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背景:《9加几》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中第二小节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9加几》是教学进位加的起点,也是20以内进位加的基础,这个内容掌握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以后所有的进位加教学。
教学片段一:在2004学年的教学中我按照传统教学法的理念设计自己的教学:设计一个一个问题提问学生,让学生思考。通过训练达到熟能生巧。
教学的流程是:复习后利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摆小棒,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最后以训练为主线进行巩固。
教学的效果是:学生的领悟较慢,计算的正确率较低。
课后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我想自己失败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问题是由老师提出,不是学生内心世界的问题。(2)学习形式单调。课堂上一问一答使课堂欠缺生命力。(3)没有将儿童感兴趣、摸得着的生活事例灌输在教学中。
教学片段二:在2005学年的教学中我按照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设计教学:以问题为纽带灌输教学,让学生发现问题,通过合作学习,动手探究,最后解决问题。借助生活案例帮助学生对书本知识进行理解。
教学的流程是:在计数器上拨珠子,发现个位相加满十时,计数器上个位的珠子已经不够用,引发这时候个位上的珠子应该怎样处理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利用“数位桶”(贴上数位的瓶子)摆小棒,发现个位相加满十的处理办法。最后,举一个十进制的生活例子:妈妈买了1斤8两的雪梨,又买了5两葡萄,平常我们不会说妈妈买了1斤13两的水果,而是说妈妈买了2斤3两的水果。
教学的效果是:学生的领悟较快,计算的正确率大大提高。
课后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我发现成功的原因在于我能够按照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去设计教学。具体体现在:
1.重视问题情境设计,创设有意义、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情境
问题式教学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教师不把直接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寻求解答问题的方法。在教学中学生引发内心的疑问:个位满十,个位怎样处理?这是用问题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是用问题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行探索。有了问题就会有思考,有了思考就会有解决的办法。
2.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设计,让学生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当学生发现问题后,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怎样动手摆小棒,只告诉学生“数位桶”(贴上数位的瓶子)就和计数器一样,个位只能放10支小棒,当学生把所有一根一根的小棒放进个位“数位桶”(贴上数位的瓶子)后,学生感到困惑,我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这时候教师没有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进行探究活动。有许多学生都是在个位的“数位桶”(貼上数位的瓶子)放10根小棒,手里拿着几支小棒在苦思冥想。有的学生把手里的几根小棒放进十位的“数位桶”(贴上数位的瓶子)后,又把它放回原处。有个学生说:“手里多出的几根小棒不能放进十位‘数位桶’(贴上数位的瓶子)。”这位学生的话音刚落,有个学生说:“既然多出的几根小棒没办法搬进十位的‘数位桶’(贴上数位的瓶子),能否把个位10根小棒搬进十位‘数位桶’(贴上数位的瓶子)呢?”这时已经有许多学生懂得把10根小棒扎成一捆,然后把它放进十位的“数位桶”(贴上数位的瓶子)。学生终于找到个位满十向十位“1”的解决办法。
3.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并创造性地处理教材
我选取买水果的例子,用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感悟低级单位满十,向高一级单位进“1”。
4.传统教法与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存在差异
(1)师生地位的差异
传统教学中学生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是以老师为中心进行教学。老师掌握教学的主动权。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教师角色已经发生转变,变知识的传授者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在传统教学中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在新课程理念的教学中学生是知识的探索者。
(2)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
传统教学法设计一个一个的问题提问学生,表面上是启发式教学,实质上是被动的填鸭式教学,学习过程是学生被动地回答一个一个问题的过程,学生被动听讲,被动接受老师的知识,被动跟着老师的教学节奏,被动地完成教学任务。总之整个学习过程欠缺教学的生命力。
在新课程理念的教学中,教师不把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再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学习过程是一个探究、发现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是激发学生智慧潜能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了表达、倾听,通过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吸收,相互补充,相互纠正,从而促进学习;通过交流,培养了他们合作学习的精神。
教学方法各有利弊。哪个教学效果最好,哪个教法就是最佳方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优胜于传统教学方法。在对比发现中我认识到老师必须改变陈旧观念,新课程标准提倡对陈旧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因此,老师不能穿新鞋走老路。
作为教师,应该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自觉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中丰富自己。
教学片段一:在2004学年的教学中我按照传统教学法的理念设计自己的教学:设计一个一个问题提问学生,让学生思考。通过训练达到熟能生巧。
教学的流程是:复习后利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摆小棒,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最后以训练为主线进行巩固。
教学的效果是:学生的领悟较慢,计算的正确率较低。
课后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我想自己失败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问题是由老师提出,不是学生内心世界的问题。(2)学习形式单调。课堂上一问一答使课堂欠缺生命力。(3)没有将儿童感兴趣、摸得着的生活事例灌输在教学中。
教学片段二:在2005学年的教学中我按照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设计教学:以问题为纽带灌输教学,让学生发现问题,通过合作学习,动手探究,最后解决问题。借助生活案例帮助学生对书本知识进行理解。
教学的流程是:在计数器上拨珠子,发现个位相加满十时,计数器上个位的珠子已经不够用,引发这时候个位上的珠子应该怎样处理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利用“数位桶”(贴上数位的瓶子)摆小棒,发现个位相加满十的处理办法。最后,举一个十进制的生活例子:妈妈买了1斤8两的雪梨,又买了5两葡萄,平常我们不会说妈妈买了1斤13两的水果,而是说妈妈买了2斤3两的水果。
教学的效果是:学生的领悟较快,计算的正确率大大提高。
课后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我发现成功的原因在于我能够按照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去设计教学。具体体现在:
1.重视问题情境设计,创设有意义、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情境
问题式教学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教师不把直接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寻求解答问题的方法。在教学中学生引发内心的疑问:个位满十,个位怎样处理?这是用问题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是用问题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行探索。有了问题就会有思考,有了思考就会有解决的办法。
2.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设计,让学生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当学生发现问题后,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怎样动手摆小棒,只告诉学生“数位桶”(贴上数位的瓶子)就和计数器一样,个位只能放10支小棒,当学生把所有一根一根的小棒放进个位“数位桶”(贴上数位的瓶子)后,学生感到困惑,我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这时候教师没有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进行探究活动。有许多学生都是在个位的“数位桶”(貼上数位的瓶子)放10根小棒,手里拿着几支小棒在苦思冥想。有的学生把手里的几根小棒放进十位的“数位桶”(贴上数位的瓶子)后,又把它放回原处。有个学生说:“手里多出的几根小棒不能放进十位‘数位桶’(贴上数位的瓶子)。”这位学生的话音刚落,有个学生说:“既然多出的几根小棒没办法搬进十位的‘数位桶’(贴上数位的瓶子),能否把个位10根小棒搬进十位‘数位桶’(贴上数位的瓶子)呢?”这时已经有许多学生懂得把10根小棒扎成一捆,然后把它放进十位的“数位桶”(贴上数位的瓶子)。学生终于找到个位满十向十位“1”的解决办法。
3.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并创造性地处理教材
我选取买水果的例子,用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感悟低级单位满十,向高一级单位进“1”。
4.传统教法与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存在差异
(1)师生地位的差异
传统教学中学生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是以老师为中心进行教学。老师掌握教学的主动权。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教师角色已经发生转变,变知识的传授者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在传统教学中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在新课程理念的教学中学生是知识的探索者。
(2)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
传统教学法设计一个一个的问题提问学生,表面上是启发式教学,实质上是被动的填鸭式教学,学习过程是学生被动地回答一个一个问题的过程,学生被动听讲,被动接受老师的知识,被动跟着老师的教学节奏,被动地完成教学任务。总之整个学习过程欠缺教学的生命力。
在新课程理念的教学中,教师不把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再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学习过程是一个探究、发现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是激发学生智慧潜能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了表达、倾听,通过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吸收,相互补充,相互纠正,从而促进学习;通过交流,培养了他们合作学习的精神。
教学方法各有利弊。哪个教学效果最好,哪个教法就是最佳方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优胜于传统教学方法。在对比发现中我认识到老师必须改变陈旧观念,新课程标准提倡对陈旧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因此,老师不能穿新鞋走老路。
作为教师,应该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自觉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中丰富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