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为群众说党好!”

来源 :中国扶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7391555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认(脱贫)。活到这把年纪了,没为国家做贡献,国家总是帮助我,我过上了好日子。”3月22日晚上,山东省沂蒙县岱崮镇笊篱村78岁、驼背严重的麻水荣,坐在家里的小板凳上这样说。
  “我认(脱贫)。我不困难了,还有一些困难群众比我困难。作为一名老党员,我应该考虑党的难处。”3月23日上午,山东沂水县小桃枝村,73岁的张道森在自家挂了7张毛主席像的屋里说。
  “该退了。我享受了国家的扶贫政策,按3400元的收入算,我已经脱贫了。”3月23日晚上,2016年脫贫的沂南县兴旺庄村村民马炳全毫不含糊地说。他竟能随口说出临沂市的贫困线。
  3月下旬,草长莺飞、杂树生花的季节,记者在沂蒙山区采访一些2016年脱贫的农民,当谈到对贫困退出认不认账时,听到了这样的回答。
  这就是沂蒙山区的百姓,勤劳、朴实、知足、感恩。他们透过干部对自己的扶贫,来触摸党的温暖、社会的进步。
  村庄兴旺,“堡垒”先要强
  “要想管理好一个村,必须有个好班子。‘堡垒’不强,村子就会散。”这是沂南县岸堤镇兴旺庄村社区党总支书记马献才经常对班子成员讲的话。
  兴旺庄村由6 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总人口3000多。马献才1982年任该村党组织书记,30多年来,他始终以集体利益为重,以公心待人处事,以身作则,带出了一个坚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使兴旺庄村各项工作走在前列。
  村党支部为每位党员干部立下了这样的“规矩”:要求别人做到的事情,自己和亲属必须先做到;要求别人不能做的事情,自己和亲属坚决不能做。30多年来,马献才以身作则,亲戚们知道他的脾气,有事也很少“求”他。偶然有人不甘心,马献才总能做通工作:“我是为村集体当家,不是为个人当家。”2012年,村里投资50万元修建村委会办公场所时,正巧马献才自己家也在盖房子,为严格把控公家的工程质量,他日夜守在工地,自家的工程却包了出去。“得把村集体的光景当自家日子过,村里这个大家比自己的小家更重要。”县扶贫办主任武玉华介绍,马献才不止一次跟他说过类似的话,武玉华也认为公心对村干部来说很关键。
  公生明,廉生威。“一把手”马献才居心公正,村里的各项事务就都能在阳光下进行。村里每年召开老干部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召开党小组和村民小组联席会来制定下年生产发展计划,做出财务预算。兴旺庄村有一片面积达1500亩的沙滩地,被不少开发商眼馋,据说仅出售沙子的收入就可达上亿元,但代价是村庄生态环境的破坏。村两委认识到不能为了眼前利益毁掉子孙后代的幸福,任凭开发商怎样软硬兼施甚至出动黑社会,村两委依然不为所动,把这笔珍贵的资源保存完好。
  在村级管理上,该村探索实施了合并村庄规范运行的管理模式,以统分结合为基础,构建了“集体办公、共同议事、集体决策、共谋发展”的工作格局;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实行了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议事“四民主”工作机制。现在的兴旺庄,村内基础设施先进,核桃、中药材、光伏等产业布局合理、效益良好,干群团结一心,邻里关系和谐,虽然不是最富,风气却很难得,被誉为沂蒙地区的“小延安”。2016年,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3200元。多年来,兴旺庄村先后被表彰为“省级文明村”“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省先进妇女之家”。
  记者结束采访时,正是晚上八时左右,村委会对面宽阔整洁的广场上,灯光明亮,乐声悠扬,正踏歌而舞的妇女们意气风发、舞姿翩翩,使兴旺庄村的夜晚祥和而温馨。见记者赞叹,一位村干部有感而发:“我们当干部的,其实就为着老百姓幸福,为了他们能这样开心地跳舞。辛苦点也不怕,就为群众说党好!”
  但为君醉舞,不辞戴月归。
  “就为群众说党好!” 那个晚上,记者一直都在咂摸这句话。
  小村嬗变,党员开出幸福路
  三月桃花笑春风,整体搬迁气象新。在桃花盛开、村容美观的易地扶贫搬迁新村——蒙阴县联城镇小山口村,记者又见到了这样一位村支书。他姓王,有着一个很儒雅的名字——孝和,是书圣王羲之的后人,父亲是村里之前的老支书。王孝和担任村支书七年来,既继承了父亲艰苦奋斗、一心为公的优良传统,又大胆开拓、与时俱进,在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上做出了大胆探索,成为新一代村支书的优秀代表。
  “老村在青龙山后,三面环山一条沟,整个村庄像簸萁,每天9点多才见太阳,4点多太阳就落山。冬天下雪上冻,孩子学都没法上。”说到老村,王孝和语气低沉下来。那些年,尽管历任村支书带领村民艰苦奋斗,但交通不便、吃水困难的生活条件,还是让小山口的乡亲们日子过得不太宽裕。
  2012年,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小山口村实施土地增减挂钩项目,顺利完成了整村搬迁。“搬迁救活了一个村,让这个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蒙阴县政府党组成员、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县扶贫办主任张广宝说。
  如果说搬迁是外因,那么,小山口群眾的艰苦奋斗才是内因,而在内因中,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又是核心。小山口村易地搬迁后,王孝和并未止步,而是在让村民安居后的乐业上大动脑筋。依托小山口的优良生态,他合计着发展有前途的绿色产业,这些产业总该有个领头人,王孝和便把建立功能小组、培养产业带头人作为切入点,短短两年,村庄大变。
  王孝和开展这项工作的诀窍是: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就发挥到哪里,这使党的组织优势就像融通的神经一样,强力贯穿于精准脱贫的主战场。他把全村24名党员划分为村务工作、产业扶贫、夕阳红、孝老敬老四个功能型党小组,其中,夕阳红小组负责发挥村里老年人老有所为的作用,孝老敬老小组负责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这些举措,使得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比如,孝老敬老党小组依据《村规民约》设立起了孝心基金,实行孝心奖励扶助政策,并督促村内70岁以上老人全部与子女签订了赡养协议书。村里还每年开展一次“孝善之家”的评选活动,晒亲情,树新风。   小山口村要有生命力,最根本的还是要把产业做起来。在产业扶贫中,王孝和用心发掘、培养产业带头人,对符合党员标准的几位致富能手加大培养力度,为党员发挥作用搭建平台。村里成立的山羊养殖、小米种植、核桃种植、旱地西红柿种植四个专业合作社都由党员牵头,成功探索出了“党组织管合作社、合作社促产业、产业联动农户”的党建形式。贫困户宋付和缺失劳动能力,小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就与他结对,他将1.8亩土地入股合作社,王友顺、王孝山两名党员帮助他代管种植,去年,宋付和实现净收入4500元,顺利脱贫。
  现在的小山口村,屋舍俨然、山茂林丰、良田美竹、民风和睦,一派桃花源景象。这个昔日的穷村,今年集体经济规模已达80万,剩余9户村民可在年内脱贫。王孝和介绍,今后,小山口村将在有机农业、食品加工、休闲旅游、孝善养老上有新动作。在孝善养老上,儿女不在身边的老年人今后将可在村里安享晚年,食堂将为他们提供由村里生产的有机食材做成的可口饭菜,衣食起居将在村内得到妥善解决。自然,在向美好前程奋斗的进程中,党员仍会发挥排头兵的作用。“村庄发展必须要有排头兵,党员必须在各项工作中冲锋在前,作为村支书,我就是要本着一颗公心、着眼大局,把人用好,把路开好。”皮肤黝黑、年富力强的王孝和,对村庄的未来信心很足。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兴旺庄之所以能兴旺起来,小山口村之所以能驶入快车道,就是因为有一个好的火车头。齐鲁大地上,这样的村庄还有很多。在这些村庄,党的各项富民政策能扎实落地,党组织的生命末梢流畅贯通,成为和谐中国、美丽中国的稳定基石。
  决胜攻坚,强兵强马来老区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还有一些村庄两委班子涣散、村民生活困难、贫困问题突出、村庄矛盾激化,甚至发生频频上访现象。
  问题出在哪里?根子在什么地方?
  细究就会发现,凡是贫困户多的村庄,往往村集体经济薄弱、村两委班子软弱涣散、基层党建薄弱。反之亦成立,凡是基层党建薄弱的村庄,村两委班子也往往战斗力不强,村集体经济空虚,貧困户占比较高。早在几年前,山东省委、省政府就深刻地认识到了基层党建、村班子、集体经济、贫困之间的因果关系,较早提出“抓党建促脱贫”的思路。
  山东省开展党建工作有着独特优势。沂蒙情,沂蒙红,沂蒙红嫂天下闻。在革命老区沂蒙山区这片红色热土上,可谓村村有烈士,家家有红嫂,每一寸土地都经历过血与火的洗礼。党政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了坚决跟党走的伟大的沂蒙精神:“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记者在沂蒙山区采访发现,当地干部说话办事习惯从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而群众也朴实地怀有一份对党信任、对干部友善的感情。这,就是沂蒙山区抓党建的群众基础。
  其实,早在2011年省两会期间,时任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在参加临沂代表团讨论时,就曾这样说:“我不管走到哪儿,对沂蒙一直感觉很亲切,前不久播放的电视剧《沂蒙》,很真实、很感人,我一集没落全看完了,有的老同志甚至看了两遍。弘扬沂蒙精神是沂蒙发展的精神动力和优势,相信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临沂的明天会更好!”
  “抓党建,促脱贫。”从2012年开始,山东就在全省响亮地提出了这样一个口号,其中,选派优秀干部驻村任职、加强党建是重中之重,4万多名第一书记从省、市、县的各个单位齐聚扶贫开发要地,齐鲁大地红旗漫卷战贫困,革命老区临沂更是成为干部选派的重点地区。为了让驻村帮扶切实取得实效,临沂市引导第一书记通过实施“五抓五促”(即“抓党建促规范、抓扶贫促增收、抓服务促融合、抓民生促和谐、抓乡风促文明”),使任职村班子建设达到本乡镇中等以上水平、年新增集体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除贫困村实现“五通十有”,贫困户全部脱贫、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外,還要建成一批面积达标、功能完善、运转规范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以有效解决群众最急最需最盼的水、电、路、医、学、乐等民生问题,打造一批环境优美、科学健康、文明和谐的沂蒙美丽乡村。
  驻村情深 夫妻双双上战场
  从2012年至今, 驻村干部们怀着对老区人民的深情,甚至怀着“还账”之情,在包帮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冲锋陷阵、攻坚克难。团省委选派干部、驻蒙阴县旧寨乡殷家岭村第一书记王政,就是其中一位。
  2012年,王政就报名参加了山东省第一批驻村帮扶工作,驻村地点是离殷家岭不远的莲旺崖村。驻村有期情无期,2015年,难却驻村情的王政再次报名,决心在殷家岭这个困难更多的村庄大干一番。
  两年来,王政办公室的灯光总要在12点后才熄灭,儿子结婚也只离村三天。村民家中失火,闻讯赶来的乡亲们面对险恶火势急得直搓手,已过知天命之年的王政却一头冲进了火海中。“我是第一书记,我是代表党来的,我有责任保护老百姓。”这是一位新时期共产党员赴汤蹈火的心声。一位村民生病被基层医院误诊,全家人陷入绝望,王政亲自开车带他去省城就医,最终的诊断结果使这家人重燃信心,现在该村民已康复。面对村民的千恩万谢,王政只说到:“我是共产党派来的干部,这是我应该为你们做的。”
  为了给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基础差的殷家岭多争取一些项目和资金,王政东奔西跑、早出晚归、电话打不停,用尽了自己所有的人脉资源。两年间,他协调各项帮扶资金1150万元,完成20多个基础设施民生项目。“把人脉用在为贫困村谋发展上,是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我应该尽自己全部的力量。”工作的劳累,使他血压直逼200,第一次测血压时,在场人员甚至以为血压仪有问题。“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王政,怀着深沉的使命,“傻”到倾其所有却仍“执迷不悟”。
  王政的妻子韩梅当志愿者、做义工加入到驻村帮扶中,成了上门照顾残疾人的服务员、村民家庭矛盾的调解员、带动妇女跳广场舞的指导员以及引导儿女尽赡养义务的“知心姐姐”。采访中,村里一位妇女谈到韩梅时几度落泪:“韩姐给行动不便的李大美老奶奶换床单时 ,那床单上的灰尘够这么厚。”这位妇女一边用右手的食指和拇指比划着,一边说,“韩姐不嫌脏,把自己掏钱买来的新床单给换上。后来她得了带状疱疹,疼得睡不着觉,输液半个月才好些。现在还有后遗症,说不好啥时候就又疼起来……他们夫妻俩真是我们老百姓的贴心人!”
  榜样无声,王政的言行为村两委班子带来了新风。为了给殷家岭打造一支永不撤退的工作队,王政不仅以身作则,还推心置腹地与两委干部深入谈心,化解矛盾,推动工作。在他的努力下,村两委团结了,开会效率提高了,村干部为民服务的干劲鼓胀得像打足了气的皮球一样饱满。与王政两年来并肩作战、情同手足,村支书鞠佃武受益良多:“老王干工作有方法,开会有水平,做事情吃苦,就是比我们强。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这里所有的板报、宣传品都是老王深夜加班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
  王政驻殷家岭的帮扶工作要在3月底结束,此前,团省委已收到了200多位村民联名写来的感谢信。村支书鞠佃武说,他一定会把后续的各个项目做好,对得起老王这两年的深情和付出,把老区干部群众的干劲体现出来,届时一定请老王回村“检阅”。
  建好建强班子,选优配强带头人,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强化党员教育培训,激励贫困党员率先脱贫……革命老区临沂在新时期的脱贫攻坚战中,正传承优势、做强堡垒,把基层党建工作开展得更加丰富扎实,让党员形象在攻坚克难中更加美好,使不忘初心在田间地头、寻常巷陌中成为一道可感可触的“红色”风景……
  千难万苦浑不怕,就为群众说党好。脱贫攻坚的齐鲁大地,风劲旗红战正酣。
  点评: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促进乡村本土人才回流,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2月2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就我国脱贫攻坚形势和更好实施精准扶贫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了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性。基层基础,务须加强。脱贫攻坚,为党增辉。
其他文献
2017年2月,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整村脱贫,甩掉了压在头上多年的穷帽子。这与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该村考察时,提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十六字方针相隔了3年零3个月。  自总书记考察后,十八洞村就成为全国推进精准扶贫政策的策源地。当地派驻工作队驻村蹲点,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扶贫新模式。经过三年多艰苦卓绝的努力,在外界帮扶和激发内生动力的积极互动下,十
期刊
“现在日子越来越好过了,我们住上了大房子,收入有了保障,孩子也能繼续上学深造。”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马台乡那杏村村民李朝忠说。  以前,李朝忠一家的经济收入主要靠种茶和蔬菜,但因为交通落后、缺乏种植技术,年收入仅能维持全家的基本花销,孩子的学费常常没有着落。被云南省公安厅确定为挂包帮扶对象以后,李朝忠的孩子享受到了困难补助和助学贷款。通过云南省公安厅在挂包点推行的种猪发放、芽茶改造等举措,李朝忠家一
期刊
抓党建,促脱贫,党员打头阵。  走进齐鲁大地,随处可见党员奔波在扶贫路上的身影,无时不感受到奉献脱贫攻坚、践行党性忠诚的激情。  革命战争时期,军民生死与共、水乳交融铸就的沂蒙精神就诞生在这里。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临沂时深情地说:“要紧紧拉住老区人民的手,绝不能让老区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山东省委、省政府把扶贫攻坚当重大的政治责任、崇高的历史责任
期刊
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广西百色领导和发动了著名的百色起义,革命的火种燃遍了全市12个县(市、区)、126个乡镇、1542个村的每一寸土地。百色因此得名“红城”。  如今,这座红城里的“战斗”还在继续。百色位于全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贫困人口数和贫困发生率为全自治区最高。在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的今天,党没有忘记这片红色土地,带领老区人民不屈不挠,充分发扬革命精神,与贫困
期刊
面对11%的贫困发生率,村党支部该如何抓脱贫攻坚工作?如何帮助贫困群众?  山东省东明县陆圈镇马军营村打造“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以村党支部为引领,以蔬菜专业合作社为依托,以大棚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为优势,通过吸纳贫困户就业、引导贫困户发展大棚种植和土地入股分红等形式,不仅有效助推了精准脱贫,先后带动周边10余个村200余户贫困户发展,成为当地精准扶贫新引擎,还吸引了1220名村民共同发
期刊
在滇东北部地区大山深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子里,有这样一位村支书:上中学时就在心里下定决心,长大后一定要与乡亲们一起改变家乡的穷困面貌;二十多年来,怀揣着一定要让村民的钱包鼓起来、生活好起来的信念,带领全村百姓跑生意、找项目、改善基础设施环境和摸索适合当地发展的好路子;引领全村迅速发展壮大花椒产业,使其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让村民的生活越过越滋润。他,就是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光明村村支书谭德
期刊
在这个不平凡的2017年,中国所经历的大事不仅有中共十九大这样的盛会,更有28个县实现脱贫摘帽、我国贫困县第一次在数量上減少的伟大历史时刻。这28个县脱贫摘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脱贫经验和退出标准也将成为中国脱贫的典型经验和新标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强力推进的这场脱贫攻坚,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具时代意义的民生改革实践。  贫困是座大山,压着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成百上千年,压得难以喘息。贫困虽然意味着落
期刊
山东,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儒家文化积淀深厚。  山东,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主战场,红色的热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沂蒙儿女“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陈毅元帅曾深情地说:“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  2013年11月24日至28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留下了“努力在推动科学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进程中走在前列”的殷殷叮嘱。几年来,山
期刊
有人说他们是充满工作激情的“拼命三郎”,有人说他们是不徇私情的“黑面包公”,也有人说他们是有着铁骨柔情的“扶贫亲人”,当脱贫攻坚战捷报频传,更多的人称赞他们是奋战在齐鲁大地的“扶贫铁军”。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村富不富,关键在干部。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山东省各级扶贫干部层层立下“军令状”,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任务抓在手里,以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勇气,坚决打赢这场脱贫攻坚大决战。  日照:筑牢
期刊
家住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朱阳关镇岭东村的李彩军今年52岁,活了大半辈子的他,做梦也想不到,自己又能走路了。李彩军早年因股骨头坏死,常年卧病在床。眼看着母亲年事日高,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他看不到生活的希望。  而2017年夏,他到医院接受了完整的治疗。这得从2016年4月说起。  素有“中原绿宝石”之称的卢氏县地处河南省西部,是革命老区县、三门峡地区唯一划归秦巴山片区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李彩军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