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学校教育中加强民族文化传承工作的几点思考

来源 :新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y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在五千年文明发展历程中,每个民族都有其特有的民族文化代代相传。学校教育是学生接触本国文化的重要途径,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文化内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需要肩负起民族文化传承的使命,从人类学发展的角度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民族文化教育资源,探索小学教育中民族文化传承的创新教育方式。
  关键词:学校教育;民族文化;传承
  学校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教育和传播,更是文化的传承中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保护自身传统文化,发扬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途径。保护民族文化的多元发展,进行民族文化传承,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关系到我国民族和谐、文化繁荣、文明进步的重要课题。
  一、民族文化传承的内涵与价值
  民族文化的传承其本质就是人类多元化文明的传承,在人类学家的研究中,民族文化的传承是一个民族共同体的成员将其文化特质一代一代进行交接的过程,在人类发展的历程中,民族文化的传承不可避免的受到社会环境和文化特点的制约,而且由于统治者的意识影响还同时具有模式化发展和强制性要求的特征。人类文明就是在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中展示出其延续性和相对稳定性。不同的民族文化其传承机制是不同的,但是所有的文化传承都不是生来具有或遗传的,都需要教育和习得,而教育的重要场所就是学校,学校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1]。
  二、在学校教育中加强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一)加强民族文化教育,培养良好品德
  学校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学生在校期间不仅需要得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还需要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为人处世习惯等等。良好的品德,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健康的三观是社会和国家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必备的素质。民族文化教育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自身、民族、国家、社会之间的关系,了解到自己所在的民族历史发展历程,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良好文化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领悟到民族文化中的核心精神,对于学生思维的培养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对于民族发展而言是非常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包括了一个民族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代代相传的民俗风情,加强民族文化教育,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民族强大深厚的文化内核,有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品德,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2]。
  (二)促进民族文化传承,维护民族和谐团结发展
  在世界全球化的发展影响下,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的融合和影响越来越深入,同质化现象越发明显,民族特有的文化正在逐渐淡化。这种同化固然可以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却严重影响了人类文明多元化的特质,因此,学校教育必须不断创新,加强民族文化传承,让优秀的民族文化得到應有的发展和传播,让民族文化的魅力被更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让学生在接受民族文化教育的同时,树立坚定的民族自信,维护多民族和谐共处的和谐环境。学校教育将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传播,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能够更好的促进民族团结与发展。
  三、关于民族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途径的思考
  (一)不断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民族文化教育传承的工作能力。
  教师对课程的认知是开展教学的基础,部分教师对民族文化一知半解,对特色课程难以胜任。学校在民族地区教师培训中,应当开展民族文化的专题培训,或者在教师培训中增加民族文化传承方面的课程模块,让教师了解、学习民族文化艺术,参加民族文化活动,从而提升专业技能,为提高课程实施的实效性奠定基础[4]。
  (二)要不断深入开发民族文化教育资源,丰富学校教育内容
  要加强学校教育中的民族文化传承,首先需要从广泛的民族文化素材中深入开发民族文化教育资源,作为学校教育内容的有效补充,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对民族文化的内容有所甄别,选择适合时代发展,符合科学价值观的内容,经过创新和发展形成可利用的教育资源。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很多文化瑰宝是以文字、物品、图形等形式留存下来,我们需要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等现代化的教育工具和手段,让课程资源既有民族特色又易于被学生所接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设置在结构和门类上应突出多样化上,内容大致包括:各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与政策常识、民族工艺制作、民族歌曲舞蹈、民族乐器表演、民族体育游戏、古诗文诵读、民族书画赏习等方面。除了课堂教育与民族文化的融会贯通之外,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也可以将民族文化融入其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
  (三)不断丰富校外实践活动,不断创新民族文化实践工作的形式和内容
  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教育资源可以在课外实践活动中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教育资源补充,例如博物馆、文化旅游、建筑园林、服饰文化、艺术演出等等,学校可以灵活安排学生参与这些校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志愿活动等,让学生在校外环境中接触到优秀的民族文化,甚至自愿组织和开展民族文化传承活动,能够大大加强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此外,师生可结合学校的民族文化内容在课堂之外选择动手操作、情境模仿、实践体验、参观表演、游戏比赛、合作实践等多种方式,促进校内和校外结合,调动学生多感官运用、主动参与实践活动。
  (四)抓住当地政府重视民族文化发展传承的发展的机遇,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做好民族文化传承工作。
  学校应充分利用好政府供活动的民族文化平台,通过项目设计、活动开展来传播民族文化,或者定期举办民族文化艺术节。如:傣族歌曲比赛、万人傣族手势舞,以班级或学校为单位,在全镇全乡展开角逐与选拔。在本地博物馆、艺术馆等地方展示民间艺术品、学生手工艺品,促进民族文化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借助政府传媒加大宣传力度。学校可可采用新媒体宣传手段,宣传交流民族文化融入课程的意义,在学校网站上进行分享讲解、学习民族文化艺术的相关专题视频。随着微信平台和越来越火热的自媒体平台,学校也可以在几个大的网络平台上请专门的民族文化教师负责更新和上传民族文化活动,扩大受众群体。此外,大型的民族文化亲子活动,也可以寻求新闻媒体和家长的宣传来不断深化宣传效果。
  四、总结
  学校教育在民族文化传承过程中的作用意义重大,能够对一代人的民族文化认知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创新,深挖教育资源,加强民族文化传承,引导学生通过民族文化的学习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成为高素质的人才。同时,通过学校的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工作的开展,将会不断地促进和加强我国多民族和谐团结及国家、社会的稳定发展,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肩负起学校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谢红雨,肖荷.文化教育人类学视野下民族文化传承的教育路径研究[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7(1).
  [2]于向辉.民族地区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4).
  [3]沈沫.学校教育视域下的民族文化传承研究述评[J].民族教育研究,2018,v.29;No.147(04):40-47.
  [4]李学容,杨连,江科侪,罗小丽.民族文化融入小学课程的策略———以重庆市黔江区为例[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 5 月,第31卷,第3期.
其他文献
摘要:结合各种活动、道德与法治、地方课程、各校特色课程、心理辅导室、家长会、家委会、学校文化宣传栏、微信及QQ班群,及时引导和辅助小学生培育起勤奋向上、缺失和应有的冒险精神,宽容、谦虚、感恩、坚持、毅力、锲而不舍、拼搏进取等积极的心理品质;同时利用“家长培训、家长教育子女案例分析”等各种手段、方式、媒体,引导家长做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榜样和示范。  关键词: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策略研究  小学生的
期刊
摘要:新课改的推进要求小学各科老师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和方法,在体育教学方面可以采用拓展游戏方式来提高课堂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丰富性。本文从了解当前小学体育在教学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入手,结合拓展游戏的概念及作用来探讨如何将其运用到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致力于最大程度优化小学体育教学模式并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体育;拓展游戏;教学运用  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开展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素质和体能,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化与发展,素质化教育的教学理念逐渐在初中阶段的教育及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尤其是新时代教学者,更应该重新审视教学管理活动,探索教学管理新路径,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优化教学管理。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初中教育教学管理新路径进行了综合的分析。  关键词:初中教育;教学管理;新路径  引言  在初中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教师队伍由上
期刊
摘要:期末复习是语文学习的压轴戏。为了解决以往复习存在的弊端,需要我们在复习的形式上创新、内容上整合、广度上延伸。在复习期间采用头脑风暴式、思维导图式、汇报演出式、联系生活、群策群力等方式,提高复习的效能。  关键词:花样复习;提高效率;思维  又到一年复习季,朗读、背诵、听写等传统的复习方式让学生索然无味,也让老师头疼不已。这学期,我采用新的复习方式,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1.头脑风暴式复习
期刊
《老北京的小胡同》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以怀念北京小胡同的情感为线索,忆及当时的风土人情,充满了留恋之情。小胡同不仅仅是家乡的一种象征,作者真正怀念的还是家乡的人和往昔的岁月。“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无名胡同赛牛毛”,胡同是北京的一大特色,它绝不仅仅是错综弯曲的街道,更是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场所,京城历史文化演变的重要舞台。它记录了北京城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风貌,蕴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它就像一座座民俗风情博
期刊
摘要: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I卷第30题,看似只是一个常规的光合呼吸的实验分析题,实验情境也不复杂,但却要求学生能结合已知信息对实验过程中所呈现的具体现象进行成因分析并表述。要求学生在表述时呈现出完整的思维过程和逻辑关系,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以此题和有关变式引入,给出此类问题的应对策略和审题答题的建议。  关键词:理解能力;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结果成因分析;生理活动强度;物质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欠缺的现状,以Bloom 认知能力目标为理论依据,参照Anderson和Krathwohl 创立的类级模型,从一节初中英语课课例为手,阐述了如何在阅读课中开展由低阶、中阶到高阶的思辨阅读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从而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认知能力;思辨能力;批判性思维  1 引言  
期刊
摘要:基于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意在培养小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即基本的语文知识、沟通能力、写作能力、思维能力、审美鉴赏能力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制定教学目标,每个阶段、每个单元,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能力点等都要掌握,为教学打好基础。其次从语言构建、思维开发、以及审美鉴赏等方面,以小学生为教学主体,来进行强化教学,以此来保证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  1学
期刊
教具是教学形象化的教学器具。自制教具与实验教学的联系十分密切,两者“形同手足”。课改中出现一套好教材,必须有相映的教具与之配套,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才能完成新的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任务。在小学数学实验教学中,有效地指导学生利用自制教具,使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切实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教具的直观性作用  直观性原则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原
期刊
摘要:当前小学生德育工作普遍缺乏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自2011年开办以来,我校在德育工作领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和资源。因此通过开展雅乐教育课程的方式对其进行串联和聚化,将雅乐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创生。雅乐教育校本课程是以学生现实的环境和条件为背景,以学生现实的需要为出发点的文化德育课程。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层层深入,从而有效提升德育效果。  关键词:“雅乐教育”;校本课程;实践  在德育校本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