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育渗透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are2b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材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才能让学生去领悟知识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育渗透呢?根据我平常的教学经验,谈一谈以下几点做法:
  一、在教学情景中感受美
  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已成为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教学的一种美育途径。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借用各种媒体设备,营造美的情境和美的氛围,调动学生的感官,领略意境之美;也可以让学生采用绘画、唱歌、表演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尽情感受写景之美,感受状物之美;还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意境。
  一是借助录音,进行审美教育。在教学中可恰当地播放一些配乐朗读录音,渲染气氛,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情感处于最佳状态,再通过老师富有感情的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再现自然和生活的美景,真切地感受、欣赏到美的因素,获得美的享受,激发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例如在讲授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通过视频突出“荷花”、“荷叶”两景,让学生感知静态美、色彩美、无边无际的壮阔美,使学生感悟到景中有情、情在景中,“诗情画意”的含义就会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让学生受到美和情感的熏陶。这种将写景抒情所描写的画面通过媒体进行再现,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美感,造成如观其形、如闻其声的境地,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启迪,拨动学生美的琴弦。
  二是借助视频,进行审美感受。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我引导学生一丝不苟的观察插图,然后,我播放漓江景点的幻灯片,创设了这样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了桂林山水的美,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美,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欣赏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豪感,一股爱自然,爱祖国的感情便在他们心中油然而生了。
  二、让学生在阅读中欣赏美
  捷克古时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从感觉开始,一切美的事物应尽量在感官跟前。假如有一个东西能被感官留下映象。它便应当和感官接触。”这一论述的的实质就是要求我们在课堂上进行情景教育。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问题融入到情境中,让美充分去刺激感官,让学生感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是无穷的。如《观潮》一课,教学重点部分“潮来之时”,首先让学生体会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读自己喜欢的句子,给学生自悟的机会和空间。接着指名读、评议、复读,让读得不好的学生再读。 然后,教师范读,让学生看着老师读,注意老师读时的眼神、体态、手势的变化等。最后,让学生模仿观潮的沸腾人群,跳着、叫着、挥舞着手进行朗读。这样引导学生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使他们置身于其中,充分感受潮来之时“浩浩荡荡”、“人群鼎沸”、“山崩地裂”的壮观场面。又如《桂林山水》一文是这样描写桂林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影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作者成功的运用排比句式,语句对称工整。教学这样的句子,可通过引读、齐读、议读、分小组读等朗读方式,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进而使学生体会出美的韵味来。
  三、让学生在比较中鉴赏美
  为使小学生切实体会到古诗中的精确美,可以采用近义词相互替换的方法,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对诗中凝练的词进行不断替换,在不断替换并与原诗比较的过程中,体会诗人在用词方面的精确性。在例如《泊船瓜洲》对于“绿”字。可要求学生和“过”、“到”、“入”、“满”等几个字进行替换和比较,从而体会“绿”字在诗中体现出的与众不同的效果。首先,用“过”、“到”、“入”、“满”四字来对看不见的春风进行描写,显得过于抽象,而且看不到春风吹过所带来的变化,使得春风过于呆板;而“绿”字则从春风吹过两岸以后所发生的奇妙效果着想,把无形的春风转换成了生动的视觉效果。其次,“春风又绿江南岸”在一定程度上是结合了诗人自身的想象。所以,一个“绿”字,就巧妙地诗人现实眼中看到的绿和内心想象的绿融合了起来。只用一个字就体现出了丰富的内涵,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学生通过比较,对古诗中诗人用字的精确美就有了切实的感受,并且在日常生活的写作中也会注意炼词炼句,逐步达到语言准确简炼的要求。
  四、让学生在表演创造美
  课本剧是根据语文书里学过的课文,再融进现代语言和思维加以改编而成的现代话剧。由于一些众人皆知的角色是由学生表演,他们既觉得亲切,又不失新意。是学生对课本角色分析后的形象再造,具有一定的创意,因此它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是创造美的一种表现。
  在学习《柳树醒了》这篇课文中,教师先用简笔画勾画出柳树的样子,在学生认识了柳树、柳枝、柳叶、柳絮之后,就安排角色表演,同学们分别表演柳树、春雷、柳枝,把课文的内容演出来,通过表演,同学们了解到了什么是洗澡、软了、飞了、长高了。
  再如,学习了《滥竽充数》后,同学们排练课本剧,在结尾部分很有新意,原本要拉出去斩首的南郭先生,在众人的求情下,保全了性命,皇上给了他三年时间重新学习吹竽。对于这个改编,扮演“南郭先生”的申屠佳俊说 “我觉得这样改很好,既然他知道自己错了,就应该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让他自己反省一下,说不定会发掘出一个全新的音乐人才呢。”他还向记者说,通过这次演出这个节目,自己对这个成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生活中决不能像南郭先生一样说大话,而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实现愿望。”
  总之,面临这改革日新月异的新世纪,要想培育出具有审美意识的人才,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挖掘语言文字的美,作者的情感之美,文章的意境之美,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才能让学生感到学习语文美不胜收,其乐无穷,从而保证教学质量循序渐进的提高。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洼县新立学校)
其他文献
初中化学教师需要明白当前教育理念以及目标,还应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学习现代教学理念,积极调整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各个学科都面临着教学创新.化学作为初中教育体系的重要学科,实验是其教学的关键组成部分,但是当前,农村地区受到经济条件和固化观念的影响,
摘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必要的历史知识和材料。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相应的思维品质,只有这样,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素质教育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创新能力;素质教育;培养  一、新形势下高中历史教学的相关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教育事业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
我们知道:任何物质离不开运动,如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化学运动,原子核和基本粒子运动,电磁运动等,而各种运动形式是能够相互转化的,而且在转化时存在着一定的数量关系,一定量的某种运动形式的产生,总是以一定量的另一种运动形式的消失为代价,消耗某种运动的量越多,转化为别的运动的量值也越大。要深入研究这种运动形式相互转化中存在的数量关系,就有必要对这种运动的量作出定量的表示,对运动所能作的最一般的量度就是
期刊
内容摘要:有效性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命脉,新课程提出从关注结果的实效性,进而关注过程的合理性,关注如何实现学生的差异发展。本文以《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教学实践为例,探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达成及优化。  关键词: 新课程 课堂教学 创设情境 有效性  在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给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情境,让学生在一种较为愉悦轻松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并使学生的能力有
文化旅游产业是一个战略新兴产业,具有很好的发展远景。但是受制于许多现实原因,现在我国的文化旅游产业在产品研发和资源挖掘方面还有诸多问题,该领域的研究也处在起步探索阶段
期刊
教育活动是一种特殊的人类活动,在此活动中,作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的教育对象,其心理状态的能动程度,积极性的参与程度,不仅影响教育活动的效率,更影响教育活动的效果.在教育
为了尽早与新教材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相符合,全面落实新课改的指导思想,提高教学效率,我们的教学方法也应不断改变、更新,推陈出新。我在大量学习有关新课程理论的基础上,坚持以了解学情为切入点,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核心,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对初中思想品德体验式教学法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在此,我谈谈自己在使用人教版教材过程中尝试体验式教学法的体会。  1、互换角色,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我们的思想
期刊
摘要:当今社会是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知识处于爆炸状态,日新月异。这就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培养高素质人才,这是教育者需要探索的重要课题。小学阶段是奠定人才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小学生与班主任接触时间最长,最易受班主任的影响。为此,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关键词:班级管理工作;教育对象;价值  一、 全面了解学生  在小学班级管理的过程中 ,班主任应重视对每个学生的了解 ,只有这样