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认为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灵魂,是中华民族虽历尽沧桑仍生生不息的根源所在。当前更应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爱国主义 教育 主题 传承
在新编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我发现原先一些具有爱国主义题材的课文被删掉了,诸如《王二小》、《狼牙山五壮士》等优秀篇章,这使我感到难以理解。
纵观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历史文化,西亚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化已灰飞烟灭,古埃及和古印度文化均由于遭受外族入侵而中断,唯有中华民族的文化虽历尽沧桑,却始终生生不息传承至今。究其原因,我认为是得益于中华民族文化的灵魂——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光大。
翻开中国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诗人屈原就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他那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这也是我国民间至今仍纪念屈原的根本原因。
在爱国主义思想的感召下,每当中华民族危难之际,总有文人忧国忧民,我将争先为国献身的壮举层出不穷。以下来分析一下南宋两位爱国诗文的诗词。以便更好的了解这两位诗人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
辛弃疾是北宋末南宋初期的诗人,他所做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是一首很好的爱国主义题材的诗词。从作者生平中我们知道,当金兵大举进犯中原时,他就弃笔从戎,投奔到耿京领导的北方义军麾下英勇杀敌,屡立战功。后来兵败,遂南下临安。写这首词时,诗人已是头发斑白的老人了,但他始终不忘报国之志,不忘收复北方沦陷的国土,不忘解放被奴役的同胞。
诗中写到自己喝醉了酒,晚上还要挑亮灯光,看着自己心爱的宝剑;做梦时,梦见自己又回到了军营,吃饱战饭后,吹响了粗狂悲壮的战斗号角;自己骑着的卢快马,奔赴抗敌前线,挽满强弓射向敌人。这种对祖国、对同胞的真挚感情可谓感天动地,它将深深感到着我们,感染我们的下一代,从而激发他们为国家而发愤学习的热情。
另一位诗人文天祥则生活在南宋末年,他所做的《过零丁洋》一诗,同样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色彩和视死如归的英雄主义精神。诗中第一联写的是他本人因熟读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被朝廷选拨入仕而为官。后来面对蒙古帝国的大举入侵,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自己起兵勤王抗敌。在频繁的战斗中不知不觉度过了四个春秋。第二联描写的是大宋国势危亡,就如风雨中的柳絮,自己一生坎坷,犹如雨中浮萍漂泊不定,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相连。第三联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以及目前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巧妙地借用了惶恐滩和零丁洋这两个地名,写出了当时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最后一联则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誓死不降的决心。全诗概括了自己一生中的重大事件,融叙事和抒情于一体,慷慨悲壮、感人至深。其中最后两句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则更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
中华民族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所进行的伟大的抗日战争,是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大决战,在这场殊死搏斗中,中华名族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狼牙山五壮士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们在狼牙山上阻击日伪军数千人达一昼夜之久,当当弹尽粮绝时,英雄们视死如归,不向日本侵略者投降,最后毅然决然的集体纵身跳下悬崖。英烈们的壮举和宁死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亿万华夏儿女前仆后继,奋起抗争,他们同仇敌忾,英勇杀敌,最终战胜了万恶的日本帝国主义。像这样具有鲜明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题材的文章被删掉,真让人感到难以理解。
生活在当代的青少年学生,过着幸福的和平生活,他们没有见过战争的硝烟,更没有经历过战争的苦难。他们固然应当专心学习文化科技知识,将来成为国家建设的各类人才。但是,我国目前发展到一个关键的历史时期,国际上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威胁;日本军国主义忘我之心不死,又有兴风作浪之势,面对日本政府对我春晓油田的无理和无赖要求,以及对我钓鱼岛主权的践踏和对我渔民的野蛮扣押,让我看到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本质和野心。
因此,我们更有理由让《王二小》、《狼牙山五壮士》之类题材的优秀文章重新编入中小学语文课本,让具有抗日题材的爱国主义篇章重新走进课堂,让我们的下一代在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和鼓舞下,加倍努力地学习文化科技知识,做到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在和平年代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建设美好家园。
在国家危难之际,则应像先烈们那样挺身而出,随时准备为保卫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而献身。
若能如此,这才是我呼吁增加抗日题材的爱国主义文章的初衷,愿爱国主义精神在华夏大地永世传承,愿祖国繁荣昌盛。
(作者单位: 陕西安康汉滨区张滩高级中学)
【关键词】爱国主义 教育 主题 传承
在新编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我发现原先一些具有爱国主义题材的课文被删掉了,诸如《王二小》、《狼牙山五壮士》等优秀篇章,这使我感到难以理解。
纵观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历史文化,西亚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化已灰飞烟灭,古埃及和古印度文化均由于遭受外族入侵而中断,唯有中华民族的文化虽历尽沧桑,却始终生生不息传承至今。究其原因,我认为是得益于中华民族文化的灵魂——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光大。
翻开中国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诗人屈原就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他那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这也是我国民间至今仍纪念屈原的根本原因。
在爱国主义思想的感召下,每当中华民族危难之际,总有文人忧国忧民,我将争先为国献身的壮举层出不穷。以下来分析一下南宋两位爱国诗文的诗词。以便更好的了解这两位诗人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
辛弃疾是北宋末南宋初期的诗人,他所做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是一首很好的爱国主义题材的诗词。从作者生平中我们知道,当金兵大举进犯中原时,他就弃笔从戎,投奔到耿京领导的北方义军麾下英勇杀敌,屡立战功。后来兵败,遂南下临安。写这首词时,诗人已是头发斑白的老人了,但他始终不忘报国之志,不忘收复北方沦陷的国土,不忘解放被奴役的同胞。
诗中写到自己喝醉了酒,晚上还要挑亮灯光,看着自己心爱的宝剑;做梦时,梦见自己又回到了军营,吃饱战饭后,吹响了粗狂悲壮的战斗号角;自己骑着的卢快马,奔赴抗敌前线,挽满强弓射向敌人。这种对祖国、对同胞的真挚感情可谓感天动地,它将深深感到着我们,感染我们的下一代,从而激发他们为国家而发愤学习的热情。
另一位诗人文天祥则生活在南宋末年,他所做的《过零丁洋》一诗,同样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色彩和视死如归的英雄主义精神。诗中第一联写的是他本人因熟读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被朝廷选拨入仕而为官。后来面对蒙古帝国的大举入侵,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自己起兵勤王抗敌。在频繁的战斗中不知不觉度过了四个春秋。第二联描写的是大宋国势危亡,就如风雨中的柳絮,自己一生坎坷,犹如雨中浮萍漂泊不定,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相连。第三联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以及目前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巧妙地借用了惶恐滩和零丁洋这两个地名,写出了当时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最后一联则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誓死不降的决心。全诗概括了自己一生中的重大事件,融叙事和抒情于一体,慷慨悲壮、感人至深。其中最后两句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则更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
中华民族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所进行的伟大的抗日战争,是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大决战,在这场殊死搏斗中,中华名族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狼牙山五壮士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们在狼牙山上阻击日伪军数千人达一昼夜之久,当当弹尽粮绝时,英雄们视死如归,不向日本侵略者投降,最后毅然决然的集体纵身跳下悬崖。英烈们的壮举和宁死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亿万华夏儿女前仆后继,奋起抗争,他们同仇敌忾,英勇杀敌,最终战胜了万恶的日本帝国主义。像这样具有鲜明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题材的文章被删掉,真让人感到难以理解。
生活在当代的青少年学生,过着幸福的和平生活,他们没有见过战争的硝烟,更没有经历过战争的苦难。他们固然应当专心学习文化科技知识,将来成为国家建设的各类人才。但是,我国目前发展到一个关键的历史时期,国际上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威胁;日本军国主义忘我之心不死,又有兴风作浪之势,面对日本政府对我春晓油田的无理和无赖要求,以及对我钓鱼岛主权的践踏和对我渔民的野蛮扣押,让我看到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本质和野心。
因此,我们更有理由让《王二小》、《狼牙山五壮士》之类题材的优秀文章重新编入中小学语文课本,让具有抗日题材的爱国主义篇章重新走进课堂,让我们的下一代在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和鼓舞下,加倍努力地学习文化科技知识,做到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在和平年代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建设美好家园。
在国家危难之际,则应像先烈们那样挺身而出,随时准备为保卫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而献身。
若能如此,这才是我呼吁增加抗日题材的爱国主义文章的初衷,愿爱国主义精神在华夏大地永世传承,愿祖国繁荣昌盛。
(作者单位: 陕西安康汉滨区张滩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