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统编版五上第六单元的主题以“舐犊情深”为主题,编排了三篇情感浓郁的课文。这类课文最难处理的就是体悟情感与学习语言之间的关系,笔者以《慈母情深》为例,从“明确文本价值,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补充背景资料,为情感奠基,为语言铺路”、“概括主要内容,提炼感情,提升能力”、“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体会作者细腻而独特的人物描写”、“积累诵读,模仿抒写”几方面入手,着力呈现此本单元课文教学的探究过程,力求引发共同的思考。
关键词:五上第六单元;教学误区;教学目标教学手段
本单元的课文教学上最难处理的就是体悟情感与把握语文要素之间的关系。下面就以《慈母情深》为例谈谈五上第六单元的教学对策。
一、明确文本价值,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第五单元课文既要以“情感为主线”,“披文入情”,追求“情感共振”,但是也要不忘细读文本,立足文本的语言,追求“语言形式”与“人文情感”的和谐统一。
《慈母情深》選自著名作家梁晓声先生的亲情小说《母亲》。《慈母情深》一课可以设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生字词,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找主要人物(“我”与母亲)和故事线索(钱),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分类品读,对比阅读,补白人物对话等体会文章中人物细腻的描写,精彩的场景和细节,领悟用特写镜头描写刻画人物表达情感的写法,感受慈母的深情。
4.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
二、补充背景资料,为情感奠基,为语言铺路
第五单元课文有些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遥远,学生对课文情境的了解少之甚少,单靠一篇课文无法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课外资料的补充必不可少。
比如《慈母情深》中买一本书需要的是一元五角钱,对现在的学生来说当时的年代是陌生的,当时的情境是遥远的。因此,教师在开课伊始,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当时的背景资料,回到那个年代。让学生结合背景资料,说感受,既关注了学生需求,拉进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也为学习文章奠定了情感基调。
三、概括主要内容,提炼感情,提升能力
本单元课文情节曲折,引人入胜,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既让学生对课文的情感内容有所了解,又提高了学生概括理解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比如《慈母情深》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故事的主要人物:“我”、母亲,抓住故事的发展线索:钱,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单元课文教学中进行概括主要内容的练习,让学生不仅习得了方法,而且把握好了课文的情感基调,为将来学习类似的课文打下了铺垫,一举多得。切实做到“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人与鱼”。
四、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体会作者细腻而独特的人物描写
本单元课文的教学,我们不能仅仅追求内容的理解,情感的震撼,而应该准确把握单元语文要素,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中,自然地受到情感的感染。
(一)想象情境,聚焦特写
《慈母情深》对母亲的描写并没有浓笔重彩,只着重描写了自己第一次亲眼目睹母亲工作的三个特写镜头,就将一个瘦小、疲于奔命,却仍坚守着对儿女的希望的母亲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作者眼中母亲辛苦工作的三个镜头,成为作者情感发展的线索,而这样的“特写镜头”的描写是文章中最富语言特色的。
(二)补白人物对话,展示作者的心路历程,体悟写法
如品读:“我鼻子一酸,攥(zuàn)着钱跑了出去……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时,可以补充省略号省去的内容。
生: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我边跑,我的眼泪边不争气地流了下来,风吹打着我的脸颊,我的心里比刀割还疼。我恨自己为什么这么不懂事,我紧紧地攥着的是母亲拼命工作得来的血汗钱,我对不起母亲!为了我们,母亲不辞辛苦地忙碌着,当我向母亲要钱买书时,母亲又毫不犹豫地掏钱给我。谢谢母亲对我的爱,我不能再用这钱去买书了,我要用它去给妈妈买点好吃的……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请学生在补写完之后,再让学生体悟:为什么作者不进行这样的细致的描写呢?再次引发思考,对作者的表达方式有了更深层次的领会:留空的语言艺术之美。
五、积累诵读,模仿抒写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学习语言,运用习得的语言,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升语文的学习能力。而本单元课文语言韵味隽永,情深意切,而且语言形式上也是各富特色在有情的语文课堂上,让“情”和“言”在语文课堂焕发出动人的魅力。
《慈母情深》一文对人物的细腻描写值得学生诵读积累,文章中对母亲的几个特写镜头的描写更是独具匠心,可以让学生习迁移,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这样的教学过程,引发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从感悟到运用,从外化学习到内化表达,从迁移模仿中习得语言规律,给予了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本单元语文课堂是充满爱的课堂,更是融“爱”于语文要素中的课堂。
参考文献:
[1]龚敏秋.新课标下语文“爱学课堂”的构建研究[J].成才之路,2016(24):76.
[2]花建英.师言中渗透师爱[J].学周刊,2016(32):5-6.
关键词:五上第六单元;教学误区;教学目标教学手段
本单元的课文教学上最难处理的就是体悟情感与把握语文要素之间的关系。下面就以《慈母情深》为例谈谈五上第六单元的教学对策。
一、明确文本价值,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第五单元课文既要以“情感为主线”,“披文入情”,追求“情感共振”,但是也要不忘细读文本,立足文本的语言,追求“语言形式”与“人文情感”的和谐统一。
《慈母情深》選自著名作家梁晓声先生的亲情小说《母亲》。《慈母情深》一课可以设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生字词,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找主要人物(“我”与母亲)和故事线索(钱),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分类品读,对比阅读,补白人物对话等体会文章中人物细腻的描写,精彩的场景和细节,领悟用特写镜头描写刻画人物表达情感的写法,感受慈母的深情。
4.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
二、补充背景资料,为情感奠基,为语言铺路
第五单元课文有些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遥远,学生对课文情境的了解少之甚少,单靠一篇课文无法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课外资料的补充必不可少。
比如《慈母情深》中买一本书需要的是一元五角钱,对现在的学生来说当时的年代是陌生的,当时的情境是遥远的。因此,教师在开课伊始,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当时的背景资料,回到那个年代。让学生结合背景资料,说感受,既关注了学生需求,拉进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也为学习文章奠定了情感基调。
三、概括主要内容,提炼感情,提升能力
本单元课文情节曲折,引人入胜,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既让学生对课文的情感内容有所了解,又提高了学生概括理解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比如《慈母情深》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故事的主要人物:“我”、母亲,抓住故事的发展线索:钱,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单元课文教学中进行概括主要内容的练习,让学生不仅习得了方法,而且把握好了课文的情感基调,为将来学习类似的课文打下了铺垫,一举多得。切实做到“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人与鱼”。
四、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体会作者细腻而独特的人物描写
本单元课文的教学,我们不能仅仅追求内容的理解,情感的震撼,而应该准确把握单元语文要素,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中,自然地受到情感的感染。
(一)想象情境,聚焦特写
《慈母情深》对母亲的描写并没有浓笔重彩,只着重描写了自己第一次亲眼目睹母亲工作的三个特写镜头,就将一个瘦小、疲于奔命,却仍坚守着对儿女的希望的母亲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作者眼中母亲辛苦工作的三个镜头,成为作者情感发展的线索,而这样的“特写镜头”的描写是文章中最富语言特色的。
(二)补白人物对话,展示作者的心路历程,体悟写法
如品读:“我鼻子一酸,攥(zuàn)着钱跑了出去……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时,可以补充省略号省去的内容。
生: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我边跑,我的眼泪边不争气地流了下来,风吹打着我的脸颊,我的心里比刀割还疼。我恨自己为什么这么不懂事,我紧紧地攥着的是母亲拼命工作得来的血汗钱,我对不起母亲!为了我们,母亲不辞辛苦地忙碌着,当我向母亲要钱买书时,母亲又毫不犹豫地掏钱给我。谢谢母亲对我的爱,我不能再用这钱去买书了,我要用它去给妈妈买点好吃的……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请学生在补写完之后,再让学生体悟:为什么作者不进行这样的细致的描写呢?再次引发思考,对作者的表达方式有了更深层次的领会:留空的语言艺术之美。
五、积累诵读,模仿抒写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学习语言,运用习得的语言,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升语文的学习能力。而本单元课文语言韵味隽永,情深意切,而且语言形式上也是各富特色在有情的语文课堂上,让“情”和“言”在语文课堂焕发出动人的魅力。
《慈母情深》一文对人物的细腻描写值得学生诵读积累,文章中对母亲的几个特写镜头的描写更是独具匠心,可以让学生习迁移,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这样的教学过程,引发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从感悟到运用,从外化学习到内化表达,从迁移模仿中习得语言规律,给予了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本单元语文课堂是充满爱的课堂,更是融“爱”于语文要素中的课堂。
参考文献:
[1]龚敏秋.新课标下语文“爱学课堂”的构建研究[J].成才之路,2016(24):76.
[2]花建英.师言中渗透师爱[J].学周刊,2016(3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