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在《诗经》的河流里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275814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横穿《诗经》的河流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掀开《诗经》的第一页,总是那条河流阻挡住我的去路,所以我无法真正进入文字背后的生活。这是一条没有名字的河,记载了古老的爱情与农事,两千多年前的浪花溅湿我苍苔斑驳的草鞋。谁曾经贴着水面行走,并且歌笑歌哭?淑女与君子,艄公与过客,母亲与儿女,乃至时光与记忆,隔着同样一条河遥遥相望,构成周而复始的白昼和黑夜。如今,它又借助单薄的纸张间断了祖先的吟唱与后辈的倾听——这条跟血缘、传统、汉语有关的河哟。人间的银河,此岸是高楼大厦、齿轮与车辆、灯火通明的都市;而彼岸呢,彼岸有采薇的村姑、祈雨的礼仪,以及以渔猎为生的星罗棋布的部落……
   《诗经》记录着农业文明最古老的光荣。在这部边缘泛黄的典籍里呼吸的男女居民,是幸运的,因为他们生活在离造物主最近的地方,门前的原野、山峦、岩石,无一不是造物主最原始的作品。只有阡陌属于自己,于是那些手摇木铎的采诗官奔走于阡陌之上,聆听着大自然苍老的声音和人类年轻的声音,充满感恩的心情。村野气十足的《诗经》象征着一个时代,民族的时代,那也是人类咿呀学语、蹒跚学步的时代。在大自然的露天课堂里,连文盲都可能成为真诚的歌手——他们用心灵读懂造物主手中的无字天书。甚至可以说,这是一些目睹造物主的指纹而成长的无名诗人,在平凡的劳动、情爱、游猎中获得神秘的智慧。和这些诗兴大发的自然之子相比,我们是苍白的,一生所触及的仅仅是书本、墙壁、道德以及间接的经验。今天的世界已经是被修改了的原稿。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我们很难发现上帝的手迹——灵感的花朵,因为贫血而枯萎,而失去了天真。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不读《诗经》,简直无从想象,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过哪些事情?死亡的人物、流亡的事件、中断的对话,在纸上重新浮现——借助音乐与文字的力量。耕种、狩猎、婚嫁、祭祀、园艺、兵役……是人类一代又一代遗传的生活方式。哦,“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总把我带回农历的年代,我开始低头寻找一把祖传的农具(譬如名称古怪的耒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仿佛置身于鸡犬之声相闻的村庄,模仿祖先熟稔的农事,刀耕火种。在阅读中我延续着古人的生活。
   《诗经》本身就是一条河流,一条文字之河,在台灯下读书,你愿意做一尾潜泳的鱼吗?哦,在《诗经》的掌纹里游动,那苍老的浮云与涛声,遗传在我们的血管里……
   我们的血管,也已形成那条河的支流。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永远生活在《诗经》的下游,深嗅其芬芳,接受其哺养。这是一条没有名字的河,在地图上无法查证的河。
   古人以纠缠的音乐的旋律结绳记事,那粗糙的双手搓出来的牧歌,鞭挞着我们世故的灵魂:该往何处去寻觅自己失落的童心呢?我一向两手空空,一无所有,丧失了原始的浪漫与激情,《诗经》里的那条河,已经流淌两千多年了,沿岸有数不清的读者,饮水思源。这条民间的河流哟。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岸边的伐木者,面目模糊,背对着我从事永恒的职业,我只注意到一柄闪亮的斧头,被举过头顶,整部《诗经》,都回响着斧头砍伐树木的声音。今天晚上,那柄远古斧头,又在敲击我麻木的耳膜。这是一种提醒:有一群人,仍然在岁月的河边坚持……
  (作者洪烛,选自《最时文:触摸文化》,有删节)
  读有所思
   1.第一段画线处中的“那条河流”指的是哪一条“河流”?
  
  
   2.第二段加点词“原稿”和“贫血”在文中各是什么意思?
  
  
   3.最后一段画线的“整部《诗经》,都回响着斧头砍伐树木的声音”一句有什么深刻含意?这样写有何作用?
  
  
  溯水而上
  ——夜读《诗经》
   风,雅,颂。
   这几个汉字御风而行,溯水而来,伴着古老而宏大的优美钟声。那些在孟春之月,振木铎于阡陌田间采撷来的诗句是撞钟的器械,一下,一下,先帝的大殿,嫔妃的后宫,田野上空,鸟儿四散惊飞,纸页被钟声掀起。
   那些神秘如卦文的诗名,“丰年”“泮水”“良耜”“湛露”“鱼丽”“玄鸟”……多么美的词语啊!它的美因为失传更加凄丽。里面有庙宇的香火,有潺潺河水,有麦垛,有卑微的适足,有烛火般稍纵即逝的欢乐,还有哀伤。民歌一般的哀伤。
   民歌一旦欢乐起来,是纵情天地的热烈。唢呐锣鼓响遍天地,天是大晴,地是大美,花是大红;而民歌一旦悲伤起来,也是彻骨的悲伤。是黑暗里你的手沾到了三更的寒露,整个人从肺腑哆嗦起来,冷的不止是你的身体,还有历史的骨头,你们都患着风湿。风湿,是断不了根的,尤其怕冷,怕绵延的寒气。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战乱与繁重的徭役中,一个征兵与一个国家淌血的伤口都在《采薇》最后一章中裸露着。而他的思妇也正在家乡的柴牖边叹着,“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许多愤怒豪壮的劝战长篇也许抵不过这几句女人的幽幽叹息。
   《诗经》,它是野地里生长的植物,是春天遗失的白袍,隶篆的诗句像蹄印一直铺到西周与春秋的柴扉前。柴扉推开是无限广袤:暮色苍茫,流水淙淙。剑声与古琴聲飞旋,劳作声与低吟声交融,天地间充满大恸与大悟。
   那些布衣乌鬓的女子,那些河水涣涣的情感——哀怨是《氓》与《邶风·谷风》中的弃妇,坚贞是《柏舟》中女子,明丽是《溱洧》中在春天河旁嬉戏的男女,伤痛是《唐风·葛生》中亡人之妇,相思是《王风·采葛》及《蒹葭》中望爱人不见的怅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银子般的月光打湿了花朵与等候者的衣襟,远远的地方传来瑟瑟古琴。现代人除了约在嘈杂的电影院、虚拟的网络、喧嚣车站或是“肯德基”,又能到哪儿去守望爱情?
   多情的《诗经》,哀伤的《诗经》,焰心一般冷与热的《诗经》!
   在这个冬天的夜晚读《诗经》,读到一些没有膨胀的喜悦,一些没有矫饰的哀伤,一些没有虚浮的忠贞。
   染着风霜的马车与木铎声趁夜色把这些诗句运送到我们跟前,我们在遥远先人的感情里又幽幽地活过一次,他们布衣上浓重的汗碱味一下刺酸了我们的鼻子。
   不要说物质已多么奢侈,当时间沉淀了一切,我们终究渴望回到的不过是个水草丰美的地方,说一些朴素的话,获得一些朴素的感情。所有都像麦秸一般真挚。
   一册《诗经》,一种血脉相连的痛,使这个普通的冬夜从近百个冬夜里脱颖而出。
   不必洗手焚香,不必沐浴斋戒,《诗经》,它本来是铺陈的香火,是清静的素食。沿着《诗经》的水路溯流而上,如同被沿岸庙宇中缭绕的香烟之气深深地抚摸。
  (作者陈蔚文,选自《野草》2005年第3期)
  读有所思
   1.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2.本文的副标题是“夜读《诗经》”,作者就《诗经》题材的范围、表达的情感等方面有自己的思考和体悟。请联系全文,就以上两方面分别概述作者“夜读”所思所感的要点。
  
  
   3.文中有些地方把《诗经》中描述的生活与现代生活作了比较,请找出一处,谈谈你的理解或看法。
  
其他文献
天高,云淡,田野空旷,和风拂花,野草如织……这宜人的景色凝聚成春天的模样。在这个色彩斑斓的季节,我却因为一场重病住进了医院。   我的病床靠门,距窗户有一段距离。看着病房白色的墙、白色的床,还有身着白大褂的医生,我觉得白色是最无助、最冰冷的颜色。斜阳照进病房,却无法照及我的病床,无法驱散我心底的冰凉。窗外分明生机勃勃,可我的心却像是荒芜贫瘠的土地,干涸空旷。窗外的喧闹令人心烦意乱,我干脆闭眼,将外
期刊
老家的一片草地上有棵树。  那是一棵上了年纪的树。深褐色的枝干盘龙虬曲,粗糙的树干上长着湿漉漉的青苔,让我想起老人皲裂的手和手背上的老年斑。  许多个冬天,我总觉得天空飘落的雪花是为它举行的葬礼,它是熬不过严寒的。可每年春回大地,它又会慢慢地发芽、开花,甚至结果。一年又一年,开花时节的它是最引人注目的。伞状的树冠终于不再是单调的褐色了,红的、白中带红的花,一朵朵,凑成一团团,布满一枝枝,热热闹闹。
期刊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周南”里的第一首。《蒹葭》是“秦风”中的一首。《关雎》写抒情主人公对“采摘荇菜”的“窈窕淑女”的思慕之情。《蒹葭》写抒情主人公对“在水一方”的“伊人”的渴慕之意。两首诗歌在写法上尽管有一些不同,但整体风格和情感基调却基本一致:即物起興,重章叠句,反复铺陈,为自己倾心的对象咏唱最动人的歌,表达对倾慕对象的热切追求。那么,两首诗歌都从哪几个角度渲染对意中人的渴慕之情呢? 
期刊
左读范文  别谋杀秋天   已经过去好些天了,已经到了冬天,我还是忘不了那被谋杀的秋天。   刚入秋吧。说“刚入秋”,是因为还找不到几片全黄的树叶,有些树叶开始泛黄,更多的,还是墨绿。   走在街上,我看见好些环卫工人高高举着竹竿在敲打树枝,树叶儿便被赶了下来。有不甘不屈的,即使被敲打得支离破碎,也要留点残片在叶柄上。对,就是一副倔强的不甘的面孔!   何以如此?我忙问缘故。   环卫工人说,快入
期刊
文题呈现   观看公益片《大自然在说话》,并以此视频中的解说词为范例,以大自然中某一“成员”的身份撰写一段公益广告解说词。  写作点拨   解说词编撰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以事实说话;二是要口语化;三是要讲科学性。具体可运用以下方法:   1.配合画面“铺开写”   配合畫面“铺开写”,是指解说词要配合画面铺陈开来写,发挥“叙述”的功能,求得观众的认同。一部电视专题类节目确定“说什么”后,在“怎么说
期刊
作品简介   《文化苦旅》是当代学者、作家余秋雨的一部散文集。该书是余秋雨先生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作品。全书包括四部分:“如梦起点”“中国之旅”“世界之旅”“人生之旅”。   书中以一个个古老的物像,描述大漠的荒凉,黄河文明的盛衰,历史的深邃苍凉;以柔丽凄迷的小桥流水为背景,形神俱佳地表现了清新婉约的江南文化和世态人情;以对文化人格、文化良知的描述和回忆,展示了
期刊
我們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必要学会一种交流的技巧——应对。应对就是对别人所说的话语作出回应,主要指面对别人的调侃、质疑、诘问、刁难等时随机应变的话语能力。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灵活应对呢?  1.善倾听,明确动机。认真倾听对方的话语至关重要。首先要准确判断对方的态度,是善意的玩笑、提问,还是恶意的讥讽、挑衅?如果是善意的玩笑,就可以用善意的幽默、自嘲来应对;如果是恶意的讥讽,就要选择恰当的方式,给予有力的
期刊
我们似乎生来便不受欢迎,人们称我们为“彼岸花”,说我们是死神的花儿,是恶魔的微笑。阴冷之地是我们聚集之处,而我们身上却是如血般的红,红得似乎像要滴落下来的血。   我是万千彼岸花中的一株。我知道,我们是村民口中的“晦气”,他们让孩子远离我们,说我们有剧毒。我深深地低下头,想让自己藏起来。   可是,有一个女孩却喜欢了我很久。那个女孩,是我见过的最美的女孩。她的聲音,让我想到正在摇晃的银铃。她坐在我
期刊
《诗经》里的大部分诗篇描绘了先民们纯朴、感人的爱情故事。诗中描写女性之美的部分更是为人称道,其中女子或明眸善睐,或嫻静柔美,或大胆执着,或活泼顽皮……   最让人动情的是那些内外兼修的淑女,她们是那样的让人“寤寐思服”。“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一首对河边采摘荇菜的美丽姑娘的恋歌。鸟儿在河中沙洲鸣叫,美丽的女孩展示着自然之美,让谁见到都会动心,何况那原本爱美人的君子呢?淑女,
期刊
放学后,我拖着沉重的步子向家走去。这次数学周测,由于粗心导致成绩下滑,妈妈昨日的怒吼如炸雷般在我耳边回荡:“做题要认真,你到现在依然没有重视起来,真让我失望!”我真的不敢再面对妈妈那“犀利”的目光了,家门口越来越近,我的脚步却越来越慢。忽然,一股泛着甜味的肉香飘来,是妈妈的糖醋排骨。   “我回来了。”“赶紧洗手,糖醋排骨马上就好。”咦?奇怪,为什么妈妈没有再追究我犯的错?我洗好手,来到厨房,透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