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化难为易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wangjia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教学方式逐渐进入课堂,成为一种新型的辅助教学手段,通过对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以及学生在接受知识后对知识的理解与消化加以体现。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有很大不同,它可以将教学信息以多样化和立体化的形式呈现出来,集感知、理解、巩固、深化为一体。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记忆知识,强化学生的记忆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对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的几点看法:
   一、信息技术的融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大声地阅读的,语文也不例外。要想真正地學好语文,那么教师要先带领学生们进行阅读练习,在读的过程中找到真正的发音技巧,一遍一遍地阅读,不仅会增加学生们的熟练度,还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此,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融入语文课堂,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寻找优美的语文小故事进行听、读。教师可以先从听开始,教师反复地播放小故事、小文章,让小学生们感受到纯正的语文发音,积极地来模仿发音,这样的过程是不断在找错纠错的过程,一遍遍地跟读,确定发音的位置,直到顺利的掌握发音的技巧,学生们会有很强烈的自豪感,同时也会增加学习语文的信心。只要我们平时多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帮助学生们练习听、读,学生们语文能力各方面的提高才会逐渐实现。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课文第三段揭露了英法联军的罪行。而这些对于学生来说既遥远又陌生。在教学时成功地运用录像这一视听媒体,便能完成情感转折,并使之达到情感的高潮。如老师可以这样过渡:“当年圆明园如此辉煌,多么令人自豪,但是……”陡然一转,通过大屏幕放映“火烧圆明园”的录像。直观、鲜明的图像,生动而精练的语言,具体再现了当年那残酷的一幕。学生亲眼看见了强盗行径,亲耳听到了那一声声愤怒的谴责,愤怒之情油然而生。
   二、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轻松突破重点、难点
   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它可摆脱时空的限制,可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变成直观、生动活泼的视觉信息,化枯燥为生动,从而化难为易。例如,学习《琥珀》一课时,苍蝇、蜘蛛及松脂油三者之间在那一瞬间的运动关系,对于抽象思维较差的学生理解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当教师把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动画片段或FLASH 动画给学生演示后,一切便一目了然了。再如,学习《美丽的西双版纳》,这篇课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课文的重点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优美的语言文字,同时还要感受西双版纳的美丽。但是学生没有亲身去过西双版纳,对西双版纳没有直接感受,存在思维跨度和理解难度,由于课堂条件有限,如此丰富的信息仅凭口头讲解是不易表达完整透彻的。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更好地激活学生的学习气氛,我在教学时,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西双版纳的植物和动物的有关资料,通过图、文、声、像,动、静、快、慢创设出直观性、情感性为一体的富有感染力的情境,并辅之以解说,形象的画面使学生身临其境,进一步感受西双版纳既是植物的王国,又是动物的王国,真切地体味西双版纳的美丽与神奇。这样,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去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需要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工作者们做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必将对教育的发展起到助推器的作用,定会使我国的教育事业欣欣向荣。
其他文献
隐士,算得上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在文人出仕做官成为社会共识的中国,不愿做官的人才会成为引人注目的特殊群体,也才可能产生隐士之名以及相应的隐士文化。所以隐逸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生力军,是传统文化的一个支流和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仕”文化、俗文化一同簇拥起了古代文化的辉煌。   一、隐士文化的源头——老庄的隐逸思想   隐逸文化的发源很早,据传在上古时期,就有了巢父、许由这样的隐士;到殷周时期,又有隐居
期刊
一路向北,平坦的麦田已经被抛在了身后,站在田埂上的农人渐渐地缩成了一个小黑点。远方的几声狗吠,惊起了迟归的孤雁。被暮色包裹的小小村庄,依然是安静沉稳的模样。无言之中,是一场送行。   与其说是送行,不如说是离家出走。远方在召唤着他,就像动物的迁徙,纵然远方充满危险,但他对远方的幻想令他兴奋,他像是奔赴战场的士兵,听到了战鼓的感召。于是他离开了他朝夕相处的小村庄,背上行囊,攥紧车票,踏上旅途。  
期刊
世间万物,美好的东西千千万万,可为什么一定要收藏愚蠢呢?这是因为,愚蠢能够给我的好处,是收藏别的东西所远远不能及的。   愚蠢能够收藏,必然是过去存在的。我所收藏的愚蠢,大多和我有关。一段愚昧的历史,一件蠢笨的糗事都会被我牢记在心。一些蠢事造成严重的后果,更被我好好收藏在记忆深处。记得曾经做过的傻事,不仅可以提醒自己不会重蹈覆辙,还让我从这件事的坏处中吸取教训,能够把事情做得更完美。同时愚蠢也是
期刊
当春花凋颓,你可惧怕暑热?当夏木荫荫,你是否准备远足?为避其炎热,为乐其心境,外出并非不可。但,最美的风景,最纯的生活,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啊……   一角葱兰,一盆芦荟。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花草怡情,油然爱之。居夏,归静,养花,可谓乐趣横生。   夏之兰愈苍翠,愈显成熟。她的灵魂为江南水所筑,柔软是其外形,高洁是其本心。染风尘,遭亵玩,从不颓败,只自顾生长,静默地生长。盈盈一角,
期刊
作业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環节,是衡量教师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收获成功的平台,作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作业似乎在某些方面已经成了学生的“包袱”,成了负担。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巩固所学的知识,每天必须要布置一些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而学生不管掌握与否,老师布置的作业都必须完成,从而造成一部分优秀的学生必须进行重复性、无效的作业,从而浪费大部分时间,相应地就没有充
期刊
众所周知,作文不单是一种写作技巧的操练,更多的则是一种写作个体心路历程的自我展示: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情结,把积淀在自己心中对生活的观察、认识和感悟表达出来。这就是“作文”。为此,在实践中,我就怎么样有效习作做了几点尝试。   一、呵护童心——无忌童言蕴灵性   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小学生习作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俗话说“
期刊
在某个悠闲而惬意的午后,随意地扯上行囊,将情思藏进背包里,行走在世界版图上,跨越山川河谷,潜入云海天光,走在由心锻造的漫漫长路上。   我可以行走在北京的胡同小巷,在这里,脚下踩着的是古旧的青石板,青石板已经很圆润了,应该是时光抹平了它的棱角吧。暗暗的墨青色,看它慢慢地、静静地向远处蜿蜒游走,斟品它平凡朴素中的富丽堂皇,借此来体味那段如黑白无声电影般的时光在经年累月后凝成的一条熠熠闪光的先迹,这
期刊
根据教育部的文件要求,从2018年秋季起,农村初级中学的语文教材统一用部编版教材,这对于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来说,是千载难逢的福音。因为,语文是最重要的基础学科,全国语文教材统一了,孩子们可以跟着父母走南闯北,不用担心教学与测试的内容不一致而影响在异地参加升学考试了,给农民工子女一个公平竞争的舞台。   一、“部编本”重经典性与时代性,采用“双线”组编教材   初中语文教材原来都是30篇课文
期刊
坚持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语文教研会、语文课文品鉴会登多种形式,大胆地去深入教材挖掘美育因素。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生态课堂这种形式,师生一起去欣赏美、创造美,真正将语文教材生活化、体系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师生提升了自身的语文阅读能力,对于构建有生命的语文课堂有着积极意义。   一、挖掘美育因素,形成古诗文美育资源——发现美   1.寻求教材形象——发现直观美。   在文本研读中,我们从字里行间
期刊
王尔德说:这个世界上好看的皮囊太多,有趣的灵魂太少。   什么是有趣的灵魂呢?我以为,积极乐观、淡泊平和、热爱生活等品质,都堪称有趣的灵魂。每教一次苏轼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我都能感受到文与可和苏轼的有趣灵魂。   人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苏轼之所以和文与可这位大自己18岁而又仕途平平的表兄情感笃厚,其实是因为他们都拥有有趣的灵魂。   幽默风趣之“趣”。文与可的幽默风趣,是一种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