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不能像成人那样很清晰地用语言或文字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但却能用画笔画出心中的“话”,表达内心感受。幼儿生性喜欢艺术,绘画是幼儿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感知、理解,抒发内心情感的一种自然而独特的方式。儿童画中的每一个符号、每一种颜色都是孩子心中最真实的童心世界的表达,是孩子情绪、情感、个性的自然流露。如何走进童画世界,去了解孩子的真情实感?
一、转变观念,重新认识儿童画
在传统观念下,成人总是认为干净、漂亮、画得像的儿童画才是好作品,只有这样的画才能得到表扬。但是“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临摹式的传统美术,是成人的思维特点和表现方式,并非来自幼儿的个体体验,它是以模式化符号取代个性化符号的图画,束缚了幼儿自主表现和想象的空间,剥夺了儿童对事物真情实感的表达,这样的作品对幼儿来说是没有意义的。
对幼儿来说,画画是游戏,“画不像”是他们艺术表现能力发展的年龄特点而不是缺点,孩子画中的每一笔都有含义,成人未必能够看懂。其实,看不懂正表明孩子用自己独特方式在表达,从涂鸦期——象征期——形象期,儿童的绘画能力在每个年龄段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这也正折射出儿童心理发展特征的不同阶段。成人要结合儿童美术发展阶段的特点来解读孩子的画,了解孩子的现状,而非从主观经验评判,抑制孩子的绘画表达兴趣。
毕加索大师深深地为孩子的纯真和善良所吸引,他用“一生去学习画得像个儿童”。儿童画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吸引?什么是真正的儿童画?我认为,儿童画应充满童真、童趣、童心,具备以下特点,天真性:构思无拘无束,不合常理;稚拙性:造型想法稚拙;自由性:构图自由自在,随心所欲;随机性:运笔随机自然,不修改、不做作;故事性:每一幅画都有一个故事。
重新认识儿童画你就会发现,儿童画的美在于表达了幼儿心中的真实所想,是幼儿情感情绪毫无保留的宣泄。画面夸张、色彩离奇、情节怪诞这才是儿童画的真实写照。
二、倾听孩子,用心解读孩子的画
倾听是成人的一种姿态,是尊重儿童的一种表现。静待花开,做一个安静的倾听者,聆听花开的声音,就能走进孩子的心灵。
1.从画中了解孩子关心的人和事
孩子画中的每一个符号,每一种颜色都表达了心中的真实想法。孩子认为重要的人、重要的事,会在他们的画中占有重要位置,并有独特的表现。文文小朋友在绘制“三八节”贺卡时,在爱心中央画上了爸爸、妈妈和自己,问她给妈妈做贺卡,为什么画上一家人呢,而且爸爸都是用红色描绘?文文说:“爸爸在外地上班,平时都不在家,妈妈和我都想他,爸爸回来了,我和妈妈都开心!”,看来“爸爸”就是“三八节”最好的礼物……
2.从画中感受孩子的情绪状态
色彩的选用往往会表现出孩子潜意识里的情绪状态。轩轩是班上的调皮大王,总是一个人“自娱自乐”,还时不时地“攻击”一下旁边的小朋友,影响集体活动。家长对他采取“散放式”的教育,说小孩子好动是天性,这是一个令老师们都头疼的孩子。他喜欢选用深色,最终的画面就是黑黑的一团乱麻,什么也看不出。这次孩子们照例都在描绘着自己心中的“蓝图”, 我发现轩轩这次用暗红色画了一个太阳,用黑色画好了太阳下的小人,而且人脸涂上了白色。我为终于看到有内容的画面而惊讶:“你画的是什么?”我关切的问。“这个是我,我在晒太阳!”轩轩简单地答道。“脸为什么要涂白色呢?”我继续追问。“太冷了!”轩轩回答很干脆。我没有继续说话,但是思绪万千:在这温暖的室内,平时浑身是劲、充满斗志的轩轩为什么会觉得冷呢?是不是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和温暖?联想到一直喜欢用冷色调,还有毁坏性的画面,我隐约明白了,这些信号表明轩轩其实有着忧郁和不安,平时的“调皮”是为了引起我们的关注,他需要我们更多的关心和爱。
3.从画中感悟童心
儿童的画和他们的生活一样多姿多彩,每一个孩子都是童画天使,他们有着惊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毕加索到迟暮之年还在追寻孩子的天真和纯粹——回归童心,追寻艺术表现的自由自在和无拘无束。可天真无邪的儿童哪里需要去寻找,他们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是与生俱来的。中班上学期《小老鼠过冬》,画面上那只“萌哒哒”的小灰鼠,姿态各异,孩子们为小老鼠准备了各种好吃的零食,还有老酒呢!还有的孩子画上一串串红红的“鞭炮”,因为冬天到了,小老鼠也要准备过年了,这样童心稚趣的画面只有孩子能够想象和表现。
4.从画中感受作品的稚拙美
“三八”节到了,“给妈妈画张像”是幼儿绘画永恒的主题。小班的孩子画“我给妈妈梳头发”:用炭笔在纸上从上到下留下一根根稚嫩的线条,是妈妈乌黑飘逸的长发,菜根拓印在妈妈的长发上,留下一朵朵粉色的玫瑰花,仿佛看到了一位美丽温柔,散发着母爱芳香的年轻妈妈。中班孩子笔下的妈妈,如果从成人的角度来看,妈妈的头和身体是不成比例的,头画得特别大,身体小小的,眼睛也很奇怪,还有几根长长的睫毛,还遗漏了耳朵、手臂。但是站在幼儿的角度,孩子画出了妈妈炯炯有神的眼睛,红红的嘴巴,蓬松的卷头发,两边脸上涂抹开的粉色胭脂表现出害羞的神情,还有红绿搭配的服饰……,这些大胆夸张的表现无不显示出对妈妈强烈爱的情感。虽然孩子的认知和表达能力有限,但是这毫不限制他们去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很多儿童画常常画面粗略、不完整,但正是这种稚拙感才是儿童画“美”的特点。
《指南》强调要支持幼儿自发的表现,就是要遵循儿童艺术表现能力发展的年龄特点,尊重孩子的主体感受,用游戏、动作、语言描述等方式,引导孩子主动描绘心中所想。
“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只要环境适宜,这颗美的小种子就会发芽、生长。我想这里适宜的环境除了必要的物质环境外,更重要的是来源于老师、家长的呵护、理解、欣赏和支持,成人只有走进孩子的童画世界,读懂孩子的画,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为幼儿的美术创作营造自由、宽松的氛围,让孩子用画笔“说”出心中的“话”,那么我们的美术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
一、转变观念,重新认识儿童画
在传统观念下,成人总是认为干净、漂亮、画得像的儿童画才是好作品,只有这样的画才能得到表扬。但是“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临摹式的传统美术,是成人的思维特点和表现方式,并非来自幼儿的个体体验,它是以模式化符号取代个性化符号的图画,束缚了幼儿自主表现和想象的空间,剥夺了儿童对事物真情实感的表达,这样的作品对幼儿来说是没有意义的。
对幼儿来说,画画是游戏,“画不像”是他们艺术表现能力发展的年龄特点而不是缺点,孩子画中的每一笔都有含义,成人未必能够看懂。其实,看不懂正表明孩子用自己独特方式在表达,从涂鸦期——象征期——形象期,儿童的绘画能力在每个年龄段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这也正折射出儿童心理发展特征的不同阶段。成人要结合儿童美术发展阶段的特点来解读孩子的画,了解孩子的现状,而非从主观经验评判,抑制孩子的绘画表达兴趣。
毕加索大师深深地为孩子的纯真和善良所吸引,他用“一生去学习画得像个儿童”。儿童画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吸引?什么是真正的儿童画?我认为,儿童画应充满童真、童趣、童心,具备以下特点,天真性:构思无拘无束,不合常理;稚拙性:造型想法稚拙;自由性:构图自由自在,随心所欲;随机性:运笔随机自然,不修改、不做作;故事性:每一幅画都有一个故事。
重新认识儿童画你就会发现,儿童画的美在于表达了幼儿心中的真实所想,是幼儿情感情绪毫无保留的宣泄。画面夸张、色彩离奇、情节怪诞这才是儿童画的真实写照。
二、倾听孩子,用心解读孩子的画
倾听是成人的一种姿态,是尊重儿童的一种表现。静待花开,做一个安静的倾听者,聆听花开的声音,就能走进孩子的心灵。
1.从画中了解孩子关心的人和事
孩子画中的每一个符号,每一种颜色都表达了心中的真实想法。孩子认为重要的人、重要的事,会在他们的画中占有重要位置,并有独特的表现。文文小朋友在绘制“三八节”贺卡时,在爱心中央画上了爸爸、妈妈和自己,问她给妈妈做贺卡,为什么画上一家人呢,而且爸爸都是用红色描绘?文文说:“爸爸在外地上班,平时都不在家,妈妈和我都想他,爸爸回来了,我和妈妈都开心!”,看来“爸爸”就是“三八节”最好的礼物……
2.从画中感受孩子的情绪状态
色彩的选用往往会表现出孩子潜意识里的情绪状态。轩轩是班上的调皮大王,总是一个人“自娱自乐”,还时不时地“攻击”一下旁边的小朋友,影响集体活动。家长对他采取“散放式”的教育,说小孩子好动是天性,这是一个令老师们都头疼的孩子。他喜欢选用深色,最终的画面就是黑黑的一团乱麻,什么也看不出。这次孩子们照例都在描绘着自己心中的“蓝图”, 我发现轩轩这次用暗红色画了一个太阳,用黑色画好了太阳下的小人,而且人脸涂上了白色。我为终于看到有内容的画面而惊讶:“你画的是什么?”我关切的问。“这个是我,我在晒太阳!”轩轩简单地答道。“脸为什么要涂白色呢?”我继续追问。“太冷了!”轩轩回答很干脆。我没有继续说话,但是思绪万千:在这温暖的室内,平时浑身是劲、充满斗志的轩轩为什么会觉得冷呢?是不是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和温暖?联想到一直喜欢用冷色调,还有毁坏性的画面,我隐约明白了,这些信号表明轩轩其实有着忧郁和不安,平时的“调皮”是为了引起我们的关注,他需要我们更多的关心和爱。
3.从画中感悟童心
儿童的画和他们的生活一样多姿多彩,每一个孩子都是童画天使,他们有着惊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毕加索到迟暮之年还在追寻孩子的天真和纯粹——回归童心,追寻艺术表现的自由自在和无拘无束。可天真无邪的儿童哪里需要去寻找,他们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是与生俱来的。中班上学期《小老鼠过冬》,画面上那只“萌哒哒”的小灰鼠,姿态各异,孩子们为小老鼠准备了各种好吃的零食,还有老酒呢!还有的孩子画上一串串红红的“鞭炮”,因为冬天到了,小老鼠也要准备过年了,这样童心稚趣的画面只有孩子能够想象和表现。
4.从画中感受作品的稚拙美
“三八”节到了,“给妈妈画张像”是幼儿绘画永恒的主题。小班的孩子画“我给妈妈梳头发”:用炭笔在纸上从上到下留下一根根稚嫩的线条,是妈妈乌黑飘逸的长发,菜根拓印在妈妈的长发上,留下一朵朵粉色的玫瑰花,仿佛看到了一位美丽温柔,散发着母爱芳香的年轻妈妈。中班孩子笔下的妈妈,如果从成人的角度来看,妈妈的头和身体是不成比例的,头画得特别大,身体小小的,眼睛也很奇怪,还有几根长长的睫毛,还遗漏了耳朵、手臂。但是站在幼儿的角度,孩子画出了妈妈炯炯有神的眼睛,红红的嘴巴,蓬松的卷头发,两边脸上涂抹开的粉色胭脂表现出害羞的神情,还有红绿搭配的服饰……,这些大胆夸张的表现无不显示出对妈妈强烈爱的情感。虽然孩子的认知和表达能力有限,但是这毫不限制他们去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很多儿童画常常画面粗略、不完整,但正是这种稚拙感才是儿童画“美”的特点。
《指南》强调要支持幼儿自发的表现,就是要遵循儿童艺术表现能力发展的年龄特点,尊重孩子的主体感受,用游戏、动作、语言描述等方式,引导孩子主动描绘心中所想。
“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只要环境适宜,这颗美的小种子就会发芽、生长。我想这里适宜的环境除了必要的物质环境外,更重要的是来源于老师、家长的呵护、理解、欣赏和支持,成人只有走进孩子的童画世界,读懂孩子的画,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为幼儿的美术创作营造自由、宽松的氛围,让孩子用画笔“说”出心中的“话”,那么我们的美术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