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拍大潮下香港电影对内地电影的影响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t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尤其是2010年香港与大陆合拍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全方位的突出表现,意欲指出香港电影以其独有的产业机制和魅力,在电影手法到产业运作等各个方面将不断带领中国大陆电影走向国际。
  关键词:香港电影;内地电影;合拍
  中图分类号:J992.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5-0069-02
  
  
  一、背景分析——市场浪潮下,大陆香港电影市场的双赢
  (一)大陆市场全线飘红
  在中国推行电影产业化与市场化的第八个年头,在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政策的利好刺激下,2010年,对中国电影来讲,无疑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年,国内票房风生水起,电影市场继续保持着亢奋的超高速发展。首先,电影市场总票房达101.72亿元,比去年的62.06亿增涨了约60%,位居世界第六位。这其中13部影片票房过亿,《让子弹飞》单片突7亿人民币即1亿美元大关,可以说是全线飘红突飞猛进的一年。其次,电影的产量由去年的456部故事片增长至500部,银幕数也由去年的4723块增长到将近6000块,第一次进入世界前三强。
  (二)香港制造中流砥柱
  近年来,香港电影逐渐融入内地市场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趋势,特别是投资比较大的作品,如《叶问2》、《通天帝国》、《精武风云》等,几乎都是合拍片甚至是内地为主导的作品。何况,今年还出现了不少香港电影人在内地制作的影片,如《全城热恋》、《龙凤店》、《唐伯虎点秋香2》等,这些作品已经逐渐的模糊了香港电影与内地电影之间的界线,很难再单纯的说是内地电影或者香港电影。[1]香港电影以其特殊的魅力已经进入了中国大陆电影的各个环节,成为中国电影票房产业大踏步前进的助推剂。我们以2010年票房过亿的国产电影为例来看,全年单片过亿的影片共有17部,依次为《唐山大地震》、《让子弹飞》、《非诚勿扰2》、《狄仁杰》、《叶问2》、《赵氏孤儿》、《大笑江湖》、《大兵小将》、《山楂树之恋》《锦衣卫》、《精武风云》、《越光宝盒》、《全城热恋》、《喜洋洋与灰太狼2》、《杜拉拉升职记》、《枪王之王》、《孔子》。纵观以上十七部电影,合拍片的主创几乎全被香港电影团队把持,《叶问2》、《精武风云》是香港民国动作片的回归,《锦衣卫》、《全城热恋》、《枪王之王》、《越光宝盒》等更算得上是老港片的旧题新作。另外几部电影虽然资金来源上似乎与香港并无太大密切关系,却全都有香港因素。如《狄仁杰》投资是中港合资,起主导因素的是导演徐克,武术指导是洪金宝、并有刘德华、梁家辉等港星鼎力加盟;这些足以说明香港电影和香港因素在当下的国产片范畴内起了举足轻重作用并引领整个产业向前迈进。[2]
  二、香江豪情——合拍潮纵横
  香港电影人的北上合作拍片,并非是这两年才有的事情,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际李翰祥、严浩、许鞍华等先后到内地制作了《少林寺》、《火烧圆明园》、《似水流年》等作品。只是,八九十年代的合拍片,主要还是以香港电影人为主导,且目标市场也不是在内地,主要是为了内地广阔的景象。九十年代中期后内地政府又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合拍片的条例、政策规定,并伴随着九十年代香港经济与电影危机的到来,到大陆拍片的人就逐渐增多。而直到2003年6月及9月《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的签署,使两地合拍片数量呈现“井喷”之势。到2005年国产片票房前10名几乎全是合拍片, 2008年合拍片更是取得了骄人成绩,在全年10部过亿票房影片中,有8部是合拍片,合计票房16亿多元,约占全年总票房的40%。2009 年11 部过亿元的国产片中有九部是两地合拍片,在该年度42 部票房超过1000 万元的影片里,有22 部是两地合拍片,占据一半以上的比例。[3]但经过逐渐磨合,两地的合拍片更趋于理性,投资合作更趋于紧密和成熟。
  另一方面,众多的香港电影工作者也纷纷在内地自组公司或者加入内地的电影公司或建设终端院线。导演陈可辛去年在北京与导演黄建新组成“我们制作”电影工作室,并联合内地的发行公司保利博纳一起成立了“人人电影”制片公司,其制作基地也从香港转移到了内地。著名影星成龙在北京设立成龙影城,香港寰亚等公司纷纷设立内地新公司。如果算上徐克、李仁港、陈嘉上、吴思远等香港知名的电影导演或监制,更加可见这支“北上”队伍的庞大,连一直坚守港片阵营的杜琪峰在今年也有新的《单身男女》上映了,更何况,还有那么多的香港明星不断的参与进内地的电影制作呢,如《让子弹飞》中的周润发、《非诚勿扰》中的舒淇。
  所以,无论从制作还是从产业上来讲,香港电影已经深深融入到中国电影当中,已经对中国电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源远流长——香港电影对内地电影的影响
  (一)电影本体创作方面
  1.电影制作观念。首先,内地电影理念从教条向娱乐移位。从《少林寺》开始,这些具有商业元素、注重娱乐性的合拍片的热映,对内地电影原有的“教化”模式产生了首轮有力的冲击;到现在的《英雄》、《投名状》、《赤壁》、《让子弹飞》等继续以商业美学冲击着中国电影整体的文化生态环境。合拍片为内地电影界打开了一扇窗口,可以近距离地学习和借鉴港方的电影理念和拍摄技艺,提高制作水准。大陆电影原来在编剧方面要求相当严格, 不仅剧作者要与剧本编辑反复讨论、修改,而且要层层上报,层层把关。剧本确定后, 一般不做大的改动, 这便于把握影片的政治倾向。[4]在香港电影的逐年影响下,大陆开始对剧本要求不那么严格,在没有政治问题的前提下,一切向市场看齐,怎么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收益,怎么拍。这样的方式使合拍片显得很灵活, 任意取舍,毫无精神压力,能更好的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如《大兵小将》里将领之间的关系倒置,大人物不再是救世英雄,小兵成为了故事的主角,等等都是以戏谑的方式出现的,将英雄的日常生活以另一种愉快的方式呈现给观众,并在观众中取得了良好的反应。
  2.影像画面。在镜头运用方面,香港电影一直以来都是走在时代的前列。和好莱坞式的大场面调度和多变的镜头运动不同,香港电影注重突破传统形式,寻求视觉冲击,给观众以强烈的感官刺激,而不是追求过多的在社会历史意义方面的探讨。例如,香港徐克等人以迅速,凌厉的剪辑模式,不仅在观众中深受欢迎,而且在评论界也获得了良好的评价。其监制的《倩女幽魂》在八十年代便获得葡萄牙国籍电影节的技术大奖。在香港电影的不断影响下,大陆电影一改以前教条,死板硬套的革命英雄主义高大全式的叙事、画面风格,不断寻求突破,适应改革开放后不断加快的社会步伐。前几年的《疯狂的石头》正是以其全新的叙述手法,在大陆掀起了一场电影叙事革命,赢得了一致的好评。
  (二)电影产业方面
  1.明星制。提起香港电影,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些耳熟能详的明星,耍宝玩命的成龙,英姿飒爽的发哥,无厘搞笑的周星驰,这些明星符号已经成为香港电影机制中的一环。香港电影作为亚洲文化工业的代表,在20世纪,一直都牢牢占据着整个东南亚和亚洲市场,而这其中的关键因素就是其庞大的明星机制。从早期的细路祥到李小龙,香港的明星制已经基本成型,而后随着电影工业的不断繁荣,到了八九十年代明星制已经带动整个产业的兴盛。而内地却相反,只有演员工人和艺术家,而无明星,所有的演员都是隶属于相关单位,和普通干部职工一样,拿的是基本工资,拍电影只是本职工作,并无任何大的经济收益,比如当年李连杰拍《少林寺》时每天就是1块人民币的工资。香港与内地合拍开始后,使内地渐渐变为“片酬”的形式,而“片酬”制正是明星制最重要的标志。新时期,经过与香港电影的不断磨合,内地的电影公司也不断走向正规的产业化。大陆方面的华谊兄弟、保利博纳、橙天娱乐等公司在推行明星制方面做出了相当大的探索。大陆的明星诸如巩俐、姜文、葛优、黄圣依、范冰冰、周迅、陈坤等人都是明星制的受益者。很多明星导演,都在大公司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明星制已经在新时期的中国业界深深扎根。2009年上市的华谊兄弟电影公司中,就设立了冯小刚、张纪中、范冰冰等导演和明星的工作室。
  2.院线档期制。在香港,电影的发行一直被放在整个产业的核心点上,由于发行业比电影制作更直接面对观众和市场,香港电影从开始就显示出强烈的商业属性。电影的制作最终都臣服于发行,发行方根据市场需求来要求片方制作相应的片子,而不是片方制作后供发行方选择,出现了所谓的订单式消费。《倩女幽魂》、《英雄本色》等系列影片本来是没有打算制作续集的,而是因为影片的第一集市场反响特别良好,根据发行方的要求而制作的。而发行方赖以生存的命脉正是从好莱坞舶来的院线制,香港的院线制兴起于20世纪中期,经过逐年的发展到七八十年代成为电影产业主控因素。和好莱坞一样,兴盛一时的邵氏和嘉禾等电影制作公司都是拥有自己的院线,才能笑傲整个香江影坛几十年。中国大陆不一样,由于旧有的机制存在,电影一直靠的是广电总局的统销统购政策,电影无论质量如何,不愁销路,电影制作和发行体系混乱,条块分割严重,严重缺乏活力。直到21世纪初,国家实行电影业改革,实行欧美、港台等地所奉行的院线制改革。这种院线制改革是以资产链接的影院实体为纽带,打断原有的统购统销政策,在各地的省公司组建有实力的发行公司,让电影发行走向市场,迫使制作方走向市场的优胜劣汰,激发了整个电影业的活力。2006年,全国超亿元院线达到8条,其中上海联合院线全年票房突破3亿元,成为我国首条突破3亿元票房的院线。到2010年,国内就有万达、中影星美、上海联和三家院线年度票房超过10亿。内地院线业的发展,表明其中作为香港电影产业中的营销观念尤其是对各个时期影院排片时间的安排上,也就是所谓的档期制的重要作用。从2010年来看片方必争的几个档期,贺岁档、暑期档、国庆档、再加上所谓的清明档、春节档等,都是在香港档期制的基础上,结合大陆的国情而出现的新的电影营销手段。比如2010年最终票房的发力,就是在贺岁档的大背景下,由《让子弹飞》、《非诚勿扰2》、《赵氏孤儿》三部大片营销策略下“狂轰乱炸”出来的。档期制的出现是中国内地电影产业改革后日益成熟的体现,虽然和欧美等国成熟发达的电影机制还有一定的距离,但至少中影、华夏、保利博纳等公司也已经在逐步探索学习中,使中国的电影产业不断完善进步,在制作、发行、院线等各个领域都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不断与国际接轨。
  香港电影以其独有的魅力,在新时期通过合拍的方式,进入内地并将带动内地电影跨入一个新的时代,迎来新的黄金十年。并最终使大陆电影在制作理念、明星院线制等方面向多元化发展,带领中国电影逐渐与国际接轨,使中国电影走向国际。
  
  
  参考文献:
  [1] http://ent.sina.com.cn/m/2010-12-24/ba3187668.shtml
  [2] 2010年电影产业数据均来自广电总局年度电影报告
  [3] 中国电影家协会产业研究中心.2010中国电影产业年度报告[R].中国电影出版社,2010.
  [4] 胡克.香港电影队大陆的影响[J].电影艺术,1997(4).
其他文献
摘要:在北部湾经济建设的背景下,南、北、钦、防四个城市媒体一起报道中国—东盟博览会,不仅加大了对博览会的宣传,而且为实现中国—东盟开放合作信息交流中心的建设提供机会。但是媒体并没有打破地域界限,不管是在报道内容还是报道对象、新闻稿件分享等的互动上都存在明显不足。   关键词:中国—东盟;媒体;联动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5-0034-0
期刊
摘要:新疆平面媒体文化体制改革是在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框架下进行的。新疆平面媒体市场化走向最终依据文化体制改革的进程而形成趋势。新疆平面媒体文化体制改革的难度、艰巨性无法回避,其复杂性、风险性超过全国其它任何一个省区。本文将新疆与内地省份相比较,以报业为研究对象,试图找出新疆平面媒体市场化滞后的原因,厘清新疆平面媒体市场化的进程,为探索建立怎样的创新体制以及确定什么样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起到抛砖引玉
期刊
摘要:互联网的发展,网民数量的增多,传统电视台纷纷成立网络电视台大举进军互联网,整合原有的优势资源,并利用网络电视优于传统电视的特性,实行跨媒介发展战略。这一举措对以视频分享为代表的民营视频网站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本文分析两类网站的优势和劣势,探讨网络电视和民营视频网站未来发展的方向,如何引入竞争机制激发传统电视台网站的活力,及在何种层面上的合作共赢。  关键词:视频网站;媒介融合;新媒体  中
期刊
今传媒·立新论·聚经典(两篇)  主持人:王静  (今传媒杂志社总编)    主持人语:历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社会系统也在不断的演化,并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为促进社会系统的协调发展,社会管理自然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当今网络的普及和其低门槛的特性,尤其是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新,决定了一个自媒体时代的来临,人们愈来愈重视自己接近、利用媒体的权利,而新闻媒体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也因此越来越凸显和重要。
期刊
摘要:本文对网络论坛的枪手现象进行了研究,通过结合大众传播理论和网络传播理论,从历史的维度分析了网络枪手的起源,指出网民重要性的提升、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和传统传播方式的失效是导致网络枪手产生的三大原因,以实际案例详细分析了网络枪手的传播对象、传播方式等,认为网络为网络枪手提供了极佳的传播环境,网络枪手可能操控网络的议程设置。  关键词:枪手;公众;网络论坛;网络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2文献
期刊
摘要:在20世纪初期,以电影为代表的新的视觉文化传播方式的普及与发展给伴随了人类千百万年的视觉体验带来了革命性变化。当今,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中,以电影为代表的视觉文化载体对大众流行文化的传播呈不断扩张的趋势。新媒体技术下,电影蕴含的流行文化,必将对电影产业与观众产生更深层次的影响。如何正确把控,是一个必须认真思考与对待的问题和责任。  关键词:视觉文化扩张;电影;流行文化;消费群体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主题性宣传片因其在短时间内最大程度的容纳信息,最大限度的传达了国家文化、城市精神及企业理念,展示了国家、城市及企业的实力,对树立国家、城市及企业的良好形象、展示其独特的魅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被称作一个国家或地域文化宣传的“视觉名片”。  关键词:主题;电视宣传片;符号元素;视觉名片  中图分类号:G2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5-0073-02      
期刊
摘要:本文借用拉斯韦尔5W模式,从传播者、传播媒介、传播内容、传播受众和传播效果等方面对我国手机广告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发现,手机作为一种广告媒体,是一只不折不扣的“潜力股”。  关键词:拉斯韦尔5W模式;中国手机广告;媒体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5-0065-02       1973年4月,美国人马丁库帕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推向民
期刊
摘要:影视与图书的关系从相互割裂到互相欣赏再到相互借力最后到二者融合,其间过程反映了多元媒介形式共同发展的趋势。影视和影视艺术的诞生创造了现代传媒形式的革新,创造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图书紧跟热播影视,从荧屏走向文字,一方面为图书提供了畅销的可能,另一方面又因操作不利让图书陷入盲目跟风最终以失败告终的境地。  关键词:影视;图书;影视同期书  中图分类号:G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
期刊
摘要:随着技术手段、管理方式的发展,企业的战略重点在不断地转移。品牌形象塑造已成为企业品牌价值提升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的作用日益突出。本文综合论述品牌形象力,品牌价值,以及企业在进行品牌形象塑造中可以选择的策略。  关键词:形象策略;品牌形象;品牌价值  中图分类号:G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5-0059-02       21世纪,世界经济的竞争已上升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