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对创新高校德育工作的思考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81194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形势下,由于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面临着各种严峻的挑战,高校德育工作所达到的效果不容乐观。创新高校德育工作的理念、方法和内容成为高校德育工作发展突破瓶颈的必然途径。总结高校德育的现状,深入分析,树立时代性、针对性、丰富性发展理念和思路,以推动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高校德育工作;现状;创新
  作者简介:韩继伟(1987-),男,河北唐山人,河北联合大学以升创新教育基地,助教;静丽贤(1985-),女,河北唐山人,河北联合大学以升创新教育基地,助教。(河北 唐山 063000)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4-0188-01
  一、高校德育工作现状分析
  1.高校德育工作的发展面临社会危机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思想文化纷纷出现,影响社会发展走向的经济、文化、政治因素的日益多样化,导致社会矛盾的集中凸显,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热点、难点问题。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受到了巨大影响,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
  (1)网络快速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庞杂、良莠不齐的网站,多元化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往往带有一定的价值误导,有些不良的价值理念与我国的主流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相偏离,久而久之极易促成高校学生多元化的价值观。
  (2)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信仰危机不时显现,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优越性和生命力的信仰产生了动摇。
  (3)传统的教育观念束缚下,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不被重视,导致高校学生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水平不高。
  (4)市场经济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浮躁的社会意识形态在高校学生中蔓延,一些学生开始忽视人自身的价值和意义,精神追求虚无,理想信念淡漠等。
  2.高校德育工作自身发展危机逐渐显现
  (1)培养目的定位不准确。高校德育工作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具体的培养目标上因材施教。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求全求多,空洞说教,高校学生的德育培养目标逐渐脱离了现实,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缺乏教育的针对性从而减弱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2)专业人才缺乏。当今世界知识创新突飞猛进,高校德育工作逐渐发展成为一项综合性极强的社会学科,没有丰富的知识很难做一个合格的德育工作者。然而,我们的高校德育工作队伍往往基础理论不够深厚,创新意识不够充分,这影响到高校德育工作的效果。同时,急剧增长的学生人数大大增加了授课任务,教师队伍出现了数量不足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教育效果。
  3.高校德育工作的转型陷入困境
  (1)观念束缚。在教育观念上,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观念仍占据主导地位,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教导了高校学生“是什么”,而忽视培养学生思考“为什么”的问题。课堂教学中,只注重教授课本知识而忽视了高校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久而久之,高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受挫,从而对高校德育课程缺乏正确的认识了解和兴趣热情。
  (2)方法不当。高校德育工作者在进行教育活动时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师生互动较少,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产生共鸣。虽然目前很多地方也采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但大多仅停留在照搬课本的层面上,还不能很好地把多媒体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结合起来。
  (3)认识不到位,缺乏依托。目前很多学校没有把高校学生德育工作摆在首位、贯穿于高校德育工作的全过程,科学合理的高校德育工作机制还亟待建立和完善。同时,高校德育工作的内容还相对陈旧,德育工作方法呆板滞后,这些现状都造成了高校学生的厌学,甚至抵触情绪,直接导致了高校德育工作学科建设依托乏力。
  二、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和出路
  1.正确认识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在传统与现代交锋相融的变革时代,他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人生观上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多元化矛盾倾向。在这种背景下,要了解高校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贴近高校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和他们一起实事求是地剖析社会上存在的各种问题,解答他们的疑难困惑,培养他们正确看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而激发学生德育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必须把握时代的特点,以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核心,以和谐社会为导向,突出个人道德教育和专业生存教育。在立意高、起点实的教育原则指导下,帮助高校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引导他们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与此同时,要根据高校学生的个性特征和思想水平差异,针对性的更新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
  2.不断改进信息化时代下高校德育工作的手段和手法,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时代性
  网络环境是科学技术浪潮对高校德育工作所提出的现代命题。从网络环境的视角研究高校德育工作,现已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着力研究高校德育工作的网络建设,是把握高校德育工作时代性的根本出路。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主动占领网络高校德育工作新阵地,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手段。2007年中央关于网络文化建没与管理的五项要求中明确提出要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和网络舆论主导权建设。
  因此,要聚焦高校学生德育工作网络化研究,把理论与务实相结合,建构高校学生网络德育工作的对话模式,形成话语主导权与平等互动、网上高校德育工作与网下高校德育工作相结合的运行机制。一方面,通过主题网站、网页、校园BBS等实现高校学生德育工作主阵地的网络化建设,弘扬主旋律,用具有中国气派和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高校学生网络文化建设;另一方面,要着力培养高校学生在网络中的主体自觉和自律,通过高校德育工作与制度管理并举的方式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
  3.加强思想宣传和文化建设,扩展高校德育工作的丰富性
  (1)重视宣传教育,转变德育理念。从“灌输培养”转变为“引导生成”,突出教育回归生活、探究学习的本质,树立和谐教育的德育理念,在德育工作中,关注被培养对象的个体特征,培养适应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创新人才,重视德育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关注高校学生的主体作用。
  (2)加强内容创新,建立完善机制。在传统德育教育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新时期的理想信念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心理健康和疏导教育、和谐理念教育、科学发展观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等等,补充和完善高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另外,在德育工作机制的建立上,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创新,深入探索,将适应新时期特点的高校德育工作的机制逐渐建立并完善起来。
  (3)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实效。社会环境不断变化,高校德育工作对象和工作内容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资源,更新观念,不断进行高校德育工作方法的创新和改革,探索新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在传统的典型示范、灌输教育等方法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并使用新的方法和手段,如心理咨询与疏导、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等,以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顾建明.高等教育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2]张耀灿,徐志远.现代高校德育工作学科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3]吴柏青,等.大学高校德育工作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4]普通高校高校德育工作课程文献选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蒙运芳.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困境和对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11):25.
  (责任编辑:孙晴)
其他文献
摘要:“基因工程实验技术”是生物科学相关专业本科教学中最重要的核心课程之一。以实验教学目标与项目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引入合作性、探究式、开放式教学)等方面为突破口,围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终极目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开展“基因工程实验技术”教学进行了改革与实践,以期为同类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方性高校;基因工程实验;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改革与探索  作者简介:王忠华(1972-),男,浙江
期刊
摘要:“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电子信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内容抽象难懂,实践性强,对教师的教学技巧有很高的要求。针对本专业的特点,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考核方式三方面探讨此课程的教学方式。实践表明,该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方式;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李
期刊
摘要:“理论力学”课程概念多、理论严谨、逻辑性强,是学习难度较大的一门课程。尝试性地对课程框架进行了探讨,从力学基本量出发,提炼出课程中关于移动和转动的两条主线。并且讨论了这两条主线在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三部分中的分与合情况,这使课程的框架和条理性比较清晰,易于学生理解,教学效果较好。  关键词:理论力学;移动;转动;框架  作者简介:胡玮军(1967-),女,湖南邵阳人,邵阳学院机械与能源工程
期刊
摘要: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以近年来中央民族大学统计学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为例,对毕业论文质量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就如何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提出了一些对策和措施,对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统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魏传华(1978-),男,山东嘉祥人,中央民族大学理学院,副教
期刊
摘要:社会实践教学对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阐释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应然价值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并就如何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策略规范与设计。  关键词:社会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  作者简介:贾亚君(1976-),女,浙江金华人,浙江财经学院
期刊
摘要:美国终身教师制度对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国高校实行教师聘任制,实施中存在相关细则设定不尽合理、未形成统一的行为规范、操作易流于形式、考核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美国终身教授制度对我国教师聘任制度的启示主要有评审的目的应注重教师的发展;对教授的考核应综合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避免过分追求单一的科研成果;注重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评价机制。  关键词:美国;教授终身制;教师聘任制  作者简介:
期刊
摘要:针对长沙学院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在明确毕业设计重要地位的基础上,以加强学生工程能力培养为核心,提出通过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全面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严格规范毕业设计管理三方面的措施来提高长沙学院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环境工程;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许第发(1979-),男,湖北松滋人,长沙学院生物工程与环境科学系,讲师;李荣喜(1966-),女,湖南常德
期刊
摘要:辅导员具有教师和管理干部的双重身份,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人才多样化的今天,社会对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辅导员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完善职业能力素养,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素养;新思考  作者简介:张蕊(1982-),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医学院护理学院,讲师;李晓雷(1979-),女,辽宁
期刊
摘要: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系根据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的建设要求以及学生就业特点,结合学校开展的名师主讲课程建设,探讨“计算机通信网络”课程的建设思路与目标,并对具体建设措施分别从教学体系、实践改革、教学模式、师资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力争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让名师充分发挥其指导和示范作用。  关键词:名师主讲;课程建设;计算机通信网络  作者简介:吴韶波(1970-),女,江
期刊
摘要:面对众多高职院校“以生养校”办学模式难以为继的现实,各级政府纷纷出台扶持政策,以期通过依法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提高教育质量、拓宽办学经费来源等方式推动高职院校的改革,为高等职业教育赢得新的发展机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办学的外部共性环境,提出政府部门对高职院校办学的一些政策扶持措施。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办学;政策扶持  作者简介:李丽娇(1965-),女,福建晋江人,福建电力职业技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