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中华经典诗词传承现状分析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z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联网时代中华经典诗词的传承方式发生着巨大变化,新媒体平台依托互联网充分发挥了内容存储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等优势,“互联网+诗词”的各种新型传承方式不断出现,以手机APP、主题网站、综艺节目等为代表的线上传承和线下纸媒传承、社会活动传承相结合,实现了互联网时代下经典诗词传承的转变。但作为新兴媒体,各类互联网传播方式的缺陷同样明显,专业性与娱乐性之间的矛盾仍然没有解决等。基于对“互联网+中华经典诗词”传承现状和传承方式的分析,为“互联网+诗词”传承模式的设计提供指导。
  关键词:互联网+;经典诗词;传承现状
  一、“互联网+”的概念和内涵
  腾讯总裁马化腾在2015年两会上提出的加快推动“互联网+”的建议中指出“互联网+”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连接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随之阿里研究院也推出了《“互联网+”研究报告》指出“互联网+”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社会生活的各部门的扩散应用过程。”从而开启并推动了近年来对“互联网+”研究的发展。
  黄楚新、王丹《“互联网+”意味着什么——对“互联网+的深层认识”》中将“互联网+”分成两个层面进行理解,一是强调“+”,将其看作是互联网与其他传统产业的联合和深度融合;另一种是指将其看作一个整体概念,是传统产业的互联网化,并提出互联网的价值更多的来自于用户的在线数据积累。宁家骏《“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背景、内涵及主要内容》指出“互联网+”普遍接受的定义——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与深度融合的过程。“互联网+”的本质是传统产业的在线化、数据化。
  二、中华经典诗词的概念界定
  所谓中华经典诗词是指经过千百年锤炼、历久弥新,其思想内涵、情感意趣、艺术技巧传诵千古依旧具有巨大影响力,能使不同时代的人们产生共鸣的、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的情感,集中反应社会生活并且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的文学形式。
  李俏在《诵读经典诗文应遵循的五个原则》中谈到,“中华经典诗文是中国古老智慧的文化积淀,是优秀文字和思想的融合浓缩”“经典诗文有两个特征:第一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有在时空里沉浸的魅力,保持与时代沟通,为不同年代大众所爱所接受;第二传承人文精神,传递真善美的,陶冶情操,端正品行。”而吴中胜、范春玲认为,经典诗词言简意赅,蕴涵幽隐,富于民族特色的语言形式,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具有高超的艺术水准,又有高尚的思想境界和审美情趣。二者都强调中华经典诗词的历史继承性、积极的感染力以及广泛的传播接受性。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兆鹏在《寻找经典——唐诗百首名篇的定量分析》中说道:“名篇的确立,是一个不断被发现、认定、积累和淘汰的历史过程。名篇既不是一个人确定的,也不是一时确定的,而是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洗礼。……是站在今天的立场予以总结衡定的。再过若干年,随着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名篇也可能会随之而变化。当今的名篇,在历史上未必就是名篇。”研究“经典诗词”也必须要结合当前社会需要、人们审美观和价值观来进行。基于此,“经典诗词”是一个范畴,而非一个明确的范围。其特点包括:①其思想内涵、情感意趣、艺术技巧具有时空跨越性,能引起不同时代读者的共鸣;②能够广泛长久地传播,对社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③符合当代审美价值观。
  三、基于“互联网+”的中华经典诗词传承现状
  O2O模式即Online To Offline(在线离线/线上到线下),线上是指利用互联网等虚拟媒介而实现的一系列没有发生面对面交谈交互的情况与动作,线下则是与之相对的面对面交互活动。当下诗词传承模式,可分为线上传承部分和线下传承部分。线上传承包括借助互联网传承的手机APP、主题网站、诗词类综艺节目,线下传承更为广泛,包括纸质媒介传承(如书籍报刊),社会活动传承(如教学活动等)两部分。
  (一)线上传承
  1.手机APP
  (1)社交APP——诗词传承功能的拓展(微信、微博为例)
  ①受众群体特点:数量庞大、结构多样、准入门槛低。一是以微信和微博为代表的社交新媒体,本身已经具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对于中华经典诗词的传播具有潜在受众群体庞大的优点。二是受众群体的年龄结构更加多样,使用者不再仅限于年轻群体,操作简单,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微信、微博、支付宝。
  ②内容特点:碎片化、参与感强
  从微博方面来说,推送字数的限制迎合了当下碎片化阅读的趋势,也相应地降低了接触经典诗词的准入门槛,强化使用者参与感,在提高社会关注度的方面具有突破性的优势。
  ③功能特点:互动性、趣味性、依托现有社交APP发展
  微博专栏与微信公众号的推送内容增加了个性化的解说与评析,趣味性更强,更容易吸引读者关注,推送博主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交流机制主要以留言回复为主,相比于传统的传播形式,新媒体传播模式已经形成了较好的互动机制。
  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为了截留粉丝获取关注度,形成了完全以读者取向为主导的推送方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在趣味性与专业性的平衡中更加倾向于趣味性。各类微博博主、微信公众号质量良莠不齐,虽然在吸引社会关注度的方面有所突破,但对于传承中华经典诗词的精髓与实质的帮助仍然有待讨论。
  (2)诗词学习APP
  ①受众特点:数量有限、准入门槛高。从受众结构上讲,诗词类APP用户是对诗词有兴趣的部分社会成员,而非社会全体,准入门槛较高;从数量上讲,本身用户群体不够庞大,但潜在用户多。
  ②内容特点:系统性、丰富性
  相比社交类APP的诗词学习,诗词APP的内容更为系统,诗词数量更为丰富。多以朝代、诗人、古诗词题材为依据分类,也有按照课本收录的篇目和顺序为依据进行分类,便于系统学习诗词;古诗词APP的存储量大,内容丰富。   ③功能特点:专业性、不完善性、手机APP独立运行
  专业化的诗词服务,包括界面古朴典雅;功能区分类明确,此类APP大多只分为三到四类,主要是古诗词分类,日常推荐,讨论创作,会员付费等形式,少部分含有填空形式的游戏界面;内容解析,分为字词的解释和通篇的翻译,部分带有意境和创作背景的点评;具有诗词分类筛选功能和数据搜索功能。
  古诗词APP作为古诗词与“互联网+”运行模式相结合的新兴模式,其漏洞与风险同样明显:
  ①个人隐私被窃取
  几乎所有的APP都对于未注册的用户能够使用的功能进行了限制,而成为注册用户就涉及到使用电话号码或邮箱进行注册以及允许APP使用手机储存等功能的权限,这在一定程度上都对于用户隐私泄露造成了隐患。
  ②受众群体较小
  古诗词APP的核心是中华经典诗词,无法回避受众群体不够大、关注度不高的问题,部分APP采用开放讨论区、组织相关比赛或者是建立原创分享区域的方法鼓励更多人参与。
  ③难度等级分类
  缺少更多样的难度分级分类标准,没有办法改变古诗词APP准入门槛较高的问题。
  2.主题网站
  ①受众特点:数量多、准入门槛较高。
  主题网站面向广大的网民群体,受众数量庞大,结构复杂,但经过对“中华诗词网”等多个诗词网站的调查发现,这种诗词网站类似辅助学习的诗词查询了解工具,需要用户拥具有一定的诗词基础,并对诗词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因此,潜在用户多,但实际实用门槛较高。
  ②内容特点:存储量大
  依托互联网,能够储存大量诗词。
  ③功能特点:工具性、专业性、网页呈现。以中华诗词网为代表的古诗词专题网站,纯粹依靠于传统网页形式,古诗词的分类检索功能。但存在公众参与度不足、互动形式单一的缺点。总的来讲,创新能力不足,缺少丰富的互动形式来提高受众参与度。
  3.诗词类综艺节目
  ①受众特点:受众广泛,准入门槛低
  诗词类综艺节目依托电视媒体和互联网,面向更为广泛的受众群体,不会使用互联网的中老年人、工作繁忙的上班族等更青睐这种方式,原因在于电视节目的单向传播决定了其被动接受性,打开电视即可获得。
  ②内容特点:根据节目需要筛选整合内容,综艺节目自身的娱乐性通俗性很好地吸引留住了受众。
  ③功能特点:娱乐性、广泛性。诗词类综艺节目采用多样化的赛制、紧凑的环节设计以及精美的舞台制作,把电视节目的现代表现形式和诗词的传统内容结合,具有趣味性和新鲜感,调动民众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由于电视节目的单向传播的特点,存在公众参与度不足、互动形式单一的缺点。目前也出现了《中华好诗词》《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为代表的二维码线下观看,线上互动评论的创新发展。
  总之,现有的线上传承方式的问题在于分类方法单一,呈现方式单一,趣味性专业性无法兼顾,或者作为工具性平台,舍弃趣味性,或是以趣味性为中心,专业性不足,以及线上同线下的结合度不够的问题,因此不能同时聚拢不同需求的使用者。
  (二)线下传承
  1.传统纸媒传承
  传统纸质媒体,主要指报刊和书籍。根据问卷调查显示,各个年龄段的人群,目前通过这一方式学习诗词的比例最大。这足以反映这种方式的受众多、影响大。互联网时代,新传播技术使传统媒体业发展陷入困境,于是传统媒体纷纷与新媒体融合进行转型,目前传统媒体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领域的融合表现为电子书、电子杂志、有声书、媒体微博、微信公众号、新闻客户端、媒体APP等多种形式。
  根据我们对线上两种教材、一种国家语言文字改革委员会编写的《中华经典诗文诵读丛书》以及线下实体书店考察10种以上畅销书籍发现:几乎所有书籍都配有诗词朗诵的在线音频,有的书籍(如《凯叔选给孩子的99首词》)还随书配有相关微信公众号、微博、相关APP等,丰富了书籍的附赠价值,方便了读者的使用。
  但依旧存在缺点:①每本书的诗词分类方式和诗词选编标准各异。经过统计发现,这6种书籍共522首诗词中有130首复现。这反映了各种书籍内容选择和选编标准不一致,容易导致使用者选择困惑;②难度等级分类和读者针对性各异,读者难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书籍;③附加线上资源有限,使用效用不大。除詩词朗诵音频之外,附带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无法对读者的诗词学习起到有效辅助作用。
  2.社会活动传承
  社会活动包括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一切有关诗词的活动,主要可分为教学活动、参观活动、展示活动、创作活动四大类。
  (1)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是诗词传播最重要的途径。根据问卷调查显示,22岁及以下的群体,有超过半数的人通过这一方式学习诗词,22岁至40岁的群体这一数据超过42%,40岁以上群体也超过了35%。
  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师能为学生的诗词学习提供良好的指导辅助;专家们精心编写的教材经过了反复修订,具有权威性和科学性;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诗词学习难度,有利于学生按照诗词的各个难度等级,在适合的时间合理学习。
  课堂多媒体技术是“互联网+诗词”线下传承方式中最基础的一种。作为一种相对成熟且比较常见的课堂教学技术,它帮助教师借助图片、视频、音频等方式进行教学,具有较好的社会基础。陈宏斌《“互联网+”时代下的古诗词教学》分析了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古诗词教学的优势:新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创设色彩缤纷、声像同步、生动丰富的教学情景,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和提高,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诗词课堂教学在诗词传承中也存在片面性和单一性的缺点。内容不能得到及时的更新,鉴赏方式单一,使得学生对于诗词的理解片面化;课堂教学注重学生对诗歌的记忆,诗词的品读也侧重应试要求,传承方式单一,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非教学活动(参观、展示、创作活动)
  四、结语
  本文在确定“互联网+”和“中华经典诗词”概念的基础上,将经典诗词的传承方式分为线上部分和线下部分,并依据广泛的社会调查和文献考证,分析线上部分手机APP、主题网站、电视节目三种方式的优势和不足,再对线下部分根据获取途径进行划分——传统纸媒和社会活动。社会活动根据活动的性质分成参观、教学、展示、创作四类,分别对比分析其优缺点,以此呈现基于“互联网+”的中华经典诗词的传承现状,为“互联网+中华经典诗词”传承模式构建奠定基础。
  基金项目: 2017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基于‘互联网+’的中华经典诗词的继承和传播研究”(项目编号:201710445049)
  参考文献
  [1]王兆鹏,孙凯云.寻找经典——唐诗百首名篇的定量分析[J].文学遗产,2008(02):40-
  [2]李珍偉.浅谈诗词文化类节目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J].课程教育研究,2017(49):69-
  [3]陈军军.浅谈古典诗词的现代传播[J].文学界(理论版),2010,(11):259.
  [4]张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02):70-73.
  [5]王竹立,李小玉,林津.智能手机与“互联网+”课堂——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新思维、新路径[J].远程教育杂志,2015,33(04):14-21.
  [6] 陈宏斌.“互联网+”时代下的古诗词教学[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6(04):29-30.
  [7]孟凡.“互联网+诗词”助力中华传统文化传播[N].新华书目报,2015-08-13(A01).
  [8]黄楚新,王丹.“互联网+”意味着什么——对“互联网+”的深层认识[J].新闻与写作,2015(05):5-9.
  [9]陈宏斌.“互联网+”时代下的古诗词教学[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6(04):29-30.
  [10]宁家骏.“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背景、内涵及主要内容[J].电子政务,2015(06):32-38.
  作者简介:
  徐晓兰(1997—),女,山东昌邑人,本科生,山东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张琴凤(1977—),女,山东新泰人,山东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语 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首先对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内涵进行了简单的概述,然后分析了以人文本理念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重要性,最后就如何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开展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发表了几点自己的见解,以供参考。  关键词:以人为本;小学教育;管理模式;重要性  一、引言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可见教育的重要性。在这个以知识和科技为主要竞争对象的新经济时代,教育发挥着非常重要
期刊
摘 要:所谓的“互联网+”实际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业态,它推动着知识社会的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中职班主任顺应时代的潮流,积极利用互联网+模式来更好的开展管理活动,就目前的状态来看,互联网+既带来了方便之处,又给班主任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就互联网+模式给中职班主任带来的便利与挑战,探讨如何扬长避短,提高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质量。  关键词:
期刊
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建立适应时代发展和课改需求的新型学校管理机制,是各级各类学校校长的努力方向。根据新形势下学校管理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我认为要使学校管理工作和谐、高效运行,校长必须具备以下基本管理能力: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的能力  1、团结教工。对学校管理而言,除刚性的制度外,还应该适时、适地、适当地进行情感“调理”,这是校长搞好团结的前提和“催化剂”。同时,校长还应自觉地与其他领导
期刊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企业在市场化背景下面临着内部与外部双重竞争压力。企业想要获得竞争优势,其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成为关键。在这种竞争环境下,可持续的匹配通过柔性的组织得到实现,所以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观念逐渐由“匹配性”转化为“柔性”,这种企业人力资源的柔性对企业组织绩效产生了优势作用。本文通过对企业人力资源柔性进行解释,分析人力资源柔性竞争力的构成,并探讨企业人力资源柔性对企业
期刊
摘 要:企业医疗保险是为了保障职工的医疗需求得到满足,维护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措施,然而在目前的企业医保管理工作中仍有着一些问题存在。本文对企业医保管理工作中应用医保实时监控系统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医保实时监控的设计与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实时监控系统;医保管理  引言  企业医疗保险制度能够使职工的健康得到有效的保障,使企业能够为稳定发展,然而在企业为职工提供医疗保险的同时,保险
期刊
摘 要:随着大众媒介的不断发展,软性广告在电影中不断盛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软性广告的最大特点,本文就是对软性广告在电影中的传播现状,创作表现以及存在缺憾,做一个阐述,以便引起我们对这种新兴广告的关注。  关键词:软性广告;傳播现状;表现特点;存在缺憾  一、什么是“软性”广告  软性广告又称“植入式广告”,最早的软性广告是将某种产品植入电影情节或场景中,占据某个位置或展现其功能,使观众
期刊
摘 要:校园景观是对学校历史、文化和时代特征的展现,是整个校园环境的精髓所在。宜人高雅的校园景观能传达出学校的精神风貌、审美情趣、文化内涵等,并感染人为之而积极奋斗,如此对校园环境的景观进行规划设计就具有特别的重要意义。校园内绿化景观设计是如何创造更适于师生的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传承,是学校形象的一个重要展示窗口。  关键词:校园绿化;景观规划与设计;校园文化;植物  1 绪论  1.1 校园绿
期刊
摘 要:加强医疗队伍建设、改善医院医疗水平是医院改善医患关系,提升自身服务形象的重要举措。注重医院政工队伍建设,是提升医疗从业人员业务水平,促进医院和谐发展的有效措施。本文主要对新时期医院政工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政工建设问题的解决对策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医院;政工建設;政工管理体系  前言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与医疗保障制度的实施,要求医院积极利用思想政治工作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期刊
摘 要:礼貌属于礼仪的一部分,从概念上来说,属于社会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礼貌用语已经融入到当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当代社会是一个日益交融的社会,各种文化彼此之间交互,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和发展,在不同的文化中,礼貌用语的意思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运用礼貌原则,应注意礼貌的表达方式。本文就跨文化交际中礼貌原则的重要性及应用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礼貌原则;价值观念;文化差异  
期刊
摘 要:一部革命题材的作品,总少不了反派来衬托主角的伟大与正义,反派角色的成功演绎从根本上决定了英雄形象和故事情节的深入人心。本文在反派角色设定的基础上,通过人物形象、性格、心理等特征,以《党的女儿》中马家辉、《江姐》中甫志高为例,在不同歌剧中扮演的角色异同展开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民族歌剧;反派角色;人物塑造  一般而言,在革命题材的歌剧作品中有英雄的存在必然有反派的存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