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教学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xmmm12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在学到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思想素质教育,做到寓德育教育于愉快的体育教学与活动之中。
  关键词:体育教学 思想教育 技能 品质
  长期以来,一般体育教师在增强学生体质、掌握基本知识、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方面都能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去完成,而在进行思想素质教育方面,则不够重视,认为是“软任务”,又不考核。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在学到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思想素质教育,做到寓思想素质于愉快的体育教学与活动之中。
  一、体育教学具有鲜明的教育性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任何一项运动技术的掌握,都要经过一个复杂的实践过程。在练习中会产生很多的生理性反应,如疲劳感、疼痛感、酸胀感等,因而引起一系列的心理情感,如怕苦、怕累、怕疼、怕伤等思想。在此情况下需要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一系列心理障碍,这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不畏艰难、不怕困苦、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
  体育教学是为了促进身体的发育,因而要达到一定的运动量。教师要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和措施,要求学生按计划完成规定的量和强度,如规定跑的距离、动作的次数、动作的幅度、限定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什么动作等,以保证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长期参加规范、严格、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在教师的培养指导下就会增强组织观念和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形成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习惯。
  学校体育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要求,都具有强烈的集体性,因此在体育活动中要大力提倡相互尊重、互教互学、相互配合、团结协作、抛弃个人私心杂念、先人后己、公而忘私的集体主义精神。
  体育运动最富有竞争性,体育教学常以对抗性练习和教学比赛的形式出现。通过比赛既能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体能状况、身体素质,以及技术水平、战术意识等要素,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毅果断、自信、积极向上的品质,以及胜不骄、败不馁、服从裁判、遵守纪律、与同伴团结协作等优良作风。因此,运动竞争是技术、战术、智力的竞争,是身体素质的竞争,也是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的竞争。
  二、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
  以下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尝试的几种较为有效的教育方法,仅供参考。
  1.舆论训练法。就是用制度和规则所指明的行为的规范标准来训练指导学生行为,从而收到培养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的效果。体育的特点之一就是很多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制度和规则要求下进行的,这就为利用制度和规则作为行为规范来教育学生提供了有利条件。有明确制度和规则的竞赛活动固然可以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就是非竞赛性的活动也可以制定相应的规则作为教育的手段。
  2.团结训练法。体育教师应当在采用集体项目的教学中,例如球类训练、团体操训练等,让学生意识到在集体项目中,不顾集体利益,不与其他队员配合,一味过分地“表现自己”,都会给他人、给集体带来损害,将受到集体舆论的批评和指责。由此可见,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帮助学生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使学生个体的行为与集体荣誉相联系,使他们认识到荣誉来自集体成员的共同奋斗和团结协作,来自个人对集体的奉献和刻苦训练而作出的不懈努力。
  3.竞争训练法。我们培养的学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具有时代感和积极进取、勇于竞争的精神,而这些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在体育教学中都有较大的活动空间。因为竞争是体育的突出特点,各项体育运动项目都具有对抗性和竞争性,尤其是在比赛状态中,其对抗和竞争因素体现得更为强烈,它往往使参加者承受高强度的心理负荷和生理负荷,并且还必须在这种强负荷的情况下去争取达到自己的目的。有意识地进行对抗性、竞争性较强的教学与训练,就可以使学生获得勇敢拼搏、顽强进取的心理和行为品质。
  4.示范训练法。表率示范法是教育者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学生的方法,它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对学生个性品德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体育教师与学生接触多,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有示范作用。体育教师的身教常比言教能够产生更大的影响,其形象给学生的印象也十分深刻。如果自己没有正确的道德意识,或者言行不一,那就会使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受到影响,干扰学生道德信念的建立,给品德形成带来障碍。所以体育教师的仪表言行都应该考虑到它可能的模范性和感召力。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要搞好德育教育,教师除了必须具有敬业精神外,还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独运匠心,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得到锻炼、受到教育,这便是体育课中德育教育的目的所在。在未来的社会中,哪一个国家的人才素质愈高,其生产力发展越快,综合国力发展水平越高。所以,我们应当重视和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国体育》。
  2.《体育教学》。
  3.《中小学体育教育》。
其他文献
小学英语教学应该更强调学习环境的重要性。可以说,学习环境就是学习被刺激和支持的地点。教师应创造一切条件,采取一切可用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强烈愿望,使他们喜欢学、乐于学,并且随时随地可以学。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营造和创设学习英语的有利环境,努力创设直观、有趣的英语学习情境,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大胆实践、大胆交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以达到快乐学习、快速成长的目的。  一、课堂
期刊
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活动是地理教学最突出的特点,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法都离不开地图。中学地理的教材内容,几乎都能在地图上反映出来,地图是地理学习的第二语言,因此,围绕地图设计问题就成为教师备课的关键。“读图启发式”是通过读图提出问题,利用读图把问题引向深入。这种模式既可以起到调动学生的脑、眼、口、耳、手相结合的作用,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发展地理思维,强化知识记忆,而且对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也有很
期刊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教学观念和教学内容上都做了重大改变,这不仅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发生了变化,而且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培养的目标主要是社会需要的具有鲜明特点的复合型人才,毕业后多数将直接面对社会,因此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获得的能力、创新能力、合作交往能力都应该在实践中得以发展,这也是新课程的目标所在。如何在高中体育课教学中实施新课程改革?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探索
期刊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三级课程管理”,不对中小学课程和教材进行统一管理和硬性规定。各地、各校完全可以根据国家颁布的各科《课程标准》的精神,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符合本地和本校实际的课程实施方案与教学计划,从而给地方、学校留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这种“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既有利于国家的宏观管理和指导,也有利于地方和学校实施课程的自主性和多样性,真正体现了新课程实施的
期刊
目前,随着学校教学工作的发展,绝大多数的农村小学都开设了英语课。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课堂上只是教教单词、练练句型,学生缺少互动,几乎没有交流的机会,一节课跟读下来,不知道自己读的是什么;教师平常的英语课堂教学也只要求学生能跟、能读。“授之以渔”是课堂教学的智慧所在、真谛所在,像这样只灌输知识而缺乏学法指导的课,教师教得再累也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当然,造成低效课堂教学的原因还有很多,像教师
期刊
旧店中学实施新课改历史教学多年,在这期间,我大胆探索、不断实践,在教学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我决定避开大理论,说大实话,就说我是怎么做的。  一、交往  交往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途径。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我给学生上的第一节课,不是讲课本上的内容,而是讲题外话。在自我介绍后即兴演讲:“宁肯苦自己,决不苦学生”,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莫用一时的欢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应用祖国语文,培养语感,培养发散性思维。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培养学生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现将我的《说勤奋》课堂教学
期刊
峡山二中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办学条件落后,长期以来,面临从小学、初中开始的学生流失,导致生源严重不足,连续几年未完成招生计划,招收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兴趣低,自制力不强,厌学情绪普遍存在。面对如此严峻的生源形势,我们没有抱怨,没有气馁。我们充分认识到: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是教师成长的舞台,课堂是塑造学生精彩人生的战场。课堂不仅是学习,课堂也是一种生活;教室不仅是学习的地方,也是学生生活的
期刊
当前,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中的情感要求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成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使之成为完成课程教学的手段与方法。成功的情感培养的几点因素如下:  一、转变教师角色,铺垫积极情感的培养。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平等、共同发展互动的过程。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学应致力于创造一种无拘
期刊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项目实施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高效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