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差阳错过高考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lp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0年,是恢复高考的第四年,高考已经粗具规模,考试科目是五门半,语文、数学、政治、物理、化学各100分。由于那时候刚刚从“四人帮”耽误的年代过来,所以大家的文化基础并不好,英语就更别说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英语折合算分,就是考试分数乘以30%计入总分。
  从小,我就不是一个努力的孩子。上课下课,都不让家长和老师省心,幸好那时不流行陪读,否则我那好动和好说的个性,非得让我屁股开花不可。高考前一天晚上,我躲在被窝里看《红楼梦》,一直看到半夜3点,对考大学,我打心底不抱任何奢望。
  考试地点是在县城一中。那天,我骑着父亲的邮政自行车,拖着行李,和同学们一起来到考场。稀里糊涂地考了五门,最后一门是我不怎么感兴趣的英语。中午时分,一向晴朗的天气忽然就阴了起来,大片大片的乌云压过来,似乎要下雨了。
  看见满天的乌云,我心乱如麻,要是下雨怎么办呢?离家三十多里,还拖着被子衣服,不淋湿才怪。况且又是黄土路,下雨之后一片泥泞,别说骑车了,推着自行车都没办法迈步。反正是考不上,反正要复读,剩一门不考了,回家,跑!
  那條泥泞不堪的黄土路,在我的脑海稀里哗啦。有了这个想法,我立马跑到教室,将父亲给我的军用水壶和垫考试卷子的硬皮本带回来。当时监考老师正聚精会神地准备发试卷,还没等她回过神来,我已经跨上单车一溜烟地跑了。
  我对天气的预测一向很灵验,可是那天,一直到我到家,也没见天空飘落一滴雨。
  回家没几天,不用父母提醒,我就主动到学校复习。我心里清楚,缺考一门,肯定考不上,于是我把高考这事渐渐地忘记了。
  后来的某一天,村里的同学英子给我送来体检通知,要我到县城去参加高考体检,当时的政策是先考试,考上后再体检,体检合格再报志愿。我喜滋滋地随她去看红榜,我居然考了326分,远远超出大专分数线,我竟然在少考一门的情况下稀里糊涂地考上了。
  后来英子向我透露了一个小秘密,她说,那年的英语是最好考的,全部是选择题,她没有学过一天英语,甚至连ABCD都分不清,可是她胡乱瞎填,竟然还考了25分,折合计分也有8分。假如英语那门考试我不跑,假如我能考60分,那么就刚好上了本科分数线,那我的人生路,又该是另一番景象了吧。
  没事时,我总在回忆我那件高考囧事,遗憾的同时,我还是觉得幸运,要不是改革开放的春风,我一定会和父辈一样,在泥土上摸爬滚打一辈子。阴差阳错过高考,让我的人生,充满了奇迹,我知足常乐!
其他文献
刚改革开放那阵,“小绍兴”门口永远排着乱哄哄的长龙,景象蔚为壮观。小小的店堂里,吊扇慢慢地转着,穿衬衫、汗衫或背心的顾客,大口喝着冰啤酒或鲜橘水,大口吃着皮黄肉白骨红的白斩鸡,每个人都是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我那时没钱,能进店喝上一碗鸡粥,已是颇为开心的事了。若偶尔于清晨,待“小绍兴”开门之际,寻它三五个鸡爪,则于丝丝弹皮筋骨中,真能啃出满满的幸福感!  说起来,白斩鸡的烹法并不是很难,在家也可制作
盛夏,宝宝每次吃饭都没什么胃口,蔬菜类吃得就更少。上周末一家人刚好在外面吃了顿粤菜,其中有一道菜叫蒜蓉蒸丝瓜,倒是深得大家的欢心,宝宝居然也吃了好几块。听妈妈说,现在正是吃丝瓜的季节,且丝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能解暑热,消烦渴,所以这几天我便决定自己动手做一盘来尝尝。再者,清蒸的菜更清淡一些,也适合宝宝吃。  其实做法很简单。因为宝宝小,我做这道菜会先将丝瓜皮去掉,码在盘子里(如果是大人吃,不用去皮
在油爆虾诞生之前,河虾的吃法无非是较为家常的“盐水虾”“醉虾”,和较为考究的“清炒虾仁”“汤大玉”(清汤大虾仁),但这些做法要么太过简单,要么太过细腻。  油爆虾最早的雏形是太湖船菜———将河虾油炸以后,浸在酱油汤中。这种做法在太湖沿岸的百姓家中还有存留,它的缺陷也是明显的,那就是虾头没人吃,而且味道一般较淡。  要想把虾头也一块吃下去,就不能用“油炸”,必须用“油爆”。“油爆”的油温,要比“油炸
有一年,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顺德清晖园招聘私厨,各路高手纷至沓来。高手过招,比试的却是三道家常菜,其中一道是生炒排骨。为什么选生炒排骨?清代广州一口通商,外国客商云集。外国人最爱吃的中国菜,就是糖醋排骨。可以说,生炒排骨是应对时尚的一道考题。  生炒排骨就是糖醋排骨。比试的时候,主人家只给三件排骨,做坏了无法重来,要求做到酸甜适口、内嫩外酥、色泽鲜亮。这道菜的难处在于油温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太高,
白大褂、急救箱、听诊器、血压计,这是医生出诊的标配,但在我四十多年的行医生涯中,有三年时间,我的出诊包中还带了一样铁家伙———手榴弹。  上世纪60年代末,我毕业后分到牟平养马岛,当上了一名海岛医生。岛上驻军多,民兵多,军事氛围浓厚,两千多户居民过着半渔半农的生活。卫生院设在租赁的私人四合院里,有五名大夫。岛上谁家有病人,都是请医问诊,往返取药送药是医生的事。  岛上的人叮嘱我,晚上出门要格外小心
贺丙丁今年89岁,老伴余秀兰大他一岁。  老伴85岁那一年,贺丙丁隐隐约约有个预感:今年老伴过大寿,恐怕还要出一件大事。不料几个月过去,老伴大寿庆典已过,大事仍没有出现。正疑神疑鬼,突然一天早上老伴说她做了一个梦,竟然把两人六十多年前结婚那一天的事情重演了一遍,“连我头上戴的啥花,客人来了多少都记得清清楚楚,你看这是咋回事?”  老贺心里一动,知道那件大事已经走到了跟前,于是说:“你记性好,你就把
期刊
上世纪70年代初,在我工作的医院,发生了一件温暖人心的事,令我至今难忘。  那天上午,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搀扶着一个四十多岁、双目失明的妇女走进眼科门诊。小姑娘说:“大夫,俺妈两眼从小就看不见,去过好几家医院,医生都说时间太长没法治了。俺从报纸上看到咱医院为很多人治好了眼病,所以把俺妈领来看看到底能不能治。”经检查,病人患有双眼先天性白内障。我对小姑娘说:“手术摘除白内障后能恢复部分视力,最起码
东北人常说:“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力壮!”四十多年前,17岁的我下乡到黑龙江兵团,“傻小子”火力再壮也没能抵御住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在北大荒落下了病根。  1969年年底開荒建点。帐篷不够用,我们就住“地窨子”。那地窨子一人来深,在齐胸高的位置搭起大通铺,炕席下铺些草。知青没有狍子皮、狗皮的褥子,只有从关内家里带来的棉被褥,抗寒根本不管用。地窨子中间有个大油桶做的炉子,一劈四瓣的桦树柈子烧得噼啪
我参加高考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我生活的山区农村,尽管实行了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可农户还未从贫困中解脱出来,物资依然匮乏,生活相对困难。作为农村孩子,若想改变命运,最好的出路就是考上大学,毕业后由国家分配工作,成为名副其实拿工资的“公家人”。  高考前的一个多月,进入全面复习的紧张阶段。每天早晨4点半我就准时到校参加跑步锻炼,然后开始两小时的晨读,各科任课教师轮流辅导我们。夜自习一般在家里进行
日前,我在菜市场买菜,与我们厂人事科科长老杜邂逅,不由得想起上世纪70年代初的一件往事。  那是“文革”中的事情。我所在企业的“造反派”以“保皇派”的罪名把我从生产科长的位子上赶了下来,勒令我到装卸队劳动改造。  当时,我刚四十出头,身强力壮,难得重回生产一线,倒也满不在乎。与我一同被赶到装卸队的还有财务科长大老王、人事科长老杜、党支部书记祁明礼。他们都年长于我,其中祁书记已年过半百。  大概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