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在探索中不断深化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云南省教科院和云南省小语会组织的“云南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展示评比活动”,于2010年5月下旬在美丽的楚雄市举行。笔者有幸观摩了来自昆明、曲靖、楚雄、文山四地(市)6位选手的12节展示评比课,从中受到了有益的启示。
  
  启示一:小学语文教学呼唤“回归”
  
  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与一切社会事物的发展一样,都摆脱不了“钟摆现象”,只有不断地呼唤“回归”,才能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深入发展。
  第一,“回归”小学语文学科的本质。参加这次展示评比的每一位教师都十分重视“生字词”的教学,都把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作为第一教学目标,安排了充足的教学时间,设计了系统的教学程序。注意把识字、识词与写字、用词紧密结合在一起,注意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并通过示范和讲解指导学生的书写。“集中识字”与“分步识字”结合,低年段学生已有的字词量较少,而教材安排的识字量较大,在第一课时适当集中识字;中高年段学生掌握的字词量逐渐增多,教学安排的识字量逐步减少,在第一、二课时中实施分步识字,体现了小“集中”大“分步”。每一位教师都十分重视“朗读训练”,都把准确、熟练、有感情朗读课文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设计有“自主练读”、“同学相互评读”、“教师指导朗读”、“学生尝试朗读”、“感情朗读”等教学环节。朗读指导得法,朗读训练到位,情感表达充分。每一位教师都力求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和“语言文字”与“艺术文化”的融合。既重视字、词、句、段、篇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听、说、读、写、书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又重视引导学生品味、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哲理、精神、美等内容。
  第二,“回归”小学语文教学的规律。参加这次展示评比的每一位教师都遵循了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的教学规律,第一课时首先安排几次阅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或提炼主要内容,之后进一步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有时还安排深入学习某一部分具体内容。第二课时,重点引导学生精读句段,深入理解各部分内容,最后通过“整体感悟”、“升华提高”或“拓展延伸”等环节,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再回到课文整体。老师们遵循从“思想情感”到“语言文字”再回到“思想情感”的规律,开课先“以境诱情”、“以言诱情”、“以情诱情”,确定情感基调,奠定情感基础;课中“读文生情”、“披文人情”、“品文悟情”,体会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情感,学习表达思想情感的语言技巧和方法;结课时“回味体情”、“升华激情”、“共鸣抒情”,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得到升华。每一位教师都遵循了“读思结合”的规律,教学过程动静结合,既有“书声琅琅”、“议论纷纷”,又有“专注练习”、“凝神静思”、“潜心悟道”。
  第三,“回归”学生的发展。参加这次展示评比的每一位教师都能正确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的选择,给予学生很多鼓励和赏识,使学生在各方面都得到较好的发展。老师们精心设计了各项训练的程序和层次,特别是“双基”的训练。教师精心安排了多次反复的训练,既有“点”(个别学生)的训练,又有“面”(分组和全班)的训练,有时先“点”后“面”,有时先“面”后“点”地进行训练。经过多次反复地训练,学生经历了从“知少”到“知多”、从“知浅”到“知深”的发展变化过程,知识和能力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高。教师尽量减少直接提问、分析讲解和概括总结,多让学生通过阅读、交流,自己发现和感悟学习内容,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或进行初步的运用,把“教师的提问、引导和总结”巧妙地转化为“学生的发现、感悟和表达”,这一转化,转化出了学生能力的提高,转化出了学生个性、特长的张扬与发展。
  
  启示二:小学语文教学需要“三性”统一
  
  一堂好的语文课必定是“有趣性”、“有效性”和“有用性”三者兼备、三者平衡、三者融合。其中,“有趣性”是教学成功的前提,“有效性”是教学成功的基础,“有用性”是教学成功的根本目标。
  第一,重视小学语文教学“有趣性”的实际价值。法国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卢梭说:“教育的艺术就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参加这次展示评比的教师都能把握小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特点,瞄准学生的情趣点,或创设情境、或质疑问题、或设置悬念、或巧布难关、或轻拨心弦,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入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能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视频、音频、文字等教育资源有机整合在一起,声色俱佳,多重互交,真正实现了语文教学的情境化,真正实现了现代教育手段与传统语文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情境中读,在情境中思,在情境中悟,在情境中练,在情境中议,在情境中说,在情境中演,各种感官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多种能力都得到发展。
  第二,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程度。参加这次展示评比的教师都能从语文学科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确定教学目标,然后依据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相应的教学程序,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避免了教学的盲目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老师们都注意提高指导的针对性,针对教学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共性问题、学困生问题、发展性问题进行指导。基本做到了共性问题全班指导,个别问题个别指导,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切实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第三,小学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学生未来学习和发展的“有用性”。参加这次展示评比的每一位教师都十分重视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无论读书的姿势、语速和语调,写字的姿势、笔顺和间架结构,还是读书与动笔、读书与思考、读书与联想,都有明确的要求和具体的指导。如,有的教师精心设计了写字、写词、写句、写片段、写小诗、写感言等练习,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还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体现了学用结合。
  
  启示三:小学语文教学“艺无止境”
  
  小学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无论是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程序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深度与广度的把握、课外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是学与用的结合,都具有复杂性和开放性,这不仅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同时也给语文教师留出了深入探索和不断拓展的空间。结合这次展示评比活动中的课堂教学。我们认为以下几个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第一,小学语文教师应坚持不懈地进行阅读和思考,使读书成为自己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除了多读教材和教育理论书籍外,还应该多读一些文学、哲学、美学和科学常识方面的书籍,逐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从而更好地把握教材的难度、广度和多样文化内涵,设计出符合学生“多重发展需要”的“基础性与发展性兼备”的“开放型”语文教学。
  第二,小学语文教学需要进一步突出“年段特点”和“文体特点”。教学要针对不同年龄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不同年段的知识层次、能力层次和学习方法,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突出教学的“年段特点”。低年段的教学,趣味性还要强一点,游戏活动还要多一点,动静交替还要快一点,学法指导还要细一点;中高年段的教学,教师要放手一点,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容和空间要拓宽一点,思维训练的深度、难度要大一点。教学要依据教材的不同文体,采用与文体协调一致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利用不同文体的风格和优势,彰显教学的风格和魅力。如,“童话故事”宜多采用“情景剧排演”的方式进行教学,“诗歌”宜多采用“吟诵”的方式进行教学,“科学说明文”宜多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
  
  责任编辑:徐桥
其他文献
林冲一生,总是不敢。《水浒》中,从第七回到第十二回,写到林冲“不敢”的就有6次。其他:怎敢1次;如何敢,3次;哪里敢,2次;岂敢,1次;敢道怎地,1次。加起来,足足有14次。其实,谁又不怕呢?《水浒》写出了林冲的怕,写出了林冲同时代人的怕。而且,林冲怕的就是我们怕的。古代的林冲,怕着现代的我们的怕。在权力社会里,谁能不怕?有多少人能够体面而有尊严地活着?跟随父母外出打工的一个男孩,眼看他的妹妹滑进
期刊
课堂巡视要注意些什么?一是要有针对性,一节课学习的效果如何,可以通过直接了解中下等学生,根据他们的知识掌握情况,推测全班的学习效果。二是要有指导性,及时发现捕捉学生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做到当堂内容当堂解决。三是要有敏锐性,及时发现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奇思妙想,选择重点问题在全班进行研讨。四是要有预设性,寻找预设问题的不同结论及时调控课堂教学环节,改变教学流程等。课堂巡视我们还要关注些什么呢
期刊
探究式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与探究式学习相对的是接受性学习,接受性学习将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而探究式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来呈现的。探究式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知
期刊
当前,小学语文作业不同程度地存在“三重三轻”的弊端:在作业的设置上,重教师的主导性,轻学生的主体性;在作业的要求上,重作业的统一性,轻作业的差异性;在作业的形式上,重作业的文本性,轻作业的实践性。这样不但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弱化了作业的实效性,制约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笔者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可以通过抓“三变”,还“三权”,实现语文作业的创新,增强语文作业的实效性。
期刊
实施新课程以来,广大语文教师不断探索,大胆改革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与方法,使习作教学出现了令人欣喜的局面。但是,由于对课程理念理解的偏颇,许多教师在习作教学改革实践中矫枉过正,走入新的误区,严重制约了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误区一:习作指导放任自流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是强调写作实践与写作能力的密切关系,并不否认教师在习作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因为小学生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歇。”这段话充分说明了生活是学生习作的源泉,只有留心观察生活,才能获取丰富的写作素材,产生写作的欲望和灵感。问题在于,小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还较弱,理应指导学生认识生活、再现生活。然而,当前的小学习作教学往往与学生生活脱节,缺少生活气息。导致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内容空洞甚至虚假。因此,努力从生活出发,让学生充分挖掘生
期刊
不少语文教师认为阅读教学只是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语言文字,忽略了读中孕写、培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使阅读教学成了“残缺”的教学。出于对这种“残缺性”阅读教学的忧虑和补正,笔者提出“完整性”阅读教学的概念。  “完整性”阅读教学由读通和读懂文本、记诵和迁移文本知识四个环节构成,体现从语言的理解吸收到语言的运用表达这样一个“转知为能”的心理进程。前者,笔者谓之“潜入文本”,后者,笔者谓之“跳出文本”
期刊
课堂教学中的“扶”与“放”是相辅相成的,“扶”是“放”的基础,“放”是“扶”的归宿。只有“扶”到位,才会有“放”的精彩呈现,这就是所谓的“扶放适度”。然而,在课堂上,何时该“扶”,何时当“放”,不少教师难以把握。  教学片段:  把下面每个图形都分成三角形,最少能分成几个?(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图形”中的“想想做做”第5题。)  师:请小朋友们注意,只能分成三角形,不能分成其他图形,而且要最少。
期刊
2009年lO月6日上午11:30,新疆某建设兵团221团副团长陈伟的老婆于富琴在游览莫高窟时,因触摸一千年前的西夏壁画时被讲解员制止而大动肝火。她的跟班狗——随行人员狠狠打了19岁的女讲解员两记耳光,并伴以于富琴不堪入耳之辱骂。在事件处理过程中,陈伟对办案的警官说:“你们不要浪费警力,这里不就是一个景点吗?不就是一个小服务员吗?我们是有身份的人,几分钟的一个小事,你们不要把事情搞大了。”  机场
期刊
某校二年级数学(人教版)一次期末测试中有这么一道题:  找出规律,再接着涂一涂、画一画:□□△○□□△○__ __ ____ __ __ __ __ __。  阅卷后发现,有一部分学生没有找出其中的规律。一位老师分析其中的原因是:“二年级学习的是较复杂的循环规律,如:◇◆□■◆□■◇□■◇◆__ ___ ___ ___ ;复习时,又反复强化这种规律,使学生形成根深蒂固的认识,容易产生思维定势。而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