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peng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习,不仅事关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还负载着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的继承与民族精神的弘扬。本文试就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略谈个人之管见。
  
  一、依托教科书,深挖人文教育内容,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语文是母语教育,人文性不是孤立出现的,而是潜隐于我们掌握和运用语文的工具性的过程中,即在掌握母语这一工具过程中的民族文化的熏陶和民族精神的陶冶。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一定要坚守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课堂,紧密依托教科书,培养学生对母语的感情。于漪曾指出:语文教学对培养一个人的民族情操具有重大意义,热爱自己的民族,首先要从热爱自己的母语开始。
  中学现行各版本教科书所选的文章,大都是名家名篇,文质兼美,思想性与艺术性很强。如初中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就对爱国、科学、自然文化,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亲、仁爱、立志、勤学、坚毅和进取等内容,多有涉及。
  中学语文教学,除学习语言外,更应使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充分重视语言文学的熏陶感染作用,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优秀的篇章,往往承载着人类的智慧,要从中汲取滋养心灵的营养。如诗词歌赋这些古典优秀文学作品更是将汉语的魅力发挥到了极致,达到了后人无法企及的高度,令人仰止,不但充满书香,而且深浸着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民族精神。学习这些文学作品,不仅是接受美的熏陶,而且能培养健全人格,锤炼心理与坚强意志,在精神上寻根,有利于在浮躁的现实社会中坚守宁静的精神家园。
  如果语文学不好,小处讲,事关个人素质提高;大处讲,影响全民族母语水平的发展,影响到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弘扬。而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文学习除了要依托教科书外,还要课内悟方法,课外求发展。
  
  二、培养阅读兴趣,培育对生活的热爱和健康的情感
  
  叶圣陶在《谈语文教本》中说:“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所以语文教本不是个终点。从语文教本入手,目的却在阅读种种的书。”这与语文课程标准的“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是暗暗相合的,我们要依托教科书,放眼课外,打通学生课内与课外的联系,沟通学习与生活的关系。优秀文学作品在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品中蕴涵着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可以大大拓展学生的视野,陶冶情操,涵养心灵,进而提升人生境界。
  当然,教师要注意引导,如对文本的解读,要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生活时代,观照作者的精神世界,与之对话,并融入自己的独特感悟,去思考社会,反思人生,不断从文本的表象走向深入,真正受到人文精神的感染。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就是用真实的情感写就的生命赞歌,处处流露出浓郁的人生况味,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独特感悟。又如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会让我们深深震撼于盲女对光明的渴盼,对生活的热爱。
  此外,传统的语文教学也有可借鉴之处。“文以载道”,传统的语文教学始终没有放弃对人文价值的追求,它所具有的悠久的人文主义传统,也是我们进行语文教学改革可资借鉴的精神财富和思想动力。
  在一个物欲泛滥、功利主义甚嚣尘上的时代,我们仍有必要提倡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去读书,在读书中去感悟人生,养成锐意进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固本清源,语文的外延是生活,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念,让学生广泛涉猎,将有限的文字与广阔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离开了生活,离开了阅读,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就是空中楼阁。
  
  三、加强教师的文化修养,重视民族精神的传播
  
  语文实际上是一门强化母语运用能力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它不但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播,还注重受众人文素质的培养提高。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人文素养的高低。
  要提高语文素养,厚实文化底蕴,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就不能只传授语文知识。语文教学不仅包括语法等基础知识,还包括社会和人生等丰富内容。从长远来看,语文教育还承担着改造国民素质、筑就人文精神的重任。语文教师作为知识和文明的传播者,地位极为重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在语文学习中,通过耳濡目染来实现人文修养的跨越,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祖国和民族灿烂文化的自觉学习、自觉鉴赏、自觉体验和自觉奉行的有修养的人,成为合格的公民,语文教师对此更是责无旁贷。
  但是,矫枉不能过正,一味强调人文性,把语文上成常识课、政治课等不伦不类的做法,也背离了人文教育的初衷,这是我们要反对的。
  总之,语文教学中工具性要重视,人文性也不可偏废,要把握好度,追求二者的和谐统一。在学生学好母语,掌握知识的同时,不断提升语文素养和文化底蕴,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能够薪火相传。
  (责任编辑 李 晔)
其他文献
中国工业化面临资源难题,西部地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会.90年代,加速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已势在必行。西部发展战略与政策探讨问题重又提到了人们的目前。一、西部发展战略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和素质教育实施的全面深入推进,非智力因素的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当前的初中生,由于自身的特点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偏离了应有的方向,情感也出现了缺失。这就要求作为一门培养学生思想情感的课程——初中思想品德课,在教学中更应注重情感教育的实施。  我认为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应该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理解文章重要句子的含义”是考纲中对现代文阅读“理解”这一能力的考查,也是学生解题中的难点之一。所谓“重要句子”是指对文章的主旨、结构、情感、手法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的句子。这些句子一般含义丰富,或结构复杂,或所用的表达方式独特。学生解此类题时常是花费时间、精力不少,收效却甚微。如何帮助学生做到解题有针对性,答题全面,笔者对此作了些探究。  一、强化“两种意识”,培养“一种心态”  现代文阅渎“理解
商业企业扩销是效益的基础,效益是扩销的结果和目的。但是近来部分商业企业出现了销售回升、经济效益继续滑坡的不正常现象,亟待引起重视。这种逆向发展的原因,除商业差价过
企业集团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它是以生产、营销、科技、服务、金融等各类企业,通过联合而形成多项功能的综合经济体,在我国是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生事物。自1981年以来,随
语文是一门日积月累、厚积薄发的课程,学习没有捷径,但方法、兴趣等因素往往能使其事半功倍。平日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进行积累的:    一、教给学生积累的方法    1.从书本中积累。通过阅读可以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积累:一是可以积累字、词、句、段、篇。引导学生摘抄优美词、句子、段落,从自己看过的书刊中选择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段落,分门别类地进行剪贴,从而积累知识,积累经验,为我所用。二是可以积累感悟
课堂资源是指凡是对教学有利的所有资源,既包括教科书、参考书、教学场所等物质资源,也包括学科专家、教师、学生等人力资源。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全面而科学,使这些因素都能很好地为教学服务,这样才能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认真钻研教科书、教参和历史课标,为有效备课做好准备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必须明白自己每节课该教给学生什么内容,不要把历史课当作是对过去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呢?下面,我结合语文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几种方法。  一、阅读感悟式  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去探究。如教读《羚羊木雕》前,我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文章,感悟探究以下问题:(1)文章是如何描述妈妈、爸爸逼“我”去取回羚羊木雕的?(2)“我”爸爸送给“我”的木雕,“我”又把它转送给好朋友万芳,你是怎样看待
随着移动支付已经成为全球支付的趋势之一,阿里巴巴集团也加快了支付宝在海外市场布局的进程。目前支付宝已进驻多个海外市场,然而支付宝在进军海外市场的过程中也遇到了来自
推行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从出现到推广,经历的时间并不长,但在客观上为我国经济发展和深化企业改革发挥的推动作用十分明显。企业走承包之路是我国国情的必然,一要坚持,二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