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新能源重卡基地布局初现

来源 :中国汽车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rise6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往,我们参观车展,最关注的是“概念车”,因为它代表了汽车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但是,在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趋严重的态势下,目前国际汽车发展方向逐步转向了绿色汽车、新能源汽车,这是大势所趋。本届上海车展,国内外各大汽车巨头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氢能源、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等绿色新能源汽车的最新研发成果纷纷亮相,但遗憾的是,新能源汽车更多的局限在乘用车行业,而在商用车领域却鲜有耳闻。
  陕汽集团以两个业内开创性的“第一”重装亮相本届上海车展,让中国重卡行业、商用车行业乃至整个汽车行业都为之一振。身处中国重卡行业第一集团的陕汽,成立了国内首个“重卡新能源实验室”,并发布了中国重卡行业第一个宣言——《2009陕汽重卡绿色宣言》。由此,陕汽也拉开了打造世界绿色新能源自主品牌重卡的帷幕。
  
  金融危機与中国崛起,绿色革命大势所趋?
  金融风暴席卷全球,汽车行业举步维艰,面对这一世界性的灾难,世界各国都相继出台了应对措施。德国新颁可再生能源法,奥巴马剑指新能源大蓝图,法国力推燃料乙醇,全球各国都在力争新能源行业的制高点、话语权,一场新能源革命正以“暴风式”的速度拉开其序幕。
  本轮金融危机,中国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崛起并将成为超级经济大国将是众望所归的事实。那么,随着中国的雄起,其将会掀起什么样的技术革命?一系列迹象已经明确显示,中国选择了新能源作为大国崛起的关键突破口。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节能减排”;两会中胡总书记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今年要支持和推进新能源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未来三年内新能源汽车将形成50万辆的产能。以新能源为主导的跨越式发展将是中国汽车业崛起的基础,绿色革命大势所趋,聚焦到中国重卡行业,谁掌握绿色新能源,谁就是这场革命的领航者。
  在乘用车领域绿色新能源技术快速接轨国际的今天,作为能耗大、排放大的重卡行业,大多数企业却依旧徘徊在绿色大门之外,直接制约了中国绿色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发展的步伐。“重卡新能源实验室”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重卡行业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而陕汽则成为了新能源重卡发展的排头兵。
  
  好风凭借力,中国汽车借势“弯道超车”?
  今年,在金融危机仍未见底、全球汽车业一片萧条的时候,中国汽车业不能一味躲避, 而是要勇敢驾驭,力争实现“弯道超车”。据国际著名咨询机构麦肯锡公司的一项研究表明,在传统汽车行业,中国落后世界领先水平几十年,但在新能源汽车上,大家处于相同起跑线,中国有成本和市场的优势,有潜力和可能在世界上形成领导地位。
  在乘用车领域绿色新能源技术快速接轨国际的今天,作为能耗大、排放大的重卡行业,大多数企业却依旧徘徊在绿色大门之外,直接制约了中国绿色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发展的步伐。陕汽集团董事长方红卫在上海车展上发布《2009陕汽重卡绿色宣言》时也提出,“全力打造中国最领先的绿色新能源重卡研发制造新基地及产业集群,制造国际领先的、品质最好的绿色新能源重卡,改变中国重卡新能源技术现状。”
  


  这展现出陕汽高瞻远瞩的全行业视角,也展现了陕汽肩负起“绿色新能源重卡”这一历史重任的决心。中国重卡要想在新一轮竞争中跟上或超过国外,现在就应该下很大的工夫。实现中国重卡企业的“弯道超车”,陕汽显然走在了行业的前列。
  
  “中国绿色新能源重卡领军人”,陕汽底气何来?
  陕汽集团总经理袁宏明在谈及陕汽重卡新能源发展规划时表示,“我希望把‘重卡新能源实验室’作为陕汽发展的一个新平台、新起点,并依托现有优势资源,立足科学发展、独立自主创新,抢占绿色新能源商用车技术的制高点,开创绿色新能源商用车产业的新局面,为企业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和腾飞奠定坚实基础,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大发展贡献力量。”字字珠玑,敢于在中国重卡行业企业中率先提出制造绿色新能源重卡,陕汽为何有如此十足的把握和底气?
  这些成绩就给了我们答案:中国惟一指定装备我军的重型军用越野汽车生产基地;国内第一家承担并完成“863”两项新能源重大课题的企业集团;国内惟一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和重卡新能源科研生产基地;率先研制出国内首辆CNG、LNG新能源重卡并批量投放市场,填补了新能源重卡的多项空白;中国首个推出《中国卡车司机生存现状蓝皮书》的企业;中国惟一推出《卡车司机之歌》的企业。
  此外,陕汽在电动商用车以及客车产品方面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电动码头低速牵引车、混合动力城市清运车、二甲醚汽车等绿色汽车已经进入了研发试制阶段。集聚了中国重卡行业多年期许、多年期盼的中国新能源重卡基地正在陕汽的不停进取、求索下日臻成型,陕汽完全有能力也完全有责任担负起“中国绿色新能源重卡领军人”的重大使命。
  现阶段的中国,迫切需要建设国际领先的绿色新能源重卡基地及产业集群,但是相比国际品牌确实存在着差距,只有整合行业内专业成熟实力、崇高使命感、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共同努力,才能把中国绿色新能源重卡水平推向国际顶尖层次,书写中国重卡史的新奇迹。
其他文献
长久以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引入中国的斯太尔技术成为中国众多主力卡车厂商的技术源头。面对21世纪中国运输市场所显现的崭新发展趋势以及愈演愈烈的行业竞争,以全新的设计理念和自主核心科技创造与时代同步的重卡产品,让中国自主重卡平台形成持续的升级能力,成为解放自主研发的根本目标。另一方面,面对经济危机的不利影响,以更契合中国运输环境,更符合中国客户消费水平,性价比更优的卡车产品满足用户当前需求,成为解放产
期刊
在日前结束的上海车展上,博格华纳展出了具有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双离合自动变速器(DCT)系列产品:离合器模块、控制模块、可变凸轮正时系统以及多款四轮驱动系统等。同时,博格华纳变速器系统总裁兼总经理Bernd Matthes、博格华纳传动系统总经理Partrick、中国区总裁谈跃生都悉数到场。  记者获悉,博格华纳与“中发联”(十二家中国本土车企联合投资有限公司)在大连经济开发区的合资工厂正在筹建中,
期刊
2009年4月23日,由全国商用车配件产销联合会主办,以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商用车后市场发展机遇为主题的“2009中国商用车后市场高峰论坛”在江苏南京新世纪大酒店举办。  进入2009年,我国汽车市场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作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举措,汽车振兴规划产生了哪些效力,中国商用车能否止跌回升;除部分轻卡外,商用车已全部实施了国Ⅲ排放标准,而实际上,国Ⅱ车型与机型仍在大量生产,这一特殊现象的背后隐
期刊
无论从今年的底特律车展,还是从近期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来看,新能源汽车正在变成各个厂家角逐市场的下一个“法宝”。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的推广,传统的内燃机企业是否会受到冲击,从而变得“黯淡”呢?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魏安力认为:“不会的。”  “无论是传统的汽车,还是现在热议的新能源汽车,‘烧’的终究还是能源,只不过是所用能源的结构发生了变化。”魏安力告诉记者,“之所以让人觉得新
期刊
来自中汽协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4月份汽车产销超过115万辆,继3月越过100万辆大关后再创历史新高。确实,过去的几个月内,大部分经销商都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随着气候的持续升温,如今的车市依然如火如荼,面对盛夏的来临,我们的经销商们如何借着这股“热气”继续 “加温”车市呢?让我们听听他们的总结与计划吧。    作为奇瑞公司优秀和忠实的经销商,中瑞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是经过奇瑞汽车公司认证,特许授权成为
期刊
与其说金融危机造就了中国市场,使得奔驰将眼光聚集在中国车市沃土上,倒不如认为是北美、欧洲市场的低迷,让奔驰终于有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发展中国市场。从其近段时间以来的一系列产品陆续登陆中国,以及携全系车型登陆上海车展,就可以看出奔驰探究中国市场的痕迹。    人们都说机会只会被有准备的人捕捉到,奔驰已经暗暗酝酿了许久,等待的就是一个机遇,不管这个机遇因何而生,总之它来了。好消息不断传出,今年奔驰在中国销
期刊
前言  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能源与环保问题。能源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血脉,随着世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大,世界能源消费量持续增长。根据统计,1973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仅为57.3亿吨油当量,而2007年已达到111.0亿吨油当量。在30多年内能源消费总量翻了一番,年均增长率为1.8%左右。2007年,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石油占35.6%、煤炭占28.6%、天然气占25.6%。  我国是
期刊
5月份,汽车整体产销依旧延续较高水平,虽然与上月比产销有所下降,但仍超过百万辆,在政策效应的拉动下,我国汽车产销已经连续三个月在超过百万辆水平上运行,创历史记录。1-5月,汽车产销双双超两位数增长,尽管商用车情况还十分艰难,但乘用车产销增速高于行业总体增速4.51和6.91个百分点,继续成为拉动行业发展的主力。    产销总体概述      5月份,汽车生产110.69万辆,环比下降4.56%,同
期刊
在刚刚过去的上半年,中国的乘用车市场出现了比预期要好得多的发展变化,可以说在这几个月中,中国车市的发展经历了几个大的“台阶”的抬升,并形成了现在发展良好的态势。    1-2月份相比去年年底上了一个台阶,车市大概增长了50万辆的水平,3-4月份又上了一个台阶,更是增长了60多万辆的水平,5月份尽管没有前两次攀升的明显,但依旧是向上增长的趋势。综合来看,1-5月累计产销开始出现了两位数的增长,从增速
期刊
零部件技術“空心化”越来越威胁到我国汽车产业的安全,“救汽车产业先救零部件”的呼声此起彼伏。在一些零部件企业正承受经济危机带来的生存考验时,另一些零部件企业逆势而上,将技术研发推向了核心零部件领域。那么,这些企业如何着力技术研发,面临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在艰难险阻中进行突破?    近来,国内开始呈现出零部件技术研发向核心部件区域转移的趋势,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研发齐聚了众多优势企业。国内外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