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地方高校仓储管理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产学研融合发展模式,研究了地方高校仓储管理实训教学模式改革。
关键词:产学研融合;仓储管理实训;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13-0119
一、前言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我国现代物流业迅速发展,物流成为当今时代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物流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大幅增加。为了给社会提供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物流人才,各地方高校越来越注重物流实训教学的开展,逐步提高实训教学比例。《仓储管理》作为地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对于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仓储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产学研融合发展模式的提出,地方高校要充分利用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讲授理论基础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因此,产学研融合的地方高校仓储管理实训教学模式值得探索。
二、仓储管理实训教学现状分析
高校科研资源集中,是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力量,也是地方物流人才培养基地,为物流行业输送专业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然而,目前物流企业在招聘的时候仍然存在招不到人,物流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现象。地方高校在物流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的把理论与实践结合,仓储管理实训教学存在如下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大多地方高校《仓储管理》课程多采用“理论+实训”的教学模式,但相对于理论课时来讲,实践教学仍然不足。并且,理论教学与實训教学不匹配,实训课时安排分散,每次课只有两个课时,难以系统化开展仓储实践教学。
2.课堂教授内容不符合实际企业需求
大多院校在进行《仓储管理》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往往并不是来自于对企业的工作岗位实际需求的调研,而是大量概念性、文字性的内容,造成了学生学到的知识并不能直接应用于今后的实际工作,不利于学生的培养及今后的就业。
3.实训教学条件有限。《仓储管理》实训教学是强调应用和实际操作的课程,因此,实践教学在整个课程中就显得格外重要。但是就目前大多数地方高校的实训课程开展来看,实训教学条件有限,制约课程的开展。
(一)实训设备不足。有的院校由于资金或其他方面的原因无法购进先进的仓储设备,导致实训无法正常展开,只能通过软件模拟的方式进行,但这种实操方式仅仅适用于仓储管理环节中的信息系统操作、制单等部分,对于出入库管理等方面的实操就不能简单通过软件完成,缺乏针对性。另外,有的院校购进实训设备后,大量时间都只用做参观、实训设备利用率非常低,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二)教学班级人数的限制。以郑州财经学院为例,16级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专业共7个班,每个班级人数都在50人以上,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实训室无法满足一个班级的同学同时操作。在一组或几组学生同时进行实操的时候,其他同学只能在旁边观看等待,这样不仅造成教学效率的降低,同时不便于学生管理。
(三)教师达不到“双师”素质,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地方高校的教师,大多是学术型人才,缺乏实际工作经验,造成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很好的理论联系实际,并且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填鸭式”的单一教学方法,课堂氛围沉闷,无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很多物流教师不愿意进行实践教学,实训室的利用率也难以提高。
(四)缺乏适合仓储管理实训教学的教材。以郑州财经学院为例,近年来选择《仓储管理》教材多偏向于理论部分,而实践部分严重不足,找不到系统地构架实践操作部分的适合教材。
三、產学研融合的地方高校仓储管理实训教学模式分析
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一体化实训教学模式把生产、学习(学生实训)与研究(教学科研与改革)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学校、实训中心、企业三位一体的“产学工厂”,最终达到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实现专业设置满足企业需求,授课内容符合职业要求,产教结合的校企合作建设目标,搭建同企业深入融合的桥梁。
地方高校物流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利用产学研融合发展,进行校企合作,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共同发展,按企业需求培养适应市场、毕业就能就业的物流人才。地方高校要建设产学研融合的仓储管理实训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接近企业工作环境的实训条件,实现以研究推动教育创新,以课题引领深度变革的目标。
1.要增加实训课时比例。在每学期设置实训课程开课周,集中开展校内实训课程。教师可以系统的讲解实际工作环境中的操作流程,学生也可以更深入的学习仓储管理内容。
(一)构建企业需要的课程体系。学校每年安排部分领导及专业教师深入物流企业开展调研学习,了解当前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为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改革提供依据。学院教师和企业共同对岗位(群)进行工作分析,确立职业岗位的技能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做到“因岗施教、 因材施教”。
(二)产学研融合培养“双师”型教师。学校要定期选派教师深入到物流企业顶岗锻炼,了解真实的物流现状和作业流程,找到与企业联系的对接口,切入点。使教师能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科研能力与管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培养企业需要的物流专业人才,促进学生就业,形成“双赢”局面,同时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提升学院的知名度。
(三)企业请进来,学生走出去
(1)把企业仓储专业人才作为指导教师请进课堂,为学生讲解仓储管理实际操作问题,使学生学到真实工作环境操作流程,更适应当前市场需求。
(2)把企业员工培训放在高校课堂,为员工营造更浓厚的学习氛围,让高校教师为企业员工系统的讲解物流与仓储管理基本理论,通过员工“回炉再造”,使员工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综合素养得到提升,从而提高企业效率。
(3)把实训教学放在企业仓库,通过学生体验真实工作环境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学生可以在企业中做些简单的工作,为企业创造一定的价值,并为企业储备人才。而地方高校也可以解决地方高校资金短缺、实训设备缺乏的问题,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
四、总结
本文通过对地方高校仓储管理实训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地方高校在仓储管理实训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理论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脱节,实践教学设备不足,教师“双师”素质达不到,教材不匹配等问题,结合产学研融合发展内涵,提出了地方高校要建设产学研融合一体化仓储管理实训教学模式,为地方高校培养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物流人才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陈一鑫.高职旅游专业产学研融合机制创新展望[J].教育观察,2017(6):75-76.
[2]张丽.校企合作路径探索与发展建议——以聊城职业技术学院物流专业为例[J].物流平台,2014(22):68-69.
作者简介诶:李媛媛(1989-),女,河南安阳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关键词:产学研融合;仓储管理实训;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13-0119
一、前言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我国现代物流业迅速发展,物流成为当今时代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物流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大幅增加。为了给社会提供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物流人才,各地方高校越来越注重物流实训教学的开展,逐步提高实训教学比例。《仓储管理》作为地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对于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仓储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产学研融合发展模式的提出,地方高校要充分利用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讲授理论基础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因此,产学研融合的地方高校仓储管理实训教学模式值得探索。
二、仓储管理实训教学现状分析
高校科研资源集中,是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力量,也是地方物流人才培养基地,为物流行业输送专业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然而,目前物流企业在招聘的时候仍然存在招不到人,物流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现象。地方高校在物流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的把理论与实践结合,仓储管理实训教学存在如下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大多地方高校《仓储管理》课程多采用“理论+实训”的教学模式,但相对于理论课时来讲,实践教学仍然不足。并且,理论教学与實训教学不匹配,实训课时安排分散,每次课只有两个课时,难以系统化开展仓储实践教学。
2.课堂教授内容不符合实际企业需求
大多院校在进行《仓储管理》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往往并不是来自于对企业的工作岗位实际需求的调研,而是大量概念性、文字性的内容,造成了学生学到的知识并不能直接应用于今后的实际工作,不利于学生的培养及今后的就业。
3.实训教学条件有限。《仓储管理》实训教学是强调应用和实际操作的课程,因此,实践教学在整个课程中就显得格外重要。但是就目前大多数地方高校的实训课程开展来看,实训教学条件有限,制约课程的开展。
(一)实训设备不足。有的院校由于资金或其他方面的原因无法购进先进的仓储设备,导致实训无法正常展开,只能通过软件模拟的方式进行,但这种实操方式仅仅适用于仓储管理环节中的信息系统操作、制单等部分,对于出入库管理等方面的实操就不能简单通过软件完成,缺乏针对性。另外,有的院校购进实训设备后,大量时间都只用做参观、实训设备利用率非常低,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二)教学班级人数的限制。以郑州财经学院为例,16级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专业共7个班,每个班级人数都在50人以上,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实训室无法满足一个班级的同学同时操作。在一组或几组学生同时进行实操的时候,其他同学只能在旁边观看等待,这样不仅造成教学效率的降低,同时不便于学生管理。
(三)教师达不到“双师”素质,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地方高校的教师,大多是学术型人才,缺乏实际工作经验,造成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很好的理论联系实际,并且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填鸭式”的单一教学方法,课堂氛围沉闷,无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很多物流教师不愿意进行实践教学,实训室的利用率也难以提高。
(四)缺乏适合仓储管理实训教学的教材。以郑州财经学院为例,近年来选择《仓储管理》教材多偏向于理论部分,而实践部分严重不足,找不到系统地构架实践操作部分的适合教材。
三、產学研融合的地方高校仓储管理实训教学模式分析
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一体化实训教学模式把生产、学习(学生实训)与研究(教学科研与改革)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学校、实训中心、企业三位一体的“产学工厂”,最终达到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实现专业设置满足企业需求,授课内容符合职业要求,产教结合的校企合作建设目标,搭建同企业深入融合的桥梁。
地方高校物流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利用产学研融合发展,进行校企合作,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共同发展,按企业需求培养适应市场、毕业就能就业的物流人才。地方高校要建设产学研融合的仓储管理实训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接近企业工作环境的实训条件,实现以研究推动教育创新,以课题引领深度变革的目标。
1.要增加实训课时比例。在每学期设置实训课程开课周,集中开展校内实训课程。教师可以系统的讲解实际工作环境中的操作流程,学生也可以更深入的学习仓储管理内容。
(一)构建企业需要的课程体系。学校每年安排部分领导及专业教师深入物流企业开展调研学习,了解当前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为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改革提供依据。学院教师和企业共同对岗位(群)进行工作分析,确立职业岗位的技能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做到“因岗施教、 因材施教”。
(二)产学研融合培养“双师”型教师。学校要定期选派教师深入到物流企业顶岗锻炼,了解真实的物流现状和作业流程,找到与企业联系的对接口,切入点。使教师能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科研能力与管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培养企业需要的物流专业人才,促进学生就业,形成“双赢”局面,同时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提升学院的知名度。
(三)企业请进来,学生走出去
(1)把企业仓储专业人才作为指导教师请进课堂,为学生讲解仓储管理实际操作问题,使学生学到真实工作环境操作流程,更适应当前市场需求。
(2)把企业员工培训放在高校课堂,为员工营造更浓厚的学习氛围,让高校教师为企业员工系统的讲解物流与仓储管理基本理论,通过员工“回炉再造”,使员工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综合素养得到提升,从而提高企业效率。
(3)把实训教学放在企业仓库,通过学生体验真实工作环境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学生可以在企业中做些简单的工作,为企业创造一定的价值,并为企业储备人才。而地方高校也可以解决地方高校资金短缺、实训设备缺乏的问题,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
四、总结
本文通过对地方高校仓储管理实训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地方高校在仓储管理实训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理论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脱节,实践教学设备不足,教师“双师”素质达不到,教材不匹配等问题,结合产学研融合发展内涵,提出了地方高校要建设产学研融合一体化仓储管理实训教学模式,为地方高校培养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物流人才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陈一鑫.高职旅游专业产学研融合机制创新展望[J].教育观察,2017(6):75-76.
[2]张丽.校企合作路径探索与发展建议——以聊城职业技术学院物流专业为例[J].物流平台,2014(22):68-69.
作者简介诶:李媛媛(1989-),女,河南安阳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