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会带来什么

来源 :今日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记者约翰·兰莱德有一份6人的采访名单,每当打电话无人接听时,他开始担心——这意味着可能又有一人去世了。
  从2015年开始,这份名单像是一个黑洞,截至2020年年底,仅剩一人。原因无他,名单上都是超过85岁的老人。
  一开始,约翰对这群人感兴趣,只是因为“踏入85岁后,这群人在社会上似乎就销声匿迹了,他们的生活是不被看见的”。可这一群体正迅速增长着,世界卫生组织预测,80岁或80岁以上老年人的数量将在2000至2050年期间达到3.95亿人。就连约翰自己的母亲,在2015年时也跨过了86岁,他们有了自己的名字——“最老的老人”。
  约翰不知道这群人的真实生活,也不知道该如何和母亲相处。“我们都没有为我们即将携手闯入的人生阶段做好准备。86岁高龄的她不知道活着的意义所在,而我则不知道该如何施以援手,但这是我们无法逃避的困境。”约翰写道。
  采访前,他庆幸自己年轻,和他们相比,“我想,至少我还不老”。他自嘲,一开始自己像讨厌的新闻记者那样,总想着表现苦难,只想展现人到老年的悲惨和艰难,“有没有这样一道门槛,跨过去之后,人生的价值就逐一丧失?”
  然而,在和这六位老人共处一年后,约翰颠覆了自己的想法,并把经历写成书《长寿的代价——我和六位老人共处的一年》,让这些“最老的老人”去回答那些关于失去、爱与死亡的困惑。

失去:从记忆到身体


  约翰第一次见到黄萍就印象深刻,这位89岁的老太太来自香港,照片中的她齐耳短发,戴着耳环,微微发福,她每月付200美元租金,住在公园附近的福利房里。
  和约翰聊天时,黄萍有着固定的对话模式,总是简短地介绍生活经历,加一段人生建议,最后以麻将作为结尾。她的一天用麻将来填满,约翰发现,黄萍和楼里的女人们打麻将时几乎一声不吭,她解释:“麻将靠打不靠说。我们没有精力顾别的,只能打。”
  这位老人到美国生活三十年了,丈夫和姐妹早已去世,没有储蓄,靠每月的保障福利生活,唯一的儿子在广东意外去世。说到儿子时,她流泪了,告诉约翰,自己曾经有两年整夜难过得睡不着觉。
  这一年,约翰见证了黄萍逐步失去记忆,不管是讲英语还是粤语,愈发地颠三倒四,有时急匆匆地把约翰叫到面前,却忘记自己要说什么。“她缓缓站起身,环顾房间,好像在为自己失去思路而感到惊讶。它跑哪里去了?”约翰写道,这是否意味着她明天会忘记更多东西,忘掉更多的人生碎片?
  可黄萍却似乎对现有生活很满足,她还想要学英语,觉得新换上的油毡很好看,她的熟人圈子很小,但每个人都很重要,打麻将就是重要的事。
  有研究显示,老人比年轻人更快乐。对此,约翰充满了困惑,像黄萍这样的老人,“为什么比似乎拥有全世界的年轻人更热爱生活?他们难道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已经千疮百孔了吗?”
  他尝试去找原因,在一项研究中,老人和年轻人被提供同样多的画面,然后回忆复述,老人记住的正面画面是负面画面的两倍,而年轻人则是正面与负面一样多。另一项研究发现,老人更善于记住令人愉快的信息。虽然老人关于新近发生的事情记忆会消失,但童年那些快乐小事却愈发清晰。
  约翰认为,黄萍们都采取了对生活的选择性记忆,只记住那些美好快乐的事。“你45岁时,记住婚姻或事业中犯过的所有错误是有好处的,这样你可以从中吸取教训;但到了90岁,更好、更明智的做法是遗忘。”约翰写道。当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时,不再需要这些教训,只需要记住美好的事情,“失忆,成了一种优势”。
  也许这可以解释,为什么黄萍能渐渐从丧子悲痛和前半生的艰辛记忆中走出来。每当约翰问起遗憾时,她总是摇头,“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
  像大多数老人一样,黄萍不仅仅失去了记忆,也失去了对身体的控制和自由。2015年,她计划和女儿去大西洋城旅行,可是对于患有风湿的她,3小时的车程太长了,只能放弃。她一度感到绝望,面对日益孱弱的身体,她说:“有时候想死,90岁了,活得够长了。”可和约翰聊了一会儿,她似乎又变得积极向上了。
  对于黄萍这些超过85岁的老人而言,他们看待事情的方式与年轻人不同。他们早已意识到,生活永远不会十全十美。年轻人常常用的句式是“只有……才会快乐”,也许会因失去一次旅行沮丧很久,但对老年人,他们习惯了,更倾向于采用“尽管……还是快乐”的句式——尽管没能去旅行,但黄萍觉得自己能够打麻将,还是很快乐。
  黄萍失去了儿子、亲人、记忆,甚至控制自我身体的自由,但她“教会我的是,从未用失去来定义自己的人生”。

忙于去爱,仿佛没有明天


  拜访老人们时,约翰正处于一场中年危机中,将近30年的婚姻解体,他还记得当妻子若无其事地提議离婚时,自己站在厨房的水池边,甚至没有停下手中洗碗的动作。
  他形容自己的婚姻是一辆没油的汽车,在路上开了很久很久,所以到处是伤。“抬脚走开是个轻而易举的决定。”约翰写道,“我意识到,该失去的多年前就失去了。”后来尽管他新交了女朋友,却不知该如何维持一段关系。他是带着困惑找到海伦·摩西的。
  这位90岁的老太太不顾女儿的反对,在养老院找到了比自己小21岁的挚爱豪伊,谈了一场6年的黄昏恋。
  在这段关系中,豪伊是依赖仰慕的那方。海伦虽然大了21岁,但活跃、外向,每天涂口红。而豪伊没有亲人,不善言辞,需要别人照顾,海伦于是拉着他的手看电视,每次她一转身,豪伊一定在身边。
  6年恋爱里,他们从未吵过架,海伦总是照顾着他,努力成为豪伊的一切。关系看似是不对等的,在生命燃烧将尽之年,重新发展一段关系,意味着把新的义务和责任重新加在两位老人身上。但这段关系,让海伦的生活重新有了方向和目标。“她在重新扮演使她人生具有意义的角色,”约翰写道,“而不是没有用的老人。”   在约翰看来,海伦和豪伊摆脱了那些婚姻关系中的固定思维——不断去质疑所谓的是否给予太多或回报太少。“在一段关系中,有时索取也是一种给予。”此时,对于海伦和豪伊来说,“快乐就是养老院里的老妇人有个坐轮椅的伴侣,第19遍为她讲同样的故事”。
  当然,并不是所有老人都能拥有海伦豪伊似的美好恋情,残酷的现实是,年过85岁后,只有27%的人有伴侣,剩下的人伴侣去世或者独居,一个人度过余生。
  90岁的迈克便是其中之一,伴侣离去后,迈克无时无刻不在想念她,他会感觉对方还在。约翰认为,伴侣活着的时候是老人,中年人或年轻人,但去世后,是所有身份的合体,在迈克的记忆里活着,他永远记住的是对方美好的一面。“活着的时候,一个人的伴侣往往是乏味或者平凡的,但在记忆中,绝对不是。”
  不管对方是否有不足和缺点,他们都曾经或正在拥有着对方。
  “也许只有年轻人才有资格认为最佳伴侣是下一个,一个你尚未见到的陌生人,或者是现有伴侣的升级版。年轻人更看重未来和幻想。”约翰写道,“老人们没有时间去妄想,包括妄想自己还有更多时间。他们忙于去爱,仿佛已经没有明天。其实,对我们任何人来说,可能都没有明天。”从养老院返回时,在摇摇晃晃的火车中,约翰反思自己的婚姻。
  现在的他,会打电话给女友,告诉她“我爱你”。他会在早晨亲吻她,“不是因为她完美,而是感恩她是她,出现在我身边”。

只有年轻人以为自己不会死


  2011年,约翰的母亲因为一次脊椎手术差点离开人世,又老又弱的她在感染暴发时,身体毫无抵抗能力,她要求“放弃抢救”,离开这个世界。当弟弟通过嘈杂不清的信号连线正在伊拉克做报道的约翰时,他们需要抉择母亲的生死,可说到一半就听不见了。最终,为了救下母亲,弟弟同意插管。可后来,母亲一直责怪弟弟没有让她离去。
  每次聊起这个话题,老人们对死亡的態度总是很淡然。约翰解释说:“目睹了伴侣的死亡,也知道自己时日无多,知道发生在伴侣身上的事情也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所以他们没有任何幻想。”
  一开始,迈克也曾提出想要早点离世,约翰总是说,自己希望他不要走,如果没有他,世界会更加乏味。可是不过一年,看着迈克日益衰老和疾病缠身,付出越来越多的代价才能享受得之不易的一丁点回报时,约翰不再对他说希望他别死了。“到了冬天,我已经不再想这件事,”约翰写道,“让那些根本不想永生的人勉强得到一种打折扣的永生,这并不是善意。”
  没等这本书写完,电话簿里的黑洞就出现了,迈克、黄萍、一个又一个老人离开了人世,截至去年年底,仅剩下一位了。就在一个多月前,约翰91岁的母亲也去世了。
  当时因新冠肺炎全城封锁,约翰的兄弟不能赶到母亲身边,只有约翰陪着她。在最后时刻,约翰不再恳求她留下,而是在母亲身边耳语,告诉她:“离开是可以的,我们会永远爱你,妈妈。”
  约翰平静地接受了他们的离开,因为他意识到:“死亡并不需要去打败,并不是运行的系统出现了问题,而是这就是运行系统的一部分。我们皆凡人。”
  与六位老人相处的这一年让他接受死亡,并庆祝生命。约翰说:“我每天醒来,更感激生活,感激可以再次看到树上美丽的树叶,可以和从未见过的人交谈。因为,它们都不会重来。”
  “这是心灵鸡汤吗?”我问约翰。
  “我知道年轻人可能对这些不感兴趣,他们以为自己年轻,带着年轻人的傲慢。”约翰说,“只有年轻人认为自己不会死,或者变老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
  如果有机会给自己写一段讣告,约翰想写:“在这疯狂的世界里,我希望能找到一种生活在其中的方法,并尽了最大的努力与人分享。在这过程中,我收获很多,有的来自我所写的六位老人,而有的,来自我一直与之相处的人。”
  约翰今年61岁了,他不再害怕变老、失去,他重新认识相爱和死亡。六位老人和母亲教会他——年龄,仅是看待世界的一种方式。
  他没有想过自己85岁时的样子。“我仍然在探索,会成长,会学习,”约翰说,“我以同样的方式期待明天,像期待25岁时那样。”
  (郑文斌荐自《看天下》)
其他文献
出行,于我而言早已成为习惯。  每一年,我很少会刻意地给自己列一份长长的远行清单,早早规划着美好,预设脚步。多半的出行,倉促而潦草:不是在书中得知某一地的绿野太过猖狂,想要身临其境,一探虚实,就是毫无来由地在某一刻想念起云海霞田,于是动身起行,赶去相见。  没有绸缪的旅程,同行之人,也往往是偶得。  至于那途中的欣喜,也早已不是意外与未知,反倒是一种不出所料与似曾相识。明明是初初相见,竟可一见如故
期刊
我爸到现在都不知道,其实七年前我看过那条短信。  我当时正处在小升初的关键时期,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美中不足的就是学习不太好。我们当地有一所声名远播的外国语学校,以一骑绝尘的升学率和传说中接轨国际的英语教育,成为老师、学生、家长心中最令人心动的梦想的学校。  还没等成绩下来,我爸就兴冲冲地说:“钱我都给你准备好了,明天早上放了榜我们就去排队报名。”我爸真是看得开啊。  第二天确实起得早。天刚蒙蒙
期刊
他去欧洲开会,然后转美国,前后两个月才回家。我去机场接他。提醒他说:“把你的表拨回来吧,现在要用北京时间了。”  他愣了一下,说:“我的表一直是北京时间啊!我根本没有拨过去!”  “那多不方便!”  “也没什么,留着北京的时间我才知道你和小孩在干什么,我才能想象,现在你在吃饭,现在你在睡觉,现在你起来了……我喜欢跟你用同一个时间。”  他说那句话,算来已有十年了,却像一幅挂在门额的锦绣,鲜色的底子
期刊
很多人都会有“上火,牙痛!”“牙齿缺钙”等经历。牙齿的疾病让人们的生活变得不方便,病虽小,影响却大。牙痛会阻碍我们的日常交流与工作进度,如果心情不好,人际交往也会受到影响。  科学家发现了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大约70年前,科学家发现那些饮用氟化物含量较多的水的人们通常牙齿上的龋洞比较少。  那么,氟化物预防龋齿的原理是什么呢?  氟是人体健康所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正常人体内含氟量为2至3克,约90
期刊
“三色条文旗”简称“三色旗”。欧洲有19个国家都使用三色旗,其中有大量高度相仿的设计,红白蓝三色更成为三色旗中的“网红”配色,一度引领潮流,立于国旗摩登界的不败之林。  荷兰是三色旗的始祖。16世纪后期,在著名的80年战争中,反抗军领袖奥兰治亲王的部下用橙、白、浅蓝三色条纹作为标志,该旗帜被称为亲王旗,是荷兰的代表。17世纪中叶,红色逐渐取代橙色,蓝色被加深,新版红白蓝三色旗正式成为荷兰国旗。当时
期刊
水牛奶,就是水牛产的奶。第一次听说这种奶的朋友断句失误,还以为是“掺水的牛奶”。而“普通牛奶”在我国指的就是中国荷斯坦牛所产的奶。最近,水牛奶似乎成了新的健康宠儿。有不少博主都在推荐,说这种牛奶比起普通牛奶,奶味儿更浓、营养更好。那么,水牛奶真有那么好吗?看成分,水牛奶确实更有营养  其实说中国荷斯坦牛产的奶“普通”有点冤枉,只不过水牛奶的光芒实在是太过耀眼了。  就拿牛奶中最标志性的营养物质蛋白
期刊
中国制造的“宇通大巴”在古巴随处可见  通过机场廊桥,巨大的华为广告牌迎面扑来,很难想象我刚刚到达的是一个既遥远又神秘的国度——古巴。  走出机场大厅准备前往市区,通过当地人的指引,我走到不远处的公交站牌,不一会儿,一辆两节长的公交车缓缓驶来,车的外观让人有种莫名的亲切感,除了颜色几乎和北京的两节公交车一模一样,等坐上去之后才发现,车窗上竟贴有中文字体——“应急出口”,原来是辆地地道道的中国造,难
期刊
关于嘈杂,你忍受得了早上八九点钟的菜市场,忍受得了专停绿皮火车的火车站,但在儿童医院的候诊大厅里,却很可能被击倒。  有条政治不那么正确的俗谚,形容女人是五百只鸭子,按这个标准,孩子就是一千只鸭子了。而每个孩子打小肯定都听过《数鸭子》这首儿歌,他们就是在噪声中长大的,自身也是永不知疲倦的噪声制造机。  候诊大厅里漫长的等待,往往只换来医生办公室里的两分钟——是的,基本上就是两三分钟,像在煎锅里翻煎
期刊
“运动要到30分钟才有效果”的说法,在不少注重健康的人士中颇有“市场”。不过,由此也衍生出一些困惑:“运动不到30分钟等于‘白练’?那我每次运动都坚持不到30分钟,不如就干脆不动?”“躺瘦”理论上有可能  为了维持身体的心跳、体温、意识、呼吸和血液循环等等基础生理活动,人体的能量是在源源不断地被消耗的。所以,即使躺着坐着不动,身体也是在消耗能量的。  但是,消耗能量并不等于消耗脂肪。人体的供能,可
期刊
2020年11月20日起,12项公安交管改革的新措施正式实施。其中,申请小型汽车、小型自动挡汽车、轻便摩托车驾驶证的年龄上限,由70周岁调整为不作限制,这就意味着只要身體健康,就能考驾照。  在各个驾校,学车的老年人多了起来,最大的已经年过八旬,他们目的不同,但都在晚年尝试着坐上了驾驶位。学车不为开车  71岁的北京人李林来驾校学车,是带着一家人的期盼:他要努力在两个月时间内通过考试,拿到驾驶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