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当别人问你年龄的时候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r1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龄,指一个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生存的时间长度,通常用年岁来表示。年龄是一种具有生物学基础的自然标志,一个人出生以后,随着日月流逝,年龄也随之增长,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人在进行自身再生产的同时,也进行着年龄的再生产,它总是由不同年代出生的不同年齡的个人所组成。此外,各种人口现象,如结婚、生育、求学、就业、迁移、死亡等,都与每个人的年龄密切相关。所以,正确计算年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红楼梦》里,对年龄也很重视。
  按书上所说,黛玉6岁入府,而随后宝钗即来(黛玉来的次日)。而她自入荣府以来,过的第一个生辰倒已经十五了?贾琏还提醒凤姐以往年黛玉生日为例。
  这段该怎么理解?宝钗、薛姨娘虽然客住贾府,但生活和贾府分开的,只不过是住在贾府的房子里,平常宝钗要过生日,自然是和薛姨娘在自己住的房子里过,王夫人等亲戚随礼过去,贾府平日里不会按贾府例给宝钗过生日。这回贾母特别的将宝钗叫来,以贾母的名义给她生日。所以说,只是贾母等人给宝钗过的第一个生日。
  至于黛玉在贾府,生活待遇越过三春,自然是年年按例给黛玉过生日的,规格肯定高过三春,所以贾琏说以黛玉生日为例,以示这次对宝钗生日的重视。
  《红楼梦》中的年龄描写,不但是宝黛钗这些关键人物,像贾母这样的关键人物,甚至像林父、贾敬等人(逝世日期)……前后抵触、矛盾之处,比比皆是!按照曹雪芹的笔法,所谓“甄事隐、贾雨村”云云,这些年龄上的矛盾,当然就是有真有假了,我估计有些年龄的矛盾描写可以是作者故意为之,有些则是最终未能定稿的缘故。
  《红楼梦》不仅很杰出,而且很特殊。它特殊在:既要通过宝、黛、钗、湘等形象表达作者的思想,又要通过贾政、凤姐等形象反映贾府的衰败;既要透露曹家的若干历史真实,又不得不将真事隐去,即把真事写得曲折而隐晦。但作者的的确确隐晦曲折地写出了若干真实的事件、人物、时间(包括几个重要人物的年龄)。
  “遇货加钱,逢人减岁”,精辟地概括了一条极具可操作性的人际交往原则。我们可以用一幅生动的场景来解读。比如你见到一位80岁的老爷爷。你说:“老大爷您老有60了吗?”老爷爷说:“哪里?你看花眼了,我80了,儿子都快60了呢。”你说:“那还真看不出来,您老这么健康,我老爸才60还真赶不上您呢。您老真会养生啊。要是我老爸拜您为师学养生保健,我们后人就放心了。”这老大爷一定高兴。
  现实中,如上学年龄不够,就要设法去增加年龄;如当兵年龄不够,就要设法去增加年龄;如结婚年龄不够,就要设法去增加年龄。反之,如想晚点退休,就要设法去减少年龄……总之,年龄成了“能人”的面团,可根据需要增减。
  我从小到老,都对年龄没有特殊要求,再说,我也没有这种人际关系。所以,我对此没有苦恼过,也没有去动过歪脑筋。至于现在的我,已经退休五年了,对别人说我出老也好,年轻也罢,从不往心里去。如果有人愿意问我的年龄,我会高兴地告诉他:我已经66岁,向67岁进军啦!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其他文献
十多天的旅程匆匆而过,转眼已是返程的日子。到达淄博后,同车而行的旅友们,陆续下车了。  十八天前,除了乐洋洋老先生和他的夫人是我们恩施之行认识的,其余人皆属陌生。旅途中也是三三两两松散的游玩,并无太多交集。然而,松散中充溢着的友善和谐,使得车内车外充满了关爱和笑声。正是这样其乐融融的氛围,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才有了离别时的那份怅然若失的不舍。  光阴很奇妙,它能使原本熟识的人渐行渐远,相忘于江湖;
期刊
从西北和西南蜿蜒而来的两条小溪如一对二八少女,一路欢歌笑语,妙曼前行。她们一前一后玉带似的从村子轻轻绕过,把村子好个亲吻。然后又在村东汇合,一路相携东去,汇入潍水。溪水经过的地方,草青树茂,鸟语花香。俯瞰小村,分明是一个端坐在诗画中的俏姑娘。  这个四面环水的村庄,就是我的家乡,五图镇辛旺村。环村的两条小溪,村民们给她们起了个简单而朴素的名字,南河,北河。  村里有个臧家巷,巷里老秀才早就编了这么
期刊
又到了蝉鸣的季节,故乡村庄新改造好的小区里,过去低矮陈旧的房屋已经旧貌换了新颜,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雄伟的高楼。洁净、平整的水泥路面两旁,一排排整齐的路灯像夏日盛开的莲花般新颖、别致。广场上各种健身器材一应俱全,老人健身、孩子嬉戏;情侣流连,笑声不断,一派幸福和谐的景象。不得不感叹:现在国家强盛了,老百姓生活水平日趋升高,日子过得富足充盈,还有什么可祈求的呢?可我总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花圃里,花红叶
期刊
一  我爱酒,酒与我有一种不解之缘。不知不觉我的博古架上就多了酒。每一种酒每一种姿态,每一种酒每一份风情,每一种酒每一个故事,每一种酒每一种人生。人生如酒,酒如人生。  我喜欢收藏高度酒,酒如人的感情,浓度越高,并且年代愈久,越醇美、醇香。历经几千年沧苍变化,愈沉淀、愈厚重,一坛尘封的美酒,醉了几千年。  酒能忘忧,曹操把酒,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李白把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古来圣贤皆
期刊
一  顺着洞口的光可以进入。  要到达青川县城乔庄,有几条道路可以选择。  不过,通过高速公路进入青川,都必须经过几条隧道。当从兰渝高速在木鱼镇下高速前往青川,进入通往青川县城的快速通道,很快的时间,就会到达县城。你连沿途的的景色尚未看满足,就会发现有一条隧道出现在眼前。每次我回家的时候,看见这条穿过去就是县城的隧道,猛然间就会想起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甚是贴合我此时的心境。  乔庄就是这样,静静
期刊
一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从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远离城镇的西寨联中任教。  西寨,顾名思义,西部的村寨。据说这里当年曾是鲁国西部边界的一个营寨,后繁衍成村。可靠与否,无人考证,但它的偏远落后却是有目共睹的。学校不大,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八个教学班,20名教师,其中15名民辦教师。仅有的5名公办教师中,一名速师毕业,两名民办转正,一名接班,我是唯一受过正规师范教育的中专生。尽管如此,还是给我安了
期刊
我的家乡——南夏口村是鲁北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自明初立村就没出现过显赫的官宦之家,更没有家存万贯的富户商贾。悠悠六百余载的春秋岁月,许、孙、鞠、徐四姓的族人鸡犬相闻、和睦相处;邻里互助、其乐融融。因筑基盖房挖土形成的几个水塘,碧波荡漾,犹如一面面清澈  明净的镜子,分布在村庄东、南和西边,给小村增添了不少妩媚和灵气。东湾居三个大水塘之首,曾担负着养鱼、种藕和天然澡池的功用。  养鱼塘  东湾因
期刊
今日夏至,白天有点长,天气出奇的热。屋内有点闷。  下午六点钟下班,太阳还挂得老高老高的。吃了晚饭,闲来无事,一个人到县文化体育公园转转,看看有无新鲜事,同时,也去看看公园里的小湖中漂浮的那些荷花是否还在开放,去荷塘深处赏荷闻花香。这件事,是我每年都挂在心上的。  果然,荷花仍然在绽放,一池绿水,片片荷塘,不过,只有一颗花蕾。这让我多少有点惆怅。今年的荷花怎么如此不尽人意?营养不良吗?虽然如此,仅
期刊
十八岁那年,我跟着父亲学瓦匠。  我们村子地处沂蒙山区,三面环山,只有往西是一条比较平坦的黄土路,伸向外面未知的世界。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孩子如果考不上大学,当不了兵,再学不上一门手艺,那将来是没有出路的。到了娶媳妇的年龄,媒人到家里问,你如果啥都不会,光靠会种地那点本事,娶个称心如意的女子是很难的。所以我们那一带,会手艺的人特别多,像木匠、瓦匠、铁匠、壶匠、剃头匠、磨刀匠等等,五花八门,干什
期刊
在农村一年四季中,最忙、最累、最紧张的时候,当数“过麦”了。俗话说:“三秋不如一麦忙”,时间紧、任务重,麦子一熟,全村的男女老少就热火朝天的忙起来,争分夺秒抢收抢种,田野里到处都是一派繁忙的景象。  改革開放前,每年一到“过麦”的时候,生产队长就提前安排队里的保管员,到集市上去把割麦所需的草腰子买来,同时,为麦收准备场院,检修马车、牛车绳索等运输工具。俗话说:“麦熟一晌”,火辣辣的西南风刮着,早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