质虚弱患者,应加黄芪60g。连续治疗一周。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和疼痛消失时间。
1.4判定标准[3]
痊愈:患者治疗一周后,肿块全部消失、体温恢复正常、皮肤红肿症状消退,且触摸时没有压痛感,乳汁排出顺畅;好转:患者治疗一周后,肿块基本消失或是显著缩小,体温下降或是基本恢复正常,红肿症状消失或是基本消退,且按压时触摸痛感同治疗前相比减轻,乳汁排出较为通畅;无效: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后没有达到上述标准的均记录为无效。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痊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00%。
1.5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本组研究数据资料,用“X±s”表示正态计量资料,实效t检验。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计算百分比,实施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和疼痛消失时间的对比分析
观察组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后,其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疼痛消失时间都较对照组患者更优,且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和疼痛消失时间对比
2.2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治疗一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77%、70.97%,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4.036,P=0.045<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下表2:
表2: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展开对比分析[n(%)]
3.讨论
急性乳腺炎是哺乳期女性出现的常见疾病,其在乳腺感染性疾病中占75%以上,主要发生在产后1—2个月[4],给患者健康和正常生活带来很大影响。急性乳腺炎主要因乳汁於积性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菌感染产生的[5],若不能及时治疗,会导致患者乳房化脓炎症。急性乳腺炎常以乳房局部肿块形成、胀痛和压痛等为其主要临床表现,临床上,排空乳汁和促乳房局部肿块消失为治疗该病的关键,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在中医学上,急性乳腺炎属于“乳痈”范畴,并认为其病机为肝气淤滞、外邪内侵、脉络淤阻、气血失调和乳汁蕴郁化热产生的,散热解毒、止痛消肿和活血祛瘀等为其临床治疗原则,控制患者临床症状。
本研究中选用的中药汤剂对患者临床症状具有良好改善作用,其中,金银花专攻清热解毒,富含挥发油、三萜类、黄花酮类、有机酸和人类必须的微量元素,被誉为疮家之圣药[6],抑菌、抗病毒、解热、消炎功效好;生甘草清热解毒、补中益气,属于清热解毒之要药;夏枯草具有清热解毒和消肿散结等作用;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显著改善乳痈肿痛疾病症状;穿山甲通经下乳,同时具有活血消肿散瘀排脓作用[7];冬葵子具有下乳消胀作用,诸药成分联合使用,具有通、补和清的作用,共奏清热解毒和通络祛瘀之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蒲公英具有广谱抑菌、抗肿瘤等作用,可显著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妇科有广泛的应用[8][9];连翘有效抑制多种致病菌;夏枯草具有抗菌、消炎和增加免疫等作用;当归不但抗菌作用,同时具有良好消炎和镇痛作用[10];冬葵子具有催乳通便的作用;这些中药成份联合使用可有效改善急性乳腺炎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婴儿生活质量。因此,在治疗急性乳腺炎临床上中药加减汤剂可获得良好临床效果, 本组研究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中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疼痛消失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中药加减汤剂方可显著改善急性胰腺炎患者炎症和和疼痛等症状;观察组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中药辩证加减汤剂可显著提高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中药汤剂无不良反应,且一般认为对产妇哺乳也基本不会产生不良影响;而应用青霉素治疗需要严格防止发生不良反应,不少产妇还会出于考虑药物对孩子的影响,拒绝使用青霉素等西药治疗或者只能停止哺乳。
综上所述,中药加减汤剂治疗急性乳腺炎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效果,应予广泛开展。
参考文献:
[1]杨晓红.云南白药外敷加红外线照射配合护理干预治疗急性乳腺炎的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8):1959-1960.
[2]楚云杰,安蕊.推拿治疗急性乳腺炎早期6O例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35):5812-5813.
[3]张彩芬,许兰芬,王伟明.大黄加芒硝外敷治疗急性乳腺炎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8):1952-1953.
[4]王婷,吕钢,甘霖,等.中西药联合治疗急性乳腺炎的Meta分析[J].重庆医学,2014,43(14):1781-1784.
[5]闫智清,马祥君,王青,等.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致病菌分布及其药敏特点[J].中国综合临床.2014,30(7):732-734.
[6]余玲,吴永庆,陈玉萍.清热化瘀消结方结合西药治疗急性乳腺炎30例.陕西中医,2010.31(11):1449-1451.
[7]周宗元,王建,马骁.穿山甲的研究进展[J].中药与临床.2014.5(1):54-56,62.
[8]于立恒.蒲公英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7):617-619.
[9]陈军霞,卞凌.蒲公英药对在妇科疾病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中医药.2012.41(6):61-63.
[10]任鹏飞,邓毅.当归及其有效成分药效学研究进展[J].西部中医药.2012.25(9):12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