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浙江是全国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省市之一,2014年9月9日正式发布《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方案中明确提出了把技术(含信息技术)纳入学业水平测试及“7选3”的选考科目中。这意味着信息技术课不再是一门“边缘”学科了,它和高中其他高考学科有着同等的地位,甚至更高。在新高考背景下如何打造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在实践中通过情境教学、任务驱动、分层教学、教学生活化等策略来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关键词:新高考方案;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情境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我省是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方案的试点省市之一,着力彰显选择性教育理念,以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利于高校科学选拔人才、利于维护社会公平公正,是新高考方案的核心。对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而言,应该充分贯彻高考新方案的理念和精神,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对学生的培养,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下面本文从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性、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兩方面进行论述。
一、新高考背景下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必要性
1.目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1)教学课时不足。一直以来,从小学到初中,一直到高中,信息技术学科都是一门被边缘化的学科。目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任务主要有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和《多媒体技术应用》、限定性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涉及三本教材,教学内容多,任务重。但目前很多学校在安排信息技术课程时,通常仅开设一年且每周课时仅为一节或者两节,再除去期中、期末考试和节假日休息,实际教学课时大约在30~60学时左右。根据《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建议,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阶段要完成三本教材的教学任务的总教学课时至少为92学时。由于教学课时的不足,造成教学内容的取舍很难,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捉襟见肘,无所适从。
(2)教师观念没有转变到位。有些教师缺乏现代教育意识,思想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一些教师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电脑课,就是到计算机房上机(上网),甚至认为信息技术课是最好上的课,教学的随意性大,有些教师上课要不就是“放羊式”地把学生安排到计算机房上机,就算上课了。
2.新高考背景下信息技术学科的地位
新高考方案出台前,信息技术学科都属于边缘性学科,特别在一些重点高中,他们的培养目标是本科以上的学生,行政部门对他们的考核也是以考上重点大学的人数来衡量,而作为三类生考试科目的信息技术学科,其重视程度显而易见。我省新高考方案出台后,对于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来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方案中明确把技术(包含信息技术)学科纳入“7选3”的选考科目,这就使得学校领导层面不得不重视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安排以及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的地位,不会再只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教师归结为教辅类人员,而是将其视为与理化生等其他高考科目教师同等重要的位置。
二、新高考背景下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转换师生角色,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实现高考新方案背景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转换师生角色,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的观念,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将各阶段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接受能力、学习态度、知识基础、理解能力、知识水平等因素考虑进去,深入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深入了解学生水平的基础上来教学,把握他们的性格差异和心理动机,与他们展开交流和互动,不断地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特别是在高考新方案背景下,在教学中要遵循以人为本的观念,不断地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要,同时还应该为他们的学习和成长营造健康、积极的学习环境,要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来学习,让他们感受到信息技术的意义和实用性,这是提升他们学习兴趣的重要一步。
2.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信息技术既是一门基础教育学科,也是一门工具学科,在新课程中有许多内容穿插着和其他学科的联系,是把其他学科的知识应用到信息技术课堂中间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为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服务。比如在讲授选修教材《多媒体技术应用》中的图像的合成这一内容时,新课程要求不能只简单地介绍图像合成的几个处理命令,很教条地把两幅图合在一起,还要有情感目标,怎样让合成的图像给人以美的享受,这就要求学生有很高的美术鉴赏能力。学生实践时,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处理出富有个性的作品。再比如讲解音频处理中的声音合成时,可以配乐诗朗诵为例,可以借助音乐教师的经验(声音的淡入淡出、背景音乐的高低等)指导学生完成优秀的作品。同样,Flash动画可以制作出一些物理实验和化学实验;几何画板可以展示数学的对称美。正是由于学科间的相互联系,才使得课堂教学不再平淡,学生学得更加充实。
新课程下的教学评价也从单一走向多元,长期以来,单向的评价方式,不仅不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而且还让学生失去一个认识自我的机会。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坚持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让师生共同发展。。
在高考新方案背景下,打造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对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高考制度改革方案的重要试点,改变教学观念,提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具体到教学实践中去,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课程导入、情境教学、任务驱动、层次化教学、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等方式来实现教学,同时还要合理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以此来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学科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并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杨玲.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分析与提升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09(6).
[2]张定贵.谈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策略[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20).
[3]杨玲.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2009(3).
[4]钱柳松.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5).
关键词:新高考方案;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情境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我省是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方案的试点省市之一,着力彰显选择性教育理念,以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利于高校科学选拔人才、利于维护社会公平公正,是新高考方案的核心。对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而言,应该充分贯彻高考新方案的理念和精神,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对学生的培养,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下面本文从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性、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兩方面进行论述。
一、新高考背景下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必要性
1.目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1)教学课时不足。一直以来,从小学到初中,一直到高中,信息技术学科都是一门被边缘化的学科。目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任务主要有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和《多媒体技术应用》、限定性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涉及三本教材,教学内容多,任务重。但目前很多学校在安排信息技术课程时,通常仅开设一年且每周课时仅为一节或者两节,再除去期中、期末考试和节假日休息,实际教学课时大约在30~60学时左右。根据《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建议,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阶段要完成三本教材的教学任务的总教学课时至少为92学时。由于教学课时的不足,造成教学内容的取舍很难,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捉襟见肘,无所适从。
(2)教师观念没有转变到位。有些教师缺乏现代教育意识,思想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一些教师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电脑课,就是到计算机房上机(上网),甚至认为信息技术课是最好上的课,教学的随意性大,有些教师上课要不就是“放羊式”地把学生安排到计算机房上机,就算上课了。
2.新高考背景下信息技术学科的地位
新高考方案出台前,信息技术学科都属于边缘性学科,特别在一些重点高中,他们的培养目标是本科以上的学生,行政部门对他们的考核也是以考上重点大学的人数来衡量,而作为三类生考试科目的信息技术学科,其重视程度显而易见。我省新高考方案出台后,对于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来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方案中明确把技术(包含信息技术)学科纳入“7选3”的选考科目,这就使得学校领导层面不得不重视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安排以及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的地位,不会再只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教师归结为教辅类人员,而是将其视为与理化生等其他高考科目教师同等重要的位置。
二、新高考背景下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转换师生角色,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实现高考新方案背景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转换师生角色,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的观念,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将各阶段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接受能力、学习态度、知识基础、理解能力、知识水平等因素考虑进去,深入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深入了解学生水平的基础上来教学,把握他们的性格差异和心理动机,与他们展开交流和互动,不断地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特别是在高考新方案背景下,在教学中要遵循以人为本的观念,不断地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要,同时还应该为他们的学习和成长营造健康、积极的学习环境,要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来学习,让他们感受到信息技术的意义和实用性,这是提升他们学习兴趣的重要一步。
2.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信息技术既是一门基础教育学科,也是一门工具学科,在新课程中有许多内容穿插着和其他学科的联系,是把其他学科的知识应用到信息技术课堂中间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为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服务。比如在讲授选修教材《多媒体技术应用》中的图像的合成这一内容时,新课程要求不能只简单地介绍图像合成的几个处理命令,很教条地把两幅图合在一起,还要有情感目标,怎样让合成的图像给人以美的享受,这就要求学生有很高的美术鉴赏能力。学生实践时,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处理出富有个性的作品。再比如讲解音频处理中的声音合成时,可以配乐诗朗诵为例,可以借助音乐教师的经验(声音的淡入淡出、背景音乐的高低等)指导学生完成优秀的作品。同样,Flash动画可以制作出一些物理实验和化学实验;几何画板可以展示数学的对称美。正是由于学科间的相互联系,才使得课堂教学不再平淡,学生学得更加充实。
新课程下的教学评价也从单一走向多元,长期以来,单向的评价方式,不仅不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而且还让学生失去一个认识自我的机会。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坚持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让师生共同发展。。
在高考新方案背景下,打造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对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高考制度改革方案的重要试点,改变教学观念,提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具体到教学实践中去,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课程导入、情境教学、任务驱动、层次化教学、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等方式来实现教学,同时还要合理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以此来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学科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并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杨玲.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分析与提升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09(6).
[2]张定贵.谈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策略[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20).
[3]杨玲.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2009(3).
[4]钱柳松.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