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PBL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以“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为例

来源 :中学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一套设计学习情境的完整方法,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目前,在美国已经有多所学校开展PBL课程,但在国内仍属于方兴未艾.PBL学习的核心是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去优化传统教育中的被动学习模式,激发出学生的创造力和潜能,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者转变为主动学习.与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法有很大不同,PBL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讲授为主;PBL将学习与更大的任务或问题挂钩,使学习者投入于问题中;它设计真实性任务,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需要能力和素质双高的人才,而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最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了顺应时代的需要,新课程特别强调了“核心素养为宗旨”的教学理念,这与PBL的教学模式的理念不谋而合.下面以“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为例,尝试将PBL模式运用到生物教学中,以达到新课程对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其他文献
科学探究作为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四大内容之一,是学生习得科学知识的行动方式和探索未知问题的一种实践方法.但是,笔者发现学生基于问题的探究意识并不是很高.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可能是部分教师的教学主张比较单一,缺乏灵活多变的教学技能,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也可能是部分教师还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思想禁锢,认为通过讲授知识也可以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还可能是部分教师没能找到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具体策略.显然,要想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需要教师改变自身的认识,提升自己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会思考、会
期刊
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立足于解决人们生产和生活中的现实问题,通过开发“枇杷中野生酵母菌的分离和提纯”创新性实验,让学生深入理解科学探究的真正含义,同时该实验方法解决了重庆广阳枇杷园枇杷产量大、残次果滞销和枇杷酒产酒率低等问题,培养了学生主动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基于真实的情境素材,促使学生产生需要解决的真实问题,积极激发学生形成“深度学习”意识.真实、可行的载体引导着学生在完成特定课堂任务中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学生通过完成指向核心的知识、方法、素养的课堂任务,有效养成“深度学习”习惯,真正延伸“深度学习”触角,进而发展高阶思维能力.
期刊
1 牛顿二项式定理在生物学科中的应用举例rn二项式定理,又称牛顿二项式定理,由艾萨克·牛顿于1665年提出.该公式为:(a+b)n=C0nanb0+C1nan-1b1+C2nan-2b2+...+Cn-1n a1bn-1+Cnna0bn .
期刊
以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一轮改革中,侧重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等元认知能力,已然成为了教育研究的新热点.为揭示近十年来国外元认知能力在生物学教学领域中研究的热点、方向和前沿趋势,并与我国进行比较,将基于WOS核心数据库,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对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将为今后国内开展相关研究及教师进行生物学教学提供指导、参考和借鉴意义.
精心整合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是探索实施“双减”政策背景下提高课堂实验教学质量的一种可行做法.现结合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中的3个演示实验,讨论对演示实验的创新策略.
期刊
阐述了将自然游戏恰当地引入初中生物学教学,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策略,对于重要概念的建构和理解具有非常有效的促进作用.
阐述了初中生物学科培养学生劳动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和策略,通过生物学科教学渗透劳动精神和劳动观念,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引导学生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价值观的培养,形成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进一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21年“九省市”高考生物学试题基于高考评价体系设计,试题贯彻立德树人目标,发挥学科育人价值;精心创设试题情境,加强关键能力考查;聚焦必备知识考查,注重基础知识回归;试卷结构各具特色,创新呈现新题型.研究实施了新高考改革的“九省市”高考生物学试题,有助于提升高中生物教育质量及高考备考工作.
从一道遗传题出发,分析由此展开的多种变式,整理和分析“分解组合法”的适用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