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司并购中职工权益的保护

来源 :商品与质量·科教与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_yue_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司并购是一个市场交易行为,在并购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如何通过并购使公司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常常忽视甚至是无视公司职工的权益。保护职工在公司并购中的权益需要完善、有效的机制,处理好公司与职工的关系是顺利开展公司并购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公司并购 职工权益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一般认为我国公司并购的形式主要有四种,即股权(股份)转让、增资扩股、资产转让、公司合并。职工权益作为公司利益相关者的一种,如何在并购过程中进行合理的保护,对公司并购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意义。
  一、职工权益保护对公司并购的必要性
  (一)职工权益保护对并购的影响
  公司并购后,公司的内部结构或外在形式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会对公司职工的利益产生重大的影响。一般而言,公司并购对职工权益的损害除了常见的拖欠职工工资、集资款、劳动保险费等外,还主要涉及到劳动合同的解除和降低劳动条件。如果公司在并购之后全部吸收所有职工,并给予其并购前的同等工作条件,这种做法比较理想但现实中很难实现。公司有时不得不根据其发展的需要及财务考虑来决定哪些人留下,哪些人离开,因此公司并购中常常伴随着裁员等现象。除了裁员,公司并购还可能会对一些未裁人员降低其劳动条件以实现公司利益的最大化,比如减少福利、降低薪酬等。职工权益的保护问题本质上是公司与职工劳动关系的问题。这种劳动关系处理不好,会给公司经营带来许多麻烦,尤其是在并购过程中,因为涉及到财务、融资、资产、反收购、整合等风险,一旦发生风险,可能会导致并购失败或者拖累并购公司,产生诸多不必要的损失。
  (二)职工权益保护的理论基础
  对职工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其主要的理论依据是基于公司社会责任理论,该理论是指公司在谋求出资者利润最大化的同时所承担的维护和促进社会利益的义务。公司社会责任理论认为公司是由各利害关系人缔结契约而形成的社会组织,不仅是股东利益的集合,而且是包括股东、债权人、员工、消费者甚至政府、社区居民在内的各利害关系人的利益集合。各利害关系人必然会受公司的存在与发展等状态的影响,因而股东之外的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利益是我们所必须考虑的。在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中,职工的素质与忠诚度会影响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某程度上来说,职工和公司在根本利益上保持着高度一致性。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对企业的客观要求,是社会对企业能承担相应的社会义务产生的一种期待。
  二、公司并购中职工权益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规定不统一、不完善
  我国新修改的《公司法》、《证券法》以及新出台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虽然涉及到并购后职工的安置问题,但是对于这些问题的规定只是框架性的,不够细致和明确。之前有些规章虽然也对职工的权益保护进行了规定,但内容却相互矛盾,标准不统一。《劳动法》中有关工会的规定空泛,工会权利大多是帮助、指导或请求权,不仅没有力度且法律效力不明,工会难以有效监督和干预企业。《就业促进法》原则性、纲要性的条款过多, 很多法律条文直接用政策性语言表述,缺少法律规范应有的具体规定,没有力度和约束力。我国《公司法》、《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都没有明确规定公司资产收购(营业转让) 中的劳动关系继受问题。原国家经贸委曾出台两个行政规章规定了"国有小型企业出售"以及"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出售辅业的改制"中,受让方必须继受既存的劳动关系。但是这两个行政规章的目的在于规范和推进国有企业改制,而非为调整作为完全市场行为的公司并购而制订的。两个规章调整的范围局限于国有企业,而把占就业人口绝大多数的非国有企业雇员排除在外,属于典型的歧视对待,不符合平等保护的现代法治理念及主体平等的市场经济要求。
  (二)裁员制度不完备
  公司并购后,因机构重组等原因必然会发生人员冗余,公司要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不可避免的会采取各种方式裁员。但是任意的裁员会造成公司的震荡,不利于公司的发展与壮大,而我国的法律对此也并未作出合理的规定。另外,对于裁员的限制必定会使很多公司采用隐性裁员的方式,如一些公司并不大规模的裁员,而是通过各种手段迫使职工"主动"辞职,这样不仅使公司裁员行为看似合法,而且会缩减公司有关的遣散费等开支。因此,对于如何限制公司裁员的原因以及如何保障裁员时公司职工的最大利益这两个问题仍然是是我们在保护职工权益的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三)权益保护意识不强
  公司并购中,权益保护意识不强是职工权益保护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包括三个方面:首先,职工自我维权的意识淡薄。我国企业职工维权意识淡薄、维权能力较低是个普遍现象。企业职工法律意识的淡薄要求其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有待提升。其次,公司对职工权益保护意识不均衡。在我国的企业发展中,国有企业相对重视职工权益的保护。最后,社会公众对并购中的职工权益保护关注度低。对于大型的公司并购或有影响的外资并购,社会公众的关注度较高,但往往集中于并购的规模、并购对行业发展及证券市场的影响等,少有人关心其中的职工权益问题,或者只有在职工权益问题处理不当导致并购失败时,才会引起社会的关注。
  三、建立和完善我国相关立法的建议
  由于公司并购对职工权益的侵害,而法律以及相关规定又不足,在发生侵害时不能为职工提供必要的保护,因此,建立和完善我国公司并购立法,切实保护在并购活动中职工权益是非常必要的。
  (一)制定并购专项立法
  公司并购涉及面广,法律问题比较复杂,对此采用专项立法的形式是必要的。由相关部门专门制定公司并购的法律,将目前混乱的并购法律法规及其他规范性文件进行统一和清理,使公司并购所涉及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更加明确、统一,具有更好的操作性。
  (二)规范裁员制度
  《劳动法》第26条规定中隐含的前提是劳动关系应当继续履行,即便是出现客观情况的重大变化只要还能协商一致也应当继续履行,只有在完全无法履行的情况下,合同才能解除。这些条件的限制,实际上使改制中适用第26条解除劳动合同的空间十分有限。由于部门合并,职能合一,裁减部分人员是必须的,所以在公司并购中首先应根据《公司法》概括承受原则无条件接受被并购公司的职工,在并购完成后再依法整合公司的人力资源,将富余人员按法定程序予以裁减。为防止企业的滥裁的行为,必须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如公司裁员需遵循工会组织通知、协商等程序。
  (三)强化工会职能, 增强各方的权益保护意识
  在公司并购中,工会制度是保护职工权益最有力的制度。在公司并购中, 工会组织应积极参与并购的决策与监督,在处理重大的职工权益问题时,应加强与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和公司管理层的协调与沟通,在保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协助公司顺利完成并购。另外,强化职工维权意识,增强社会公众关注度,是维护职工利益的有效措施。
  (四)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以及决定权
  并购过程中要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以及决定权, 细化职工安置的各个环节,最主要的是赋予职工参与并购谈判并决定并购协议是否通过的权利, 因此, 在并购过程中要有职工代表的参与, 职工代表在并购过程中应享有话语权,切实维护自身利益。
  参考文献:
  [1]孙景新 杨青.《公司并购中的职工权益保护》[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9(3).
  [2]林树杰.《我国公司并购中的雇员权益保护》[J].《法治论坛》.2010(3).
  [3]颜湘蓉.《公司并购中雇员全力保护制度的比较考察》[J].《社会科学》.2006(6).
  [4]陈业宏 肖蓓.《外资并购对职工劳动就业权的侵害及其对策》[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8(2).
  [5]孙敏.《企业并购中的劳动者权益保护》[J].
  [6]陆胤 董保华.《论企业改制中劳动关系主体的变更》[J].中国劳动法律网.2004.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施青云,女,汉族,北京工商大学09级民商法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公司法方向;第二作者:徐伟伟,女,汉族,北京工商大学09级民商法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民法方向。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传媒对司法影响范围、深度的加强,传媒可能给司法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引起人们的反思。本文试图从法理学的角度对传媒介入司法可能会带来的负面效果进行一个全面的分析,并就此分析该如何更好的发挥传媒对司法的影响力。  关键词:司法对立;媒体监督;负面效果;解决建议  一、问题之源--由近年中国发生的几起重大影响性诉讼案件引发的思考  媒体作为一种"第四权力"对司法进行监督由来已久,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中,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 快速发展,行政权力的异化越来越成为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进一步发展的桎梏,本文由此出发,通过深入剖析权力异化努力寻找其具体因素,试图找到制约行政权力的应对之策,以期推动我国法治社会的构建与完善。  关键词:权力;权力制约;立法;执法  前言  行政权力是公共行政主体为履行行政职责,达成行政目标权色交易、而使用的以国家暴力为后盾的迫使行政客体有效服从的一种力量。
期刊
摘要:著作人身权,又称精神权利(moral right)是指作者就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格或精神所享有的权利。从作品的创作来看,它是一个智力劳动过程,许多作品在创作过程中注入了创作人的情感因素,著作权人的人身权与其作品紧密相联。从著作人身权的设立目的来看,它是为了促进社会公众对作者内心情感的尊重,保护作者的精神利益,鼓励人们进行创作,从而促进社会文化繁荣而设立的一项权利。当著作人身权受到侵害时,会造成作
期刊
摘要:在国家还没有形成之前,原始人在遭到伤害或者利益侵害时,最原始的救济和报复手段就是以牙还牙。国家形成后,国家对侵害社会秩序和他人利益的追诉纳入统一的秩序轨道。近代以来,大多数国家采用了国家公诉主义原则,即对犯罪人的犯罪告诉,由国家机关代表独立行使,从而,受害人丧失了对被侵害的犯罪行为的告诉权,但保留了民事权利被侵害的追诉权。本文从原始的受害人在遭到利益侵害时的救济和报复途径出发,探讨受害人的主
期刊
摘要:随着医学、伦理学和社会学对同性恋现象的深入研究,对同性恋者婚姻家庭权利予以法律保障的全球化立法运动起彼伏。同性恋者追求永久结合的诉求具有正当性.应当予以立法保护。鉴于同性婚姻和异性婚姻毕竟存在着很多不同,应当区别对待。  关键词: 同性恋;同性婚姻;正当性  同性恋,指性成熟的个体在心理上和生理上只对同性具有性兴奋的反应。所谓同性恋者,是指具有同性恋性取向的主体,无论是否已经有过同性性行为,
期刊
民事执行中的问题,是长期困扰司法工作的顽疾,不仅给当事人带来烦恼和损害,而且一定程度上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安定因素。民行检察工作与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近三年,针对民事执行监督问题,我们每年都力求有所创新,有所发展,积极探索创新司法管理的方式和途径,推动了检察工作的全面发展。  一、三年来民事执行监督案件的办理情况  随着近几年"执行难、执行乱"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大学物理实验中典型实验项目数据实时现场采集、处理管理系统的设计为研究对象,利用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语言及Access数据库开发处理软件功能,对独立物理实验项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实验数据等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同时对实验原始数据中各物理量之间所具有的物理含义、数据处理运算过程中数据之间的内部数学运算关系、数据处理结果的误差表达与分析等过程進行编程设计,并
期刊
摘要:在如今的刑事诉讼中,律师最主要的职能即是维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利,为犯罪嫌疑人进行辩护,因此,我们认为律师在刑事诉讼中应当定位为"辩护人"的角色,然而,对于侦查阶段这一特殊阶段却无法对律师进行定位,是"辩护人"还是"法律帮助者"值得探讨,笔者认为, 侦查阶段是刑事诉讼的初始阶段, 在侦查阶段律师参与刑事诉讼的诸多问题解决得好, 对下一步辩护作用的发挥有着着重大的影响,也对维护人权, 提高诉讼
期刊
摘要:伯尔曼教授有本经典著作《法律与宗教》,一书所包含的丰富思想与深刻洞见会给我们留下长久的思考,他所讨论的虽然是永恒问题,这就使得我们可以从人类不同的文化角度来考察各国的法律文化,本文拟从宗教和巫术的角度探讨其对法律重要组成部分--习惯法的影响。  关键字:习惯法宗教文化  梁治平先生的《清代习惯法:社会与国家》一书中第五篇章,"习惯法起源举例"是我较为感兴趣,也是平日观察留意和思考最多的一个问
期刊
摘要:目前,学界已公认隐私权是以隐私为客体的一项独立人格权,是主体对自己隐私利益的自由支配权。随着对人格权理论的研究与探讨的深入,我国已将隐私权的保护纳入法律轨道。互联网的出现以及网络规模的爆炸性扩张,网络中对隐私权的侵犯也出现了许多新特点。本文结合2010年7月1日正式施行的《侵权责任法》第36条有关网络侵权责任的规定,对法律有关保护网络隐私权的规定进行解读,并对网络隐私的构建提出设想,以期提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