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是一片至性语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20623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情表》自入选昭明太子所编《文选》后,因其不衰的艺术魅力,为历代的散文选本所选用(如《古文辞类纂》《古文观止》等),也先后被选入人教版、苏教版等高中语文教材。对《陈情表》的赏析,历来是赞语有加,历数此文之感天动地。笔者以为,在诸家评述中,要数清人林云铭的点评最为中肯。他在《古文析义》中说道:“(《陈情表》)纯是一片至性语,不事雕饰,惟见天真烂漫。”清人过珙亦有类似的评点:“斯文历叙生平辛苦,亦呜咽,亦感悟,其人之性情者深欤!”(《详订古文评注全集》)那么,如何解读此等“至性语”呢?笔者试从以下五点作一些阐释:
  1.至孝之情。北宋文学家苏轼曾说:“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毋庸置疑,此表动情恻人之处,确在于李密的一片“至孝”之情。李密幼时身世凄苦:“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成了“失怙”“失恃”之人。且体弱多病,“九岁不行”。祖母刘氏不嫌李密这一孤苦零仃的弃儿、病儿,含辛茹苦把他拉扯成人。正因祖母刘氏对他有哺育之大恩,故而李密有了责无旁贷的“尽孝”之报。当待己恩深似海的刘氏“夙婴疾病,常在床蓐”时,李密便亲手服侍汤药,“未曾废离”。一句“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把母孙相依为命的至深情感,写得催人泪下。即使在祖母九十又六的高寿时,面对晋武帝的厚恩征召,李密依然“上表”哀请供养祖母至死。此等至真至孝之语,纯属发之肺腑,读来令人感动!难怪宋人真德秀说:“按令伯之表,反复谆笃,出于真诚。至今读之,犹足使人感动,况当时之君乎!”(《文章正宗》)
  2.至忠之语。不少评者以为,李密的孝情是真,忠言未必是“衷情”,而是迫于司马氏政权的违心之语,“诛心”之言。对此,笔者并不苟同。表中的“至忠之语”,一如其“至孝之情”,亦是“发乎心,存乎衷”的。李密曾“少仕伪朝,历职郎署”,作为前朝旧臣,并没有“身在曹营心在汉”。坦言自己出仕,“本图宦达,不矜名节”。面对新朝新帝的“过蒙拔擢”(“察臣孝廉”“举臣秀才”“拜臣郎中”“除臣洗马”),李密心存感念,感激地说自己是“沐浴清化”。他卑称自己是“亡国贱俘”,卑呼前朝为“伪朝”,直颂新朝为“圣朝”。对晋武帝的知遇厚恩,李密亦是“士当为知己者死”,直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如若没有祖母刘氏,直愿“奉诏奔驰”,侍奉新朝新帝;但苦于刘氏无人照看,不能立即尽忠应召,犹言尽孝后“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也”。此等忠心之语,亦非巧言令色者所能为,否则,必为晋武帝所洞穿,引来杀身之祸!此表之所以能打动晋武帝,除却李密堪与日月同辉的孝心外,亦因其出自肺腑的一片忠语。
  3.至难之境。今之读者多不认同李密“尽忠尽孝”之两难选择,以为尽孝者假,不愿出仕者真。如若李密能请人侍奉祖母,就可尽孝;自己应召赴命,就可尽忠。如此一来,忠孝两全,何言“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且新朝刚立,许多旧臣心存“不事二主”之念,持以观望之态,李密不愿为官,亦有此意。对此存疑,笔者试作一番饶舌。何为“孝”呢?古人认为“孝”有二层含义:孝养和孝敬。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只“养”不“敬”,不算“孝”。故李密恳请晋武帝准其终养刘氏,是为“孝养孝敬”祖母,确非“不愿出仕”的假托之词,诚为骨子里的“孝情”。另者,新朝“以孝治天下”,故老旧臣“犹蒙矜育”,李密“特为尤甚”。李密对祖母有图报之心,对新朝亦有感恩之念。两种感情交织在一起,陷李密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欲奉诏奔驰”,出仕为官对武帝尽忠,“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在家侍刘对祖母尽孝,“则告诉不许”。可见,李密所“陈”的两难之境,亦属一腔“至性语”。
  4.至真之请。一番至忠至孝之语后,末段李密水到渠成地提出“终养祖母”的请求。清人吴楚材、吴调侯在《古文观止》中说道:“历叙情事,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驾饰。”纵是“愿乞终养”之请,亦是“天真”(至性)之语。先言祖母刘氏年寿已高(“九十有六”),“报养刘之日短也”;而自己方为盛年(“四十有四”),“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也”。此等哀戚之语,读来让人辛酸落泪,李密“先尽孝后尽忠”的拳拳赤心跃然纸上。然后以“乌鸟私情,愿乞终养”,吐出“难言”之请,肯求晋武帝准许自己的“反哺之情”。短短八个字,蕴含着李密几多辛酸、无奈和凄苦。真是“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啊!情到哀处悲不能自禁,李密忍不住含泪泣言“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实乃“皇天后土,实所共鉴”,再次催请晋武帝,“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李密的至孝“痴语”,容不得人不动情,不接受这样的请求,何况“孝治”天下的晋武帝呢?
  5.至巧之述。《陈情表》作为一篇“至情至性之文”,作者并无刻意为文,信手写来却巧然天成。清人余诚说:“通体俱是陈情,前两段是陈其已往之情,乃题前文字;中三段是陈其现今之情,乃题中文字;末段是陈其日后之情也,乃题后文字。”(《重订古文释义新编》)此表能打动晋武帝,也离不开妙手偶成的“至巧之述”。晋武帝为减少灭吴阻力,采取怀柔政策,李密成了笼络的对象。李密若是回拒,便有“不满”新朝之嫌,会有性命之虞。首段陈情凄苦身世及不仕的惟一事实,以期晋武帝览表后,能化恼怒峻责为同情怜悯;二段感恩新朝对自己的重用,并坦言进退两难的处境,旨在消除晋武帝的疑虑;三段颂扬“圣朝以孝治天下”,并表白很想效忠新朝,可丢不下卧床的刘氏,进一步打消晋武帝的疑虑;末段才款款表达自己的恳请,望能先尽孝后尽忠。如若李密惶惶以求,落笔就恳请“尽孝”,或许会触怒晋武帝,达不到目的。故余诚说,就“层次说来,无一语不委婉动人。通体局势浑成,步骤安雅,更极尽结构之妙。”(《重订古文释义新编》)浑然之巧述,亦是汩流于衷的“至性语”。
  “陈情”一表,满纸“至性语”,一腔“至孝(忠)情”,终打动晋武帝。“晋武览表,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祖母死后,李密果践其言,出仕新朝,官至汉中太守。
  [作者通联:浙江诸暨市牌头中学]
其他文献
《外国小说欣赏》主编曹文轩先生在前言的选文原则中说道:“因这是一门语文课程,所选文本在写作方面有可说之处,供学生写作方面借鉴。”教学《外国小说欣赏》可着眼于如何欣赏外国小说以及初步感知小说的基本特征,简约介绍创作方法及流派史的轮廓,也可以立足于广泛欣赏外国小说、初知小说艺术、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提升人生境界等教学目标。   外国小说是文学世界的一个庞大的组成部分,是不可忽视的文学艺术结晶。《外国小
《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反映辛亥革命时期我国农村社会生活的一部小说,其中七、八两章“革命”与“不准革命”是小说的高潮部分,主要是写阿Q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现和遭遇。在该部分的开头,作者用了三个自然段来写辛亥革命的消息波及未庄,给未庄带来了大不安,使人心很动摇:  宣统三年九月十四日——即阿Q将搭裢卖给赵白眼的这一天——三更四点,有一只大乌篷船到了赵府上的河埠头。这船从黑魆魆中荡来,乡下人睡得熟,都没有知
个性化研读《论语选读》,对学生的思想境界、个人品质都是一次很好的检验,教师借此机会培养学生的精神品质,见仁见智的研读有意无意地表露出个人的素养问题。孔子十分重视伦理道德,重视正确人生态度的培养和高尚人格的塑造,对人生意义有着执著不懈的追求。这对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学习者具有完善自身的自觉意识,会通过学习,对人生产生更为深刻的感悟。  一、个性化研读提高作为学生角色的古典文化素养
【评议文章】  谭海生《中小学生写作用语应提倡华丽反对朴实》,原载于《语文建设》2007年第3期。  刘锡庆《与谭君论文书》,原载于《语文建设》2007年第5期。  蔡伟《朴实与华丽:一对并不矛盾的概念》,原载于《语文建设》2007年第4期。  孙绍振《也说“华丽”与“朴实”》, 原载于《语文建设》2007年第5期。  李镇西《内容第一,技巧第二》,原载于《语文建设》2007年第6期。  郑晓龙《
问题教学法源远流长,早在古希腊就有。20世纪初,杜威曾提倡过问题教学。前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曾经这样解释问题教学法:“从内部结构的观点来看,可以认为问题性的课是这样的:在这种课上,教师有意地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让学生提出学习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这种作法的问题性水平较高),或由教师自己提出这些问题并解决它们,在此同时向学生说明在该探索情境下的思维逻辑(这种作法的问题性水平较低)。”
教学目标:  1.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重点)  2.品味鲁迅杂文严谨生动的论证艺术,形象讽刺的语言艺术;(难点)  3.尊重、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冷静而不失开明地对待外来文化,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教学时数:一课时    【第一稿设计】  备课初期,我广泛吃进相关资料,本想博采众长,不想已有的成果似乎都在同一个逻辑层面,很不得劲。而且,思维反复在这个层面中纠缠盘绕,似乎失去了往下深挖的锐气。
目前信息技术在我国的各个行业领域中的应用极为广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授课PPT、微课等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语文这门学科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是一个重要学科、关键学科,而且语文学科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中占据着较大的分数比例,在教育教学的创新过程中信息技术以及微课教学模式的合理应用是课改的一个重要标志。   一、微课的教学作用分析   1.提升教学成果   微课的教学融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提出了著名的“冰山原则”。他以“冰山”为喻,认为作者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就可以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象补充。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而后两者则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  无法勾勒出“外貌”的老人
课堂评价一直都是教学关注的重要领域,有效发挥课堂评价在语文课堂中的作用是建设高效课堂的必然趋势。程翔是全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数十年执教生涯所积累的深厚专业素养造就了“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语文课堂。《将进酒》一课是程翔精心打磨的一件作品,课堂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学理念,对评价方法的有效运用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将进酒》课例中运用的评价方法,并分析背后的评价理念。   一、安置性前
【背景】2011年4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培训班在江苏师范大学举办,我邀请董旭午老师执教《老王》;2011年11月,旭午又在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活动中再次执教《老王》。两次教《老王》,我都在现场听课评课。旭午教学生用生活经验解读文本,效果极佳。  【课例回放】:  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老王》。同学们都读过课文了。这堂课,我们就解决两个问题:(出示课件,展示教读目标)第一个,我们一起来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