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加强当代农村中学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一)感恩教育是提高初农村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
感恩是善的行为,是优良的品德,是道德素质中的重要内容。农村中学生学会了感恩,才能使农村中学生成为一个延续传统美德的好少年,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一个道德素质合格的农村中学生要学会感恩父母、感恩家人、感恩社会,对他人和社会的帮助应心存感恩,并时时感恩,这样才能成为一个道德合格的接班人。
(二)感恩教育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需要
感恩教育可以促使农村中学生以积极、乐观、向上的姿态面对身边的人和事,与他人之间互相帮助,善于与人合作。只有常怀感恩之心与人相处,才会有融洽的人际交往,有了良好的人际交往与社会关系有助于农村中学生的未来人生更加美好。
(三)感恩教育是加强初中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感恩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要内容,需要在日常的思想政治课程中传授给学生,并且感染学生,使学生实实在在地将孝敬父母等感恩行为落实到实际生活中。2020年12月15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关于更新思想政治课程内容的会议。本次会议为未来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发展指明了方向,为课程质量的充实和提升找到了方法,也为教师恰当利用教材等提出了很多值得参考的意见。这次会议充分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中的地位得到了提升,更是鼓舞了无数奋斗在教学一线的思政教师,使思政教师深知肩上的重任和承担的教学使命。
(四)感恩教育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需要
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积淀丰富,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成为几千年来中国人的精神源泉,也维系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道德标准。开展感恩教育可以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繼承这种美德,感恩教育可以说是民族精神教育永恒不变的主旋律。
(五)感恩教育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催化剂
感恩教育是道德品质前进的动力源泉。培养农村中学生感恩情感是教育农村中学生如何做人的过程,它可以帮助农村中学生化解许多生活困惑,有助于建设互相帮助、友善、和谐的社会。对农村中学生进行感恩意识的培养,可以使农村中学生对社会充满感激之心,感恩社会公共设施带来的方便,感恩他人在危难时刻伸出的援助之手,这不仅增强了农村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还有利于培养农村中学生的凝聚力,增强农村中学生的集体意识。
二、增强当代农村中学生感恩意识的方法
(一)打造优良的社会教育环境,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感恩意识
1.拓宽感恩教育渠道,积极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当今社会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在多元文化交织的网络时代,要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可以通过有意义的活动开展感恩教育,例如,设定一个日期为中国的感恩日,让农村中学生了解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组织农村中学生参加慰问孤寡老人及自闭儿童活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担当社会志愿者,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捐赠旧书本、旧衣物。教育学生把感恩之心落实在生活的小事中,可以使学生在一件件小事中感受给予他人获得的快乐,最后达到帮助他人不求回报的高尚精神境界。
2.引导农村中学生正确看待社会负面现象,传播社会正能量当前,感恩教育过程中的一大问题就是社会和生活中出现的一系列不公平的负面现象,这些不懂感恩的社会现象削弱了农村中学生的感恩意识。这就需要社会各界引导农村中学生正确看待社会负面现象。可以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从各个渠道收集关于感恩的资料,揭露和批判冷漠无情的忘恩现象,对于忘恩负义的行为给予道德上的谴责,肯定和赞扬知恩图报的行为,给予其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积极支持和宣传社会正面感恩典型,树立感恩榜样。
(二)家庭重视感恩教育,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性作用
1.转变教育观念,重视感恩教育
现如今,孩子的成绩仿佛成了家庭中最重要的事情,最近热播的一部电视剧《小欢喜》就形象生动地演绎了当代父母认为成绩高于一切的不理性现象。父母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注重子女成绩提高的同时,更要花时间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2.家长自觉提升自身素质,树立感恩榜样
家长在待人接物方面的表现、平时的言谈举止,都会影响孩子的为人处世。家长可以在生活中展现出美德,如扶老人过马路、给弱势群体让座、与邻里处好关系、经常回家看望父母、孝顺自己的长辈。如果父母平时关心老人的衣食住行,孝敬老人,那么子女在潜移默化中就会认为对待长辈就该这样,反之,则会形成错误的示范。
(三)初中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做到“升级版”,注重加强感恩教育
1.发挥思政课的时代性,开展多种形式的感恩教育
学校在开展各类课程时要把感恩教育融入其中,发现当代感恩素材,合理运用社会热点提升学生的感恩意识。初中学校应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感恩教育,如让学生自主收集感恩故事、感恩相关的小品,还可以自己表演历史上的孝亲故事。这样做不仅可以提升农村中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还可以让农村中学生真心喜欢德育课程。还可以通过各教室的宣传栏、板报、横幅等传播感恩教育内容,找出身边的感恩人物,让校园中的感恩小榜样成为每个人学习的楷模。
2.提升思想政治教师素养
学校应该多开展线上线下的继续教育培训活动,如专家讲座、德育示范课比赛,同一学区教学互听课等。学校应该对思想政治教师素养进行定期考核,重点考核教师的思想政治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只有将教师的认识高度和教师队伍的专业性提升起来,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
(四)加强农村中学生的自我教育,增强感恩意识
1.感知感恩,提高初中生感恩意识
农村中学生要心怀感恩之心,用心体会别人对自己的关爱。当父母为我们细心地安排衣食住行,操劳着我们未来生活的时候,农村中学生应该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体会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无私的爱。
2.感恩从小事做起
睡前给父母打个洗脚水,为同学解答一道难题,在同学生病时送上自己的安慰和关心,在公共场合讲文明,乘坐公共汽车给老弱病残孕让座等,这些都是力所能及的小事。农村中学生要做到这些,从点滴小事培养自己的感恩意识。
三、结语
感恩意识是农村中学生今后安身立命之根本,我们要继续发扬感恩这一传统美德。农村中学生感恩意识的弱化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农村中学生的认知偏差、家庭感恩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不足以及社会的不良影响。只有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才能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才能绽放感恩之花,为国家培养出新时代优秀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李汉琳.感恩:家庭教育的重要元素[J].检查风云,2016,(15):11-23
[2]仇忠海.学校感恩文化的内涵及形成机制[J].上海教育科研,2019,(6):38-39
[3]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科学,2020,(4):59-61
一、加强当代农村中学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一)感恩教育是提高初农村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
感恩是善的行为,是优良的品德,是道德素质中的重要内容。农村中学生学会了感恩,才能使农村中学生成为一个延续传统美德的好少年,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一个道德素质合格的农村中学生要学会感恩父母、感恩家人、感恩社会,对他人和社会的帮助应心存感恩,并时时感恩,这样才能成为一个道德合格的接班人。
(二)感恩教育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需要
感恩教育可以促使农村中学生以积极、乐观、向上的姿态面对身边的人和事,与他人之间互相帮助,善于与人合作。只有常怀感恩之心与人相处,才会有融洽的人际交往,有了良好的人际交往与社会关系有助于农村中学生的未来人生更加美好。
(三)感恩教育是加强初中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感恩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要内容,需要在日常的思想政治课程中传授给学生,并且感染学生,使学生实实在在地将孝敬父母等感恩行为落实到实际生活中。2020年12月15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关于更新思想政治课程内容的会议。本次会议为未来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发展指明了方向,为课程质量的充实和提升找到了方法,也为教师恰当利用教材等提出了很多值得参考的意见。这次会议充分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中的地位得到了提升,更是鼓舞了无数奋斗在教学一线的思政教师,使思政教师深知肩上的重任和承担的教学使命。
(四)感恩教育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需要
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积淀丰富,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成为几千年来中国人的精神源泉,也维系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道德标准。开展感恩教育可以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繼承这种美德,感恩教育可以说是民族精神教育永恒不变的主旋律。
(五)感恩教育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催化剂
感恩教育是道德品质前进的动力源泉。培养农村中学生感恩情感是教育农村中学生如何做人的过程,它可以帮助农村中学生化解许多生活困惑,有助于建设互相帮助、友善、和谐的社会。对农村中学生进行感恩意识的培养,可以使农村中学生对社会充满感激之心,感恩社会公共设施带来的方便,感恩他人在危难时刻伸出的援助之手,这不仅增强了农村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还有利于培养农村中学生的凝聚力,增强农村中学生的集体意识。
二、增强当代农村中学生感恩意识的方法
(一)打造优良的社会教育环境,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感恩意识
1.拓宽感恩教育渠道,积极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当今社会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在多元文化交织的网络时代,要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可以通过有意义的活动开展感恩教育,例如,设定一个日期为中国的感恩日,让农村中学生了解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组织农村中学生参加慰问孤寡老人及自闭儿童活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担当社会志愿者,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捐赠旧书本、旧衣物。教育学生把感恩之心落实在生活的小事中,可以使学生在一件件小事中感受给予他人获得的快乐,最后达到帮助他人不求回报的高尚精神境界。
2.引导农村中学生正确看待社会负面现象,传播社会正能量当前,感恩教育过程中的一大问题就是社会和生活中出现的一系列不公平的负面现象,这些不懂感恩的社会现象削弱了农村中学生的感恩意识。这就需要社会各界引导农村中学生正确看待社会负面现象。可以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从各个渠道收集关于感恩的资料,揭露和批判冷漠无情的忘恩现象,对于忘恩负义的行为给予道德上的谴责,肯定和赞扬知恩图报的行为,给予其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积极支持和宣传社会正面感恩典型,树立感恩榜样。
(二)家庭重视感恩教育,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性作用
1.转变教育观念,重视感恩教育
现如今,孩子的成绩仿佛成了家庭中最重要的事情,最近热播的一部电视剧《小欢喜》就形象生动地演绎了当代父母认为成绩高于一切的不理性现象。父母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注重子女成绩提高的同时,更要花时间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2.家长自觉提升自身素质,树立感恩榜样
家长在待人接物方面的表现、平时的言谈举止,都会影响孩子的为人处世。家长可以在生活中展现出美德,如扶老人过马路、给弱势群体让座、与邻里处好关系、经常回家看望父母、孝顺自己的长辈。如果父母平时关心老人的衣食住行,孝敬老人,那么子女在潜移默化中就会认为对待长辈就该这样,反之,则会形成错误的示范。
(三)初中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做到“升级版”,注重加强感恩教育
1.发挥思政课的时代性,开展多种形式的感恩教育
学校在开展各类课程时要把感恩教育融入其中,发现当代感恩素材,合理运用社会热点提升学生的感恩意识。初中学校应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感恩教育,如让学生自主收集感恩故事、感恩相关的小品,还可以自己表演历史上的孝亲故事。这样做不仅可以提升农村中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还可以让农村中学生真心喜欢德育课程。还可以通过各教室的宣传栏、板报、横幅等传播感恩教育内容,找出身边的感恩人物,让校园中的感恩小榜样成为每个人学习的楷模。
2.提升思想政治教师素养
学校应该多开展线上线下的继续教育培训活动,如专家讲座、德育示范课比赛,同一学区教学互听课等。学校应该对思想政治教师素养进行定期考核,重点考核教师的思想政治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只有将教师的认识高度和教师队伍的专业性提升起来,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
(四)加强农村中学生的自我教育,增强感恩意识
1.感知感恩,提高初中生感恩意识
农村中学生要心怀感恩之心,用心体会别人对自己的关爱。当父母为我们细心地安排衣食住行,操劳着我们未来生活的时候,农村中学生应该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体会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无私的爱。
2.感恩从小事做起
睡前给父母打个洗脚水,为同学解答一道难题,在同学生病时送上自己的安慰和关心,在公共场合讲文明,乘坐公共汽车给老弱病残孕让座等,这些都是力所能及的小事。农村中学生要做到这些,从点滴小事培养自己的感恩意识。
三、结语
感恩意识是农村中学生今后安身立命之根本,我们要继续发扬感恩这一传统美德。农村中学生感恩意识的弱化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农村中学生的认知偏差、家庭感恩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不足以及社会的不良影响。只有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才能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才能绽放感恩之花,为国家培养出新时代优秀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李汉琳.感恩:家庭教育的重要元素[J].检查风云,2016,(15):11-23
[2]仇忠海.学校感恩文化的内涵及形成机制[J].上海教育科研,2019,(6):38-39
[3]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科学,2020,(4):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