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时代创新理念拉开了课堂教学创新发展的大幕,教师积极将新资源、新理念和新方法应用于物理课堂,以此探究物理课堂高效发展的强力资源和有效途径。期间,信息技术逐渐在物理课堂上展示出强大的科技力、表现力和实效力,极大地改变了初中生的认知方式、认知状态和认知效果,促进了物理课堂的高效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物理课堂;初中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传统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开始逐步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的发挥出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真正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智慧课堂,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全面明确教学目标,利用数字技术,逐步构建智慧课堂。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融合的现状
(一)硬件设施建设不足,且不能充分利用
当前,中小学已基本实现了校园内无线网全覆盖,教师可以通过社交软件实现与同事和学生随时随地沟通交流,但可能网速较慢,无法保证课堂上的及时交流与分享,如课堂反馈答案上传、分享实验操作过程等。教室内通常都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课堂上可以应用教学设备播放视频、PPT等简单教学资源;学校已有部分网络教育资源平台,但由于教师不太熟悉使用方法或资源收费等原因,导致可供教师使用的物理学科教育资源有限,可用资源使用率也较低。
(二)教师对信息技术融入物理教学的认可
度偏低。物理学科是一门自然学科,以探究实验为主,并主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为背景。因此,有些教师认为在教学中通过语言表达就可以让学生理解的问题,没必要使用复杂的信息技术。很多教师在公开课上使用信息技术也仅仅是为了“公开”,并明确表示自己不习惯在课堂上应用信息技术,认为课上已有探究实验、演示实验,再加入信息技术的应用,会造成教学混乱。
二、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构建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
(一)开展翻转教学,提升认知起点
高效物理课堂离不开初中生认知能力的大力支持,而翻转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还能够有效提高初中生的物理认知起点。因此,教师要借助翻转教学提升初中生的主体能力,为高效物理课堂提供强大的知识积累和能力保障,为高效物理课堂做好充分的主体准备。以“液化现象”为例,“液化现象”是指水蒸气遇冷后变成小液滴的过程,即由气态变为液态。因此,教师可以安排初中生对“液化现象”进行翻转认知,并在家中寻找一些生活现象来验证“液化现象”。如蒸馒头时,一掀开锅盖,锅盖上會滴下很多小水滴,这些小水滴就是锅中水蒸气液化而来。再如,从冰箱中拿出饮料后放在桌子上,饮料包装外面会慢慢形成一些小水滴,这些小水滴也是来自水蒸气。再如,冬天,戴眼镜的学生会有这样的感觉,从外面进入暖和的屋子,眼镜片一下子灰蒙蒙的,什么也看不清,这也是因为水蒸气在镜片上液化为小水滴导致的。
(二)调整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改变其教学观念
人的观念意识指导人的行为活动。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之所以较少应用信息技术,其根本原因是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便捷。例如,“物体所受压力”、“电热实验产生的热量”等不易测量的问题,利用传感器很容易解决;“测量大气压强”的演示实验很难测出准确数值,而用多媒体技术的模拟实验,能使学生在虚拟环境中经历并完成实验。这些应用可通过公开课的形式呈现给教师,使教师切身体会到信息技术的优势及便捷,激发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部分教师没有熟知或领会素质教育的理念,不明白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营造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仍以传统方式指导学生。为此,可通过思想意识教育,使教师明白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促进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形成这一素养的重要手段,教师需进一步学习和理解素质教育的本质,深刻认识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意义。
(三)辅助主体教学,提高认知效果
教师不仅要利用信息技术直观展现物理规律,还要使用信息技术去辅助初中生的课堂认知,让初中生对直观信息展开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和自觉交流。这样,信息技术不仅给予初中生良好的直观认知机会,还能够成为初中生课堂讨论、多维交流的“物理展台”,借助生命活力和科技力量去促进物理课堂的高效开展。以“凝华现象”为例,“凝华现象”是一种非常美丽、神奇、科幻的物理现象。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课件为初中生直观展示现实生活中无法用肉眼亲自看到的凝华现象以及凝华过程。如雾凇、霜花、窗花等。初中生能够从这些现象中得出一个规律,水蒸气的凝华现象需要借助物体才能够发生。随后,教师提出疑问,在没有自然物体的情况下还能够发生凝华现象吗?根据刚才的探究结果,初中生很容易说“不”。教师这时要告诉初中生水蒸气在空中不需要自然物体也能够发生凝华现象,因为空气中有灰尘,灰尘可以成为凝结核产生凝华现象,而形成“雪”。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新的教育发展形势,为切实提高学生物理学习水平,强化其物理核心素养,教师应正视信息技术在新型初中物理课堂中的作用,进而结合课程教学要求与学生实际学习发展需求,将多媒体技术渗透至各个课堂教学环节当中,为学生创建多元化、现代化物理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在多重教学影响下全面掌握课程知识内容,为其日后学习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呈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5-36.
[2]裴云翔.银川市兴庆区农村初中物理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8.
[3]张彩霞,刘升.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8(2):20-22.
关键词:信息技术;物理课堂;初中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传统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开始逐步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的发挥出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真正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智慧课堂,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全面明确教学目标,利用数字技术,逐步构建智慧课堂。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融合的现状
(一)硬件设施建设不足,且不能充分利用
当前,中小学已基本实现了校园内无线网全覆盖,教师可以通过社交软件实现与同事和学生随时随地沟通交流,但可能网速较慢,无法保证课堂上的及时交流与分享,如课堂反馈答案上传、分享实验操作过程等。教室内通常都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课堂上可以应用教学设备播放视频、PPT等简单教学资源;学校已有部分网络教育资源平台,但由于教师不太熟悉使用方法或资源收费等原因,导致可供教师使用的物理学科教育资源有限,可用资源使用率也较低。
(二)教师对信息技术融入物理教学的认可
度偏低。物理学科是一门自然学科,以探究实验为主,并主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为背景。因此,有些教师认为在教学中通过语言表达就可以让学生理解的问题,没必要使用复杂的信息技术。很多教师在公开课上使用信息技术也仅仅是为了“公开”,并明确表示自己不习惯在课堂上应用信息技术,认为课上已有探究实验、演示实验,再加入信息技术的应用,会造成教学混乱。
二、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构建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
(一)开展翻转教学,提升认知起点
高效物理课堂离不开初中生认知能力的大力支持,而翻转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还能够有效提高初中生的物理认知起点。因此,教师要借助翻转教学提升初中生的主体能力,为高效物理课堂提供强大的知识积累和能力保障,为高效物理课堂做好充分的主体准备。以“液化现象”为例,“液化现象”是指水蒸气遇冷后变成小液滴的过程,即由气态变为液态。因此,教师可以安排初中生对“液化现象”进行翻转认知,并在家中寻找一些生活现象来验证“液化现象”。如蒸馒头时,一掀开锅盖,锅盖上會滴下很多小水滴,这些小水滴就是锅中水蒸气液化而来。再如,从冰箱中拿出饮料后放在桌子上,饮料包装外面会慢慢形成一些小水滴,这些小水滴也是来自水蒸气。再如,冬天,戴眼镜的学生会有这样的感觉,从外面进入暖和的屋子,眼镜片一下子灰蒙蒙的,什么也看不清,这也是因为水蒸气在镜片上液化为小水滴导致的。
(二)调整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改变其教学观念
人的观念意识指导人的行为活动。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之所以较少应用信息技术,其根本原因是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便捷。例如,“物体所受压力”、“电热实验产生的热量”等不易测量的问题,利用传感器很容易解决;“测量大气压强”的演示实验很难测出准确数值,而用多媒体技术的模拟实验,能使学生在虚拟环境中经历并完成实验。这些应用可通过公开课的形式呈现给教师,使教师切身体会到信息技术的优势及便捷,激发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部分教师没有熟知或领会素质教育的理念,不明白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营造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仍以传统方式指导学生。为此,可通过思想意识教育,使教师明白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促进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形成这一素养的重要手段,教师需进一步学习和理解素质教育的本质,深刻认识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意义。
(三)辅助主体教学,提高认知效果
教师不仅要利用信息技术直观展现物理规律,还要使用信息技术去辅助初中生的课堂认知,让初中生对直观信息展开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和自觉交流。这样,信息技术不仅给予初中生良好的直观认知机会,还能够成为初中生课堂讨论、多维交流的“物理展台”,借助生命活力和科技力量去促进物理课堂的高效开展。以“凝华现象”为例,“凝华现象”是一种非常美丽、神奇、科幻的物理现象。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课件为初中生直观展示现实生活中无法用肉眼亲自看到的凝华现象以及凝华过程。如雾凇、霜花、窗花等。初中生能够从这些现象中得出一个规律,水蒸气的凝华现象需要借助物体才能够发生。随后,教师提出疑问,在没有自然物体的情况下还能够发生凝华现象吗?根据刚才的探究结果,初中生很容易说“不”。教师这时要告诉初中生水蒸气在空中不需要自然物体也能够发生凝华现象,因为空气中有灰尘,灰尘可以成为凝结核产生凝华现象,而形成“雪”。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新的教育发展形势,为切实提高学生物理学习水平,强化其物理核心素养,教师应正视信息技术在新型初中物理课堂中的作用,进而结合课程教学要求与学生实际学习发展需求,将多媒体技术渗透至各个课堂教学环节当中,为学生创建多元化、现代化物理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在多重教学影响下全面掌握课程知识内容,为其日后学习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呈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5-36.
[2]裴云翔.银川市兴庆区农村初中物理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8.
[3]张彩霞,刘升.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8(2):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