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入心,渐入佳境

来源 :作文周刊(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shuclover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蛇精脸”“比基尼”等流行事物形成一股嘩众取宠之风席卷各电视节目时,一股清流悄然出现,洗涤了观众大呼“辣眼睛”的浊流,抹净了演员矫揉造作的“蓝瘦香菇”,取而代之的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气,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深情。这真是清流入心,渐入佳境。
  武亦姝在《中国诗词大会》中妙语连珠,对中国古典诗词信手拈来,令人叹服。于是有人惊叹,武亦姝满足了人们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有人佩服,“江山代有才人出”,《中国诗词大会》展现的,才是真正的中华儿女!有人顿悟,原来中华文化竟有如此魅力!泱泱中华,历经上下五千年,其文化本就应以这种绚烂的方式展现出来。我们的祖先沉淀下来的智慧结晶,怎能全盘否定,弃如敝履?
  沉迷于“糟粕”太久的人们,总是抱怨工作太忙,记忆退化,居然提笔忘字。《见字如面》的出现,将这些人的抱怨硬生生地压了回去。有位老先生不住地摇头叹气:“当年古人以书信往来,怎么可能会出现这种提笔忘字的现象?”确实如此,这不过是人们为自己找的借口。从哪儿失去,就要从哪儿找回来。于是,《见字如面》开辟了一条新的大道。《见字如面》中,嘉宾朗读书信,带领观众重温书信里的时光和记忆。在拆读一封封信件的过程中,观众爱上了书信,爱上了写字。
  有这些还不够,节目不仅要有文化底蕴,还需要有真情。董卿主持的《朗读者》又脱颖而出。她的每一段开场白都是对中华文化饱含深情的美文。她请朗读者将自身经历与美文相结合。朗读者在朗读时,倾注了他们所有的感情,他们眼噙热泪,声音颤抖。在他们感情迸发的那一刻,电视机前的观众也跟着潸然泪下。
  电视节目带给大家的,理应是这种正能量、这种与文化相连的东西。随着这一类电视节目的增多,中华文化的传承会更加深远,中华文化的精魂也可直抵人们的心灵。现在这些电视节目只是渐入佳境而已,而我相信,终有一日,这类电视节目都会熠熠生辉。
  【湖北省监利县第一中学(1510)班】
  点评
  作文由各种电视节目的对比导入,从《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这三种节目的特点入手,抓住了“正能量”“文化底蕴”等特点进行分析,表达了该生对清新的电视节目的喜爱之情,正如清流入心,渐入佳境。
  (陈振林)
其他文献
设一个  情节突转法是指记叙事件时,顺着一个方向铺陈渲染,把读者的注意力和情感愿望吸引到这个发展方向并将其层层推向高潮,直到达到顶点时,笔锋陡然一转,设置另一种结局,掀起波澜。用此方法构思情节,能够营造奇峰突起、江河陡转之势。如小说《项链》《最后一片叶子》就使用了这一叙事方法。有不少考生在写记叙文时,常用突转法,但常常用得不成功,主要是因为“转”得不自然,难以令人信服。使用这种方法时,考生在“转”
期刊
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以文字、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这些材料从不同角度呈现事物或主题,单独看是完整的,合在一起又能够综合地表达意义。其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实用性特征明显。学会从非连续文本中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现代公民应具有的阅读能力。  高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主要以新闻类为主,重点考查考生筛选整合文中的信息、
期刊
死的、活动不了的事或物件,小城人习惯叫作蚂蚱眼。拉弦子的韦三是个瞎子,尽管拉琴时他的头一仰一俯,身子一摇一摆的,但那一双黑洞洞的眼珠子却如死物一般。悠悠的坠弦声从流落街头的韦三的指尖飘扬开来的时候,小城人就说蚂蚱眼来了。  乔翠儿悻悻地走出洪家戏班时,韦三那一扬一顿的琴声正巧飘进她的耳朵。乔翠儿走出很远,又折回来,挤进人缝儿里,看见韦三正摇晃着脑袋,舒展着单臂专注地拉他的坠琴,把在琴弦上的手指似流
期刊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国家对国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张岱年认为:“所谓国学,即中国学术之意。”国学大师章太炎提到:“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吾闻处竞争之世,徒恃国学固不足以立国矣。而吾未闻国学不兴而能自立者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文明也是人民创造的。对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多几分尊重,多几分思考,多几分学习。  2017年9月央视播出的公益节目《
期刊
名家简介  郁达夫,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是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是一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  郭沫若曾这样评价郁达夫:“郁达夫清新的笔调,在中国的枯槁的社会里面好像吹来了一股春风,立刻吹醒了当时的无数青年的心。”郁达夫首创了自传体小说这种抒情浪漫的形式,对当时一批青年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形成了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文坛一股浪漫派的壮观潮流。很
期刊
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可见事实是证明观点最有说服力的材料。刘勰在《文心雕龙·事类》中说:“据事以取义,援古以证今。”在议论文写作中,考生常常需要引用事例(事实论据)进行论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例证法。恰当地运用例证法,可以使作文的观点具有不可辩驳的力量。  一般说来,在议论文写作中,论证中所用的事实论据一定要真实、准确,同时也要典型、新颖。论据是否典型、新颖决定着议论文说服力的强弱。运用有代表性的事
期刊
能力要求  综观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我们可以把文学类文本的阅读能力要求归纳为五类。第一,整体感知。即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分析结构,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主题和感情。第二,信息整合。即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文本,靈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第三,理解阐释。即品味语言,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意,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了解文本涉及的有
期刊
今日的故宫,既传承了中华民族千年的文化,又不失现代潮流。而它能走到今天,我们需要感谢一个人。他,就是单霁翔。  一位会讲段子的“网红”院长  2017年,当“我们做朋友吧”“抱歉,朕想孤单一些”“请自行脑补猴子此时的内心独白”“有时候,朕只想安安静静地做个美男子……”这些文创产品收获大众芳心的同时,故宫“掌门人”单霁翔也在网上火了一把,被网友戏称为“被故宫耽误的相声演员”。  如今,单霁翔在网上绝
期刊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梭罗说:“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情能够放得下,他就越是富有。”生活中,有人认为,放下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境界;也有人认为,不放下是一种坚守,是一种精神。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请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套作。  【思路导航】  放下,是一种有选择的放弃。放下的
期刊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65岁的朱阿姨一个人照顾瘫痪在床的老伴已5年了,她总是担心自己会突然病倒,担心各种突发情况。她唯独没想到瘫痪的老伴半夜会掉到地上,而她没有力气将老伴抱回床上。她想将电话打给千里之外的女儿,但最终没有拨出电话,她不想半夜打扰女儿休息。她在心里对女儿说:父母最无助的时候,是你爸躺在地上,而你却在通讯录里。作为子女,在外有着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但也要面对怎样处理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