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有效教学模式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是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保障。为了积极主动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笔者所在学校全面开展由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特级教师谭国华为总课题组长的《三元整合导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研究》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研究,要求关注、引进、研究、实施、发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笔者认为要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必须从优化课堂教学入手,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有效使用“导学稿”,优化课堂教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们都在不断探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因此不同的教学模式运运而生,什么“洋思精神”“杜郎口经验”等,其实,无论是经验还是模式,归根结缔都是为了突出一个要点,那就是师生身份的转变,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变为引导着,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
近几年来,笔者不断探索适合该校的教育教学模式。将教学目标、学科课型、教学策略这三个重要变量进行优化整合,形成的一种“三元”整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主要着眼于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并将教学的有效性建立在教学的科学性的基础之上。“三元整合导学模式”最主要的载体就是导学稿,教师应在课前根据学生和课程内容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对教学目标、学科课型、教学策略这三个变量优化整合,精心设计出一份生物课导学稿。每节课前每个教师又根据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分析研究上学期课堂上编写的“导学稿”,使其更加完善。上课时,以小组为单位,由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完成“导学稿”中的课前预习和课堂检测部分的内容,教师及时引导点评,然后总结归纳所学知识,完成知识点的梳理。最后,教师展示复习巩固,布置课外作业。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过程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新课程倡导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所以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精心备课,合理设置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是师生交流感情的纽带,一个科学有效的问题情境能更好的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善于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出发,采用多种方式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三、利用直观教具,活化课堂教学
通过多年的探索,笔者认为合理的使用直观教具,也是一种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直观教具包括标本、模型、实物、挂图、插图等,而不同的教具有不同的优点,只要我们能恰当的利用这些直观教具就可以使教学效果大大提高,因为通过直观教具的使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容易理解记忆。
如在讲解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时,笔者让两位同学把自己当成氨基酸,向大家展示并介绍各部分结构,大家很快说出了两条手臂分别代表氨基和羧基,并拢的双腿代表H,两位同学的不同即在于R基(头部)的不同;在剖析氨基酸脱水缩合的相关计算时,笔者会让同性的同桌之间以牵手的方式模拟脱水缩合过程,他们很快明白了脱水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这些直观的演示能极大的培养学生参与课堂的乐趣,同时加深知识的形象记忆。对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有显著作用。
四、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学实验可以向学生提供生物界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学习的基本技能和观察、分析综合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能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可见,实验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那么,如何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呢?
笔者认为,教师要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一是实验前做好准备,例如让学生参与准备实验材料,既能减轻教师的负担,也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二是实验过程步骤具体化,例如,在做“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临时装片”时,我们可以把程序简化为:擦、滴、取、展、盖、染、吸,在做“练习使用显微镜”时,把程序简化为以下几点:第一步:取镜和安装(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第二步:对光(三对准,一通过);第三步:观察(先降后升,先低后高,先粗后细);第四步:整理收镜(两偏,最低)。既便于记忆,又便于操作。另外,要加强实验过程指导,实验结束时注重总结,才能真正提高实验效果。遵循教学规律,优化实验课的教学方法,必将对提高生物课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发挥重大的作用。
五、联系生活实际,优化生物教学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生物教学的又一个重要手段,因为理论是抽象的,只有和实际联系起来,才能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才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也才能够使学生意识到“生物果然重要、有用”,而且,在脑海中也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课堂气氛的形成,使生物教学在课堂中“活”起来,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使课堂教学得到优化。
理论联系实际可以是多方面的,理论可以和生产、生活实际联系,也可以和生物领域的科研成果相联系。许多生物知识和日常生活、农业生产是密切相连的,比如,农业生产中的中耕松土就是植物呼吸作用的应用;地膜覆盖是对种子萌发条件的应用;合理密植是光合作用的应用,大棚蔬菜产量的提高,是对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综合应用,收割回来的水稻谷子要晒干后才贮存,这是抑制了植物的呼吸作用。就医时三大常规检验、体温的测定,体检时血压的测量,日常生活中的急救,无一不体现着生物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只要我们善于联系,课堂教学就会充满生机。
综上所述,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教法,精心编写并使用好“导学稿”,利用各种可利用的资源,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打造高效、优质的生物课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得以优化,才能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有效使用“导学稿”,优化课堂教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们都在不断探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因此不同的教学模式运运而生,什么“洋思精神”“杜郎口经验”等,其实,无论是经验还是模式,归根结缔都是为了突出一个要点,那就是师生身份的转变,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变为引导着,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
近几年来,笔者不断探索适合该校的教育教学模式。将教学目标、学科课型、教学策略这三个重要变量进行优化整合,形成的一种“三元”整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主要着眼于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并将教学的有效性建立在教学的科学性的基础之上。“三元整合导学模式”最主要的载体就是导学稿,教师应在课前根据学生和课程内容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对教学目标、学科课型、教学策略这三个变量优化整合,精心设计出一份生物课导学稿。每节课前每个教师又根据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分析研究上学期课堂上编写的“导学稿”,使其更加完善。上课时,以小组为单位,由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完成“导学稿”中的课前预习和课堂检测部分的内容,教师及时引导点评,然后总结归纳所学知识,完成知识点的梳理。最后,教师展示复习巩固,布置课外作业。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过程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新课程倡导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所以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精心备课,合理设置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是师生交流感情的纽带,一个科学有效的问题情境能更好的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善于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出发,采用多种方式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三、利用直观教具,活化课堂教学
通过多年的探索,笔者认为合理的使用直观教具,也是一种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直观教具包括标本、模型、实物、挂图、插图等,而不同的教具有不同的优点,只要我们能恰当的利用这些直观教具就可以使教学效果大大提高,因为通过直观教具的使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容易理解记忆。
如在讲解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时,笔者让两位同学把自己当成氨基酸,向大家展示并介绍各部分结构,大家很快说出了两条手臂分别代表氨基和羧基,并拢的双腿代表H,两位同学的不同即在于R基(头部)的不同;在剖析氨基酸脱水缩合的相关计算时,笔者会让同性的同桌之间以牵手的方式模拟脱水缩合过程,他们很快明白了脱水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这些直观的演示能极大的培养学生参与课堂的乐趣,同时加深知识的形象记忆。对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有显著作用。
四、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学实验可以向学生提供生物界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学习的基本技能和观察、分析综合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能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可见,实验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那么,如何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呢?
笔者认为,教师要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一是实验前做好准备,例如让学生参与准备实验材料,既能减轻教师的负担,也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二是实验过程步骤具体化,例如,在做“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临时装片”时,我们可以把程序简化为:擦、滴、取、展、盖、染、吸,在做“练习使用显微镜”时,把程序简化为以下几点:第一步:取镜和安装(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第二步:对光(三对准,一通过);第三步:观察(先降后升,先低后高,先粗后细);第四步:整理收镜(两偏,最低)。既便于记忆,又便于操作。另外,要加强实验过程指导,实验结束时注重总结,才能真正提高实验效果。遵循教学规律,优化实验课的教学方法,必将对提高生物课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发挥重大的作用。
五、联系生活实际,优化生物教学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生物教学的又一个重要手段,因为理论是抽象的,只有和实际联系起来,才能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才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也才能够使学生意识到“生物果然重要、有用”,而且,在脑海中也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课堂气氛的形成,使生物教学在课堂中“活”起来,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使课堂教学得到优化。
理论联系实际可以是多方面的,理论可以和生产、生活实际联系,也可以和生物领域的科研成果相联系。许多生物知识和日常生活、农业生产是密切相连的,比如,农业生产中的中耕松土就是植物呼吸作用的应用;地膜覆盖是对种子萌发条件的应用;合理密植是光合作用的应用,大棚蔬菜产量的提高,是对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综合应用,收割回来的水稻谷子要晒干后才贮存,这是抑制了植物的呼吸作用。就医时三大常规检验、体温的测定,体检时血压的测量,日常生活中的急救,无一不体现着生物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只要我们善于联系,课堂教学就会充满生机。
综上所述,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教法,精心编写并使用好“导学稿”,利用各种可利用的资源,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打造高效、优质的生物课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得以优化,才能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