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浪漫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x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人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望庐山瀑布》,是一曲瑰丽的瀑布之歌,李白之歌。我一向喜欢李白,喜欢他的飘逸,他的洒脱,他的浪漫,他的那一份书生意气。执教他的诗歌总会多几分用心,也总有心中层云荡尽、神清气爽之感。《望庐山瀑布》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李白的气韵。
  一、“紫色”的浪漫
  “日照香炉生紫烟”,灿烂阳光下的香炉峰,紫色的云雾缭绕。紫色,神秘高贵,与李白的气质遥相呼应。不光是“日照香炉生紫烟”,他的“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也是紫烟。虽然众多资料都说“生紫烟’'是因为阳光的折射,但是我不以为然。或许李白只是为了凸显庐山瀑布的九天银河高贵之气,而让它在香炉峰紫色的云雾中破空而来,平添了无限的气韵,你看,带有“紫”的成语“紫气东来”。谁来?圣人老子骑青牛而来。还有“黄旗紫盖”,旧为皇帝出世的征兆。“魏紫姚黄”泛指名贵的花卉。“清都紫微”,神话传说中天帝所居之宫阙。一个“紫”,便与仙,与尊贵粘上了挥之不去的渊源。李白用“紫”,绝不是偶然为之,是心中的超凡脱俗化为了神韵,自然而为之。
  二、“遥”见气势。“挂”传神韵
  “遥看瀑布挂前川”,在哪里看?远看!唯远观方得瀑布之神韵,个中奥妙李白知道。不似我等之辈,不近观,总觉得不真切。个中奥妙不知,距离才能让我们的想象驰骋天上人间,气势才会阔大辽远。而—个“挂”字,更显随意又恰切,传达给你的就是庐山瀑布展现在你面前的那直立的、落差很大的意象,静止中充满恢弘的动感。
  三、“三千尺”的气势
  “飞流直下三千尺”,何谓“飞流直下”?速度极快,笔直而下,一泻千里。激流跌落之处如人喊马嘶、倒海翻江,雷霆万钧之力激起冲天云雾,泻入深潭产生“喷雪奔雷”的壮观景象,真正是“无鼓之雷霆”。“三千尺”,当真有三千尺?虚指而已,想象而至。其实,在李白的想象中,三千尺算什么呢?他还有“白发三千丈”、“天台四万八千丈”、“桃花潭水深千尺”、“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李白一直是这样的独一无二。
  四、“九天银河”的想象
  “疑是银河落九天”,三千尺的无声惊雷,让李白如仙如醉,恍惚觉得是九天银河坠落人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想象啊!大胆、雄伟、夸张、美妙、壮丽、神奇,怎么描绘都不为过!而作为一代诗仙、酒仙、剑仙,李白甚至“欲上青天揽明月”。这样的潇洒,这样与生俱来的浪漫,这一个“疑”字的壮阔恍惚。我们体味的便只有赞叹,只有望尘莫及了。“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这是想象的精髓,司空图的这句话恰似为李白而写。难怪,苏轼容不得徐凝再写庐山瀑布,李白之后再无瀑。一介凡夫俗子,怎能越?
  有一种浪漫,僭越千年光阴,让李白依旧丰神俊秀地立于庐山瀑布,对瀑布,对李白,我们都只有仰望了。
其他文献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是,长久以来,我们在开发学生的“智”,锻炼学生的“体”的同时,可曾努力塑造学生的“德”,积极引导学生的“美”,在四位—体中,是否厚此薄彼。  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一直肩负着引导人,发展人,成就人,完善人的使命。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校教育就是确定人生价值的教育。因此,我们不能把教育的价值仅仅定格在“知识文化”上,倘若这样,岂不误了
期刊
小学阶段的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在教学中,要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字词的含义,并能恰当地运用。  一、生字的教学层次(以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幸福是什么》为例)  第一层次:看拼音拼读生字,擦去拼音自读检测。wu务  第二层次:组词:义务。还可用形近字组词。  第三层次:找近义或者反义词。如:义务——责任  第四层次:找出文中生字所在的句子读一读。  第五层次:在理解课文中出现的
期刊
“悬念”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能开拓学生思维,丰富他们的想象力,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巧妙地设置悬念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教学中设置悬念的六种方法。  一、设“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能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激发其求知欲望。要使学生生“疑”,教师就要不失时机地激“疑”,而激“疑”最好的方法则是设“疑
期刊
《艾滋病小斗士》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记叙了南非黑人男孩恩科西身患艾滋病,却能坦然面对,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的感人事迹。文本语言平实,似乎没有“嚼头”,而且学生不了解患艾滋病儿童的生活,难以在情感上与文本产生认同、共鸣、回应,很容易将这篇课文上成思品课。那么,怎样通过挖掘文字内涵,品味语文,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感悟作者颂扬的
期刊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习作四”的“口语交际”话题是“珍惜资源”,习作内容与之相配合,要求学生在“写建议书”和“看漫画写感受”中任选—题而作。这样编排,体现了习作宣传的自主性,却带来了“导写”上的困惑。因为“写建议书”与“看漫画写感受”尽管主线都是“珍惜资源”,但在语言表达形式上差异较大。如何才较为妥帖地安排好本次‘口语交际·习作”的教学呢?不妨将“口语交际”与“
期刊
《小柳树和小枣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富有生活哲理的童话故事,它借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小柳树因自己长得漂亮而得意,瞧不起小枣树,而小枣树不因自己长得没有小柳树好看而泄气,也不因自己能结又大又红的枣子而白大,反而夸奖小柳树。为有效地展开教学,笔者发表如下浅见。  一、文本特点  1.课题解读。  本课课题直接点明了文中的两个主要
期刊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27页、28页的例1、例2以及相应的“做一做”。  教材简析: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学段目标中提出:应重视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及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要让学生经历直观认识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平面图形。“平面图形的拼组与转换”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几种简单的平面图形之后进行教学的,让学生通过拼、摆、比、剪等活动,探
期刊
多少年来,“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一直是老师们不懈追求的目标。在日常教学中,有的教师按着预先的设计在“走教案”,较少去关注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的生命状态,让教案支配着学生的学习活动,抑制了学生的思想和生命活力,使原本鲜活灵动,充满情趣的教学变得机械、刻板和程式化。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一种缺憾。对此,叶谰教授的话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她认为:“课堂应是向未来方向挺进的
期刊
好的语文课之所以姓“语”,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紧紧抓住了文本语言这条主根。依托这条主根,再联合其他提供养料和水分的侧根、须根,才构成了枝繁叶茂的植株在地下的有力支撑。语言的学习是语文教学的头等大事,是语文教学的根!离开了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语文教学也就彻底偏离了轨道。因此,我们要凭借教材这个“例子”,把握语言实践的层次,为学生搭建语言实践的平台,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内化语言,运用语言,从而升华他们的
期刊
“实践与综合应用”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际准》)设置的四大学习领域之一,第一学段(1~3年级)为“实践活动”,第二学段(4~6年级)为“综合应用”。理解和把握这一学习领域的教育价值、基本要求和教学原则,对于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育价值  1992年国家教委制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已将“活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