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之电影叙事策略分析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上映后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斩获众多奖项。影片内容独具内涵,其展现出来的只是冰山一角,通过叙事层次与叙事结构层层推进,为观众展现与影片内容不同的另一个故事,引发整个社会对人性的讨论。本文通过对《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叙事层次、叙事结构、叙事者三方面对该电影的叙事策略进行分析,希望为后续影片的创作提供借鉴参考意义。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主人公是派,其在最后讲述了两个版本的故事,是作为野兽活着还是作为人死去。电影用大篇幅内容去叙述第一个版本,处处都是第二个版本的隐喻,这也说明,第二个版本才是电影真正的核心。电影所表述的不仅是一个美丽的奇幻漂流故事,更多的是传达一种对既残酷又理智的人性的反思。
  一、《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简介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根据扬·马特尔于2001年发表的同名小说而改编,于2012年上映的由李安执导的一部3D冒险剧情片电影。该电影获得了2013年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和第70届金球奖等一系列奖项,之后,又被英国电影杂志《帝国》评选为“年度最佳影片”之一,被《时代周刊》评选为“年度十佳电影”之一。第85届奥斯卡颁奖礼上,李安凭借该片获得了最佳导演奖、最佳摄影奖、最佳视觉效果奖和最佳原创音乐奖4项奖项。
  电影的主人公叫派,其父经营着一家动物园,后来动物园经营不善难以维持,便举家带着动物集体迁往加拿大。天有不测风云,后来货船中途沉没,派的家人全部出事了,只留下派一个人与几只动物在茫茫大海上漂泊等待救援。派的漂泊历程,整整经历了227天,电影主要讲述了派是如何在弱肉强食的生物链中生存下来,并对付一只猛虎的传奇故事。
  二、叙事策略概述
  早在20世纪60年代,便已经兴起了叙事学的理论学说,但这个时候的叙事学大多用于文本解读,因为其本身过度追求抽象模式,所以只能从叙事规律、句法规则等方面建立关系。
  20世纪70年代,叙事学得到了充分研究和发展,在文本解读的基础上,吸收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逐渐扩大应用领域,电影叙事策略就是在这个时候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得到研究和发展的。
  在电影叙事策略中,电影研究的主要载体便是影片,分析影片的组成内容、故事结构等因素,研究其中所表达的深刻内涵,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电影叙事策略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影叙事策略创新性增加了对影片叙事结构和叙事功能的分析,多层次多方面分析叙事角度,不但为影片的创造提供了更多借鉴意义,同时对于影片的研究和分析也起到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叙事策略分析
  (一)叙事层次
  这部影片采用的是经典的倒叙三幕式的层次,倒叙的痕迹很明显。首先,影片中出现的第一幕比较和平而和谐,是讲述的派的生活故事,包括他的家人、他的信仰、他的初恋等。其次,再来分析影片出现的第二幕。因为经营不善,父亲决定举家带着动物集体迁往加拿大,交通工具是货船,走水路,为后面的故事而铺垫。再次,影片出现的第三幕也是占据影片篇幅较长的一幕,展开了货船沉没,留下幸存的派与一群动物努力生存的故事。
  第一幕的存在是非常有必要的,看似好像杂乱无章,只是简单讲述了派少年的生活而已,但是其中所传达出来的讯息,却为后面派的选择、做法提供了合理的解释。因为母亲的缘故,派相信神明且拥有多个信仰;但因为父亲比较理性,派又是相信科学的,影片后面的收集水蒸气等操作侧面印证了这一点。
  第二幕中有许多小动作,非常隐秘,观众并不能看出这些小动作的实际含义。比如香蕉怎么会漂浮呢?父亲给母亲和派吃的是什么药呢?这为影片的后续埋下伏笔,也与后续中年派讲述的第二个版本的故事不谋而合。
  第三幕是影片的重点,也是占据影片篇幅较长的部分。发生海难后,只有派一个人还有几只动物幸存。这些动物分别是受伤的斑马、鬣狗、红毛猩猩及孟加拉虎,四只动物与派共同存活在一艘救生艇上。在大家的生命岌岌可危的背景下,生物链的弱肉强食,人性的自我挣扎,被导演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漂泊前期,鬣狗吃掉了斑马,且咬死了红毛猩猩,最后鬣狗被老虎咬死,所以只剩下了老虎与派。从一开始的剑拔弩张到最后的和平共处,双方共同经历了227天的海上漂泊,一直到最后获救。在影片的尾声,派讲述了两个版本的故事,然后问作家更喜欢哪一个故事,所有的疑问都有了合理的解释,看似杜撰的故事,其实才有可能是真相。但是作家仍然说,还是喜欢有老虎的那个。当然,影片的最后并没有去印证两个故事的真假,而是采用留白,满足观众独特的影片解读方式,提高了观众的观影体验感。
  (二)叙事结构
  整个影片采用的是二元叙事结构,观众在看影片时浑然不觉,甚至对部分细节还存有疑惑,直到影片进入尾声,中年派讲述了两个版本的故事,这一切不合理之处都有了合理的解释,动物其实对应的是人。第二个版本观众议论纷纷,目前呼声最高的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老虎代表兽性的派,鬣狗代表厨子,红毛猩猩代表母亲,斑马代表水手;另一种认为腿受伤的斑马代表有小儿麻痹症后遗症的父亲,晕船的猎狗代表派的哥哥,孟加拉虎代表着派,红毛猩猩代表着母亲。
  虽然第二个版本和第一个版本能够遥相呼应,但是,两个版本的寓意却千差万别。在第一个版本中,派和老虎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在第二个版本中,老虎就是兽性的派。电影中其实早有交代,派透过水面的倒影看见了老虎,这隐喻了派和老虎是兽性和人性的关系。第二个版本的故事虽然残酷,但却更接近事实的真相,派和老虎斗争的过程就是其人性和兽性不断斗争的过程。派和老虎的关系,从一开始的对立到后来的和平共处,说明其人性和兽性是在不断进行斗争并在妥协中达到统一的,两者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三)叙事者视角
  在叙事策略中,叙事者的视角也直接影响着故事讲述的效果。一般在传统作家的写作习惯中,第三人称占据的比例较大。但在现代作品中,第一人称所占的篇幅也不在少数。而在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明显能够看出这是一种亲历者的视角。从少年派的角度出发,不仅能够增强叙事的真实性,而且更能加强观众代入感,引发其共鸣。
  四、结语
  影片的最后派讲述了两个版本的故事,并问作家更喜欢哪一个版本,作家以及观众默认选择了第一个。这并不意味着作家以及观众不相信第二个版本,恰恰是因为相信第二个版本,所以才选择了第一个版本。能够给观众带来思考的电影,才是一部好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恰恰做到了這点。本文从叙事层次,叙事结构以及叙事者的角度对影片进行了全面分析,希望展现其中的深刻内涵,帮助观众加深对此部影片的理解,同时也希望为后续影片的创作提供借鉴意义。
  (武昌理工学院)
  作者简介:王春亮(1977-),男,山东菏泽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电影电视。
其他文献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一部现实主义经典文学作品,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这部长篇小说描写人物时运用了大量的特征描写,加之人物在全本中的经历跨度较大,因而在前后描写使用的方法也出现风格上的迥异。在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作者塞林格成功塑造了一个典型的主人公形象,这也是本部小说所传达给大众的主题。只有围绕着主人公和其周边人物身上照进的理想和现实,才能进一步发现人物在追寻未来的历程中灵魂
期刊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大家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大放异彩。三人政治意见和文学选择各有不同,本文结合三人生平、作品、观点,阐释各自身份的独特性和三人的相互联系,揭示文艺复兴运动发展方向的演变,对“文坛三杰”历史贡献作简要评析。  一、“文坛三杰”历史地位评述  (一)但丁的先驱作用  但丁生活的年代正是欧洲封建制度衰落、资本主义崛起之时,佛罗伦萨时局动荡,他流亡二十载,以赤子之心探寻意大利的模样;他
期刊
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文学成就在唐宋之前并未被世人重视,这与当时的文化氛围、政治语境、诗风审美等密切相关。尽管如此,陶渊明的诗歌在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而陶渊明淡然物外、超然拔逸的人格也闪耀在历史的星河之中。陶渊明文学地位的变化体现了这一道理:经典诗人既需要自身光辉的人格与思想以及优秀的文学才能,也需要适宜的时代与环境。  南朝沈约的《宋书》将陶渊明置于《隐逸传》,运用充分的史实塑造其形象、赞美其人格,
期刊
在浩瀚的天空中翱翔,起點是故乡。日本新感觉派作家川端康成在进行文学创作时,围绕故土风物架构出悲哀美的抒情世界,以敏锐的感受和高超的叙事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精神实质,充满了浓厚的日本传统文化色彩。  受年少遭遇的影响,川端康成早期作品中流露出悲楚的“孤儿根性”和对故乡淡漠的感情。青年时,川端康成在数次旅行中被伊豆的风景人情吸引,进而写下了20余篇游记和小说。对他而言,伊豆相当于抚慰情感缺口的第二故乡,
期刊
意象是指客观物象经过艺术创作主体特有的情感体验活动而创作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是英国当代作家艾玛对文学世界的审美话语方式,即主观之“象”与客观之“意”的结合。在《追逐天空的人》中,艾玛涉及的意象是从喜鹊之眼观察到的。在“意象”的“意”上,艾玛进行了三种层次上的处理:第一层是作为“儿童”的喜鹊,眼光中单纯的、原始的“意”;第二层是作者想要通过原始的“意”而暗示的“意”;第三层是读者在儿童眼中之“意”和
期刊
塞林格是一名著名的美国作家,《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小说自出版以来便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在小说中蕴藏着深厚的道理。小说的主人公霍尔顿是一个被学校开除的劣等生,是一名敏感、早慧的良知守望者。作者塞林格在对主人公霍尔顿的描写过程中,塑造了霍尔顿玩世不恭、无所事事的青年形象,就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二战)之后美国的现实状态。在那场世界大战后,美国青少年没有了理想,陷入迷茫。不论是战争的胜
期刊
米兰·昆德拉在其名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中将书写中心聚焦于广泛的地域与灵动的身体。一方面,书中的地域概念冲破了边缘与中心、自然与文化二元对立的桎梏;另一方面,身体书写有意地联合了身体的物质与精神属性。作者挖掘出两者重要的生态意义及其内在关联,揭露了生态重创的种种现象,进而寻求在破碎世界中重构完整和谐的生态秩序,为人们解决当下的生态危机提供了启示。  一、生态批评案例之地域和身体书写  著名生态批
期刊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经典戏剧作品之一,其创作风格是由喜剧作品向悲剧作品的过渡,因此该戏剧作品的创作风格是集悲喜剧于一体。《威尼斯商人》创作于文艺复兴时期,处于整个欧洲文学的兴盛时期,由于古希腊文化的重新崛起,这一时期的作品中充满了人文主义气息。因此,在《威尼斯商人》中,栩栩如生的人物角色展现了当时社会各个阶级的人物形象。而其中安东尼奥和巴萨尼奥之间的同性感情以及巴萨尼奥与鲍西亚之间的异性感情
期刊
作为响誉世界的动画电影大师,宫崎骏动画的结局虽不完美,但也不算是悲伤的,这样的结局反而容易引发观众更多的感触,使观众感到美妙、温暖,对生活充满希望。虽然宫崎骏以表现欲望、破坏、贪婪和战争这种独特的形式揭示黑暗,但他总是在寻找希望和幸福。  一、色彩的运用  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不仅注重西方电影的科学性,而且关注色彩转换时观众的主观感受。其动画电影色彩以青色、蓝色和绿色为主,这三种颜色是动物和植物的原色
期刊
当法国的卢浮宫遇到中国故宫博物院会擦出什么样的精彩火花呢?前者是西方古今艺术的精华,后者是中国古今艺术的宝库。  法国的卢浮宫收藏有比例近乎完美的古希腊雕塑、带着中世纪烙印的宗教艺术品,还有文艺复兴时期的经典画作《蒙娜丽莎的微笑》作为镇馆之宝,有异彩纷呈的各路画派争艳斗彩,有以印象画派代表作《睡莲》为专场的展示厅……走进法国卢浮宫,就好像走进了西方艺术的演艺厅。  在遥远的东方同样有一座艺术博物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