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地读 读得有效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nt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于是乎,课堂上书声朗朗,读声灌耳。然而,是不是在课堂上我们把时间还给了学生,读就有效了?怎么样读才有效?读的有效性,就是在一个时间段能看出读的指导过程和读的能力提高的过程,即课堂上读的“增量”。在阅读教学中应努力提升读的有效性,以读代讲,以读促情,以读明理,进而提高学生言语实践能力。
  
  抓住主线,读出重点
  
  每篇课文往往都有一条情感主线,尤其是散文、诗歌、记叙文这样的文体,情感主线更明显。抓住这条主线才能通达文本的核心,把握写作的情感脉络,了解作者的写作深意。这条主线的体现有显性的或隐形的标志,可能是某一词语或某一句子的多次重复,可能是一些表示心情变化的词语散落在各段落中……我们要做的就是深层阅读,含英咀华,找出这些词语、句子、段落,在阅读教学中着重体现,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方式,把课文读通透。
  听过一位老师执教的四年级下册《桂花雨》一课,印象深刻。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篇文章的结构看似不太分明,学生从文字里能读到的仅是桂花香、摇花乐,深深的思乡情却很难感悟到。怎样走进作者的内心呢?执教老师抓住作者的情感主线,以“香”“乐”“情”为脉络,抓住重点句子设计了教学。感受“香”,抓住“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为突破点。体验“乐”,抓住“这下我可乐了。忙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住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感悟“情”,抓住“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里的金桂”。这三句话其实就是作者情感主线的外在体现,用它们主领课堂,去繁就减,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心灵。值得称道的是执教老师匠心独具,课堂虽无真正的桂花香,然而用一句“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嗅出”这“迷人的香气味儿”不仅停留在作者的童年里,直至琦君白发苍苍这香味儿仍然存在,这也正是桂花香味儿的“迷人”之处。这香味儿也盎然在整个课堂。
  
  形式多样,读出层次
  
  听过不少“以注重感悟加强朗读为特色”的阅读课。这些课,读的形式很丰富,读的时间很充分,但总觉得一节课也就是读了课文而已,对文本的感悟和解读比较肤浅的,阅读形式的安排也有很大的随意性。我们以为:即使是感悟,也具有层次性,不同的阅读主体,不同的阅读方法,感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尤其是一些内容比较丰富的文章,更应注意读的形式与层次结合。
  1.抓关键词,想象画面
  一位老师执教《永远的白衣战士》一课,为凸显叶欣工作的“高强度、高效率、高风险”,抓住 “两小时”一词,展开层次朗读,感悟深意。
  师:从这“两小时”你能想象到什么?
  生1:我能想象到这两小时叶欣阿姨忙碌不停。
  生2:在这两个小时中,叶欣阿姨精神高度紧张,她多想救活病人。
  师:把你的想象中所看到的加进文中,读一读这段话。
  这一层次的朗读旨在对这两小时进行想象体验,具化“两小时”,让学生体会这两小时的“高强度、高效率”。
  师:这还是怎样的两小时?
  生1:面对急需救治的危重病人,这是争分夺秒的两小时。
  生2:一刻不停地按压、吸痰……这是漫长的两小时。
  生3:面对非典的严重传染性,这是危险的两小时。
  师:再读这段话,把你的体会加进去。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教学决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告诉,教学应该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这一层次的朗读,学生不仅体会到叶欣工作的“高风险”,同时也感悟到叶欣身先士卒、舍生忘死的献身精神。
  2.活动引入,情景再现
  层次朗读,目的是步步跟进,最终通过“读”见“义”。层次与层次间的衔接应具有递进性,活动的引入可以具象文本,使得情景再现。如教学《桂花雨》一课,为了体验“摇花乐”的“乐”,老师让学生走下位置,学着使劲摇,学生兴致高涨,自然能体验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再读句段时便有亲身经历的感受。这样的活动还可以是多媒体运用,直观再现;分角色表演,身心参与;实物展示,引发想象……多样的活动,给予学生自主实践的机会,文章不再只属于作者,更属于每个参与的读者。
  
  以写助读,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是传统语文教学的一个宝贵经验,对改善课堂阅读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和影响。读中学写,以写促读,读写相辅,整体推进,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无疑可以产生良好的效应,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特别是片段写作占用的时间短,文字量小,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展现了语文教学的潜能。因此,扑捉到训练点后,采用想象写话、片段仿写、故事续写、填补空白等读写结合训练形式,在写的体验中,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积累,发挥想象补白,充实情节内容,丰满人物形象,使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心灵碰撞中,唤醒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更深地感悟人物形象,学生对课文把握自然更趋纵深,读起来自有深意。
  总之,阅读教学中有效地读是激情打开学生与文本的绿色对话空间的钥匙,更是浓情营造老师、学生、文本之间充满灵性的对话磁场的通道。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青少年好奇心较强,又缺乏理性的判断能力,于是盲目学习和模仿西方文化的现象在农村中学生中越来越多,崇拜明星、奇装异服、另类头发、谈恋爱等现象在学生中已不足为奇,甚至还有吸烟、饮酒、赌博、小偷小摸等行为,他们的思想行为与未成年人的年龄身份很不协调,其心理障碍的成人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困扰着我们的教育。    “先学做人后学艺”,“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思想教育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学校是一段旅程”,的确如此,每个人从小学到高中,再到大学乃至最后的博士研究生阶段,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最长也只能有20多年,但在人的生命长河中,这20多年又何尝不过仅仅是一段旅程?每个人的这段旅程可能长短不一,但不管它的长短,也不管这其中是否充满坎坷与迷茫,最重要的是生在其中的教育者每走过一段旅程,能充满阳光,以阳光的心态带给学生阳光般的关怀。本书作者特林·芬瑟老师正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具有这种阳光心
【缘由】  学完了运算律(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进行单元复习时,整理与练习中有这样一道习题:    办公室一位上了年纪的教师笑着说:“真好笑!班里有一半学生不会举例,但能熟练地用字母来表示运算定律。”她的说法立即得到了另一位教师的应和。从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们对学生学习中出现这一“奇怪”现象的不解,他们认为学生会用字母表示定律,而不会举例说明,是“死学习”、学“死知识”的表现。刚好,这一节复习课笔
去年,著名画家和文化评论家陈丹青来到南京大学作学术讲座时提到:“中国是世界上最庞大的美术教育国家,这么庞大的美院系统每年还在成百上千地招生,这个供求关系是畸形的,我不相信中国需要这么多画家。实际上他们一毕业就面临失业,一定会去干别的,比如装修之类的。当然市场会调节,但这个调节很痛苦,因为年轻人把最美好的时光耗在这个上面了。”此言一出,立刻引起轰动,也再次引发了人们对“艺考热”的关注。    “艺考
所谓教学策略,是指在课堂上教师为达成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方式和方法。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是进行有效教学的根本保证。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选择教学策略时需要注意些什么,需要怎样体现教学策略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的促进作用?笔者以最近在校内所听的《美丽的丹顶鹤》第二自然段教学为例,谈一谈自己粗浅的思考。  《美丽的丹顶鹤》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文章情景交融,描绘了丹顶鹤美丽的外形和高雅的姿态,展现了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考生需要了解考纲,以增强复习备考的针对性。但考生在利用考纲时,存在着两种误区:一是过多地关注考纲的变化情况,认为有变化的部分一定与本年度高考命题的方向有关,于是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复习新变化的内容。虽然考纲的变化对高考命题方向的调整带来了新的能力要求,但这是对原考纲中不恰当的表述与要求做出的调整和完善。所以考生应给予关注而不是下赌注。二是考生认为考纲要求是逐年加深、加难
新世纪的中国教育要取得新突破、体现新面貌,就必须对以往所遵循的教育理念进行重新思考,对中外教育差异进行再度比较,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质疑,对现有的弊端进行解剖,及时调整教育改革的方向,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课程改革、教学改革、考试改革、评价改革与学生减负是教育整体改革的五个方面,本文试图通过对中美教育差异的比较和思考,发现我国教育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于课程    课程问题是
教材解读:  本课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练习7》中的内容。作为苏教版教材的一个特色的重要体现,单元练习突出了综合性,设计非常新颖。板块化的结构,儿童化的提示语,选择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事物作为练习内容,为练习教学提供方便。其中“处处留心”是一项把识字、阅读、写话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关花的综合练习。练习有三大内容:一是认花卉、识花名再连线;二是读谜语猜花名;三是用几句话写写自己喜欢的花。教材在
当低年级的小朋友跨入中年级的门槛儿时,面对“习作”这个新的玩意儿,他们不明白,也不大清楚。于是我们有些老师大胆提出:“赶着‘乌龟’上山吧!”是的,要看到最美的景物必须攀登到山顶。因此,老师们暂且不管“小乌龟”体力如何,能力怎样,紧紧抓住作文课的有限时间,一边教给他们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一边撵着他们往山上爬。但见小家伙们有的一不留神翻了个儿,跌得四脚朝天;亦或有些小家伙烦了你的紧追慢赶,索性停了下来,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强调教育是正确思想的引导,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要保持一种高昂向上的积极进取的精神。2008年5月24日下午,温家宝总理在绵阳市区的北川中学临时学校高三(1)班的黑板上写下“多难兴邦”四个大字,他对同学们说:“对国家,你们要记住这四个字。我们要昂起不屈的头颅,挺起不屈的脊梁,为了明天充满希望地向前迈进……”“唤醒”在地震中遭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