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学者形象地将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概括为“识字之桥,正音之舟”,认为汉语拼音是迄今为止我们能使用的最准确、最科学、最方便的学习汉字读音和普通话的辅助符号。熟练地运用汉语拼音不仅是学生识字正音的“桥与舟”,也是帮助学生实现早期阅读的“金钥匙”。然而,由于汉语拼音是一种表音符号,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来说,既要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还要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习独立识字,这是很困难的。我们应正视困难,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和途径,有效地进行汉语拼音教学。
难点一:认读带声调韵母
学情分析:汉字的特点之一就是读音有声调变化。韵母带的声调不同,即使整个音节的声母韵母完全一样,其读音及所指的汉字也不同。学会准确流利地认读四个不同声调的韵母是学习汉字和普通话的基础。学生在学习韵母时,一般都能借助一幅幅插图认识韵母的形,准确发音。但是,一部分学生往往难分清第二声和第三声,以及第二声和第四声,尤其是把带声调字母的顺序打乱以后,就更搞不清楚了。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分不清第二声和第三声的情况是第二声扬得不到位或拖的尾音过长近似第三声,主要属于发音上的问题。而分不清第二声和第四声的原因则是混淆两个声调符号的不同方向,把朝上朝下两个符号颠倒了,导致把第二声读成第四声,把第四声读成第二声,这主要属于辨形方面的问题。
教学策略:汉语拼音和四声符号是比较抽象的,而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又是以直观形象为主,因此教师要想办法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把抽象的拼音符号和具体的内容联系起来,这样学生才容易接受。如教学四声调时,应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插图来进行教学,借助儿歌和手势引导学生反复练习。如:“二声高又平,二声向上扬,三声拐个弯,四声向下降。”让学生边读边做相应的手势,“小兔骑车平着走āāā(手稳稳地平行移动),小兔骑车爬山坡ááá(手快速向右上划),小车下坡又上坡ǎǎǎ(手先下再往上划),小兔骑车冲下坡ààà(手势从最高处快速划到最低处)。在巩固四声时,先按顺序读准四声。特别是分清第二声和第三声,再打乱顺序读,通过游戏、竞赛、对比等形式,渐渐加大难度,既有趣又有利于学生记忆。
难点二:掌握拼读方法
学情分析:在进行声母和韵母相拼教学时。即使老师做了示范,学生也了解拼读规则:“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但是部分学生还是无法准确地拼读音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漏声母。如“p”和“o”拼成了“o”;二是换声母。如“d”和“u”拼成了“tu”;三是换韵母。如“b”和“ai”拼成了“bei”;四是三拼音节漏介母。如“bi a n”拼成了“b a n”。
教学策略:在教学拼读方法时,我利用活动图进行演示,边读边把声母和韵母推到一起,并告诉学生一个声母和—个韵母组成一个音节。发音方法是先读声母,音要轻短,再读韵母,音要响亮,最后拼成音节。让学生快速地把声母韵母两个音连起来读,连读几遍,一遍比一遍快,越来越快,最终自然而然地发出整个音节的读音。
当学生出现拼读错误时,我针对错误原因,及时引导学生加以改正。比如,学生拼读中无意识地换了声母,读成“b—u→pu”,我会告诉他“bu”和“pu”的声母不一样,“bu”的声母是“b”,“pu”的声母是“p”。对于漏读介母的情况,我把音节写在黑板上对比读bian pian mian nian……和ban pan man nan……通过比较,让学生弄清楚两者的区别,再进行练习,就不容易读错了。
难点三:分辨形近声母
学情分析:低年级学生分辨事物细微差别的能力较弱,往往不能一眼就辨别出形近的字母,甚至会把字母写反了。“b d p q”这几个字母就像孪生兄弟姐妹一样,更让小朋友眼花缭乱,常常会张冠李戴。特别是“b”和“d”以及“p”和“q”,总是混淆不清。
教学策略:针对这种情况,我指导学生用食指和拇指围成一个圆形,与左右手掌配合,根据圆形的不同位置议别“b、d、p、q”,同时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展开想象,强化记忆,有的小朋友说,“d”像一把小椅子。有的说,脸盆泼水“p p p”。有的学生把“b dp q”与数学联系起来,“b”像数字6,“q”像数字9。我和学生一起合编了一首儿歌来加强记忆:“像个6字‘b b b’,6字反写‘d d d’。像个9字‘q q q’,9字反写‘p p p’。”这些活动既能促使学生对形近字母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难点四:理解“j q x”与“u”的拼写规则
学情分析:“j q x”与“n”相拼,“ǖ”上的两点要省略,这个规则跟学生说着容易,但要熟练掌握却比较难。学生往往不是把“ju”、“qu”、“xu”中的“n”读成“u”,就是把“扩、“qu”、“xu”写成“jn”、“qu”、“xu”。他们不理解为什么“iu”、“qu”、“xu”中的韵母明明是“u(乌)”,却要读作“u(吁)”;分明是读“u”却要写成“u”。在孩子们的认知里,上面没有两点的就是“u”,有两点的就是“n”。
教学策略:以往教学“j q x”与“u”相拼时,都是由教师告诉学生省略“u”上两点的拼写规则。我在教学时调整了教学思路,首先,在学生读出ju qu xu的同时,板书这部分内容,然后让学生认真观察并指出其中的不同,学生发现ju、qu、xu中韵母“u”上的两点没有写。我引导学生想象各种原因:有学生说,小鱼(n)忙着和j、q、x做游戏,连泡泡都忘了吹,所以n碰到j、q、x,上面两点就不见了。还有学生说,小鱼(n)带着墨镜出门玩,碰到j、q、x三个好朋友来了,很有礼貌地摘去了眼镜。所以u见了j、q、x,主动去掉了头上的两个小点。可见,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难点五:巧记整体认读音节
学情分析:学完声母、韵母后,大部分学生都能牢记声母和韵母,也能拼读,但对藏在音节群中的整体认读音节较为生疏,部分学生读这些整体认读音节时总是张口就拼,纠正几遍效果都不太理想。其次,整体认读音节表的最后九个音节(yi wu yu yeyue yuan yin yun yin g)读起来没有明显规律,许多学生只能死记硬背,往往是今天好不容易记住了,默写正确了,可是过一段时间又把知识还给了老师。
教学策略:一味用教师范读、学生跟读的方法来记忆整体认读音节,学生会感到单调枯燥,教学效果也不好。于是我另辟蹊径,让学生回忆每个整体认读音节是在学习哪个韵母或声母时衍生出来的,是怎样变化的,如“wu”是在学习声母“w”时出现的,在“w”后面加个“u”;“yun”是在学习韵母“un”时学习的,在“un”的前面加“y”。通过找规律,做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将声母或韵母变成整体认读音节,学生就能巧记整体认读音节。
针对学生不容易读准,也难记住整体认读音节表的最后九个音节(viwu yu ye yue yuan yin yun ying)的情况,我试着把音节加上声调,把它变成有趣的句子来帮助学生记忆,即“一无雨夜,月圆隐云影”。为了增强记忆,我还特意把句子和情境巧妙结合,引导学生在想象中记忆,如“一个无雨的夜晚,月亮很圆,连云朵都隐藏起来了。”受此方法的启发,学生还编出了“衣无雨,夜月圆,阴云映”的巧妙拼读记忆法。学生轻松记住所编的语句,自然就记住9个整体认读音节了。由此可见,合理地将拼音教学内容渗透在故事情节之中,可以化难为易,激发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兴趣,从而增强拼音教学效果。
汉语拼音教学中遇到的难点不少,教师应准确把握难点,关注学情,巧妙运用不同教学手段和方法,突破难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巩固和掌握汉语拼音,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责任编辑:徐桥
难点一:认读带声调韵母
学情分析:汉字的特点之一就是读音有声调变化。韵母带的声调不同,即使整个音节的声母韵母完全一样,其读音及所指的汉字也不同。学会准确流利地认读四个不同声调的韵母是学习汉字和普通话的基础。学生在学习韵母时,一般都能借助一幅幅插图认识韵母的形,准确发音。但是,一部分学生往往难分清第二声和第三声,以及第二声和第四声,尤其是把带声调字母的顺序打乱以后,就更搞不清楚了。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分不清第二声和第三声的情况是第二声扬得不到位或拖的尾音过长近似第三声,主要属于发音上的问题。而分不清第二声和第四声的原因则是混淆两个声调符号的不同方向,把朝上朝下两个符号颠倒了,导致把第二声读成第四声,把第四声读成第二声,这主要属于辨形方面的问题。
教学策略:汉语拼音和四声符号是比较抽象的,而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又是以直观形象为主,因此教师要想办法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把抽象的拼音符号和具体的内容联系起来,这样学生才容易接受。如教学四声调时,应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插图来进行教学,借助儿歌和手势引导学生反复练习。如:“二声高又平,二声向上扬,三声拐个弯,四声向下降。”让学生边读边做相应的手势,“小兔骑车平着走āāā(手稳稳地平行移动),小兔骑车爬山坡ááá(手快速向右上划),小车下坡又上坡ǎǎǎ(手先下再往上划),小兔骑车冲下坡ààà(手势从最高处快速划到最低处)。在巩固四声时,先按顺序读准四声。特别是分清第二声和第三声,再打乱顺序读,通过游戏、竞赛、对比等形式,渐渐加大难度,既有趣又有利于学生记忆。
难点二:掌握拼读方法
学情分析:在进行声母和韵母相拼教学时。即使老师做了示范,学生也了解拼读规则:“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但是部分学生还是无法准确地拼读音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漏声母。如“p”和“o”拼成了“o”;二是换声母。如“d”和“u”拼成了“tu”;三是换韵母。如“b”和“ai”拼成了“bei”;四是三拼音节漏介母。如“bi a n”拼成了“b a n”。
教学策略:在教学拼读方法时,我利用活动图进行演示,边读边把声母和韵母推到一起,并告诉学生一个声母和—个韵母组成一个音节。发音方法是先读声母,音要轻短,再读韵母,音要响亮,最后拼成音节。让学生快速地把声母韵母两个音连起来读,连读几遍,一遍比一遍快,越来越快,最终自然而然地发出整个音节的读音。
当学生出现拼读错误时,我针对错误原因,及时引导学生加以改正。比如,学生拼读中无意识地换了声母,读成“b—u→pu”,我会告诉他“bu”和“pu”的声母不一样,“bu”的声母是“b”,“pu”的声母是“p”。对于漏读介母的情况,我把音节写在黑板上对比读bian pian mian nian……和ban pan man nan……通过比较,让学生弄清楚两者的区别,再进行练习,就不容易读错了。
难点三:分辨形近声母
学情分析:低年级学生分辨事物细微差别的能力较弱,往往不能一眼就辨别出形近的字母,甚至会把字母写反了。“b d p q”这几个字母就像孪生兄弟姐妹一样,更让小朋友眼花缭乱,常常会张冠李戴。特别是“b”和“d”以及“p”和“q”,总是混淆不清。
教学策略:针对这种情况,我指导学生用食指和拇指围成一个圆形,与左右手掌配合,根据圆形的不同位置议别“b、d、p、q”,同时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展开想象,强化记忆,有的小朋友说,“d”像一把小椅子。有的说,脸盆泼水“p p p”。有的学生把“b dp q”与数学联系起来,“b”像数字6,“q”像数字9。我和学生一起合编了一首儿歌来加强记忆:“像个6字‘b b b’,6字反写‘d d d’。像个9字‘q q q’,9字反写‘p p p’。”这些活动既能促使学生对形近字母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难点四:理解“j q x”与“u”的拼写规则
学情分析:“j q x”与“n”相拼,“ǖ”上的两点要省略,这个规则跟学生说着容易,但要熟练掌握却比较难。学生往往不是把“ju”、“qu”、“xu”中的“n”读成“u”,就是把“扩、“qu”、“xu”写成“jn”、“qu”、“xu”。他们不理解为什么“iu”、“qu”、“xu”中的韵母明明是“u(乌)”,却要读作“u(吁)”;分明是读“u”却要写成“u”。在孩子们的认知里,上面没有两点的就是“u”,有两点的就是“n”。
教学策略:以往教学“j q x”与“u”相拼时,都是由教师告诉学生省略“u”上两点的拼写规则。我在教学时调整了教学思路,首先,在学生读出ju qu xu的同时,板书这部分内容,然后让学生认真观察并指出其中的不同,学生发现ju、qu、xu中韵母“u”上的两点没有写。我引导学生想象各种原因:有学生说,小鱼(n)忙着和j、q、x做游戏,连泡泡都忘了吹,所以n碰到j、q、x,上面两点就不见了。还有学生说,小鱼(n)带着墨镜出门玩,碰到j、q、x三个好朋友来了,很有礼貌地摘去了眼镜。所以u见了j、q、x,主动去掉了头上的两个小点。可见,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难点五:巧记整体认读音节
学情分析:学完声母、韵母后,大部分学生都能牢记声母和韵母,也能拼读,但对藏在音节群中的整体认读音节较为生疏,部分学生读这些整体认读音节时总是张口就拼,纠正几遍效果都不太理想。其次,整体认读音节表的最后九个音节(yi wu yu yeyue yuan yin yun yin g)读起来没有明显规律,许多学生只能死记硬背,往往是今天好不容易记住了,默写正确了,可是过一段时间又把知识还给了老师。
教学策略:一味用教师范读、学生跟读的方法来记忆整体认读音节,学生会感到单调枯燥,教学效果也不好。于是我另辟蹊径,让学生回忆每个整体认读音节是在学习哪个韵母或声母时衍生出来的,是怎样变化的,如“wu”是在学习声母“w”时出现的,在“w”后面加个“u”;“yun”是在学习韵母“un”时学习的,在“un”的前面加“y”。通过找规律,做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将声母或韵母变成整体认读音节,学生就能巧记整体认读音节。
针对学生不容易读准,也难记住整体认读音节表的最后九个音节(viwu yu ye yue yuan yin yun ying)的情况,我试着把音节加上声调,把它变成有趣的句子来帮助学生记忆,即“一无雨夜,月圆隐云影”。为了增强记忆,我还特意把句子和情境巧妙结合,引导学生在想象中记忆,如“一个无雨的夜晚,月亮很圆,连云朵都隐藏起来了。”受此方法的启发,学生还编出了“衣无雨,夜月圆,阴云映”的巧妙拼读记忆法。学生轻松记住所编的语句,自然就记住9个整体认读音节了。由此可见,合理地将拼音教学内容渗透在故事情节之中,可以化难为易,激发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兴趣,从而增强拼音教学效果。
汉语拼音教学中遇到的难点不少,教师应准确把握难点,关注学情,巧妙运用不同教学手段和方法,突破难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巩固和掌握汉语拼音,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责任编辑:徐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