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际语言的英语与人力资源发展的联系

来源 :疯狂英语·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gl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每一种语言的变化深受本土文化的影响。文化的差异反映在目前世界上正发展着的国际英语的变化中。随着英语的地域性变化的发展,认为说英语的人都理解人力资源发展概念的假设也许不能成立。这篇论文着重讨论了人力资源发展部及咨询师在用国际英语沟通技巧进行培训方面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英语语言;沟通;多民族
  
  Abstract: 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inseparable. Each linguistic variation is deeply influenced by indigenous culture. Differences in culture are reflected in the variations of International English now developing around the world. As local variations of English develop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HRD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key concepts are commonly understood by all speakers of English may not be tru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ole of HRD and consultants in fostering training in the use of International English communication skills.
  Keywords: English Language, communication, multinationals
  
  一、语言和文化:人力资源发展的前期研究
  
  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英语越来越被认作商业语言。然而一种公共语言的使用不能保证公众的理解。《纽约时报》上有一条观点指出:一门公共语言是一家公司的目标和任务中心,且有助于用此语言定义公司。
  换句话说,语言是一种社会结构,公司也如此。用前者可以解释后者。
  尽管语言、文化可以分隔,大多数人力资源发展的研究却视它们不可分隔,这方面的研究报告一直集中在文化的影响上,忽略了对语言的链接。2003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召开的人力资源发展学术研讨会上递交的一则论文,最后四册《国际化人力资源发展》对文化物流在人力资源发展实践方面的负面影响表现了极大的兴趣。大部分论文内容着重讨论了中国——一个在全球经济发展中扮演日益重要角色的国家,在人力资源发展方面的问题。有学者认为许多公司还在继续使用自己的文化作为公司精髓而不是广泛理解跨文化差异去开创和操作公司。他们认为文化价值在组织管理中,尤其在干涉决定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他们也断定在西方管理理论下的文化因素也不太适用于中国的组织结构。沟通交流可能以这几个方向发生变化 :线性对环形 ;直接性 ;礼节性;目光沟通;集体对个人等。
  
  二、语言和思想 —— 为何涉及语言变化
  
  用英语交流并不只存在于以母语为英语和非英语的谈话人当中。在第一、第二、第三语言不是英语的不同文化背景中,英语被用作一种交流工具。许多非洲和亚洲的前英联邦国家中,英语几乎被用作默认的语言,因为已有证明:多种语言群中只使用单一的民族语言在政治舞台的表现上会有困难,出现分歧。
  在这些地区,英语口语正逐步演变发展成为单一的方言特征。这些地区的英文译本已受不同文化背景大大影响。英语在这些地区被使用,但这些英文译本永远不会与标准美语或英语相符。例如,印度、加勒比海、新加坡和非洲英语已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泰国英语似乎已形成一种与泰国文化相结合的独特规则和用法。人力资源发展专家们需要意识到在每个地区尽管英语已经成为公共交流语言,并不意味着人力资源发展的概念、模式或假设在说英语的任何地方被人们以同样的方式理解。
  如果不同文化群在理解人力资源发展的价值和概念上有所区别,会产生影响吗?在美国,在一种多种多样的商业气候中多元文化的存在和繁荣,文化群内部的交流取决于一系列员工培训的共同体会、价值和信仰。在跨文化交流领域,不同文化和国籍形成了不同的商业文化,因而它呼唤着在国际英语中语言多元化意识和由本族语言展示对人力资源模式、信仰和价值的不同译本的愿望。
  
  三、人力资源专家和顾问在跨国机构中对改进英语沟通技能的作用
  
  一些地区的方言变化,在多民族状况下可能遭遇沟通困难。首先,每种方言有它自己独特的隐喻和习语,可能不被聆听者理解。一位新加坡人力资源发展专业的毕业生曾花了数年时间在美国学习,回到新加坡,在对公司的简介中她评论某种观点是“no brain”。在美国采用这种说法通常意指一个无需作过多思考的想法,这个词被她的新加坡同事翻译成“愚蠢的想法”。他们都觉得自己被大大地侮辱了。当地的习语完全可能被那些处于另一种文化背景的人们误解。
  肖特对隐喻在人力资源发展中的作用做了一个精彩的分析。他认为隐喻“可被视为解决我们如何思考和理解现实的关键。”没有意识到隐喻的文化特性是很致命的问题。笔者就曾听到一位英国人在会议上用某种儿童游戏来打比方,他把那游戏称为
  "snakes and ladders",而该游戏在美国却被称为"chutes and ladders"这游戏是否还存在于其他国家?是否又会有不同的名称?一个培训师在阐述关于产生新构思的时候说 :"People who are considered creative seldom pull imaginative new ideas out of thin air. More often they stumble upon them..."这位培训师几乎一口气用了两个隐喻。
  单词在语言中畅游,又发展出新的不同意思。借用的单词在他们自己的新家衍生出新的意思。外来词在英语语言中永远受到欢迎。跟印度有关的如"jungle"(丛林),"bungalow"(平房),"pajama"(睡袍)就被引用到牛津英语词典中。其它语言和当地方言也借用英语单词和句子。这些单词和句子发展了词的意思,能被各种说英语者较好地理解;但对其他人会产生混淆。在印度,the Hanklyn Janklyn Guide to Indian English(《汉克林·杰克林印度英语指南》)一书便是用来帮助各种说英语者。例如,“akademi”是一个有着接近思想的人们的组织 ;在日本,“sayonara homu ran”是一种游戏。
  语言的变化并不局限于词或短语的意思,也体现在语法变化上。句子结构常受本族语结构的影响。亚洲说英语者通常会因为冠词不是本族语的特征而将其省略。亚洲说英语者常省略冠词,因为它们不是本族语的特征。此处,危险的是本族语说话者可能会将这些变化贴上“不成熟或不正确”的标签,并由于在形式上的迷失而错过了许多实质的内容。
  由于说话者变得更注重标准形式的英语,他们修改语言形式使之更易理解。一些人根据听众和社会形态来改变他们所说的英语。这种语言的变化体现在英国和美国白种上层阶级听众中。当与这种阶层的听众说话时,阶层的口音或方言摒弃了,但会再次出现在和友人交谈的非正式场合中。
  
  四、当前语言教学所提倡的最佳实践方法
  
  如果人力资源发展培训师和咨询师真的决定提供英语交流技能训练,什么方法和教学模式适用和有效呢?
  首先,英语是特殊的文体,贯穿于培训的各个领域,这一点很关键。纯粹的英语班教授一般的“交流”课程很难快速地转换成商业环境。两者结合的方法已被英国和澳大利亚成功地运用。
  其次,培训教材应该使用清楚、直接易懂的英语表达,简介既有书面语又要有视听材料,便于学习者阅读,吸收有用信息。不要让你的教材过多地负载好了解的信息,而应该是必须了解的信息。在需要解释的时候尤其要避免行话。
  第三,培训中避免特殊文化的参考文献。
  
  五、训练提示
  
  用哪些方式进行训练以使来自多元文化的听众更好地理解语言呢?主动学习能调动身体和大脑。这是成人教育的一个基本概念,一个好老师会使学习变得轻松并能在教学中包含和借鉴参与者的经验。同时,训练者必须逐步了解参与者理解和观察世界的方式。这是基本的、对学习一个非行为方法的认知。按这样的操作进行培训,我们可以理解参与者的学习过程。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在泰国,尽管所有英语老师都有中、高水平的英语能力,但要让他们完全理解美语概念,仍需克服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困难。泰国的英语老师需准确知道提问者想他们说什么的时候,才愿意回答问题,否则他们会保持缄默。
  最后,我们必须抛弃标准形式的英语或美语才是惟一正确的表达形式的观念。而且,不应认为英语的方言变化是不正确的。英语是理解和教授美国和英国文化价值的一种必要的工具,也是一个去传授当地传统和文化价值的工具。这些当地传统和文化价值处于人力资源发展的背景中。理解这些,有助于促成对组织的核心价值的相互的理解。
其他文献
JB Bernstein是一名职业体育经纪人,在经历了事业的辉煌发展后,他与搭档成立了自己的经纪公司,却不料遭受了重创,JB的事业和人生都面临着危机。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想出到印度进行棒球新星征选的点子,在得到赞助商的首肯之后,他踏入了这个古老的国度。JB能如愿选到合适的球员吗?他的事业和人生会因此出现转机吗?  印度元素和美国梦贯穿其中的影片《百万金臂(Million Dollar Arm)》根据
期刊
Robert Siegle (Host): Ralph Ellison’s 1952 novel,“Invisible Man,” is a 1)searing exploration of race and identity. It won the National Book Award and was named one of the 100 best novels of the 20th c
期刊
副词too看似简单,但它在英语中的使用频率又  极高,且使用时往往容易出错,因此,能否正确掌握其使用方法,对于英语学习者,特别是初学者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在多年的英语教学中,摸索出了too的若干使用规律,现略述如下,希冀能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    1. too一般放于肯定句末,表示“也”。  e.g. I know the answer, too. 我也知道答案。  注意:否定句末的“也”须用e
期刊
人物简介:  李朝阳,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北京路中学初中英语教师。1985年开始从事初中英语教学工作,至今刚好二十年整。当过十年班主任,一直从事初一至初三的循环教学。所教学生的英语学科成绩一直名列全区同类学校前茅。多年被评为清河区优秀班主任。1994-1996年连续三年获市、区英语青年教师优课大赛一等奖。2002年获淮安市中小学英语优秀教案设计一等奖。2002-2004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初中英语能力
期刊
摘要:英语中的倒装句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但人教社2004年新出版的高中英语教材中出现的一类倒装句却有着“与众不同”的特征。本文详细地分析了这类倒装句的句法结构及其倒装的4种原因。  关键词:英语倒装句 ;句法结构 ;倒装原因    1. 引言    英语中的倒装句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在人教社2004年新出版的高中英语教材中就出现了很多倒装句,但是其中的一种倒装句却有着“与众不同”的特征。教材、
期刊
摘要:在诗歌翻译过程中,当直译原诗意象不能再现原诗意境时,就要进行意象重构。但意象重构不能脱离原文语境,用以重构意象的词语必须与语篇中其它相关意象词语形成语意连贯。  关键词:诗歌翻译;意象;重构;连贯     Abstract: In poetry translation, image reconstruction is necessary when literal translation of
期刊
摘要:运用功能语言学、语篇分析的理论,结合文体学的成果,从篇章功能的视角,在实际的语篇中来考察动态的语言运用,着重从篇章话语的角度分析这/那、this/that 下指的语篇衔接功能及其文体效应。  关键词:篇章 ;指示代词 ;下指 ;语篇衔接功能 ;文体效应    Abstrac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functional linguistics, literary s
期刊
摘要 :英语,对于开始学习的学生来说,  充满着好奇,因而他们对英语充满浓厚的兴趣。但是,怎样使他们保持这样的兴趣而不断呢?这主要就要依靠英语教师在课堂上经常采用激励策略,根据一定的教学原则,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激励 ;自主性 ;自尊性 ;归属感 ;新闻栏 ;目标卡 ;转风轮    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历,笔者很清楚这样一个现象:小学生刚进入初一时,基本上每个学生对英语这门学科都
期刊
“2047年冬,天气日渐寒冷。清晨的太阳刚刚升起,我坐在农村家里的一把椅子上,晒着太阳,嚼着多年来的一些备课讲义,因为退休在家已多时,又无事可做,总希望把它们整理出来,供后来者使用。同时,我也在闲余的时间里写写字,作幅画,这是我生平的嗜好,从未间断过。早饭过后,就有几位朋友打电话过来,说祝我生日快乐,原来今天是我生日。今年七十了,牙齿也掉了,没想到一晃就是七十年,一辈子实在是太短暂啊!虽然都是在清
期刊
大画家黄永玉曾住在一间四周封闭的旧房子里,四壁无窗,一走进去就有一种压抑感。然而,黄永玉笑哈哈地拿出一张白纸画了一扇窗户,贴在墙上,他顿时觉得屋内一片生机,阳光在心头流淌着。  由此,我也想到了自己的一段经历。  那年,我教的班级是学校最差的一个班,我感到很无奈,但教师的职责使我还得努力去教好学生,幸亏学生有了进步,但仅限于部分学生。在一次校会上,领导没有指名道姓地批评了我。我真的说不出自己心中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