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好口语交际与习作的整合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skyk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习作四”的“口语交际”话题是“珍惜资源”,习作内容与之相配合,要求学生在“写建议书”和“看漫画写感受”中任选—题而作。这样编排,体现了习作宣传的自主性,却带来了“导写”上的困惑。因为“写建议书”与“看漫画写感受”尽管主线都是“珍惜资源”,但在语言表达形式上差异较大。如何才较为妥帖地安排好本次‘口语交际·习作”的教学呢?不妨将“口语交际”与“写建议书”整合起来教学,“看漫画写感受’弹独指导,从而把“珍惜资源”这一理念根植于学生的心田,真正做到‘(立德”与“立言’拱赢。
  一、搜集资料:丰富言说素材
  这是课前准备阶段,主要通过下列途径引领学生获取资料。
  1.观察。提前布置学生观察身边的人们是如何珍惜或浪费资源的,并做好观察记录。
  2.调查。家乡的自然资源主要有哪些?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哪些是不可再生资源?人们是怎样对待自然资源的?
  3.搜集。通过查阅图书或上网搜索,了解全球或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如目前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的相关数据,“温室效应”带来的危害,以及当今世界面临的生态灾难等等,以利在言说时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据。
  4.评价。教师随时检查并评价学生对资料的搜集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并做个别指导。
  二、互动交流:促进语言发展
  这是“口语交际”阶段,主要引导学生任选四个话题中的一个,畅谈自己的见解,与同学互动交流。四个话题即“珍惜资源的重要性”、“应该怎样珍惜资源”、“在生活中自己是怎样珍惜资源的或哪些方面还做得不够好”、“在珍惜资源方面自己有哪些困惑?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1.回视。回视本组课文《只有一个地球》《鹿和狼的故事》《这片土地是神圣的》《青山不老》中文本语言的内涵。如,《只有一个地球》以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口号“只有一个地球”为题,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呼吁人类珍膳资源,保护地球生态环境;《鹿和狼的故事》则说明在生态的“舞台”上,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的角色;《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被誉为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字里行间洋溢着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青山不老》用清新的笔触抒写了一位山野老农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经过15年的艰辛劳动,在晋西北创造出一片绿洲的奇迹。通过回视,激发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情感,为口语交话题的出现奠定基调。
  2.示例。学生搜集的资料,往往是零碎而无序的,教师应指导他们将占有的素材进行梳理,使之做到言之有序。有效的方法是提供范例。如:
  我来谈谈珍惜资源的重要性。学了《只有一个地球》,我知道自然资源是有限的。矿物资源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在开采利用后无法再生,只会越用越少。而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尽管可以再生,却由于人们肆意毁坏,滥用化学品,不仅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太多的生态灾难。长江的洪水,舟曲的泥石流,让人们至今余悸犹存。我曾经看到一则资料,刊登在2005您3月1日的《中国电力报》上。文章说,中国煤炭的人均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2,石油为11%,天然气为4.5%;我国的人均耕地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3,水资源呢,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为2200立方米,是世界水平的1/4。由此看来,我国资源极为匮乏,我们丝毫不能浪费资源,保护环境吧!
  出示范例后,可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要把自己的观点清晰地陈述出来,该怎么来说?学生通过讨论交流,便可归纳出言说方法:先摆出自己所谈的话题,接着用具体资料来印证自己的观点,最后呼吁大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3.演练。一是让学生根据自己在本组课文中所掌握的知识和搜集的资料,任选一个话题试着练说;二是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互相评议;三是组织全班交流,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教师可围绕某同学说得怎么样,想对他说些什么,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引导学生进行补充,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三、把握格式:理清“建议”思路
  这是“写建议书”阶段,主要是将口语交际的内容物化为“建议书”。
  我们可这样引导:同学们,在口语交际中,我们畅谈了珍惜资源的重要性,知道了应该怎样珍惜资源,找出了珍惜资源方面存在的困惑,并探寻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下面就让我们针对生活中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来写一份建议书,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并向有关部门反映。
  1.例文。吕叔湘先生说过:“使用语言是一种技能,跟游泳、打乒乓球没有本质的不同……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要正确必须善于模仿,要熟练必须反复实践。”在这里,例文的作用不可忽视,因为例文可以呈现出完整的建议书格式,让学生阅读,自己去发现建议书的特点和样式,远比我们的“告诉”效果好。从例文,师生共同总结出:建议书的标题要写在正中间;另起一行顶格写称呼,也就是写清楚建议书是写给谁的;正文写建议的具体内容,先指出存在的问题,再说明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建议可以逐条列出;建议人或建议团体的名称及日期写在建议书的右下方。
  2.模仿。学生通过“例文”这种“形象化的写作理论”学习,初步把握了建议书的格式。此时,我们可依章循法引导学生写一份建议书,完成习作。这样,“建议”的思路会清晰许多,格式也会正确无误。
  四、看懂漫画:抒写内心感受
  1.了解。让学生了解漫画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往往不需要一个字就能表达出深刻的思想,让人在会心一笑中得到启示。
  2.读图。让学生看图思考:漫画中有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然后反馈交流所读到的信息。
  画面描述:
  一个男人嘴里叼着烟卷,手里挥舞着一把大斧头,用力地砍大树。一只啄木鸟站在他的肩头,盯着他那木桩似的脑袋,义愤填膺:“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
  3.讨论。引导学生讨论:那个人脑袋里真的长虫了吗?那“虫”是什么?从而让学生明白社会上某些人由于没有环保意识,被眼前利益驱使,做着遗患无穷的事,思想有严重的问题,真的需要“捉虫”。
  4.抒写。提问:看着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启发学生结合图意,结合本组课文内容及占有的资料来抒写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五、指导评改:增添语言亮色
  潘新和先生说:“教学中要养成这样的观念,写作包含修改,修改是无止境的,经过修改的文章,才是完整的文章。未经修改的文章,是‘半成品’,是不应该面世的。”学生由于涉世未深、语言积累不丰富,写出的初稿肯定会有不足之处。这就需要我们给予指导评改。
  1.自改。让学生认真阅读自己的习作,反复问自己:(1)有错别字吗?词语用得恰当吗?(2)有病句吗?哪里还可以写得具体些?(3)标点符号用对了吗?(4)建议书的格式正确吗?或问:我的感受写具体了吗?
  2.互评。针对本次习作要求,先梳理主要的评价标准:(1)选择写建议书的同学,书写格式是否正确?正文指出存在的问题了吗?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了吗?(2)选择写漫画的同学,有没有写出真情实感?再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中选一名组长,组织好本组的互评活动。小组成员在组内逐一朗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安静倾听并思考,听后对同学习作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修改见解。
  3.共评。教师用实物投影仪映示(不具名)好中差各一篇习作,引导学生共同评议,或欣赏,或建议,让每位学生既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又明确努力的方向。同时对共性问题进行点拨。
  4.欣赏。评改后,对有一定价值的建议书,我们应引领学生共赏,然后将建议书邮寄相关部门,使学生的“佳作”得以较广地传播;对于看漫画所写的感受,我们可选择优秀习作张贴于学校的橱窗,让全校师生欣赏并积极投入到“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行动中来。
其他文献
教学内容: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4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一第1—3题。  教材简析:“负数”从生活及生产实践中产生,如温度的计量、买卖与借贷的计量等。  例1通过观测室内和室外的温度引出负数表示方法,接着引出例2存折明细中分别用正、负数表示存人和支出,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理解负数的意义以及负数的读、写方法。教材先编排“生活中的负数”,再编排“正负
期刊
生本教育理论强调学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学生的全部既有经验、智慧、知识和学习的内在积极性都应当为教师所用,应当成为教育的动力之源,能量之库。  一、改造“原始经验”。促进认知发展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以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起点的,只有了解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即学生的数学现实),并把握其与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采用合适的引导方式和途径,才能引导学生有效地将其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  在教学四年
期刊
1992年11月,国家环保局和国家教委在全国环境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思想。通过学校的学科教学渗透环境教育越来越被教育界人士关注和重视。在数学课程内引入环境教育元素,在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已势在必行。  一、利用数学学科特点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知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的环境,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小学数学是一门宣传环保知识、渗透环境教育的重要学
期刊
课堂是语文学习的主阵地,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然而深入小学语文课堂,发现一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较低,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不和谐”。  一、课堂管理与自主学习不和谐  教学《画》(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时,教师刚挂出小黑板,学生就开始读小黑板上的诗歌。教师听到学生读得乱七八糟的,于是发出指令:“一、二、三,坐好了;一、二、三,坐端正了。”“一、二、三,……”指令一出,学生马上停止朗读
期刊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8岁的孩子乳牙掉了以后,新长出的牙齿又大又歪,还有一道缝隙,非常难看,好多同学都取笑他。正好当时上映的一部影片中有一个坏人就长着一颗像他这样的牙齿。同学们更是借此嘲笑他,说他演坏蛋不用化妆了。于是,他上课不敢发言,下课不敢和同学们一起玩。  幸运的是这个孩子遇到了一位姓张的好老师,张老师会讲很多动听的故事,同学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当她得知这个孩子的情况后,便把他叫到办公室,
期刊
“空灵”与“模糊”是诗歌的审美特征之一,诗歌的审美在于怍者所创作的诗境,所谓“诗中有画”很形象地说明了诗歌的境界,读一首诗就像欣赏一幅画,中国绘画就具有“空灵”与“模糊”的特点。李白的《望天门山》和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都可谓“诗中有画”的典范之作,只是各自所创设的诗境不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把两首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诗放在—起,意在让学生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风光。  
期刊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是,长久以来,我们在开发学生的“智”,锻炼学生的“体”的同时,可曾努力塑造学生的“德”,积极引导学生的“美”,在四位—体中,是否厚此薄彼。  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一直肩负着引导人,发展人,成就人,完善人的使命。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校教育就是确定人生价值的教育。因此,我们不能把教育的价值仅仅定格在“知识文化”上,倘若这样,岂不误了
期刊
小学阶段的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在教学中,要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字词的含义,并能恰当地运用。  一、生字的教学层次(以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幸福是什么》为例)  第一层次:看拼音拼读生字,擦去拼音自读检测。wu务  第二层次:组词:义务。还可用形近字组词。  第三层次:找近义或者反义词。如:义务——责任  第四层次:找出文中生字所在的句子读一读。  第五层次:在理解课文中出现的
期刊
“悬念”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能开拓学生思维,丰富他们的想象力,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巧妙地设置悬念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教学中设置悬念的六种方法。  一、设“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能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激发其求知欲望。要使学生生“疑”,教师就要不失时机地激“疑”,而激“疑”最好的方法则是设“疑
期刊
《艾滋病小斗士》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记叙了南非黑人男孩恩科西身患艾滋病,却能坦然面对,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的感人事迹。文本语言平实,似乎没有“嚼头”,而且学生不了解患艾滋病儿童的生活,难以在情感上与文本产生认同、共鸣、回应,很容易将这篇课文上成思品课。那么,怎样通过挖掘文字内涵,品味语文,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感悟作者颂扬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