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wei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知识比较枯燥,难以引起初中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介绍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意义和方法,以期激发学生的历史情感,培养其学习好奇心,保障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启发。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初中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18-0153-02
  历史是一门具备着深厚底蕴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比较多。部分初中生缺乏足够的耐心,导致其难以长时间对历史抱有浓厚的兴趣,严重影响了其历史学习的效率。对此,教师可以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当中,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历史成绩。
  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意义
  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引领学生充分了解历史、辩证地看待历史,在吸收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了使初中生能够更为清晰地了解历史事件的脉络,教师可以参照课本的具体内容,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与历史事件相关的图片、文字等,并用语言加以介绍,令历史画卷更为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使其置身于历史情境之中,自然地融入到教学活动当中,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
  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策略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利用教辅设备、进行角色扮演、讲解相关故事、参观文化遗址、提出思考问题等方式创设教学情境,进而帮助学生将自身的思想感情融入到历史学习当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避免思绪游离于课堂之外。
  (一)利用教辅设备营造氛围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为了更生动形象地还原历史课本的内容,教师可以利用投影仪等教辅设备营造相应的历史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体悟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如在教学《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时,由于部分历史事件难以用语言轻易描述,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与之相关的画面、音频等展示出来。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类似《甲午战争》这部电影的历史视频的方式,真实地再现当时的危机,使学生可以通过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这一事件,清楚地认识到清政府的愚昧自大,以及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痛苦。此外在讲解《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这一单元的过程中,为使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当年日军的残暴不仁,教师可以给学生放映《南京大屠杀》《七七事变》《捍卫者》等影片,营造出悲壮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危机意识,唤醒其爱国之情,使其真切感受到人们对家乡的热爱与因战争而被迫背井离乡的不舍,形成“少年强则中国强,落后就要挨打”的意识。
  (二)梳理教材内容,创设表演情境
  歷史事件比较复杂,教师仅通过直白的叙述和讲解,很难令学生长时间将精力放在学习上。为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应当细致梳理教材内容,在对历史事件进行合理的情景还原的同时,邀请学生进行表演,以活跃课堂氛围,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如在讲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这一课时,为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汉武帝时期的著名人物,如“李广难封”中的李广、“金屋藏娇”中的陈阿娇以及“歌女皇后——卫子夫”的故事,并组织学生收集这一时期的历史资料,依据人物的性格特点,对文章中提到的历史事件进行合理的拓展想象,再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历史人物。这样可以在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的同时,使学生感受“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雄壮气魄,进而加深其对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事件的理解。
  (三)利用相关历史故事,创设趣味情境
  大部分初中生对课本上枯燥的文字叙述不太感兴趣,但各类野史故事因代入感强、趣味性较强,受到学生的欢迎。为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介绍一些与课本内容相关的历史故事,降低学生的抵触感。如在教学《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介绍《霸王别姬》《一决雌雄》《鸿门宴》等故事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好地了解汉朝初建的具体情况。历史事件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为激发学生深入探究历史事件的积极性,在讲解《秦统一中国》这一课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孟姜女哭长城》《焚书坑儒》等故事[1]。
  (四)参观文化遗址,创设生活情境
  亲自参观历史遗迹,体验历史情境,是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的有效方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遗迹等方式,加深事件之间的联系,并创设合适的情境,令学生在浓厚的历史氛围中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人民曾经经历的苦难,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带领学生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革命根据地、烈士陵园,令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所付出的努力,充分感受到当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使学生的爱国情感更深刻。再如在讲解《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时,为加深学生以史为鉴的意识,教师可以介绍“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意义与“一带一路”与“丝绸之路”的联系,即古代的丝绸之路与现代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均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联系,促进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在讲解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延伸,能在提升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积累意识,提升其文化素养。
  (五)创设问题情境,锻炼学生思维
  为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求知欲,教师可以在授课时创建合理的问题情境,增强学生探索历史的兴趣,激发其创造力和想象力。如在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课本中,《鸦片战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都是重点内容,其中“虎门销烟”是打击鸦片交易的历史事件。教师可以以“如果我是林则徐,应该如何开展禁烟运动”为主题,引导学生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调研历史知识,对清朝末年的历史背景、当时的情况等进行思考,并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能在体现学生历史课堂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培养其发散性思维,提升其历史学习能力和水平[2]。
  在帮助学生回顾历史知识的同时,初中历史课本还能助其展望未来。在历史教学当中结合课本内容应用情境教学法,可以使学生更为真实地体验历史变迁,在增加其历史知识积累的同时,还能提升其对历史的兴趣,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杰宝.构建有效情境 打造生动课堂——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
  [2]陈军.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10).
其他文献
【摘 要】一篇文章的切入点是读者阅读文章的“钥匙”。在高效课堂中,好的切入点不仅可以让学生节省大量学习时间,还可以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从而更好地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加深人生体悟,提高文学素养。  【关键词】切入文本;高效课堂;解读文章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18-0136-02  无论是教师教学,还是学生自我学
期刊
【摘 要】创新能力是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逐渐难以满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效果的改善。在这种情况下,音乐教师应当转变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对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期刊
【摘 要】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科学有效的评价,可以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存在的不足,及时调整学习进度。合理而准确的教学评价还代表了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认可程度,能反映出教师的情感和态度。同时,教学评价具有指正作用,能够指出学生学习中的不足或缺陷,并指明改进的策略和途径,从而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因此,新课改背景下,必须打破过去那种单一的、过多注重知识、过
期刊
【摘 要】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学好英语对提升英语素养与交际能力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要想提升英语学习效果并不容易,其中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也可以理解为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在有了学习兴趣之后,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进而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本文针对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进行分析探究。  【关键词】学习动机;英语教学;学习兴趣;心理因素;培养;积极性  
期刊
【摘 要】中国的古诗词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事件的背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在中学教学中,历史教师积极运用古诗词,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从古诗词中探究历史的能力,拓展学生高考复习的知识面,并有利于通过优秀的诗歌作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关键词】古诗词;历史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不管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的知识,都要应用于学习区域地理中。因此,如何学好区域地理,需要教师共同探究。笔者认为,学习区域地理可以通过读图了解区域所在的地理位置,知道区域在哪儿,拥有什么样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征,并分析自然环境特征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  【关键词】地理教学;读图;区域地理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应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应当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本文结合初中历史教学,提出几点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
期刊
【摘 要】本文记录了笔者如何在互联网模式下的美术课中探索差异化教学。笔者从培养学生自拍美术作品创作视频开始,通过分享作品、自主探究、互学互助,让农村地区美术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得到提升。  【关键词】美术;微课;自主探究;互学互助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18-0139-02  随着2020年“停课不停学”活动开启,重庆市聚奎中学校
期刊
【摘 要】对于初中生来说,具备审辩性思维是高效学习历史的基础,能帮助学生在面对不同的历史问题时形成独立的观点和看法,更深入地理解历史知识中的文化内涵,并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更充分地吸收知识。本文就审辩性思维在初中历史中的实践作出分析,望提出有效见解。  【关键词】审辩性思维;初中历史;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18-0142-0
期刊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发现和利用美,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才能使学生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这便是“美育”。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语文课堂教学经验,简单阐述对“美育”的理解和体会。  【关键词】初中语文;美育素养;培养及利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1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